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教案(集錦15篇)

清明節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教案(集錦15篇)

清明節教案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2、讓幼兒通過各種活動,瞭解清明節的意義。

活動準備:

錄象、圖片、紙花、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讓幼兒知道清明節的日期。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象,體驗清明的氣氛。

三、.教師講解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2、清明前後,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藉此大好春光,出去郊遊;

3、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四、組織幼兒.製作小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為我們的烈士們製作小白花來緬懷他們。

五、教育幼兒愛祖國。

活動反思: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系列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吃雞蛋、畫雞蛋“、玩雞蛋、踏青春遊、盪鞦韆、放風箏活動,瞭解傳統風俗,鍛鍊身體,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清明節教案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繼春節後重大的節日,我國祭拜祖先從古有之。那麼大家如何寫清明節的綜合實踐教案?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日的文化延續下去。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1)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它是我國眾多民間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並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瞭解清明的習俗、節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日所藴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範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民族節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三、活動的內容:

1.提出問題,在“清明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找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蒐集有關數據和信息;

5.實踐活動:資料蒐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現分析問題;

6.交流彙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網上祭掃英烈;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四、涉及學科: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五、教學方法: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六、活動的實施步驟建議:

第一課時:選題分組

認識瞭解清明節

一、(一)課前任務:

1.做調查:調查採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是怎麼回事?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後,人們都會做些什麼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㈡、引入主題: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二、學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見,“我所知道的清明節”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後請學生在彙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後整理寫出彙報。

3.清明節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蹟,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三、尋找、確定研究話題

1.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蒐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説、食物、有什麼意義查找英雄事蹟、將觀察採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採集主題。

四、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彙報與延展

“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一㈠總結前課任務: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現共性問題

㈡引入主題:“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在清明前後的發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㈣小組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彙報。

二、小組彙報學生評價(訓練評價能力)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採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

三、評出小組活動勝利完成的小組

四、網上祭掃英烈寄託哀思:學生與家長一起到網上祭掃英烈。

五、學生在報告中將自己的想法交流結果總結補充完整。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使民間節日過得更有意。最後整理寫出彙報。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學生

清明節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對古詩吟誦有興趣,嘗試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

掛圖、課件、視頻。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師: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情呀?

2.幼兒討論交流。

3.師:現在老師要請大家再看一幅圖片,你們看到了什麼?(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説話…)天上怎麼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春天裏有一天叫做清明節,你們説清明節都要幹什麼呀?(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時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寫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這個老人就是行人,這個小孩是牧童,這幅圖描繪的就是行人在清明節向牧童問路的情節,這首古詩説的也就是這個情節。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請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地跟讀。

4.教師請幾個小朋友出來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邊進行指導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次朗誦詩歌1-2遍。

(四)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家可以把這首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和鄰居的小夥伴分享哦。

清明節教案4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説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説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説“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教案5

設計思想: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吃雞蛋、畫雞蛋、玩雞蛋、踏青春遊、盪鞦韆、放風箏活動,瞭解傳統風俗,鍛鍊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前與家長聯繫好參與本活動,電腦課件,實物:各種圖案的彩蛋、每幼兒一個熟雞蛋,彩筆、帖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瞭解老革命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蹟。

4、(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同時播放毛主席樹立紀念碑的錄音,教師講述:毛主席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並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衞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5、觀看課件: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畫面。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7、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8、出示彩蛋請幼兒觀察與自己帶來的雞蛋有什麼不同?用什麼製作的?

9、放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製作興趣。

10、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畫畫、塗色、剪紙粘貼、橡皮泥製作小動物等)。

11、幼兒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雞蛋: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雞蛋作出多種玩法(滾、轉、拋、立、碰雞蛋等),幼兒比賽看誰的玩法多。

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並與朋友們一起玩,在音樂伴奏下走出活動室。

小結:

通過以上這次活動相信幼兒對清明節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樂趣,如果只通過單單講解的話,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興趣,可是經過實際操作的話,幼兒的興趣以及印象都會加深,更能促進對該活動的意義性。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清明節教案6

活動目標:瞭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活動準備: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

清明節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裏,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幹些什麼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

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裏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

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説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

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瞭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

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盪鞦韆、放風箏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你們可以讓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

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一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節活動時,我一直在考慮用不用告訴幼兒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經過和大家的討論研究,一致認為小

班幼兒很多的都沒經歷過掃墓,並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當還給幼兒一個純淨的心靈,不該知道的就不要讓他們知

道。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談話法為主要活動方法,通過幼兒的討論、已有的社會經驗及觀看視頻,從而使幼兒瞭解清明節的習俗

和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方法。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幼兒興趣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節習俗課

間的時候沒有對一些習俗進行簡單的講述,只是一遍而過,效果不太明顯,幼兒記憶不深刻。再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自制簡

單的花朵,風箏等,既環保,又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清明節教案7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將“清明節——踏青”的園本節日文化主題信息與家長、幼兒共享。

2、通過活動加深幼兒對清明傳統活動的瞭解與喜愛

3、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引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前期準備

1、與家長聯繫活動時間等事宜。

2、照相機。

活動流程

一、幼兒園集合。

二、上車,確認車號和座位。

三、到目的地後鼓勵幼兒自己走、自己玩、自己吃。

四、幼兒與家長遊園活動。

教師捕捉幼兒草地上歡樂玩耍、放風箏的鏡頭並組織幼兒與家長進行遊戲。

五、點名、上車。

清明節教案8

活動目的

利用清明節掃墓的契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爭做文明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發奮學習的精神,使幼兒受到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活動地點:

烈士陵園

活動時間:

20xx年4月xx日上午

參加人員

活動對象:大班年級

外出人員配備:

1、每班2名教師、1名保育員、1名行政人員、1名實習生

2、校醫隨行,帶好藥箱

3、2名保安護送幼兒至亭林公園後返回學校

活動準備

話筒、花圈、錄音機、人手一朵小白花

活動程序

1、全體師生步行前往烈士陵園

2、儀式開始

主持人清明掃墓致辭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我們站在哪裏嗎?(烈士陵園)

你們看,這塊高大的石碑上寫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這塊石碑後面安歇的烈士(介紹一下烈士),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的貢獻永遠被我們所銘記,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他們的靈魂永垂不朽!而將來,建設、保衞祖國和家鄉的重任就落到了我們小朋友的身上,等你們長大了能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每個小朋友都很有志氣,只要我們從小努力學好本領,長大了一定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是不是?

3、幼兒代表獻花圈

為了表示對烈士們的崇敬與懷念,每年的清明節期間,我們都要來烈士陵園掃墓,今天我們xx幼兒園的大班年級組的老師小朋友聚集在這裏緬懷革命烈士,下面,請小朋友代表敬獻花圈。

4、默哀3分鐘

讓我們一起向革命烈士表示由衷的致敬,全體默哀3分鐘。禮畢!我們小朋友還親手做了禮物要送給烈士們,下面請老師和小朋友依次獻花。

5、近前瞻仰紀念碑、參觀烈士塔、敬獻小白花

6、清明掃墓活動結束,集合隊伍

注意事項

①穿着整潔,行為大方。

②不準在烈士紀念碑下嬉戲打鬧。

③要以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瞭解烈士事蹟。

④講衞生,不準在烈士陵園裏亂吃零食,亂丟垃圾。

⑤不要亂跑,不破壞綠蔭草地。

清明節教案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學習並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覆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並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春秋五霸晉文公的簡介及春秋戰國的地圖等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調動積累,引起閲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時注意的事項)

2誰願意把你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信息説一説,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是怎樣來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等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學情預設:此時學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淺的、單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卻不知如何準確回答的)

小結: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後,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

要求: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嚥、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質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容,或提出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繫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餘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紀念什麼?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是怎樣來的”問題。

①組織自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情預設:或用在書上分段標畫的方法;(參考教參253頁)或通過示意圖來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或通過讀書看插圖,提示重點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清明節的由來”的問題並用示意圖表示。(可以指導學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號字與前面畫橫線的詞語組成一個問題,以便提示學生深入思考)

清明節的由來怎樣來的百姓紀念的習俗沿襲而來為什麼介子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怎麼知道的晉文公定“清明節”為什麼見“清明柳”就像見到介子推二者之間的聯繫晉文公燒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於柳下為什麼報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為什麼流亡時,割肉奉君,願主公常清明

③各組代表展示並介紹探究成果。

學情預設:學生渴望瞭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引進課件,補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義。

①出示春秋戰國的地圖,簡介當時各國征戰的歷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晉文公的資料,講述晉文公統一中原,成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晉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國君時治國的二大策略,認清晉文公使中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的現狀,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動機。

再讀課文,調動積累,理解“清明”內涵。

第二課時

指導讀書,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內涵。

1讀第一段,隨機處理“傳統節日”“感人肺腑”等詞。

2(讀2――8段)瞭解清明節傳説,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引導學生理解重耳為什麼感動,邊讀邊想象重耳飢餓難捱的情景。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君臣的對話。重點理解介子推的話“做治國安邦的清明國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內涵。(引導學生聯繫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談出自己對“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為不做昏君,做個清正、廉明、勤政的國君。)

③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一一回絕”“放聲慟哭”所表達的內容,認識介子推拒絕做官,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

④讀讀、議議,“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説説你對介子推的認識。(讓學生在議論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文化與精神。)

⑤指導學生默讀,注意“寒食節”與“清明節”紀念的內容有什麼不同。想一想,晉文公下令定了二個節日,為什麼只有“清明節”成為傳統節日?這説明百姓崇尚什麼,追求什麼?

⑥聯繫“清明”前後的氣候特徵及自然景象,聯繫老柳樹死而復活的樣子,再體會“清明”的內涵。(“清明柳”既表示楊柳返青,萬物鮮明的季節,又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⑦默讀課文,想一想,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麼聯繫?對百姓有什麼影響?説説百姓後來為什麼自發地過清明節。理解“清明”的內涵。(表達百姓希望有一個政治有法度、有條理,百姓安居樂業社會)

3朗讀全文,感受介子推愛國護主、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精神及晉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國的品質。

第三課時

指導學生寫字。

1注意易錯的字,要寫正確。

①“肺”字的筆順。共8筆,最後一筆是豎,它穿過橫、橫折鈎,一通到底,且直且長。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點。

③“臣”字中間不是“口”。

2把字寫好看。

①“邦”字,左右結構,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結構的字,要寫緊湊,不可過長。

③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兩邊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寬。

3學生書寫練習。;

小組交流。

1説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

2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和同學們交流。

讀“學習鏈接”,與同桌相互説一説清明節的第二種説法。

小組討論,説一説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清明節的知識。

美讀課文,填寫詞語花籃。

佈置作業

説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

30.雪頓節上看賽牛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犛牛時的歡樂心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犛牛時的歡樂心情。

三、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雪頓節”是什麼節?賽牛是怎樣的場面?)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

2.“雪頓節”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藏語中,雪頓節的意思是“喝酸奶的節日”。一般在藏曆7月初舉行,為期3—5天。節日期間,藏族人民觀看藏戲,同時舉行遊園活動,彈唱、歌舞、賽牛,盡情歡樂。

今天,咱們就一起去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犛牛會。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採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尊重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2.字音都讀準了的同學把書立好就大聲讀課文。

3.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按小組順序帶讀生字生詞。出現問題及時訂正。

誰願意做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生字中複雜的字形,易錯的字音,難理解的字義。

[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引導與交流,不斷擴大識字成果。

測查

讀音:嶄慘豁

筆順:砸骨

分段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大家認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會認而且還要會寫呢。

指導寫字

1.上下結構的字:賞、牽、嶄、不要寫得過長。

2.左右結構的字:脾、踢、嫩、不要寫得過寬。

3.“賞”字最後一筆是點;“牽”字第三筆也是點。

4.“砸”最後一筆,“骨”第三筆都是豎折。

[引導學生髮現書寫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五)作業。

生字、字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字卡,複習檢查。

(1)會認字(組詞)。

(2)會寫字(説記字方法)。

2.檢查朗讀。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出示閲讀提示,明確閲讀要求。

(1)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一場賽犛牛的?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新課標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何為“整體把握”?即在教學上,強調閲讀教學的整體輸入、整體輸出。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是主要內容,可以指思想感情,可以指表達方式。內容也好,情感也罷,都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葉聖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圓球,組成文章的所有詞句段都環繞於這個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圓球。所以教學一篇文章,要着眼於整體。“一般都是先全篇閲讀(整體)——分段閲讀(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體)]

(2)雪頓節賽犛牛會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讓人揪心?畫出有關語句。

(3)讀一讀這些句子。

2.組織交流

重點體會、點撥

板書: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

(1)“榮耀”“節日盛裝”“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説明什麼?

(2)主人的動作、犛牛往前衝的情景及“甩鞭聲、砸地聲、叫喊聲”客人們的擔心,寫出了比賽場面的壯觀、驚險、熱烈。

(3)“沒有取得名次的騎手,也不介意”説明參賽者都有一個好心態,目的是圖個好心情,跟着高興。

[教師在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前提下,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要給學生適當的點撥、一定的評價。學生理解不了的詞句,先要指點他們怎樣理解——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聯繫自己的體驗,或造句,或找近義詞及反義詞等]

3.指導讀

讀出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犛牛時的歡樂心情。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跟讀。

(三)迴歸整體,深化“歡樂心情”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彙報學習本課後的收穫。如:思想方面、寫作方面、有感情朗讀等。

(四)拓展延伸。

1.通過讓學生去想,去交流資料,激起學生對各民族傳統節日的興趣。

2.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犛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五)佈置作業

查找、收集有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制做展板。

清明節教案10

活動名稱:包青團

音樂準備:《雨打芭蕉》

活動準備:糯米粉等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準備的材料,活動前把麪糰和餡類備好待用。讓幼兒和家長以家庭為單位開始操作。

教師解説詞:

小朋友們看老師拿的是什麼呢?(青團)。那小朋友知道青團是怎麼做的嗎?那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來做一做吧!

文化背景知識:

每逢寒食節,人們便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喜歡吃棗餅、年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後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麪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那種味道,怎麼形容呢,真是春天的味道。綠綠的鬆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清明節教案11

【清明的內涵】

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而且,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法定化,更加增進了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活動背景】

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為廣大人民羣眾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時間】20xx年4月1日

【課前準備】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有關解放戰爭的電視劇。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活動過程】

(一)、瞭解清明節

1、引入欣賞《清明上河圖》,瞭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説:“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清明節的習俗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知識競賽:

清明節簡介,清明節由來,清明節習俗,清明節食品,清明節紀念方式等等。

讓學生知道清明節的日期;清明節的別名;隨着網絡發展,清明節有了不同的紀念方式;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食品和習俗。

(二)、學會去愛

1、故事《劉邦祭祖》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後想到誰?如果是你,你是怎麼想的?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後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只有愛父母的人,才會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2、交流作文:祭祖的感受

3、和同學們一起觀看解放戰爭的錄像

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為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後代,用血肉築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4、詩朗誦:《站在烈士紀念碑前》

學生明理:我們會完成你們未完的遺願,努力學習,將來使我們祖國更富強。

【清明節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受教育,使我更感受到了烈士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擔。我一定要牢記歷史,永遠記住革命先輩的教誨,在人生寶貴的中學時光裏,歷煉心志、修養品質、拓展胸懷、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鍛鍊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個能夠傳遞歷史火炬,發揚傳統精神的新時代優秀青少年,努力使自己成長為對祖國、對人民、對全人類有積極貢獻的人。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為祖國更壯麗的明天貢獻力量。

清明節教案12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

2、使幼兒瞭解清明節的來歷;感受清明節與其它節日在氣氛上有何不同。

3、通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教育幼兒學習古人捨己為人、不爭功名的精神。

4、讓幼兒理解掃墓的意義,通過聽英雄的演講培養幼兒尊重烈士的情感, 教育幼兒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請幼兒注意清明節這一天看看家人是怎樣過節的。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説一説:自己家是怎樣過清明節的?家中是否長輩(如姑姑等)來自己家,去給已經故去的親人掃墓等民間習俗。

2、講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節的來歷。

3、討論:(1)你們是怎樣過清明節的?(提示:你吃過雞蛋嗎?是否同爸爸媽媽到過烈士陵園,又做了些什麼?你在電視上看到過祭掃烈士嗎?……)

4、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給烈士掃墓的日子。

教師: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節,它是我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又是傳統的掃墓日子,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親人,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掃墓。 請幼兒觀看有關清明節習俗的圖片。

教師講解:掃墓為什麼要選擇清明呢?

原因之一,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之二,清明前後,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藉此大好春光,出去郊遊;

之三,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曾經參加過革命戰鬥的英雄來為小朋友講一講他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戰鬥故事。

5、請革命軍人講革命戰鬥故事。

6、聽軍人講完後請幼兒講一講第一次參加這樣活動的感受。使幼兒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培養幼兒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兒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先。

7、教師播放清明節習俗的一些圖片,以加深幼兒對清明節的認識。

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清明節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掌握安全交通的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2、瞭解安全掃墓的注意事項。

教學重點:

掌握交通、防火等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

 一.交通安全注意事項

1.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則。不坐三輪車。

2.乘坐公交車注意事項:

(1)車停穩後,方能上下車,上下車時注意秩序,不要擁擠。

(2)乘車時,要站穩扶牢,不要把身體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時,應該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謹防扒手。

(3)不要大聲喧譁,保持環境衞生,主動為老若病殘讓座等。

3.不騎自行車須知

(1)要遵守交通信號燈,不得搶穿紅燈。

(2)穿越無信號燈的十字路口,必須"一慢、二看、三通過"。

(3)必須在規定的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無分道標誌線的道路,必須靠邊行駛。

二、注意事項:

為確保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的安全,應增強安全防範意識,自覺

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項:

1.不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搭乘各類公共交通工具。

2.加強防火意識,從我做起,共同防範森林火災。自覺遵守墓地管理部門的有關規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規定,不要在公墓內燃放煙花爆竹或隨意野外用火,紙錢、香燭在指定區域焚燒,不亂丟煙蒂。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掃墓時首先要清除墳墓周圍乾枯的雜草和樹葉,以免烤燃引發火災;其次要注意拜祭時焚燒物的管理,防止飛火引燃周圍雜草;最後對焚化過的祭品應仔細檢查,做到人走火熄,消除火災隱患。

3.文明祭掃。儘量使用鮮花、塑料花等祭品,祭奠已故親人。增強環保意識,在規定範圍內限量焚化各種祭品,不要亂扔祭祀用食品、包裝物並及時清理,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點。

4.不參加迷信活動。

三.小結: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範能力,作到警鐘長鳴

清明節教案14

活動目標:瞭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活動準備: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裏,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幹些什麼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裏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説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瞭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

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盪鞦韆、放風箏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你們可以讓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一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節活動時,我一直在考慮用不用告訴幼兒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經過和大家的討論研究,一致認為小班幼兒很多的都沒經歷過掃墓,並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當還給幼兒一個純淨的心靈,不該知道的就不要讓他們知道。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談話法為主要活動方法,通過幼兒的討論、已有的社會經驗及觀看視頻,從而使幼兒瞭解清明節的習俗和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方法。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幼兒興趣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節習俗課間的時候沒有對一些習俗進行簡單的講述,只是一遍而過,效果不太明顯,幼兒記憶不深刻。再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自制簡單的花朵,風箏等,既環保,又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清明節教案15

這是一篇關於清明節由來的傳説,講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在重耳餓得頭昏眼花時,割肉奉君。他護主救國的舉動,感動了晉文公。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不忘此事,想封他為官報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絕,為避當官,他躲進深山。晉文公想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介子推寧可焚於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精神,激勵着晉文公執政清明,完成治國安邦的大業。日後,晉文公懷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為清明節。百姓安居樂業,也十分懷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節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本文語言樸實,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設計理念]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本課設計將從問題入手。只有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為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才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學習並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覆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並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 啟發談話,調動積累,引起閲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2、誰願意把你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信息説一説,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是怎樣來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等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小結: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後,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 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本。

1、 自讀課文。

2、 要求: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嚥、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 質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容,或提出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繫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餘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紀念什麼?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是怎樣來的”問題。

為什麼介子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怎麼知道的晉文公定“清明節”?為什麼見“清明柳”就像見到介子推?

五 再讀課文,調動積累,理解“清明”內涵。

第二課時

一 指導讀書,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內涵。

1讀第一段,隨機處理“傳統節日”“感人肺腑”等詞。

2(讀2―8段)瞭解清明節傳説,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引導學生理解重耳為什麼感動,邊讀邊想重耳飢餓難捱情景。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君臣的對話。重點理解介子推的話“做治國安邦的清明國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內涵。(引導學生聯繫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談出自己對“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為不做昏君,做個清正、廉明、勤政的國君。)

③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一一回絕”“放聲慟哭”所表達的內容,認識介子推拒絕做官,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

④讀讀、議議,“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説説你對介子推的認識。(讓學生在議論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文化與精神。)

⑤指導學生默讀,注意“寒食節”與“清明節”紀念的內容有什麼不同。想一想,晉文公下令定了二個節日,為什麼只有“清明節”成為傳統節日?這説明百姓崇尚什麼,追求什麼?

⑥聯繫“清明”前後的氣候特徵及自然景象,聯繫老柳樹死而復活的樣子,再體會“清明”的內涵。(“清明柳”既表示楊柳返青,萬物鮮明的季節,又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⑦默讀課文,想一想,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麼聯繫?對百姓有什麼影響?説説百姓後來為什麼自發地過清明節。理解“清明”的內涵。(表達百姓希望有一個政治有法度、有條理,百姓安居樂業社會)

3朗讀全文,感受介子推愛國護主、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精神及晉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國的品質。

標籤: 教案集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qrj2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