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隨筆【集合13篇】

清明節隨筆【集合1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隨筆【集合13篇】

清明節隨筆 篇1

哀思日活動結束了,整個活動開展的還是比較順利,有自己摸索到一些的經驗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一、經驗談話的不充分

因為剛好是清明節後回來開展活動,因此在活動前我先開展了關於清明的談話活動:“在清明放假的三天中,你們都去了哪些地方呀?”孩子們都很願意説,有的説去外婆家了,有的説去遊樂場了。但是孩子對於上墳掃墓的經驗都沒有,於是我簡單的和孩子説了關於上墳掃墓的相關事宜。但是因為之前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所以怎麼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説給孩子聽,讓孩子更能理解關於清明還需要改進。

二、故事內容的選擇

因為小班幼兒有一定的移情能力,能夠理解他人的感情,所以想借助卡通故事這樣的形式來幫助孩子理解親人的離開,但是《長大也要做個好爺爺》是關於大班的生命教育繪本,繪本內容很長,有些話語對小班孩子來説晦澀難懂。雖然我已經把故事部分內容刪減掉,但是這樣整個故事就相對不完整,不能很好的體現小小熊和熊爺爺的情感,也就對之後的分離不能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説出了這個繪本以外,有沒有更好的故事內容可以來給孩子閲讀、欣賞,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合適小班幼兒的內容呢?

三、自身情感體驗的缺少

哀思日,讓孩子感受體驗哀思的情緒,除了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瞭解這種情緒,那對於孩子自身的體驗來説,怎樣去做呢?這是本次活動開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我自己開展活動中存在的困惑。因為孩子還很小,他們很少有這種親人離去的'體驗,包括我設想的最喜歡的動物離開了,孩子也基本沒有這樣的體驗。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對哀思的情緒情感體並不強烈,很難體會。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對哀思這種並不常遇到的情緒有了初步的瞭解和體驗,他們知道當親人離去時會難過、會傷心、會想念。通過折小船祈福祝願,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參與,他們幫助小小熊帶給熊爺爺美好的祝福和想念,這是孩子們內心最純真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整個活動我覺得得到了昇華之處。

清明節隨筆 篇2

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周邊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着她的小腿走上了舞台,在那裏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着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後,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着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於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説有笑,吃着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着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裏挑吃的,顧不上吃,碗裏的東西已經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裏還有半碗飯,看着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台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着!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着她們兩個在那裏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裏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説: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雖然她可能聽不懂),自顧自在那裏玩。我二話不説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清明節隨筆 篇3

清明節那天,是個真正天清地明的好天氣。

這是國家法定節假日製度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清明節,單位按照規定放假3天(含週六、週日),有新鮮感;在清明節這天為故人掃墓,於我來説也是首次,有喜悦感;帶着二子趁此節日同老家的人一起為故人掃墓,有團聚感。

走去掃墓的路上,兩旁是翠綠的麥苗,如氈、如毯;遠處有一兩畦油菜花,黃花鮮豔的耀眼,放眼望去,宛如金線鏽在浮動的綠氈上。和煦的春風送來陣陣果樹的花香和新鮮的泥土氣息,讓你真正體會並欣賞“沁人心脾”一詞的妙處。真正讓我興奮不已的是,路兩旁的溝渠新來的春水,綠波盪漾,賞心悦目,不僅為春景增添了生命,尤其是油然喚起了兒時的記憶。小時候,每塊田邊都有不深的溝渠,作用有兩個,一是夏天排澇,二是春天送來灌田的春水。一到清明前後,渠渠溝溝來滿了水,就是這春水給農民、我和我的夥伴們帶來了難忘的快樂。每逢此時,大人們便要忙着把春水灌到田裏,看着綠油油的麥苗“呵呵”的笑個不停;我們小孩子或疊了紙船放到水裏比速度,或揀起土片打水漂,或去水邊挖起泥土作泥人、摔“泥碗響”,常常因此弄濕了手做的布鞋和少鈕釦的小褂前襟,得到大人們的訓斥,但夥伴那輕快的身影和我們無忌的笑聲,猶在眼前,似在耳邊。此後更有趣的是這一溝溝春水被大人們用汗水灌到田裏後,溝裏剩下淺淺的水底,這其中必定有魚,大多是白鰱、泥鰍之類的小魚,如果趕上好運氣也有紅脊背的鯉魚和大肚子的鯽魚,每到此時,逮魚就是我們雷打不動的活動,倘若能逮到一條鯉魚,便會得到同伴們的欣賞和讚歎,並有可能博到大人們的誇獎。但不知從何時起,這水就不來了,田邊的.溝渠條條素面朝天,恰如老農民臉上滄桑的皺紋。春水來不了,農民只能用機井水澆麥田,廢柴油、費力氣,不停的抱怨:“唉!咋不來水哩?”孩子們也就少了這方快樂的天地。

“中央政策真是管用,多少年沒用上的春水,今年來了;種田還有補貼…”弟弟見我看着春水微笑,打斷了我的思路。

“種地不交税,國家還給錢,國家真是富了!嘖嘖!”

“聽説農民貸款利錢也少了哩!嘖嘖!”

“農民以後日子好過了…”

“來水了得省多少力氣,怪喜人的水…”

在水邊交談幾位老大爺言裏話外透着喜悦。

掃墓歸來,幼時熟悉的路竟然陌生起來:村頭一座二層的小樓挺出如煙的柳枝間,四五座新蓋的“北京式”似乎是從地下冒出來的,連村的小柏油路像是又剛剛鋪過,平坦二順直。

是啊!温總理説:“農民富、國家安”。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農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老百姓能不稱讚嗎?農村能不發展嗎?國家能不安定嗎?

好美的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 篇4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那裏青山環抱,樹木葱蘢。每年的清明時節,都是家鄉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時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家鄉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説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唸完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時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節隨筆 篇5

清明節放假,許多小朋友都跟父母一起去給去世的祖輩上墳、掃墓。

收假回來後的那天早上,課間自由活動時,謝泰文跟我聊了起來。

謝泰文:“老師,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鄉下看我的老祖祖了。先坐車,又走了好遠的路,還爬了山。”

師:“哦!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你的.老祖祖一定很喜歡你了。”

謝泰文:“那,老師,是不是我去看他們,他們就很喜歡我,如果我不去,他們就不想我了。”

師:“當讓不是了,你去不去看他們,他們都一樣想你、喜歡你啊!”

謝泰文:“哦!”

師:“那你想他們嗎?”

謝泰文:“想!”

師:“所以你應該去看看他們啊!他們想你,卻不能來看你,你想他們,你可以去看他們,如果你不去,他們還以為你不想他們,會難過呢。你説是麼?”

謝泰文:“噢!當真的誒,他們來不了,我可以去。今年去了,明年我還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每年我都要去。”

看着他那懂事的樣子,我真喜歡他。同時更加意識到,清明節是中國幾千年一直流傳下來的祭奠祖輩的一個重要節氣。從法定假這個層次來説,就顯出這個節氣是傳統文化的一大重要內容,是對人們進行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教育的一大素材,其中的教育精髓更應該滲透到幼兒的情感教育中.

清明節隨筆 篇6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跟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是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是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一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節隨筆 篇7

清明,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是一個人人不能迴避的節日。虔誠、莊嚴的色彩,凝結了這一天的主色調,但她還在向我們傳遞着更多更多的色彩和情懷。

古往今來,在中華民族的寶典裏,清明這個節日最具多重含義和多重意義。她是祭奠先祖、緬懷親人的重要節日,是傳承歷史的人文景觀,更是抒發中華民族認祖歸宗民族情懷的真實寫照。但她還是一個親和大自然的節日,清明時節,神州大地氣候回暖,草木繁茂,是郊遊踏青的最佳時節,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迷戀,南宋吳維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將此表現的最為直接:“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抒發了內心的感受和對這個節日的'迷戀。人們需要在清明這個節日裏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感受情結,感悟心靈。

清明在我最初的心靈感受中,是快樂多於凝重,沒有憂傷和悲痛。草青了,樹綠了,柔軟的春風拂來,讓人暖洋洋的,我們都像換了羽毛的小鳥,盡情地撒歡。清晨,從父母手中接過平日裏不多見的零花錢,帶上午飯,去烈士陵園掃墓。站在烈士塔下,高聲朗誦着: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面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着他們的血跡前進吧。在那一刻感受到了莊嚴、肅穆,油然產生了一種敬畏、敬仰的心情。望着一排排烈士墓碑後面的抔抔黃土下面,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但不知在這裏還連着許多人的憂傷和悲痛。清明,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牽念鐫刻在這裏。但那時,不懂得每一個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要付出失去親人的沉重代價,不懂得詩人杜牧所描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感和體會不到它的內涵。當母親逝去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到來之時,心中陡然沉重,思念之情越發強烈,隱隱之痛陣陣襲來,正像宋代詩人高翥在《清明日對酒》中所述:“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思念和悲痛銘刻在了心底。

清明的雨水紛紛揚揚,是一種大自然的景象,悲情與春思化作濃濃的人文關懷,是文人情懷的一種意象,生命與大自然的融合更是一種炫美的景觀,她們都融化在歷史的傳承之中。清明節紀念英烈和先人,是對逝者的緬懷和尊重,也是對歷史的銘記,它盪滌我們的心靈,清思明理,化為一世清明的情懷。

我在想,清明作為一個節日,我們應該有一種節日的情懷,它不只是悲悲慼慼,淚灑黃土,生者與逝者用不同形式進行對話。它還藴含着豐厚的文化內涵,呼喚每個人對節日的情懷和情感,讓我們的文化不在節日中被失落,讓我們的節日在文化中度過。

清明,它是個慎終追遠的節日,它又是一個生命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永恆。

清明節隨筆 篇8

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然思,猶如流不盡的幾行淚。清冷,綿長,寂寥。曾在詩詞中領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悽迷感傷;品嚼“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的懷故憂君;欣賞“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宜人秀色……古往今來,有人認為清明是悲痛無奈時,有人説是抹不去時思念,我要説,清明,是寧靜的憩宿,有無聲的花開花落,陽光雨露,還有你們的堅守與永恆。

揉碎的記憶,情感飽蘸在泥濘裏,垂簾在童年的夢囈中。青磚白瓦,一對老夫妻披着稀薄透亮的陽光,依偎着坐在河邊揀摘菜葉,溝壑縱橫的手浸泡在水中,碧綠碧綠的菜葉幾映得水也綠地同快翡翠一般,好似還有黃金點綴。我就蹲在牆角,看着他們竊竊私語,彷彿慢動作回放,但不知為何,每次老爺爺都貼着伴兒的耳朵根講,而老奶奶不論聽到什麼都會笑如夏花絢爛,給她親愛的老伴兒一個堅定的點頭。

就這樣,夕陽下的稻田中總會有對一前一後,從未分離的老倆口兒,他們的感情仍如初識般純美,青澀。直到我來到這裏的第三年,再也不見那温情的背影,連暮鴉飛過的哀鳴,都融化在蒼廬的`深處。

之後也只見老爺爺的自個兒了,才知道,老奶奶到天堂洗菜葉去了,他沒有混混沌沌地過日子,每天都拎着小木盆來到河邊,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他目不轉睛地凝視着水面,好像是在用眼神與天堂上的老奶奶交流,他的手輕輕摩挲這,蹭得菜葉青得發亮,不知不覺中,他的嘴角微微舒張,上揚。

又是一年清明時,碧綠的湖水風過無痕,唯有噼啪作響的雨點在譜寫永恆的樂章,一片寂靜的人間與天堂,散發着亙古不變的芳香,我彷彿看到兩個老人互相挽扶,步履蹣跚地走着,你們的愛不是短暫而虛假的,愛是長久和彼此的信任的真摯默契。

朦朧煙雨,情深深雨朦朦。

  #713980

清明節隨筆 篇9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隨筆 篇10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一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 篇11

清明,天清氣明,惠風和暢。驚蟄後的一聲悶雷,萬物復甦,蠢蠢欲動,一切開始迸發生命的活力,此時,清明的一場杏花春雨,給大地以滋養,給萬物以甘露,生命因此才有了滋味,有了色彩,有了勃勃生機!

不信你看,櫻花搖曳着粉色的花瓣,笑靨春風,接受絲雨的洗禮,恍若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清新脱俗;原野中,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綠是已經抽穗的麥苗,黃色波浪相間的是亭亭玉立的油菜花;池塘邊,小河旁,柳樹已經垂下新枝條,鵝黃,柔美,浴乎風,風乎舞雩;走過桃樹下,或一地芳澤,或花瓣紛飛,輕落肩頭,彷彿走進十里桃林,與上神翩翩起舞;走在村落間,剛孵出的小雞,在屋檐下,嘰嘰嘰,呼喚新生;大白鵝伸長脖子,在草地上啄着新草,品嚐着春的第一道美味;榆樹上的小鳥,撲稜着翅膀,接受春雨的洗禮……

我們走在鄉間小路上,不在乎時間,不考慮路途,只是走着,遇到心儀的美景,蹲下來,拍一張滿意的照片,説到開心之處,互相嘻嘻,像一個孩子,似乎天地間只有你我,真想就這樣走到地老天荒……

不知從何年開始,每年清明節,總要回趟老家,甚至,比過年回家時的心情更加急迫,因為春日短暫,如若不再去感受家鄉的春,家鄉的生機,一眨眼,已是燥熱難耐的酷暑了!記憶裏的家鄉是綠樹村邊合,開軒面場圃的悠然,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靈動,是黃髮垂髫,怡然自得的和諧……這些靈魂深處的美,我不願只讓它們停留在記憶裏,我願我的此生都能將與之相伴!

清明節隨筆 篇12

又是一年清明時,也恰巧今年的生日也趕在了今天。每一年的清明時節都是陰雨綿綿,正如唐代詩人杜牧所述“清明時節雨紛紛”。和以往相同,今天都是用什麼來祭奠已故的親人。每年的清明時間,心情都會無比沉重,因為這個時刻更加思念天堂的親人。十點鐘,雨還是下個不停,來到鄭州烈士陵園,雨中卻看見了士兵還在烈士墓碑下守候着。更加對已故的烈士和這些士兵再次敬仰!還有一些孩子們,冒着雨,即使在天氣的影響下來這裏掃墓!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們,你們還小,活血你們體會不到如今的和平幸福美滿生活,是這些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新篇章,是他們打下這片江山!孩子們,你們因為清明的小長假而歡呼雀躍,卻不知這個假期用來幹嘛。或許你在遊山玩水,或許你在虛度光陰,但是那些烈士和離我們而去的親人,留在我們心中的只有那沉重的墓碑!老師不怪你們,因為你們還小,但是老師會慢慢教給你們!你們目前要做的是好好學習,好好孝敬父母,分擔父母的勞累,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用你的努力,你的成績,來回報父母長輩!你們要做一個有志向,有目標,有行動的人!!要向美向善地成長!

突然想起之前語文課上的一個小練話。請以“我多想…”説説你的理想。我們班裏學霸小哥策舜説:“我多想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士兵,打倒小日本,保護我們的祖國!”孩子,老師看見了你的愛國之心,小小年紀懂得報效祖國。努力吧!老師看好你!孩子們總有一天,你們會懂得清明節的來歷。也會有和老師相同的感受,不再歡呼雀躍而是悲痛沉重。但又正巧,今天是我的23歲生日。不知該喜該憂恰恰是這一天。

23歲生日自己許下了無關自己的願望,而更多的是有關家人的,希望23歲生日願望能夠實現!!忘記説了,感謝孩子們在微信上給老師送的祝福!愛你們!

清明節隨筆 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裊裊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好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裏,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尋找着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裏留下的痕跡;——帶着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着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一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裏,永不泯滅。

謹以此文,記清明。

標籤: 清明節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q3kl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