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實用】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篇

【實用】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説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裏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着這一年來家裏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裏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説:“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説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全家商量好了一塊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與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與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了墓地。在那裏,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裏。爸爸與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北風呼呼的吹,彷彿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裏,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裏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裏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着奶奶轉,跟奶奶説話,?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爸爸媽媽都誇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煙花三月的江南,粉牆青瓦的水鄉,長空與沃土間,瀰漫着招魂的紙錢;楊柳岸,田埂上,響着童子不知憂愁為何物的葉笛聲,滲和着布穀清脆婉轉的鳴叫聲。有一種無聲的語言,被深切地嵌在故鄉的門楣。

清明果飄在風裏,斷魂鋪在路上,古樸走在家鄉,淚濕青衫的我魂在案几的三柱清香中。

(一)

家鄉的清明節,歷來為鄉人所看重,尤其是父輩。早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在地裏農活中,在雨絲綿綿霧雨如茵的春夜,計算着日子,嘮叨着佈置,忙碌着行程。或許有一天夜裏,午夜夢迴,夢中的先人音容笑貌如昔,於是説:“他們已在那邊唸叨着了,該去添添土,祭祭墳了。”

在家鄉,有三大鬼節,清明乃其中之一。典禮主要拜祭已逝的先人,或魂斷他鄉的故朋。舊書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挈盒,輪轂相望。”鄉人以這種方式來告知先人故朋,活在世上的人還記着他們,念着他們,把一縷慰藉亡靈的思緒寄寓於一束心香中。

清明前後,四野蒼葱,綠草如茵。年幼時,曾在家與母親在節前幾周,挎一小籃,帶一小剪或小鐮,奔走在、蹲伏在家鄉的田間地頭,採一種叫清明草的植物,掐其嫩莖,採來把其發酵,滲和白麪,在隔壁鄰舍的石臼不停地搗,製成清明果,供奉先人,給亡人捎去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世間又是一年的消息。

祭祖宗,義烏俗諺“燒太公”,表達的是子孫們對先人慎終追遠的孝思,典禮要隆重肅穆,祭品要簡潔精緻。清明時,是在節前一夜。那一夜,家家八仙桌上供奉的主要祭品是清明果。天一剛放黑,小村中幾乎瀰漫了剛出籠的清明果的清香,幾乎家家廳堂跪拜的是一些虔誠的子孫。此時,遠在外地求學或謀生的家人,都會在節前一天,趕赴回家,以慰綿綿思緒。

(二)

清明節的一大早,家家大門遍插柳枝。此時,最活躍的是小孩。起個大早,穿上單衣,吹響前一天製成的葉笛,奔到野外。大人説,葉笛聲能把家裏的蚊子蒼蠅引到野外,到了夏天,家裏就少有蚊子蒼蠅了。事實是否如此,一直無從考證。我想,這大概寄託了當初鄉人一種美好的願望吧。野外回來,順手帶回些農人播種田內,用作肥料的草紫的嫩莖,把它切碎絆到米里,煮成一鍋帶有清香的草紫飯。相傳,小孩吃了可以治痢。大了,查閲古書方知,當年吃的草紫,學名乃是紫雲英,中醫藥書上記載確能治病。

小孩是不知大人們祭祖的真正用意。年幼時,因為家裏人口多,口糧緊,玩具少,只知這幾日大人們很少罵,也鮮有來管束,可以讓夥伴們玩個夠,並吃上一年中難得的美味。與母親採清明草,還可以奔跑在原野山地間,並可從母親口中得知一些平日裏難得一聞的鄉間俚語趣事。而且,母親平日裏農活忙,很少有那麼大段時間和小孩在一起,這時正可多了與慈愛的母親一起的機會。紫雲英如毯,春陽似熾,“芳草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可惜幼時,年少春衫薄,靈心遲鈍,無法領悟到張先詩句的精妙。只知邊採清明草,邊吹響葉笛,玩耍嬉戲在野外,放鬆自己,在當時已覺得份外滿足。

年光於悠悠中逝去,兒時在田間地頭母親面前的那種任性與歡樂,此生可有?

(三)

“車如潮,人如海,清明遊,相追攀。”今夜柳絲依依,我屏住聲息,魂歸故鄉。家鄉的清明,曾留下我兒時多少不解,曾灑下我幾許歡樂。如今,童音不再,你可認我!

騎着風之馬,今夜我就出發。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到清明節,人們都會以各種方式來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我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給先人們上香。

那天回到家已經快中午了,看到我們回來,外公高興得合不攏嘴:“我的飯都煮好啦,就等你們回家吃飯了。”媽媽着急地問:“什麼時候去上香啊?”外公笑了笑説:“不急,不急,吃完飯就去。我早就把上香的東西準備好了。”

午飯後,我們帶上香、蠟、紙錢、鞭炮來到了曾外公、曾外婆的墳前。媽媽先點上了香和蠟,爸爸和我開始燒紙錢。媽媽一邊燒紙錢一邊唸叨:“外公外婆,你們在天堂要吃好、穿好,快快樂樂地過生活,也要保佑我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抬起頭來看見媽媽的臉上寫滿了悲傷。

後來我們又去給曾祖父、曾祖母上香,一直到下午才回到外公家。路上媽媽問我:“女兒,你知道為什麼清明節我們要給先人上香嗎?”我搖了搖頭。媽媽告訴我:“是為了悼念他們,沒有他們,怎麼會有今天的我們呢?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我們的祖先們。”我點點頭,又問媽媽:“我們都用這種方式來悼念他們嗎?”媽媽笑了笑説:“以前是,可是現在為了環保,很多人採取了網上祭奠的方式,人們在網上獻花寄託哀思。這樣既環保又低碳,有很多人喜歡。”我連忙對媽媽説:“明年,我們也用這種方式吧!”媽媽説:“好啊。”我笑了,媽媽也笑了。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我們全家商量好一塊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與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與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墓地。在那裏,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裏。爸爸與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北風呼呼的吹,彷彿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裏,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裏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裏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着奶奶轉,跟奶奶説話,?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爸爸媽媽都誇我懂事。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活着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屈原,在懷王客死於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説:“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長歎一聲説:“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於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唯有一死,乃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後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後人對此不平,以為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為這忽視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後者卻是投機。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奉獻,但作為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為祖國,為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我們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裏,還活在那些傑出的生裏,活在那些傑出的死裏,活在歷史裏,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澱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

標籤: 清明節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ym34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