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宵節 >

【精華】元宵節作文彙總6篇

【精華】元宵節作文彙總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元宵節作文彙總6篇

元宵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安亭國際汽車城,他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化的城鎮。他不僅有新鎮,而且還有老街。每年的元宵佳節,在安亭的老街上都會舉行熱鬧的元宵燈會,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了。

吃晚飯的時候,家家户户都會忙着做元宵吃。吃完了元宵,我就連忙拉着爸爸媽媽去老街趕燈會了。

老街上的燈可真多啊!有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老虎燈、兔子燈、唐僧師徒燈、海寶燈等,因為安亭是國際汽車城,自然也少不了以汽車為主題的各式車型燈,讓人看着眼花繚亂。燈會上還有許多小吃,我最喜歡五顏六色的棉花糖,手裏舉着漂亮的'棉花糖,拉着媽媽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看着各種各樣美麗的燈,不時地就能碰到同樣牽着爸爸媽媽的我的同學們,大家歡快地互相打着招呼,那種興奮的心情讓我久久難忘

我愛我家鄉的元宵節,因為元宵節既熱鬧又有意義,他是我們安亭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幸福生活的集中體現。

元宵節作文 篇2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上午九點,我們一家人在姨媽的引領下,來到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徐溝鎮,觀看民間文藝表演。

秧歌隊伍扭過來了。這是一組全民“參戰”的秧歌隊伍。年齡最小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最大的是年過七旬的老人。音樂響起,演員舞動手中的綢子,踩着歡快的鼓點,邁着秧歌步扭了起來,那氣氛別提有多熱鬧了!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婆婆身上,她舞得是那麼優美,節奏感是那麼明快,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接下來是舞龍。只聽到過舞獅,沒聽過有舞龍,我們屏住呼吸,拭目以待。隨着播音員的生動講解,由人羣編織成的兩條活生生的金龍出場了,綵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晃動,巨龍跟着上下翻騰,不停地變換陣勢。最後,兩束電子火花從龍嘴噴出,博得了人們的聲聲喝彩。“二龍戲珠”節目真絕!

最後出場的素有“空中芭蕾”之美譽的'背鐵棍表演把演出帶向了高潮。只見穿着豔麗的小女孩在“空中舞蹈”,她們個個頭戴珠花,身穿長衫,桃色的腮紅襯得肉嘟嘟的小臉愈加可愛。隨着鑼鼓的節拍,她們揮動雙手,抖動着長衫。姨媽告訴我:“徐溝背棍,不説不唱,只以鑼鼓、音樂、舞蹈、動作傳情達意,又被稱為‘無言的戲劇’。

背棍在內容上取材於民間傳説、戲曲故事及現實生活,一根棍反映一齣戲和一個故事;一支彩枝懸掛一人,一根弓弦站立一人……上下一體,同歌同舞。

”上陣父子兵,一個小男孩和爸爸表演的是“馬馬棍”。小男孩身披紅色斗篷,手持藍色馬鞭,儼然一個颯爽小騎手。這個“馬馬棍”還有個小機關:小男孩和爸爸通過一個活動的鐵棍連在一起,這個鐵棍隱藏在爸爸手上馬兒的身體內。

當爸爸用力託舉時,小男孩可以很快實現由坐到立,站在馬背上,整個動作瞬間完成,連貫、精妙,引得現場觀眾讚歎不已。

接着又來了鐵棍,所謂鐵棍就是八個大人扛一個台子,台子上站三個穿着戲服的小孩,這個舞台,縱橫不過四尺,高不過三尺,卻舞出一片獨特天地。媽媽對我説:

“上背棍的娃娃們都要經過選拔,不僅要選長相、身材,還要選毅力。這些孩子早晨四點就開始化粧了,這麼冷的天,穿件單薄的戲衣為大家表演,真不容易。”我被孩子們的執着精神所打動。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中午十二點了,我們足足大飽眼福兩個半小時。節目已經結束,我卻依依不捨。姨娘説:“徐溝是個民俗文化很濃的大鎮,元宵節慶典每年都要搞,而且一年更比一年好。”

元宵節作文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也是團圓的日子。吃完晚飯,我和姐姐、哥哥在大人的陪同下到院子裏看煙花。一到院子裏,就看到小朋友手裏提着各式各樣漂亮燈籠。有兔子燈、有蝴蝶燈、有金魚燈,只見那個漂亮的金魚燈像活的金魚一樣擺動着自己漂亮的尾巴。

到了放煙花的時刻了,仰頭望去,天空中的煙花有的像盛開的金黃色的菊花;有的像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有的'像五彩斑斕的寶石;真是一幅幅漂亮的畫呀!

看完煙花,回家後姑媽給我們和哥哥還有姐煮的吃了象徵團圓的湯圓。

元宵節作文 篇4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是元宵節裏幾項重要的民間習俗。

在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學校舉行了猜燈謎活動。每班選10名同學參加,共分兩輪,我被選中了。走進猜謎現場,已經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這瞅瞅那瞅瞅,嘿,還真讓我瞅到了一個自己會的。它的謎面是“兩個胖子”(打一個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的`心裏美滋滋的,急忙跑到領獎的地方,可他們説這個謎語已經被人猜過了。唉,真是讓我白高興一場。

我繼續瞅,不一會兒又看到了一個。這一個謎面是“二小二小頭上長草”,我仔細想了想,然後一拍腦袋,不就是“蒜”字嘛!我趕緊興高采烈地跑過去説出謎底,嘿嘿,這回我總算是第一個猜出來的了!

我又四處張望尋找,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謎面:《聊齋志異》。咦,這是啥意思?也沒個提示。我對這道謎語很感興趣,不覺冥思苦想了很久。哈,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成語——鬼話連篇!這《聊齋志異》豈不就是全篇講鬼故事的嘛!我過去一試,哈哈,居然又被我答對了!

晚上回到家裏,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吃元宵,特別開心!吃完晚飯,我們在客廳裏閒坐,等待電視裏直播的元宵焰火晚會。八點到了,晚會準時開場。一會兒,放焰火了,“嘣”,一條巨龍呈現在眼前;接着,鯉魚跳龍門;再來一個,水上跳芭蕾,看,跳得多歡樂……我興奮地説:“媽媽,我也想去放焰火。”媽媽説:“去玩吧,別傷着了。”

我和爸爸來到後院準備放焰火。爸爸點燃了“變色龍”,紅、黃、藍……霎時間天空裏五彩繽紛,真美啊!我們小孩子揮舞着煙花棒走來走去,小煙花像無數美麗的螢火蟲在一閃一閃地跳舞。接着爸爸放了“雨花”,金色的“花雨”從天而落,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小蜜蜂”也來湊熱鬧,“嗖”一聲高高飛上天……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焰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有趣!

放完焰火,四周漸漸安靜下來,我依然沉浸在元宵節的熱鬧與歡樂之中,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

元宵節作文 篇5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就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裏列舉二三。

祭門、祭户古代有“七祭”,這就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就是對養蠶人家所説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説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

迎紫姑

紫姑就是民間傳説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説着貼心話,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節作文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 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標籤: 元宵節 彙總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yuanxiao/om5m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