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元節 >

中元節 荊州習俗

中元節 荊州習俗

荊州城區每年大約燒5萬斤紙錢 中元節不等於燒紙節

中元節 荊州習俗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這是清朝詩人龐塏對中元節的描述。中元節將近,許多人燒紙錢和冥幣來緬懷先人。

荊州城區每年僅此要燒數萬斤紙錢,破壞綠化環境、空氣質量不説,還易誘發火災。中元節是給自己的先祖燒紙錢?不,這是對中元節的誤讀。

夜幕降臨

城區多處都在燒紙錢

中元節將近。眼下,每當夜幕降臨,荊州城區許多市民燒紙錢來緬懷先人了。

14日晚,記者在荊州古城南門段城牆下看到,一些市民燒完紙錢後就離開,插在草叢中的香還燃燒。

隨後,記者來到荊江大堤紅星路段看到,此處也有市民燒紙錢,火堆多無人看護。

“每年中元節,我都會燒紙錢祭奠去世的姐姐。”燒完紙錢的田姨媽説,每年陰曆七月十五,燒紙錢目的是免得去世的親人在陰間受苦受難。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荊江大堤紅星路至江漢路段發現,草坪上到處留有燒紙錢的痕跡。其中文星樓附近一塊100多平方米的草坪被燒盡。

路過市民説,荊州有這樣的習俗,祭奠去世不足3年的親人,每年陰曆七月七年級至初十燒紙錢;祭奠去世3年以上的親人,每年陰曆七月十一至十五燒紙錢。兩天後,燒紙錢的人會更多。

下午,因有市民在沙市區青龍台社區附近燒紙錢,引燃草皮,消防接警才排除該火情。

據悉,荊州城區除荊江大堤外,江津湖畔、張李家淵畔、荊州古城牆下等地,每年此時都成為市民燒紙錢的`好去處。

專家解釋

中元節原是宗教節日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並不知曉中元節的來歷。據魏晉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十五,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中元節是宗教性的節日。

荊州民俗學家張世春介紹,佛教中七月十五叫做盂蘭節,源起一個佛教故事。目連的母親是一個餓鬼,他拿食物給母親吃,其母親還沒吃到嘴裏,就變成火炭。佛對目連説:“你母親罪孽深重,需在七月十五,準備百味食物放在盆中,供奉十方大德,然後才能吃。”目連向佛建議,佛教弟子孝順者,應奉盂蘭盆供養。中元節由此而來。

在道教裏,七月十五才叫中元節。道家認為: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這三天都將舉行盛會,中元節則是做法事赦免亡魂之罪。

由於佛教的盂蘭節和道教的中元節不謀而合,致這兩個節日流傳至今。民間稱中元節為“鬼節”,又叫“七月半”。

記者查閲資料發現,各地過中元節習俗也不同,在華北地區的農村,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晉西一帶,七月十五當晚在黃河邊放河燈。

陋習該改

中元節不等於燒紙節

中元節、清明節均屬祭拜節日,很多人卻將中元節等同燒紙,這是對中元節的誤讀。

荊州市社科專家謝葵認為,近年來,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逐步迴歸,但中元節未引起重視,現僅流傳燒紙錢,留存了諸多問題。

其實,人們對燒紙錢也有誤區,很多人以為中元節就是燒紙錢給去世的親人,其實中元節的本質是來祭祀普天之下的亡魂,尤其是尚未超度的亡魂。

狹隘的中元節與清明節類似,但不能與清明節相比。清明節是以家族為單位來祭祖,有墳場或公墓等祭祀場所,易被人接受。缺少祭拜載體的中元節,人們燒紙錢祭祀去世的親人屬自發行為,可隨便找一個地方焚燒紙錢。

荊州市消防支隊稱,近期,該支隊平均每天接到約兩起因燒紙錢引起的火情,多以草坪着火為主。



標籤: 中元節 習俗 荊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yuan/r77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