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宵節 >

【薦】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篇

【薦】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薦】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

春節剛過,一年一夜的元宵節就來臨啦。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家鄉,元宵節這幾天可熱鬧啦!

古話説:“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裏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於是,家家户户都行動起來,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爆竹,有些大户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

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着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杆,木杆頂端是一節圓圓的佈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還有的'龍燈是用布做成的。隨着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

小孩子興奮地舉着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着龍燈走。龍燈時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時而在廣場上進行精彩表演。龍燈迎到哪裏,哪裏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鑼鼓聲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人人歡呼雀躍……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後,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衝去,意為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才算真正結束。

在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們也叫“湯圓”, 用糯米粉搓成圓形,裏面常用豆沙、肉作餡,有團圓美滿意。

元宵節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2

元宵節的夜晚,我和媽媽、爸爸去南翔古漪園看花燈。

咱們走進公園,來到湖邊,首先看到的是蓮花燈,粉紅的蓮花亭亭玉立,綠色的大荷葉像個碧綠的大玉盤,上面還停着一隻鼓着眼睛的大青蛙,嘴裏還發出“呱呱”的叫聲,真是有趣極了!再往前走,展出的燈可多了!有塔燈、宮燈、孔雀燈、牛郎織女燈……當咱們走到草坪上,兩盞黃色的龍燈把遊人們吸引住了,圍觀的人特別多,爸爸拉着我穿過擁擠的人羣,好不容易擠到前面,仔細觀看,只見那條龍昂着頭,舞動着金光閃閃的身子,玩着一隻大綵球,彷彿推着綵球向空中騰飛。

我心想,咱們的'家鄉,咱們的祖國不就像騰飛的巨龍嗎?

元宵節的夜晚真有趣!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3

每年過完春節,家家户户還要迎接的一個節日就是元宵節了。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在我家,要先把月亮姐姐“吃”的東西取出來,擺放好。然後拿一大盆清水,放在地上,當月亮的影子照在水裏時,就馬上開始放炮,是因為把月亮留下,讓她知道這裏有吃的.。吃完飯了大人們在家裏看電視,小孩子們,幹嘛呢?當然在放炮啦!他們先放了小一些的炮,然後把大人叫出來放大禮炮!這時是我最快樂的時候了,這時的禮炮就像珠寶一樣撒在了天空中。一朵朵“花”在天空中綻放,這一朵朵“花”照亮了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再放一些小煙花吧!哥哥拿起一朵“勝利花”遞給了我,我點燃了這朵美麗的“花”,得意洋洋地等着“煙花娃娃”笑。她終於笑了,笑得那麼燦爛,她的笑聲可是和人類不一樣,她那笑聲是“唰……”,“頭髮”從煙花身體裏冒出來,她的頭髮一會兒像大樹,一會兒像瀑布,真是千奇百怪!

放完後,哥哥一腳把炮踢飛了,我想它已經快飛出大氣層了!做了壞事的哥哥害怕了,他想:萬一晚上我睡覺的時候它從天上落下來掉到我家,把我炸飛怎麼辦?

我喜歡我家鄉的元宵節,你呢?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的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yuanxiao/1wdo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