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電影 >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5篇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5篇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 篇1

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對《流浪地球2》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表示疑惑,覺得影片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住嗎?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5篇

故事在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製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的背景下展開。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併為後續展開鋪墊。

整個故事的架構很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進,交代了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恆宇對數字生命的執着和堅持,還有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上的敍述,又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總體上還是很吸引人的。

作為普通觀眾,觀影體驗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特效畫面震撼,特別是開場部分,有一種世界末日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對家人,對國家,對地球等,沒有過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淡淡地説了一句:地球還挺美好的。另外對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吸引人,對於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要在續集中有更多的討論。

不好的點也是有的,因為故事豐滿,想要把它講明白,就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容易抓不住重點。

看到快結束時,有人提前離開了,但是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留下來,或坐或站,把它看完,並且耐心等待彩蛋。這也許就代表了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吧。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 篇2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説“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他認為生命如果像絢爛奪目的夏花,努力去盛開,那麼死亡就如秋葉,寧靜唯美地接受所有的結局,只要已盡力去爭取經歷過了,便沒有遺憾了。觀影《流浪地球2》以後,我想借用這句話表達對科技與文明的關係。那就是“科技如秋葉靜美,文明如夏花燦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雖然人類只能像蜉蝣一樣寄託於天地之間,渺小的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但卻可以依靠網絡的普及,信息的傳播,身處方寸間,可知天下事,人生不滿百,穿越五千年。正是科技的發展,才使得人類文明不斷向前。

如果説在過去,科技是守護文明的護花落葉。那麼在未來,科技就是延續文明的“諾亞方舟”。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剛剛過去的20xx年,北半球整個夏季在熱浪中灼烤,整個世界發生了很多氣候事件,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逐步走向現實,《流浪地球2》中劉培強帶有試探性的“靈魂發問”-“MOSS,人類能活下來嗎?”這是人類可能要面對的生存危機,影片中,有人選擇駕駛飛船離開地球,有人選擇帶着地球尋找新家園,還有人選擇數字生命延續,其實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是科技的秋葉給與人類迎接下一個春天的'力量。

“天分本無私,人性皆相似。”人天生是無私的,人性也相似。科技會發展,人類的情感也會進化。科技可能繼續守護着文明之花,讓它聖潔如白蓮,田田荷葉間顧盼生姿;也可能會同化着文明之花,讓它綻放,化為粉末後冰蝕心靈。就像遺傳有變異一樣,這個世界也在朝着“利人”和“利己”的兩極分化。

劉慈欣告訴我們:站在銀河系外,看着小小的地球再次向太陽跌去,小小的人類啊,統統去流浪。再大的事成了小事,再高的位都是低位,再多的財都是浮雲,如果沒有了人類的文明,科技的未來又在哪裏?

《流浪地球2》中,天梯爆炸,方舟計劃擱淺,人們在大雪中跋涉、在災難中逃生,隕石激起巨浪,如何拯救地球?誰來為人類而戰?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講的“股骨”故事,劉培強飛向太空守護人類家園,讓我們看到了為了團結起來的東方愚公,讓我們明白了無數根癒合的股骨,才是人類的文明。

科技如秋葉靜美,文明如夏花燦爛,沒有了科技,地球也許還處在昏昧之中;文明如夏花燦爛,科技如秋葉靜美,沒有了文明,人類和蟲子還有什麼不同。唯有科技為葉。才有文明之花,絢麗於浩渺宇宙,唯有文明作花,科技才枝繁葉茂,有了存在的意見。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 篇3

大年七年級看《流浪地球2》,電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實沒看太懂,近3個小時,看得腦袋發脹。半夜睡不着,便坐起來重看原著和影評,才算有那麼一點撥雲見日,不吐不快。

原本為了應對危機的措施,成為了危機本身。

這是流浪地球計劃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也是整部電影的矛盾點。想必過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國倡導的方舟計劃,讓極少數有地位有錢的人得以逃離,絕大多數人留在地球等死,很顯然,中國科幻界所要追求的價值觀是一定要帶着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幾代人受苦受難的代價,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濟寧老鄉的導演郭帆是這麼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當下生活的質量,去應對一場可能百年以後才會遇到的危機?還是選擇活在當下,享受這片刻的愉悦?

如果有一天告訴你,要讓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類文明的延續,你願意犧牲你這一生嗎?很多聲音會説,憑什麼要犧牲我,人類文明延續不延續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一直悲觀地認為,當下世界的年輕人是屬於躺平的一代,這些人甚至連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們會在乎以後會不會還有人類文明?

其實可以思考一下,人類文明的存在,是為了部分個體的滿足還是為了廣大人類羣體的.幸福?危機來臨,是選擇犧牲一部分人的`生命,來保障少數人的生活質量,還是説為了絕大多數個體的存活,而犧牲少數人的生活質量?

劉慈欣老師的這句話值得深思: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周喆直先生在聯合政府講了一個故事:在一萬五千年前,大腿骨骨折是致命的,一旦大腿骨折就只能任由被其他動物吃掉。但是,人們考古發現了一根一萬五千年前癒合了的大腿骨,這説明當時的人類受傷之後,有人照顧他,有人給他喂水和食物,就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只有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文明。

整部《流浪地球2》,説到底不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濃縮為一句話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關於這個話題,放在當下的世界環境,一切才剛剛開始。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 篇4

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慣性思維:優秀影視劇的續集,往往就是“狗尾續貂”。目的不過是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聲譽”,以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後,我卻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坦白説,《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眾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眾的“屁股”不好請,因為,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説: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後,當佈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説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絃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恆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願“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為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恆宇不滿足於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於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恆。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恆“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祕鑰。並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着“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捨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製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儘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麼,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於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並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總之,《流浪地球2》已經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值得一看。

看流浪地球二電影 篇5

影廳的屏幕裏閃出畫面,城市破敗不堪,硝煙瀰漫在城市上空,樓房倒塌,空無一人,這是20xx年。

當然,只是電影裏的。《流浪地球2》我期待了好久,今年終於上映了,我馬上就讓爸媽帶我去看了!檢票時人羣交雜,排隊都排到了門外,進入影廳後發現座位幾乎都被坐滿了,看來《流浪地球2》的影響力可真大。隨着電影的開始,人羣乎的安靜下來,突然的就像被控制了一樣……

《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而正實行中數字生命派的人襲擊,但最後地球終於成功發動,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通俗來講“流浪地球”計劃就是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推動地球在宇宙中飛行,而前提是月球也需要發動機。“數字生命”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説就是將人的意識放入二維空間裏,這樣死去的人就能在裏面獲得永恆的一生。

正是因為有人把數字生命化想的太美好所以才有了反“流浪地球”計劃的組織,而後來“數字生命”也是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再使用。在電影的'故事中,圖恆宇因為車禍失去了妻子與女兒,而他將女兒的意識數字生命化在了電腦上,他的老師馬兆多次勸告過他——“人死了就是死了”對於我來説是十分贊同的,人妄想美好的度過永恆的一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終有一死生與死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將自己的生命數字化在我看來只有沒必要……

同時在計劃實施時人類還遇到了許多困難,有兩個片段是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第1個是四四年數字生命的人入侵基地,將所有無人機與太空運輸倉控制,造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

這直接導致了3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而令我心疼的便是那墜毀的運輸艙,這運輸距離直接衝出了大氣層來到了外太空,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第2個便是五八年月球發動機正啟動時,發動機突然超載爆炸,導致碎石砸向地球,人類為了擺脱月球砸向地球的危機直接在月球上投放核武器,手動引爆。在引爆的一瞬間,刺眼的白光將英雄的身軀遮擋,爆炸的一瞬間,英雄便化為星星奔向了遠方。人類經過這兩場災難也終於走向成功……

“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正是有了這些英雄為人類負重前行,人類才能存活下來,而電影中“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我相信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當下,跨越未來”讓我銘記於心……

標籤: 電影 地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ianying/e17k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