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有關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彙編十篇

有關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彙編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彙編十篇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1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着不一樣感受。

確,清明節充滿着悲傷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最深記憶。

但淚往往有着不同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也許他們是對,清明之類是悲傷。但室,回憶過往痛苦記憶對於現在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追憶而是對未來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沉浸在對往事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事光,展望美好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着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了什麼?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了,沒有感情宣泄,沒有對過往追回,更沒有對未來展望了。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杭州,杭州是個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聞名的名勝古蹟。那杭州的清明節又是怎麼過的呢?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我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吧!

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山上採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藥的清香。艾草有驅毒、驅邪的作用。艾草要採多一些,這樣做出的清明糰子才會更香。採來的艾草必須要與空氣隔離,用塑料袋裝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裏保存。

第二天,先將艾草在熱水裏煮半小時。用漏勺撈出,再將艾草在大鐵碗裏用擀麪杖搗爛,注意是一點一點搗。大約一次搗2-3分鐘,直到搗爛為止。差不多的時候,將糯米粉一點一點慢慢揉進去,直到能揉成團,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點兒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餡了。餡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餡,鹹的。在包的時候要做到:①皮要薄,肉要多;②皮成碗形;③要輕輕揉,將口子慢慢的封合。做到這幾點,清明團就既好吃又漂亮。

開始煮了,我用粽葉墊在底下,這樣清明團就不會粘牢了。煮的時間也要控制好,不然要麼太爛了,要麼太生了。時間要控制在10-15分鐘之間,做出來的清明團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觀,還不生不爛,特別好吃。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清明節!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3

四月四日是什麼節日呢?是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去給死去的親人們或者先人掃墓。我們來到墓前,首先在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然後燒着一些紙錢,我並在心裏默默地祈禱着:希望他們能在天堂上過得開開心心的,這樣我就心滿滿足了。 有的人在墓前放着一些酒菜

四月四日是什麼節日呢?是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去給死去的親人們或者先人掃墓。我們來到墓前,首先在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然後燒着一些紙錢,我並在心裏默默地祈禱着:希望他們能在天堂上過得開開心心的,這樣我就心滿滿足了。

有的人在墓前放着一些酒菜,然後祈求死去的親人能在天上保佑他們一家人能夠過得幸福美滿,家人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在班上名列前茅的、來年能發大財等一些願望。求死去的親人能把這些願望幫助後代實現。雖然有時候不能夠實現,但能給人們帶來安慰和快樂。

我一想到我死去的親人生前和我一起度過的那些快樂、美好、幸福的時光,心裏就情不自禁地感到悲傷。

清明節的習俗並不僅僅只是掃墓,還有很多的習俗。比如説放風箏也是清明節的習俗之一。古人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不幸運、煩惱、疾病、痛苦等。所以現在就帶來了一個風箏和媽媽一起放,我將自己的所有煩惱寫在風箏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放走了自己的所有煩惱。我是多麼快樂呀!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不是遊子,不是行人,可是卻斷魂。

若今天,我在家裏的話。祖父估計老早就叫醒了我,催促我穿上毛衣,拿上紙錢用塑料袋裝上,還有楊柳枝什麼的。飯,一般情況下不吃就出家門了。鄉村的清明與城裏的不同,鄉村的清明是更像 清明的。

路邊長滿了齊膝的雜草,都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輕輕走過,褲腿就都濕了,鞋子也濕了,還會沾滿泥土。估計每天的這個時候,這裏的草都這樣掛滿露珠吧。遠處有些墓地上已經插滿了白色的 紙錢串。可想雜草已經不只濕這一回了。鄉村裏的墓地大多埋葬的是老人們所稱的“老祖宗”,雖然有點迷信,但是老爺爺老奶奶們卻都是深信不疑的。

祖父手裏拿着柳枝,吃力地插入泥土中,把一串紙錢掛在上面,嘴裏還嘀咕着,有時還清清雜草,表情嚴肅。完了,點上一枝旱煙,抬起頭(似乎在回憶他小時候的清明),給我説這是某某某的墳 墓,當年建立家業多麼多麼艱辛……大概從我剛記事起,每個清明,我都會這樣的看着祖父,聽着他嘮叨。看着祖父晃動的背影,我有時會想到自己,我老的時候,會變成怎樣的呢?

我家“老祖宗”的墳墓有多處,所以大多時間都花費在趕路上。小時候,經常會走到一半路而覺得累、渴。然後,祖父就叫我停下來休息一下,掏出他那個老杯子,泡得都是那種很差的茶葉,有點 苦,但是渴的時候也就不覺苦了。趁着這個空當,祖父又點上一枝煙,開始了他的“言教”了。説什麼我家以前是多麼窮困、艱辛,做莊家做了好幾代了,至今生活依然艱辛。叫我要好好讀書,好好學 東西,將來走出這個小村莊,去大城市,住到大房子裏去,過年過節別忘了回家看看父母親。説什麼到那時他和祖母恐怕都已經不在了。這是我就會大叫:怎麼會,到時候我要買好茶葉給您喝,買暖皮 鞋給祖母!

時間慢慢地,慢慢地,都已經是20xx年的清明瞭,祖父已經度過了77個清明瞭,而我也已經度過將近20個清明瞭。跟在祖父後面的那個小孩已經長大,已經離開家鄉,去尋找夢想。可是跟着祖父上 墳的畫面卻依然清晰。這個清明,雨下得很大,我和故鄉相距千里。不知祖父早上會不會叫弟弟,催他穿毛衣,讓他拿紙錢,拿楊柳枝……呵呵,我是不能聽祖父嘮叨了,不能看他晃動的背影了,也喝 不着那杯苦澀的茶葉水了。可是這個清明,我的心卻依然跟着祖父踏着露水走在清明的小道上。

早晨,很冷,我還得披上厚厚的外衣才能坐在這裏。這天氣頗似家鄉清明時節的清晨。在這般季節,教人如何不思念故鄉,教人如何不思念故鄉的清明!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5

對於我來説,清明的味道是苦的,因為到了清明節,我和媽媽上山,看見爸爸的墳,就會傷心地哭。

我的爸爸在我1歲3個月時就離開了我,我和媽媽才搬到黎陽廠,我和媽媽在黎陽生活了7年,不過這7年我有媽媽,我一直很快樂。

每到清明節,我會感到心裏有説不出的苦,不過我的表面上還是很高興。到了山上,我給爸爸燒的紙最多,我放的火炮在天空中跳躍。

看見墳邊的小樹,它們給我的笑容,我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它們每年清明都在陪伴我,小樹和小花小草們對着我笑,因為它們知道每一個人可能都會遇上坎坷的命運。

在我過第七年的清明節裏,我又來看望小樹,剛來到爸爸的墳邊,發現小樹都不見了,它們到底怎麼了?經過觀察我又發現小樹長大了,就像我一樣。

我要把煩惱變成快樂,我要成為一個快樂的女孩,我要做媽媽身邊的一朵小花,美麗地開放。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6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説:“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好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好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非常高興,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很多。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7

清明是個悲傷的節日

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裏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把農曆三月上巳節中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户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民俗專家布和朝魯介紹。

掃墓非得清明當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布和朝魯説:“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

掃墓必須燒紙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這也是一個誤區。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把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阿爾泰説,“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8

放假了,三天時間,俗名清明小長假。一個人走出室外,漫步於杜水河畔,想理一理自己紛亂的心緒,因為最近的'自己太累了,一股身心間説不出的累。

母親回老家了,她是去 為大姐掃墓。二姐昨天來了趟家裏,恍恍惚惚坐了一會,説有些困,又回去了。從內心而言,對清明這個節日我是特別地排斥。我厭煩街道那些賣紙錢,賣殯葬用品的小商小販,害怕見人哭哭啼啼訴説離世親人生前如何的不幸,確切的説我害怕面對母親那憂戚哀怨的眼神,以及二姐那無奈和失落的慘痛表情。我希望這個節日就這麼悄聲無息地過去,不留下任何痕跡和記憶,然而每年它都來了,且以法定節假日的形式宣告着,提醒着我,來了,對此,我無力迴避。人死不能復生,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過分的思念只會給生者增加心理的負擔,造成身心的傷害,人不能改變命運,但也不能永遠停留於傷痛和不幸中而不能自拔。十四年前大姐患病去世,三年前二姐的女兒不幸溺水身亡,在這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際,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前幾日,同事高亞梅突患大病,搞得我連續幾日心情都極為不好,本來醖釀的幾篇文章持續拖了幾天,終不能完稿。作為寫作,越進一步深入,越感到它的不易與艱難,期初寫作只為心靈間的一種傾訴,有感而發,把當時自己的所感所想梳理成一段文字,然而寫得多了,才深懂這是拿在人面前供人欣賞的作品,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鬆懈,更進一步説,這是藝術創作,需要精雕細刻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在生活的日積月累中精心醖釀,待靈感迸發時及時撲捉,最後加以提煉和修飾,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也只能算作一段或數段較為通順的文字。寫作不易,實屬不易,但我還必須堅持。

昨天,妻下班回家,給我講述了兩個有關“微信”的小故事,其實這都只能算作“八卦”,是妻和同事上班聊天的產物。妻講,她有位同事,老公是名大車司機,通過微信平台“搜附近人”,加了一名女網友。兩人互加成功之後,便開始熱火朝天地聊天,聊着聊着最後競聊出了感情,待妻的同事發覺時,兩人已發展到有同去外地旅遊的打算。對此,妻的同事極為傷心和惱怒。妻還講,她的一名同學前段時間離婚了,而這已是她二次婚姻的破裂。原來妻的同學和縣城一名年齡相當的男士經常聊微信,一聊便聊到半夜一兩點,被老公發現後多次勸解都不思悔改,最終結付出了二度離婚的慘痛代價。據説這位男士還是我的一名遠房親戚,在此提及真讓我羞愧,當然也不便透漏他的真實姓名了。妻説,難道時下社會的婚姻結構就這麼脆弱嗎?有那麼多紅塵男女陷入網戀而不能自拔嗎?我説,這是中國偏遠小城鎮的真實國情。試想一下,隨着改革的逐步升入,農民進城落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為放棄土地耕種的新一代農民,在住進新洋房的那一天起,他們便下定決心要融入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去掉昔日的土旮旯氣。要實現這一目標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增加收入,有一部分人就地解決,做起了小買賣,開起了夫妻店,而絕大多數人還是依照傳統模式,遠走他鄉,去經濟發達地區務工。務工對剛結婚的年輕小夫妻來説,可以成雙成對,結伴前行,最好不過,可對中年夫妻來説卻又成了極為矛盾的難纏事,家裏有老人,孩子要上學,這兩撥人都需要照顧,無奈之下,丈夫只好背起行囊,揮淚離別,與妻子過起了兩地分居,牛郎織女般的生活。天長日久,不甘寂寞的男人也許偶爾會進入燈紅酒綠的“紅燈區”輕微放縱一下,孤守空房的妻子在落寞的漫漫長夜,在公公婆婆都熄燈之後,在兒子女兒的微鼾聲中,也許會輾轉反側,心湖間盪漾起幾絲思春的漣漪。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沒有感情的那不是正常人,是白痴。於是,眾多留守婦女便將感情寄託於網絡,寄託於這個“搖一搖”能給她們產生希望和寄託的網絡,而作為男人呢?有些人是身處異鄉,不甘寂寞地困擾,有些人是酒飽思淫慾,總想用自己的甜言蜜語和幾張臭錢騙得不良婦人的芳心,好圖一時之歡。這就是當今的社會,這個略顯浮躁讓人不解的社會。

對於逝去親人,忘記和不去再想也許是解脱的唯一途徑;對於患病的同事在此只祈願她早日康復;對於寫作,我一定要堅持,只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對於紅塵男女的感情糾葛之事,也只希望當局者早日從迷途中走出,因為人生短暫亦不易,且行且珍惜,萬不要圖一時之快傷害了別人,傷害了自己。

天霧濛濛的,地上潤濕一片,空中輕?飛揚,眼前細雨斜落。又是一年清明季,又是一個讓人傷感且思緒縈繞的日子。一個人漫步於杜水河畔,仰望南山,巍峨的青蓮山春意正濃,粉白的桃花馨香撲鼻,遍山的杏花奼紫嫣紅,俯視杜水河,清澈的杜水一路東流,像訣別的遊子永不回頭。目睹此情此景,我不覺豁然開朗,心情也一下好了許多: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只是我沒來得及好好領會罷了。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死去的人們,他們帶給我無限的懷念。

清明節又到了,我想到了許多,我想到了我們村的為學生們奉獻生命的喬廣老師,喬廣老師是為了自己的學生犧牲的,因此喬廣老師是偉大的。

喬廣老師對教師這份工作非常的熱愛,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地工作。有一天,天山四中的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去達拉湖遊玩。有幾個男孩子忍不住湖水的誘惑,打起了水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一個叫鄧立法的同學卻掉進了湖裏,所有的人都被嚇住了。當學校正在想辦法救人時,忘了自己也是一個不會水的喬廣老師卻縱身一躍跳進了湖裏,他把鄧立法同學推到淺水處。而自己卻向同事們、學生們,擺了擺手,在湖面上消失了,不一會兒,水面平靜了。

這時的喬廣老師年僅32歲,這是多麼寶貴的年齡啊!

從喬廣老師縱身一躍的那一瞬間,他想到了把悲劇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從他搖手謝世的十幾秒內,他和自己的同事、親人、學生永別了。

這時我想起了為我們付出的老師,我們的老師雖然沒有像喬廣老師那樣偉大的事蹟。但是,是老師們用那辛勤的汗水來澆灌我們這一棵棵幼苗,是她們像一縷縷陽光,對我們百般呵護,她們和喬廣老師一樣偉大,值得我們珍惜。

在這裏我要代表漢林的父老鄉親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對喬廣老師表示深深的懷念。

同學們記住我們家鄉的英雄吧!他們的事蹟影響我,也影響你。

文章以詩句開篇,富有文采。通過敍述家鄉英雄喬廣為救學生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的感人事蹟,歌頌了向喬廣樂於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動。就文章全篇而言語言通順,條理清晰。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小詩。祭奠親朋,在這個傳統的日子裏年復一年。

又是一年的清明,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奶奶的墓前為奶奶掃墓。在奶奶的墳前,獻上鮮花,希望奶奶能知道我們的思念,也希望能得到老人祝福。

也有許多人們去烈士墓園祭奠瞻仰那些死去的烈士,以寄託對他們的敬仰和深深的懷念,以此勉勵自己的子女學習他們的精神。

還有許多人拿着鐵鍬帶着小樹苗,到指定的地點義務植樹,希望為自己的生活添枝加綠,更希望能為子孫營造出綠色的生活環境。

清明節其實並非簡單的掃墓,緬懷故人那麼簡單,還有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生命的寓意。還有: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的節日精神講究“生死並至”,就是説生與死同樣重要。活着的人緬懷故人時,紀念並感恩;親近自然,在春意盎然的欣欣向榮之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富有趣有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

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就是對逝去的親人最大的慰藉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ymp4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