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3篇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9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3篇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g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g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和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併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予每個姓氏的族羣意識或家譜情緣。而這種認祖歸宗的親情意識和情緣,在清明時節便得到最極致的張揚與宣泄。

清明節,它是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屬於懷想先輩恩德與功績的節日。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濕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着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親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別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也別太在意了那些不應該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間的愉悦,也珍惜生命對於塵世的依戀。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沉思在逝去親人的墳塋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清淚,淡淡地和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真正成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温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清明,又叫掃墓。中國自古以來,絕大部分地區人死後都是土葬,做有墳墓,正如《紅樓夢》所言:“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後人常在墳墓上鍾樹木,已進行保護,蔭及子孫,同時做為紀念的標記。今年,又是國家新增法定假日中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第一個清明節。

我和爺爺,爸爸去掃墓,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洗,墳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樹木凋零。因此,到了春日清明,我們前去看望,帶上食物供奉,並整修墳墓,清除雜草掃墓。壘一些新土,使墓地從換春光。

宋代詩人晏殊在《春景》詩中曰:“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農曆三月的清明節,為親人掃墓祭祀,是中華民族充滿人情味的一種民族習俗,是對已故親人表達哀思與懷念之情的傳統方式。其間藴含着濃郁的親情,深沉的寄託,虔敬的孝心,自是此俗綿延千年而為廣大民眾所認同的主要原因。

我猛然看到墓地上一個大姐姐悲痛,傷心欲絕的在一座新墳痛苦,“媽媽,您怎麼走了,丟下女兒不管了,爸爸老早前病故,我要上學啊,上學誰給我做飯,誰給我輔導作業呢!都是女兒不好,您在世時和您頂嘴,學習不用功!傷透了媽媽的心,”“她邊哭邊傷心,泣不成聲”“媽媽我好想你,給你燒紙錢,不要丟了我不管,我會時時來看您的,從現在起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不辜負您的一片苦心。”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水順着臉頰往下淌。聽爺爺瞭解她媽媽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

清明掃墓,卻有不和諧的地方。在清明前後,有些人上墳時,祭祀燃品從紙錢,冥幣到真正的人民幣從紙製的摩托車,電視機,空調到紙製的小車,別墅,在不斷的“升級”。甚至有的還有紙製的警衞和小姐,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可以説是祭祀燃品,在於時代同時進步,社會上有什麼,祭祀燃品就有什麼。

唐代詩人王建在他的《寒衣行》詩中曰:“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哪得到黃泉?”寒食節,即清明節的前三天,意思是,在寒食節這三天,在人間已經禁止生火做飯,所吃的都是冷食品.

掃墓為死去的親人焚燒大量烏七八糟的祭品,有礙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風尚,而且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甚至引起火災,在我國因清明節上燒祭品所引起的火災,幾乎年年都有發生。

清代詩人郭鹿在他的《積雨》詩中曰:“湖上小桃三白樹,一齊彈淚過清明。”意思是説,就連湖上的小桃樹,都在紛紛為清明落淚,更何況是對已故的親人呢!利用清明節,尋根問祖,感恩懷親,本是人之常情,但我們應當文明掃墓。毛爺爺當年會韶山,拜祭父母之墓時説道:教我者黨,生我者父母也!“將感恩之情溢於言表,但他獻給雙親的僅僅是一束松枝而已。做為我們在清明節去祭祀已故親人的掃墓者,大家應從毛爺爺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點啟迪,儘量遠離那些祭祀陋習。

在親人墓前植樹,用一束鮮花寄哀思,緬懷親人對自己的賦育之恩,教育後代要繼承先人的優良家風……要達到“祭我相思千點淚”的致哀追思。

標籤: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m6re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