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宵節 >

元宵節裏的回味散文隨筆

元宵節裏的回味散文隨筆

不知不覺的年已過了十多天,元宵節就在眼前。元宵節,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它叫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可能因了正月裏過了十五天,剛好一半,是大年過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也是正月裏的最後一個節日,值得很好地慶祝一下,就這樣不知延續了多少年。後來,可能因了正月十五吃元宵,亦或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的一句“正月裏鬧元宵”,唱紅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正月十五節漸漸被元宵節所取代,元宵節越叫越順口了。經歷了50多個不同的元宵節,箇中感受一如現如今的元宵餡一樣,咀嚼起來給人不同的滋味。

元宵節裏的回味散文隨筆

兒時的元宵節是天真爛漫的,過得有滋有味。那時候,雖説沒有如今城市裏多彩的煙花,震天的禮炮,卻有着鄉村裏的皓月當空,童稚歡笑;沒有城市裏的觀燈、猜燈謎,卻有着鄉村裏的舞獅子、跑高蹺;缺少城市裏的文明味兒,卻有着濃郁的鄉土氣息,揮灑着不盡的童稚野趣,給我童年的記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時候,元宵節的白天就充盈着熱鬧、浪漫的色彩,男女老少一齊樂。且説那些個男人們悠閒地繞着東西大街溜達,找着熟人拉家常,難得有這樣的閒工夫;大閨女、小媳婦們三個一堆、五個一簇,湊到大街上顯擺着新買的花花綠綠的衣服,一個賽一個漂亮,比着比着,嘻嘻哈哈,“三個女人一台戲”,元宵節的大街上像是上演着一台台戲;老漢們拿着馬紮子到大街避到牆根曬太陽,老太太們邁着“三寸金蓮”到大街上看光景,在幸福的晚年裏再飽飽眼福;孩子們則一蹦三個高地跑到大街上,從大街東頭跑到西頭,洋溢着童年的歡樂。

一會兒工夫,只聽“咚咚鏘、咚咚鏘……”敲鑼打鼓聲傳來,舞獅隊來了,只見兩個獅子張開歡歡喜喜的大口,搖頭擺尾地迎面而來,時而一左一右,親親熱熱,時而一前一後,盡情表演,歡快熱烈,異常活躍,把個獅子舞得像真的一樣,遊走在元宵節的大街上,街東頭喝彩,街西頭叫好,元宵節的東西大街上蕩起了舞獅潮。

剛剛送走了“獅子”,又迎來了神奇無比、高大奇猛的高蹺隊,只見男男女女,花枝招展,正一招一式地表演着走來,待走近一看,嚯,他們腳下都踩着長長的木棒,足有一米高,有的還要長一些,我當時初見這樣的場景,既驚怕,又懷疑,驚怕的是站到這麼高的木棒上,萬一不慎摔倒是會摔傷的。我懷疑的是,在這麼細高的木棒上他們是怎樣“站”起來的,怎樣保持平衡的。再一定睛細看,隊伍中竟還有兩個男女小高蹺手,比我大不了幾歲,卻“站”在高高的高蹺上面無懼色,神態自若,如履平地。高蹺隊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有有趣的扮相,為了逗笑,又有演藝,扮演出每個人物的不同色彩。你看吧,有人扮演大鬧天宮“孫悟空”,跑高蹺式表演就更有意趣了,瞧着、瞧着,“孫悟空”就翻兩個筋斗呢,真是精彩,我驚歎於他翻筋斗後立地而起,我記得當時是驚得“啊呦”了一聲的;還上演了“穆桂英掛帥”,在偏僻的鄉村裏,竟有扮演穆桂英的高手,真是“巾幗不讓鬚眉”,記得這可是在高蹺上表演啊!且表演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精彩不斷,我當時直為她捏着一把汗。看完了“孫悟空”、“穆桂英”的“武戲”,別急,後面還有“文戲”呢,只見文質彬彬的“諸葛亮”迎面走來,羽扇倫巾,英姿勃發,高蹺上的“諸葛亮”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難忘。高蹺隊的演員們還跟大街兩旁看熱鬧的鄉里鄉親互動,嬉笑打鬧,真是滑稽有趣,更添新意。只聽有人説:“那不是XXX的閨女?”“是啊,那個是XXX的兒子。”“哎呦,他們還能演得這麼好?可真有意思!”元宵節裏的高蹺表演真是熱鬧,百姓們拍手叫絕。

説着、説着,又迎來了秧歌隊,鄉村裏上了點年歲的婦女都愛扭秧歌,元宵節裏扭秧歌,那是必須的,隨着秧歌的扭來扭去,元宵節的氣氛更濃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就更多了,又多了些元宵節外的故事。

兒時元宵節的夜晚又是一番光景,那是充滿着神祕朦朧色彩的。那時候,農村裏普遍貧窮落後,根本買不起貴的煙花,其實壓根就見不着太貴的煙花,普遍都買一種叫“滴答金”的煙花,可以一根根地拿在手裏放,可以一根根排着粘到灶台上放,也可以一把把地點着用手搖着放,放起來一滴答、一滴答地發着金星、金光,璀璨無比。兒時的元宵節,我常一根根地粘到灶台上放,聽着“噗拉、噗拉”地一聲聲的響,看着滿屋一閃閃的金光,煞是好看。記得有時還拿着滴答金跑到街門外,和小夥伴一起湊熱鬧似的放,有的.拿在手中一根根的單放,有的拿着一把在夜空中搖着放,燈火在各個角落不停地閃爍,有的把滴答金從衚衕頭粘到衚衕口,直接連到南大街,從高處看,這條遠近聞名的大衚衕如一條長龍,閃着金光,成了那時夜晚的一道小風景。有時還點着滴答金串門放,串了東家串西家,街坊鄰居幾乎都串遍了,到了哪家,哪家的夜空就飛出了歡聲笑語,也留下了濃濃的煙花味,其實,那就是元宵節的味道。記得兒時到了元宵節,母親有時還蒸花燈,用面做成圓狀,中間做一個大孔,不用發酵就蒸出來,放上棉線,加上豆油,點起來就是花燈,再用紅紙製作出小紅燈籠,把花燈放進去,到了晚上點上,製作的多了,提着到大街上,搖搖晃晃,紅紅火火,也特別好看,這都是兒時元宵節的樂趣,現在感受不到了。

及至參加工作後,在單位裏過元宵節,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記得那是1991年的元宵節了,過得特別有意義。單位裏舉辦大型元宵燈會,這個元宵燈會別開生面,各科室製作了五彩繽紛、造型別致的燈,既有元宵節的氛圍,又映射出本單位的特點,真是煞費了一番心思。譬如,財務科製作了別具一格的元寶燈,金光閃閃,造型一如元寶,也昭示着財源滾滾;用電科製作了點亮萬家燈火的“光明燈”,燈上雕刻着一座座鐵塔,架設着一條條導線,意味着為民送光明;車隊製作了安全行車的“安全燈”,兩旁製作的對聯是:“高高興興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來”……這些燈不僅在單位裏展出,並參加了全市燈展。我那時擔任單位的宣傳幹事,代表單位參觀展出,華燈初上的夜晚,當我隨着人流漫步在紅旗路中段、澤山路商場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千奇百態的觀燈,那簡直就是一片燈的海洋,這是小城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元霄燈會,燈下漫步,如同進入一個五彩斑斕的燈的世界,給人以美的享受,使我過足了觀燈“癮”,現在想來,仍感到回味無窮,感到那年的元宵節過得特別有情趣,有意義。十幾年前,每逢元宵節,小城就舉辦“猜燈謎”活動,激起了我和女兒的興趣,父女一商量,就來到了競賽場,女兒猜燈謎還真行,常常贏得獎品一大抱,滿載而歸,使元宵節增添了幾多歡樂。

鄉村裏過元宵節也是非同凡響的。我老家在十里八鄉是數得着的大村子、富村子,村子紅火的時候,元宵節也過得紅紅火火。記得有一年的元宵節,我正和父母吃元宵團圓飯的時候,村中間的上空響起了一聲接一聲的禮炮,誘惑的我吃不下飯去了,一旁愛看熱鬧的母親説:“村裏今年買了好多禮花,咱看看去。”我説了聲“好”就放下碗筷,披衣隨母親出門。當我和母親急急地趕到村辦公室門前時,就見這裏已圍成了一個大大的圈子,幾乎水泄不通,只見一個個禮炮從人圈子中間拔地而起,隨即發出了“譁”的一聲,在空中出現了一個個美麗的圖案,人羣中接着爆發出一陣陣驚呼聲、喝彩聲,我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父老鄉親的行列,我的喊聲已融入了共聲,這個元宵節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味。

在過的五十多個元宵節裏,除了偶爾在小城過,我幾乎每個元宵節都回老家過,頭頂圓圓的明月,一家人團團圓圓,吃着圓圓的元宵,收穫着圓圓滿滿的祝福,這個時候,我也不免要發出“月是故鄉明”的感慨。在每年的元宵節前,我都會買上很多的禮花、禮炮、鞭炮,元宵節之夜吃完了元宵,走出户外,放着鞭炮,點上地上的“泥鍋子”,“泥鍋子”朝天開了花,騰空的禮花開起來,上天的禮炮響起來,全家老小歡快地叫起來,笑起來。觀着天空的禮花,夜空與大地遙相呼應,夜空“啪啪”作響,地上有説有笑,好不熱鬧,在歡快的氣氛中度過了元宵節。這個時候我要説:“在老家過元宵節,真好!”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裏各不同,但帶給人們的歡樂是相同的,渴望萬家團圓的願望是一樣的。在元宵節即將到來之際,祝願全國各族同胞元宵節快樂!團團圓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yuanxiao/pky2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