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旅遊 >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350字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350字

九華山的隆起幅度,從核心部位向邊緣逐級下降,外圍山地由硬度較花崗巖為小的花崗閃長巖和沉積巖組成,易被沖刷蝕低。故整個九華山體由眾多高度參差、錯落有致、大小懸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組成。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350字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350字 篇一

九華山 ,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峯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 ”(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為東經 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峯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為雄偉。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鬆。”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350字 篇二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遊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後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為九華山。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350字 篇三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lvyou/jop4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