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有哪些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有哪些

大家對清明節也非常熟悉,但是關於清明節的來歷,淵源,意義很少有人能説清楚。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有哪些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並且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代人們根據節氣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以來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此時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此時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清明節是因為一個傳説而起的,從前有一個人旁邊跟着一位大臣叫做介子推,他們走到了一個荒地,那個人非常的餓,結果就昏倒了,介子推到處找吃的,只好把自己腿上的肉給割下來,給這個人吃,這個人吃了烤肉醒了過來。然而他很奇怪,就問這肉是從哪裏來的,介子推只好説是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來的肉。這個人張大了嘴巴,他非常感動就説:“等我以後當了國君,我一定重賞你。”

十九年後,這個人果然當上了國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有功的大臣發獎,大臣的名字都快唸完了,還是沒有唸到介子推,旁邊的一位大臣安慰他説:“大王把你留在後面,肯定發好的。”可是大臣的名字唸完了,還是沒有唸到介子推,這個人竟然把他忘了。

中間有一個大臣説:“大王,你竟然忘了介子推,他可是救了您的性命啊!”他一聽臉紅了,他在人羣中找來找去還是沒有找到介子推,後來他知道介子推因為傷心,此時收拾了行李躲進了綿山。後來他派御林軍去綿山上找,找了好半天還是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了一個辦法,從北、東、西三面放火,自己在南面等。他自言自語説:“介子推要避火,肯定要從南面出來。”結果火從早上燒到了晚上,一直沒有見到介子推出來,重耳着急了,就命令人把火給撲滅了,親自進去找,他在一棵大樹找到了介子推。旁邊寫着一首詩,意思是想讓重耳和人民,不在這天生火。重耳把這天稱為清明節也是寒食節。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此時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此時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標籤: 清明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vvkv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