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時間簡史讀後感經典[15篇]

時間簡史讀後感經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時間簡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間簡史讀後感經典[15篇]

時間簡史讀後感1

在孩童時期,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是否有邊際,它是否有一天會消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會經常縈繞在我們稚嫩的腦海中。但是隨着我們漸漸的成年,這溯本求源的好奇心、毫無束縛的想象力卻淡去了,開始滿足於各種現成的似是而非的論斷,於是,眼中的世界慢慢地由奇妙的立體變成了平淡的扁平。然而,對自己存身於其中的宇宙的神祕感卻永遠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普及版)就試圖帶我們這些常人去解讀時間和空間的奧祕。

在書中霍金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他所理解的宇宙:“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只有憑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鑑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因此我們試圖理解這一切的含義,並且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

儘管只是“普及版”,但以我目前的知識水平,很難真正理解霍金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所涉及的哲學理論是同樣偉大的,我實在理解不了,只能是最粗淺的體會,因此,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霍金的經歷和他的科學貢獻一樣是一個奇蹟,他20歲時即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醫生甚至預言他當時還只有兩年的壽命,然而霍金卻創造了奇蹟。因為特徵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症”。儘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裝有馬達的輪椅裏,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

就是這樣一位被漸凍症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着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祕;他敏鋭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雖然我不僅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一顆偉大的心靈。但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讓《時間簡史》把我沐浴一番,這樣,它能使我在這個變得日益浮躁和功利的世界裏沉下心來,收拾一下雜亂的思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每個人都有必要翻開《時間簡史》,讓我們一起,心平氣和地傾聽霍金對我們人類和宇宙説了什麼,儘管你可能聽不明白。

時間簡史讀後感2

最後,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瞭解到科學上的很多重大的進展都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們不盲目的追隨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時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提出自己的理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對於現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大學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將不同於往,它肩負着培養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可以説今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多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武力方面,以往的傳統觀念將不利於更快速的發展,有時甚至會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創新將是今後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潮流,我們國家只有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乾坤旋轉,才能永久的屹立在東方。這樣的歷史使命對於21世紀的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應該很慶興的是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來進一步求學,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好的條件來努力學習,在學習方面我們也不應該盲目相信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來求知問道。我們也應該多多向老師求教,畢竟老師的知識和閲歷還是很豐富的,這對於正處在年輕氣盛的我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要成為未來的建設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多讀一些課外雜誌,多學一些知識,對於自己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好處的。同時在校學習的期間我們也應該逐步的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瞭解社會,這對於將要走進社會的我們來説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能更真切地給我們有競爭的意識,培養自己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亦即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好書,好感!

時間簡史讀後感3

一開始覺得這本書好無聊,但是深入進去,感慨甚多。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窺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筋疲力盡,何不到茫茫宇宙中暢遊一番。這不就有了蘇東坡的“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古人尚且如此,我輩何為小處而大傷腦筋。

《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歎。茫茫宇宙在她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有那麼多的故事,讓你有讀不完的精彩,讀不完的快樂,更有讀不完的追求。回首往日,生活讓我輩容顏盡失,儼然失去了生活的無窮空間,在被填充滿滿的生活中,我還能找到什麼呢?對,也許那是對的,當一個空間束縛你時,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離這個空間,而是在另一個高度去享受它。達到這個高度需要不是一本書的閲讀,而是對一本書的感悟。

《時間簡史》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著作,為何被冠以人生的禮讚。不有一位名人説的好嗎:有一百個人讀《紅樓夢》,會有一百零一個觀點去洞悉這部偉作。一部科學著作除去它身上的科學價值外,還有它那不可或缺的文學光環。科學留給理性的人,而文學留給的是感性的人。而具有的是理性的頭腦感性的思維,因而我讀《時間簡史》就會有不同的思維火花碰撞出來,讓我不禁一陣舒心,快感之意不言而語。

忽然間我發現平日裏的那些瑣事早已把我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讓我渾渾噩噩,但終不知為何忙碌,為何心驚膽戰。如今換個高度,你會有不同的感受,生活依然忙碌,但你卻不會心碎,因為一切已變得那麼淡定,那麼從容;生活依舊殘酷,壓得喘不過氣來,但你不會放棄,因為你早把一切盡收眼底。原因在於你站得高度不同,把生活的高度比作宇宙空間的長度,這種比喻不禁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但細究起來,還是頗有意味的。廣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人生的寬度,寬度就是人的施展程度了。由此可以看出眼界之廣可以反應出你的思維的廣度。放棄思想包袱,做一個輕鬆的有心人,不要累壞了,才知道你在做無用功。

《時間簡史》一部科學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論史,沒想到此心裏不易樂乎!跳出生活來觀察生活,多靜下來回頭看看,不會累壞了,也不會沒有方向。會生活的人就會駕馭生活,而不會讓生活牽着鼻子走!

時間簡史讀後感4

這個宇宙是充滿神奇與奧妙的,它就如一場夢幻般的魔術表演,將一切的一切顯化,無論是“人”這一天地靈秀的產生,或是人類所生活的地球的產生,又或是宇宙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的誕生與破滅,人類在數千上萬年的與自然與宇宙的交流中所得知的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那麼這個世界的本質到底是怎麼樣的,這個宇宙又有着多少我們所不知道的奧祕,而我們已經生活了好久的地球之上或之外,又是否存在足以毀滅人類的危機,這一切都需要去探索,即使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不會遇到需要這些知識的場景,但作為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的人又怎麼能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呢?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中便將一些這樣的科學知識,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闡述了出來。

《時間簡史》一書中解答人類最古老的命題,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

傳統思想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但霍金認為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概誕生於一百五十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以一個點的.形式存在,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概念。後來這個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與空間由此開始,物質逐漸形成,併成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直至今日。

大約在距今五十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四十六億年前地球形成,併成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可能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會逐漸收縮,最終有收縮成一個不佔空間的點,這代表時間的結束。而宇宙究竟會不會收縮為一個點,還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這就是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基礎。

而我想宇宙之外仍存在某些人類無法探索的物質,而宇宙也是有生命的,它會不斷汲取外面的物質用來促進自己的成長,而宇宙誕生之初他也許便是將某些未知物質先儲存起來聚集好足夠的可以令其極速發展的能量,形成大爆炸之勢,而後各種物質之間不斷融合或者誕生,從而使宇宙不斷成長。

最後在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希望與諸君共勉。

我們對這個日日生活的世界知之甚少

我們幾乎不會去思考使生命得以實現的陽光的產生機制

…………

宇宙從何而來,它是否一直存在

時間是否有朝一日會倒流

人類的認識是否有一天會有終點

物質的最小組成部分是什麼

為何我們記住過去而不是將來

為何存在宇宙

時間簡史讀後感5

從小時侯,我就常常抬頭仰望星空,那些亮閃閃的小點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讓人想去不斷探索,不斷揭開其中的奧祕。

到此刻,我的心裏又有了一些疑問:宇宙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那宇宙的外面又會是什麼?它會不會消失?沒有宇宙之前有沒有時間?時間的本質又是什麼?這些問題在我心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在《時間簡史》這本書裏,霍金先生對這些問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探討,讓我明白了更多的知識。

初讀此書,我就被霍金先生那簡單趣味,而又充滿着道理的語言給折服了,他把那些複雜,枯燥無味的公式,還有科學道理給分析的十分易懂,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奧祕。整本書的編排從淺顯到深入,讓我讀了還想讀,讓人慾罷不能。

雖然我只讀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能夠從霍金先生幽默的言語中發現他對生命、自由與死亡的獨特見解。霍金先生總是用最平易的語言向我們闡述時間與空間的本質以及宇宙的發展。他以簡單的例子解釋着黑洞理論,反粒子和虛粒子的概念。這本書加深了我對宇宙知識的瞭解,聽到了一些一齊全然不知的名詞,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我對宇宙的興趣也更濃了。

宇宙,這個對於我異常神祕的世界,我也開始了對於它的探索。

搬出天文望遠鏡,調整好焦距,把鏡頭對準了一個我觀察了很久的`星星——土星。看到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小點後,我開始了微調。視野中的圖像越來越清晰,一個帶有光環的黃色星星展此刻我的眼前,看到它,我不禁高喊起來:“我成功啦,我看到了土星!”在那一刻,我又不禁想起中國在天文領域的發展:2.16米天文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是我國自行研製的、迄今為止國內最大、也是遠東最大的光學望遠鏡,1998年榮獲國家科技提高一等獎,FAST天眼射電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還有數不勝數的火箭、衞星等等,都代表了我國天文領域的重要發展,也體現了我國的科技技術的提升。

隨着技術的發展,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可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趣味,那麼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翩,覺得神祕無比。這些問題必須會隨着時間的流逝,科技的發展而解開。此刻,就讓我們將這一切留給時間吧!

讀了這本書,我已經置身於廣闊的宇宙,期待解開更多的謎題。

時間簡史讀後感6

霍金的《時刻簡史》是那樣的富有想象力,讀完後。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沒留下,想象的東西還是有的。時刻,空間,物質,在加上主觀活動意識,或許就是對整個自然世界的抽象了!

時空,這個概念在百度百科裏面有更為詳細的解釋,愛因斯坦提出的新詞,他將現實世界的空間抽象為三維,在加上時刻一維,四維時空。在那裏邊,關於空間的爭論不一。那裏邊也不乏想象的東西。咱們能夠感知的空間就是長,寬,高,以及時刻也能被感知。時刻,是空間中的物質變化有了一個合乎咱們邏輯的秩序,規律。笛卡爾的座標系的提出,這個貢獻對人類有着太大的貢獻了,高中時,咱們的數學老師常感歎,有了座標,只有你高興,能夠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座標中!

那是,一句在平凡但是的話了,可此刻才明白那裏邊的包含的思想!可惜的是,咱們從此不再領悟數學了!把整個整個世界放到座標系中,不違揹他的意思。但是,為了到達想要到達的目地,就需要在這個目標上對其進行抽象。我也不知道,要幹什麼的,因此也不知道怎樣抽象!姑且,先加個簡短的廣告吧!央視那個《堅信品牌的力量》的廣告很有美感。融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與現代氣息,漂亮!計算機的領悟,是我瞭解到了它的製作原理!先看頭頂的電棒吧!它欺騙了咱們的眼睛!

高中時,還是那位數學老師告訴咱們的!那時尚小,也就認為就是那樣的`!如果,用時刻與電棒的電流圖像表示,它是間斷的!離散的!不連續的!但自然的界的所有物質的變化的時刻函數是一個連續的線(找不到一個嚴密而又科學的詞來表達此點,任何物質都是有存在週期的,因此要有兩個端點,但它不是線段,這個曲線段還比較適宜些)。如果,電棒是二維座標上的小騙子,那麼,那個漂亮的廣告動畫就是在三維座標上的大騙子了!同樣的以一個視覺暫留!換湯不換藥!這個廣告長了些!如果把咱們空間全部的看作平面的話,咱們也是平面人,在有關神話的電視劇中看到過這種藝術手法!這個假設實現了所有期望成為演員人的一個夢想!在此,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可在那個未知的世界中不知又沒觀眾?

朱光潛老先生的那篇《看戲與演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只要有人演戲,就必須有人看戲,有人看戲,就必須有人演戲!這是一種辯證法!因此,未知中好像有觀眾!但是,我的假設是不成立!前提是咱們是不是平面人!當咱們看到所有的觀點都藐視正確的時候,所有觀點的出發點也就是立場或是基礎的正確性,需要個性的注意!

時間簡史讀後感7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本學期有幸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教研組內集體討論説要看此書。?

翻着這本書,總有一種似懂非懂,一會兒看懂,一會兒不懂的感覺;同時又感覺到一個個精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不忍放下。《簡史》從思索宇宙的年輕人演講到宇宙演化的圖像,從牛頓宇宙到相對論,之後講了彎曲空間、黑洞、大爆炸、蟲洞等等理論。一個個理論誕生、發展,一層一層的剖析,然後又被新的理論替代,每一個理論像一個個時代的英雄從弱小到偉大,從成長到衰落。使我們在閲讀霍金先生高深思維的同時,也驚歎其優秀的文學邏輯。《簡史》的普及版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除了讓我們懂得一些基本的知識外,更教會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説。?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這些知識讓我們覺得深思給人以啟示。如人存原理是指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裏去觀察它。從人存原理又涉及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霍金先生很精闢的説,許多科學理論也非常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其思想是,在任何自我繁殖的有機組織羣體中,不同個體的遺傳物質和成長存在變異。這些差別意味着,某些個體比其他個體更能得出有關它們周圍世界的正確結論並相就地行為。這些個體就更可能戚並繁衍,自然選擇賦予我們推理能力,這就要我們去尋找完備的統一理論,不會誤導我們去得到錯誤的結論。因此我們以前所認定的.牛頓三大理論也有錯誤,因為牛頓認為時間都是絕對性的,然後愛因斯坦提出來了相對論,他不斷的完善他的相對論,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但我們並不認為廣義相對論一定是統一的完美的理論。除此之外,如以太物質,彎曲空間,等效原理,雙子生佯謬,膨脹宇宙,黑洞原理,蟲洞理論,四維空間,時間與温度的關聯等等都給了我知識與心靈的雙重衝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

時間簡史讀後感8

在孩童時期,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是否有邊際,它是否有一天會消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會經常縈繞在我們稚嫩的腦海中。可是隨着我們漸漸的成年,這溯本求源的好奇心、毫無束縛的想象力卻淡去了,開始滿足於各種現成的似是而非的論斷,於是,眼中的世界慢慢地由奇妙的立體變成了平淡的扁平。然而,對自我存身於其中的宇宙的神祕感卻永遠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普及版)就試圖帶我們這些常人去解讀時間和空間的.奧祕。

在書中霍金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他所理解的宇宙:“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僅有憑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鑑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所以我們試圖理解這一切的含義,並且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主角。”

儘管只是“普及版”,但以我目前的知識水平,很難真正理解霍金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所涉及的哲學理論是同樣偉大的,我實在理解不了,只能是最粗淺的體會,所以,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霍金的經歷和他的科學貢獻一樣是一個奇蹟,他20歲時即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醫生甚至預言他當時還僅有兩年的壽命,然而霍金卻創造了奇蹟。因為特徵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症”。儘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裝有馬達的輪椅裏,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我的經歷告訴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

就是這樣一位被漸凍症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着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祕;他敏鋭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雖然我不僅僅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並且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一顆偉大的心靈。可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讓《時間簡史》把我沐浴一番,這樣,它能使我在這個變得日益浮躁和功利的世界裏沉下心來,收拾一下雜亂的思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每個人都有必要翻開《時間簡史》,讓我們一齊,心平氣和地傾聽霍金對我們人類和宇宙説了什麼,儘管你可能聽不明白。

時間簡史讀後感9

最近讀了《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感觸良多。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這本書讓我明白明白了許多科學知識。包括,全書的重點宇宙的起源與結局,作者對於時間的觀點,物理學的未來等等。這本書的'內容很深奧,我雖然不能完全讀懂,但已經受益無窮。

我從這本書中得到許多做人的的道理。比如從本書的作者史蒂芬·霍金身上學到了堅強。他因為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説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儘管被病魔折磨着,但他的思想理論依然放射着耀眼的光彩。他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寫出了科學鉅著《時間簡史》。馬克思説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他這種堅強,不放棄的精神,也許比我們從書中的得到的科學知識更重要,更值得學習。

此外,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事都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要科學的看問題,不能沒有證據地盲目相信一些不科學的理論,即使找不出正確的答案也不能胡亂猜測。我們在學習上也應該是這樣,我們不能因為偷懶,一些題目不會而不去弄懂它。如果這樣,那麼永遠攀登不上學習的高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做任何事都要科學的,有計劃性。

我還認識到,人在宇宙面前,是很渺小的,宇宙的運轉的不可逆轉的自然之力,我們要向大自然學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準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準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大自然給了人類智慧,給了人類思考的能力,但在一些體能方面卻遠遠不如其他生物,這就讓我們學習,才能勇登高峯。

《時間簡史》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也能看一看。

時間簡史讀後感10

一本好書不僅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斯蒂芬。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闡述方式來解釋高深的物理知識,以到達讓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儘管如此,這本書看起來還是有必須難度的。在這部書中,他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品讀書籍,不得不讚歎霍金教授那如絲般縝密的邏輯性,你會發現字裏行間無不顯示出他過人的才智,他能夠把相對論當做孩子手中的乒乓球來形象地描述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是無法分離的這一物理規則。書中的偉大成就之一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十分大,物體的逃逸速度十分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能夠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十分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能夠放射出正反粒子,並且它還有着很高的温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在大擠壓奇點處出現局部區域或整個宇宙坍縮,從而消亡結束。

《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時間的巨人。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景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他在天體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霍金用他被禁錮的身軀,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在宇宙中暢遊,他憑藉自我的智慧,向真理髮出了挑戰,為人類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感歎霍金教授帶給我的龐大科學信息之餘,更多的是敬佩他敢於質疑、敢於想象,更勇於論證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在教育引導學生過程中應重點保護的,萬萬不可有意無意地扼殺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這本書,不管我們是否能讀懂,總會讓你受益匪淺。捧起書本來,徜徉在其中吧,你會覺得其樂融融!

時間簡史讀後感11

有位名人這樣説:“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清楚,有人問我,我想給他解釋,卻茫然不解了。”有一羣科學家,就是衝着空間和時間的神祕,不斷地奮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金,我想他的著名更是因為他是個身殘志堅的睿智者。

霍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盧伽雷氏症病,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到後來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剝奪了他説話的功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卻用驚世駭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目前最偉大的宇宙學説,解開了許多宇宙之謎。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萬物的形成,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最初形態-成長-發展-衰亡的過程和輪迴;就像草,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各種小草。它們在冬天會枯萎、發黃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們又能見到翠綠的草原,正是應驗了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試想這不也是一種死亡後的重生嗎?

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個太陽系中,地球也只不過是千萬星球中的一顆;而在宇宙中,太陽系是不是隻是渺小的一個,我們人類的位置又是在哪裏呢?

迴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取代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律才有現在的太陽系、現在的地球以及現在的人類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己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隻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讀後感12

步入大二初便計劃閲讀這本書,不同的年齡段去閲讀這本書其實是有不同心境和思維方式的,在以往我會覺得這樣的書會非常乾澀,讓人難以讀懂。就如同我在閲讀《瓦爾登湖》時,其實是不太明白其中內涵的。

但現在閲讀就會感慨原來如此。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窺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筋疲力盡,何不到茫茫宇宙中暢遊一番。這不就有了蘇東坡的“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既然從古自今即使如此,我們又何必再為此小事而傷神呢?

《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歎。茫茫宇宙在她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有那麼多的故事,讓你有讀不完的精彩,讀不完的快樂,更有讀不完的追求。回首往日,生活讓我輩容顏盡失,儼然失去了生活的無窮空間,在被填充滿滿的生活中,我還能找到什麼呢?對,也許那是對的,當一個空間束縛你時,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離這個空間,而是在另一個高度去享受它。達到這個高度需要不是一本書的閲讀,而是對一本書的感悟。

《時間簡史》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著作,為何被冠以人生的禮讚。不有一位名人説的好嗎:有一百個人讀《紅樓夢》,會有一百零一個觀點去洞悉這部偉作。一部科學著作除去它身上的科學價值外,還有它那不可或缺的文學光環。科學留給理性的人,而文學留給的是感性的人。而具有的是理性的頭腦感性的思維,因而我讀《時間簡史》就會有不同的思維火花碰撞出來,讓我不禁一陣舒心,快感之意不言而語。

忽然間我發現平日裏的那些瑣事早已把我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讓我渾渾噩噩,但終不知為何忙碌,為何心驚膽戰。如今換個高度,你會有不同的感受,生活依然忙碌,但你卻不會心碎,因為一切已變得那麼淡定,那麼從容;生活依舊殘酷,壓得喘不過氣來,但你不會放棄,因為你早把一切盡收眼底。原因在於你站得高度不同,把生活的高度比作宇宙空間的長度,這種比喻不禁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但細究起來,還是頗有意味的。廣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人生的寬度,寬度就是人的施展程度了。由此可以看出眼界之廣可以反應出你的思維的廣度。放棄思想包袱,做一個輕鬆的有心人,不要等到自己累壞了,才知道自己在做無用功。

《時間簡史》一部科學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論史,準確的觸及了自己人生的感悟,能夠更好地明悟自己的道路,很多理論的變更都給了自己處世之道開導,很多困擾都一一化解,看長遠點明白自身所想,其實才免了愚弄。

時間簡史讀後感13

從小時侯,我就常常抬頭仰望星空,那些亮閃閃的小點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讓人想去不斷探索,不斷揭開其中的奧祕。

到現在,我的心裏又有了一些疑問:宇宙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那宇宙的外面又會是什麼?它會不會消失?沒有宇宙之前有沒有時間?時間的本質又是什麼?這些問題在我心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在《時間簡史》這本書裏,霍金先生對這些問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探討,讓我明白了更多的知識。

初讀此書,我就被霍金先生那簡單有趣,而又充滿着道理的語言給折服了,他把那些複雜,枯燥無味的公式,還有科學道理給分析的非常易懂,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奧祕。整本書的編排從淺顯到深入,讓我讀了還想讀,讓人慾罷不能。

雖然我只讀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可以從霍金先生幽默的言語中發現他對生命、自由與死亡的獨特見解。霍金先生總是用最平易的語言向我們闡述時間與空間的本質以及宇宙的發展。他以簡單的例子解釋着黑洞理論,反粒子和虛粒子的概念。這本書加深了我對宇宙知識的瞭解,聽到了一些一起全然不知的名詞,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我對宇宙的興趣也更濃了。

宇宙,這個對於我異常神祕的世界,我也開始了對於它的探索。

搬出天文望遠鏡,調整好焦距,把鏡頭對準了一個我觀察了很久的星星——土星。看到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小點後,我開始了微調。視野中的圖像越來越清晰,一個帶有光環的黃色星星展現在我的眼前,看到它,我不禁高喊起來:“我成功啦,我看到了土星!”在那一刻,我又不禁想起中國在天文領域的發展:2.16米天文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是我國自行研製的、迄今為止國內最大、也是遠東最大的光學望遠鏡,19xx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xx射電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還有數不勝數的火箭、衞星等等,都代表了我國天文領域的重要發展,也體現了我國的科技技術的`提升。

隨着技術的發展,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有趣,那麼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翩,覺得神祕無比。這些問題一定會隨着時間的流逝,科技的發展而解開。現在,就讓我們將這一切留給時間吧!

讀了這本書,我已經置身於廣闊的宇宙,期待解開更多的謎題……

時間簡史讀後感14

假期到了,老師讓我們讀兩本散文和一本小説,然後任選其二寫兩篇讀後感。然而我感覺讀這些浪漫主義的文章屬實對人生的意義不大,於是改讀了《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給我的感觸很大,同時也為我帶來了許多問題和猜想,而本文就將探究並説明眾猜想之一——宇宙的構成規律。

宇宙的構成是有規律可言的。閲讀中,我發現了一個大多數人都發現了的規律:電子繞原子核做的運動就像行星繞恆星做的運動,這就像是在説明宇宙的基本規律是不變的。曾有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將這句話與這個規律聯繫起來,我做出了一個猜想:“是否每個原子都是一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是一個原子?”也許這個世界是無限大也是無限小的,在分子中有一個比我們的宇宙小的多的另一個宇宙,而在更大的世界中,也許我們的地球僅僅是一個未被其他生物觀測到的'質子。如此解釋,這個世界彷彿變得很簡單,無限大的無數世界和無限小的無數世界相連,從而形成一個無底洞一般的系統,而生命或人類也許只是系統中的“生成物”或“漏洞”。

在讀完有關夸克的一章,我更想證明世界並沒有科學家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了。

第五章《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寫道,中子和質子由六種分別叫做“上”“下”“奇”“粲”“底”“頂”的夸克構成。換句話説,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大體上僅僅只有六種。六種夸克通過不同的組合變成不同的中子和質子,從而構成世間萬物。這似乎從一個物理問題變成了電腦編程的問題。

讀到這裏,我突然想到曾在哈爾濱遇到的一位智者告訴我,可能世界的構成就像電腦編程一樣,通過“0”和“1”的不同組合,編出五花八門的事物,組合成宇宙。而我們完全可以想到,六種夸克類似於“0”和“1”一樣的編程代碼。

可是在一段時間後,我又想到,夸克的內部仍有許多層夸克,於是我推測,最外層的夸克僅僅是已經由最內部的“0”和“1”夸克構成的“001”或者“100”之類的半成品。我們世界的構成代碼也許比想象的困難,也可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更加簡單。

那個人還曾説過一個我很認同的觀點,就是在人類所能觀察到的事物愈接近於無限時,便愈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系統錯誤”的、無法觀測的狀態。就拿黑洞為例,物質在坍塌時,質量變得無限大,於是便產生了可以吸入並毀滅一切物質的能力,這多像電腦中出現的BUG!宇宙還有許多無限的東西,例如物理題中經常出現的無限勻速直線運動,反比例函數中的無限接近於0,或是圓周率π……

宇宙無限,無限到小孩子不願觸碰,無限到大人仍在探索。幼稚的我只是在巨人可能錯誤的結論上利用自己可能錯誤的理解能力得出可能錯誤的猜想。

是啊!我也僅僅是會用幼稚的思想表達成熟的見解罷

時間簡史讀後感15

突發奇想,想挑戰自己。我竟然從長長的書架上取下了這本《時間簡史》。一扇通向宇宙奧祕的窗户隨之向我打開。

史蒂夫·霍金,那個在輪椅上以一種奇怪姿勢坐着,身體只有極少部分可以動的男人,卻在思考着我們的宇宙。

在他之前,還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伽利略、亞里士多德……

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去認識這個宇宙,儘管我們對於這個宇宙來説甚至連大海里的一滴水都算不上。

這本書給我的感慨不僅僅是驚訝於宇宙的神奇,還發現了自己的渺小。平時對物理數學不屑一顧的我從翻開書的第一頁就碰了釘子。

我臣服於他們天馬行空但卻又切合實際的猜想。

舉個例子,你也許從沒思考過速度這個問題,至少是深入地思考過。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猜想。

在一列飛馳火車上打乒乓球,假設擊球者為觀察者A,他向另一個球手擊出球的.速度假設是10km/h。這便是觀察者A看見的速度。假若這是鐵軌旁站着一個人,假設為觀察者B,而且這時火車的速度為80km/h,那麼觀察者B看到的速度又是多少呢?顯而易見是90km/h。那麼這是否意味着,不同的觀察者對物體的速度的感知是不同的!而且對那個物體本身並沒有改變什麼,我們甚至可以看遠些!地球也在自轉和圍繞太陽公轉,那麼那個顆球的速度對於一個在月亮上的觀察者C來説又是多少呢?也許會比音速還快得多呢!速度到底究竟取決於什麼呢?

不得不説,世界很神奇,而這些科學家卻更為厲害,從這些平常的事件中發現神奇。

也許你會覺得有些糊塗了現在。

不過還有更玄的呢!

在眾多科幻電影、圖片中,黑洞都被幻想成了一個洞,但事實並非如此。我覺得黑洞依然是一個球狀的,是質量無比大,密度無比大的球狀,那是恆星的最終結局,並且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物體的引力由它的質量和密度決定。對於恆星坍縮而成的黑洞那麼它的引力自然是無比的大!

更恐怖的是,光是被人們看作粒子或者波,所以光同樣也會受到引力的吸引,所以在黑洞連光也無法逃逸,會被強大的引力吸想黑洞。

這篇我覺得根本算不上是讀後幹,我只是想把我説的一點點寫出來,甚至還有許多是錯的。

現在每當我翻開《時間簡史》我都會一次我的觀點,感覺在接受一次洗禮,人類智慧的洗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696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