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培根隨筆讀後感(15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根隨筆讀後感(15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1

《培根隨筆》是培根一生的經驗總彙,雖然篇幅不大,但內涵豐富,稱得上是一部人生小百科。它的作者為弗蘭西斯·培根,全書體現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哲學的創始人。在1597年,培根發表了自己的處女座《培根隨筆》,將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展現出來供世人分享。

在《培根隨筆》中,論禮儀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它讓我明白了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注意禮節,對我們來説,只有學會了禮貌,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夠學會與人交往。“講究禮儀的人一定能贏得好名聲,正如伊麗莎白女王所説的:‘禮儀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薦信。’”我認為對人大氣,談吐文雅,同時十分大度便是禮儀最好的表現,培根讓我明白了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禮儀。這一篇文章簡短易讀,風格平實流暢,每一句話都有着針對性,手法也十分巧妙,也讓我明白了一些寫作技巧。可見,讀這本書不但能夠悟出人生的道理,還可以讓我們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培根隨筆》不但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滋潤,還能帶來我們心靈上的啟悟,讓我們從小就有所啟發,感受人生的大道理。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培根隨筆》裏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學的寶庫,裏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説過:“把歡樂告訴朋友,歡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可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所以,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我。是啊,友誼的機會必須要抓住!可是我呢每次都會為了一點小事和朋友們吵架!跟友誼比起來,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以前,還沒有國小畢業時,我恨不得早點畢業。而此刻,心中卻有點淡淡的傷感。心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幕幕歡樂的情形。我開始後悔,開始害怕了,後悔當時沒有抓住友誼,害怕再也見不到同學們!可是,後悔和害怕又有什麼用呢誰叫我那時沒有好好珍惜友誼呢

我必須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

必須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培根隨筆讀後感3

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就是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大家應該很熟悉吧!這就是自培根所出。培根在《談諍諫》中寫道‘多讀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寫的書。’《培根隨筆》就是怎麼一本書,這裏面融匯了許許多多的知識等着你去發現。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為我們分擔憂愁。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學好問是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逆境》中,培根説道:“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裏也能看出培根的頑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在人生中至少要有友誼還要求學好問這點本質,才能創造出完美人生。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培根隨筆讀後感4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摸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

我這人比較懶,如果我看一本書,剛開始沒有看到吸引的內容,我就會不再看下去,這樣我往往就會錯過很多好書。暑假,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的《培根隨筆》,從小媽媽就會買很多文學雜誌給我,但每次讀到第一頁的“卷首語”時,我總會隔過去,因為我覺得那些文章讀得太累。所以,媽媽常常在我不想讀卷首語時説:“這些文章都是文學佳作,要在心情靜如止水的時候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諦。”我便常在最平靜時翻看這些文章,真的大有所獲。覺得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以説,《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閲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培根隨筆讀後感5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在三者中最高。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6

當我讀完《培根隨筆》時,心中很慚愧,時刻想着書中的真理。

《培根隨筆》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他是英國著名思想家。歷史學家和散文家。對近代學術思想與科學的發展與推進有着重大影響。

培根他一生著書豐富。代表作品有《學術的進步》。《新工具》。《學術的復興》。《培根隨筆》其中《培根隨筆》最為經典,是他窮其畢生精力所著的一不人生隨感的作品。它包括五十八篇散文隨筆,重在對人性中的某個側面或人生的某種境遇簞述見解。

《培根隨筆》中每一處都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明確的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而且它言簡義豐,風格靈活多變,格調公正超脱,文章緊湊,脈絡分明,用詞精當準確,比喻通俗易懂,文章措辭警策,暗含哲理、辭藻典雅,議論從容。《培根隨筆》中還有許多為人所讚賞的至理名言。面對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面對逆境的美德是堅韌;幸福並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中也不乏慰藉和希望;復仇之心可以壓倒死亡,愛情之心可以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軟弱會使人在死亡尚未到來之前心靈就先死亡了。這些名句都能穿透事物的表層,直指人的靈魂深處,給人思想上的啟發,性格上的薰陶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導。作者擁有一顆直揭人心、透徹靈魂的智慧,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中肯而不偏激。

《培根隨筆》它不僅是培根的作品這麼簡單,它是用來指引與見證人類進步的歷史鉅作!

培根隨筆讀後感7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説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説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

所以培根就説“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為,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應該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裏説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一定可以打敗憤怒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8

我看到了《培根隨筆》這本書。

培根的文章,散發着古老的悠遠的的歷史的味道。

"高度的閲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説的人世上。這是培根的特色。"

《論真理》是整本書的第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它表達了培根對真理的崇敬之情。培根認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級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認知則是最高級的認知。在他看來,只要擁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顯得無比光明和快樂,就是人間的天堂。應該敬佩這位先哲,這個追求真理的先驅者,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衝擊你心靈的侷限,帶着你的心一齊傾斜,湧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嚐,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後了,才可以嚐到甜頭。即使這只是一本隨筆集!

培根隨筆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培根隨筆》中的《論嫉妒》一章,在文中,培根將嫉妒做了很透徹的解釋。他説嫉妒能激發出強烈的慾望,創造出虛幻的意向,並能蠱惑人的心靈。我認為,嫉妒來自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嫉妒別人的人所嫉妒的事物一定是自己沒有或得不到的。當一個人缺乏某種東西的時候,他一定要貶低別人的東西,以求兩者的平衡。

有時,嫉妒是在不經意中形成的,所以嫉妒這種東西很常見。比如《三國演義》裏的周瑜,本來是一個年輕有為的人,就因為諸葛亮氣了他兩回,竟被活活氣死了。

在生活中,嫉妒又分為公妒和私妒兩種。公妒是指某人做的.事或擁有的東西引起公憤,是強迫他們收斂和節制的一種方法;私妒是某人因為別人在某件事或擁有的某件東西超過了自己而妒恨。

所以,當我們春風得意的時候,千萬要小心樹大招風,在某件事上也不要總佔上風,否則很容易招來別人的嫉妒。但是,在別人嫉妒我們的時候,要學會“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容大度的對待嫉妒你的人,因為他們正是因為缺少你擁有的某樣東西才產生這樣的情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淡泊。在生活中,我們既要謹慎自己的言行,防止遭到嫉妒,又要寬容一些,因為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是最頑強,最持久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11

這幾天,我讀了朋友的《培根隨筆》。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培根隨筆》裏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學的寶庫,裏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説過:“把快樂告訴朋友,快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但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因此,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友誼的機會必須要抓住!但是我呢?每次都會為了一點小事和朋友們吵架!跟友誼比起來,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以前,還沒有國小畢業時,我恨不得早點畢業。而此刻,心中卻有點淡淡的傷感。心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幕幕快樂的情形。我開始後悔,開始害怕了,後悔當時沒有抓住友誼,害怕再也見不到同學們!但是,後悔和害怕又有什麼用呢?誰叫我那時沒有好好珍惜友誼呢?

我必須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

必須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培根隨筆讀後感12

美在任何人的字典裏都是一個褒義詞,代表被人喜歡的意思。人人嚮往,人人追求。美麗的人成為焦點,成為佳話;美麗的事成為記憶,成為定格。總之,美是自然界創造出來最令人興奮和傾心的事。

美的形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賞美人羣,也就是——職業

美在每個人的思維裏,幾乎都是不盡相同的。數學家喜歡方正無差的幾何美,音樂家喜歡悦動自由的抒情美,政治家崇尚權利,美術家品析肌體……但不管是毫釐間的測量,瘋狂的高歌,一呼百應的自豪,渾然天成的神奇,都是美。巔峯美感因人而異。

人對於美的判別是善變的,就如同我們喜歡吃多種多樣的食物一樣。

而且人對於美的欣賞是無法阻攔的。

仗劍天涯的劍客視劍如生命,我老師説她認識一個老師傅,頗愛舞劍,可當年文革的時候,把他的傳家寶——一條圍腰軟劍毀掉了,他就憤然自殺。瘋狂不羈的車手愛車勝過自己,《速度與激情》這系列的電影就恰好詮釋了這一點。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美麗的一面,而這一面,不一定在所有人眼中都是美的,但在少數人眼中那就是最美。就如同人人都有自己的天使一樣。

對我來説,關於美的討論時沒有結果的,因為巔峯美感無須負重。

培根隨筆讀後感13

人們寧願追隨詭言,也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真理會約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於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惡習。我也不懂這究竟是什麼?難道人們僅僅是為了愛好虛假而追求虛偽嗎?也許是因為真理好像陽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間所上演的那種種假面舞會,遠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燭光下顯得華麗。

賞析與分析:真理是什麼?很簡單,因為真理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所接受的,在碰見一件新事物時,人們總是會懷疑,不清楚真正的現實。追求真理並不單單是用嘴説,要認識真理而敢於面對,信賴真理而對之皈依,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復仇之心可以壓倒死亡,愛情之心可以蔑視死亡,榮譽感可以使人獻身死亡,哀痛之心可以使人奔赴死亡……死亡還具有一種作用,它能夠消歇塵世的種種困擾,打開讚美和名譽的大門,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後將為人類所敬仰!

賞析與分析:每個人面對死亡,都會恐懼,也都會思考,死亡是什麼?人類內心所想的,都是人在臨死前痛苦的呻吟和痙攣,那慘白的皮膚和大的雙眼,無不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依賴。然而死亡也代表重生,生命的新開始會更精彩,所以不用害怕死亡,如泰戈爾的詩集中那句話“使生如夏生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這樣就足夠了。

培根隨筆讀後感14

讀完《培根隨筆》它教給了我很多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的知識,它告訴我們做事要善於當機立斷,迅速行動。

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常常抱怨機會太少,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其實機會就在身邊,只是你沒有抓住。時機不等人,從來只有人抓時機。把握時機要又快又準,要搶在別人前面把握住時機,否則,只能跟着他人後面吃別人嚼過的剩菜了;要看準時機再出手,不要隨大勢所趨,人云亦云,也不要盲目地亂出手,這樣往往是南轅北轍,使自己犯下錯誤。

放眼古今中外,就有許多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正是因為把握住了時機。

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當他失望地準備回家時,他發現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於掘金之時他卻忙於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後在酒店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中國首富李嘉誠想必人人都知道吧。他的成功在於對時機的把握。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還相對落後,土地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寸土必爭”。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借鉅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樣的舉動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啊。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扣動扳機需要智慧,扣動扳機是勝負的關鍵。讓我們為扣動扳機者而喝彩,也扣動自己人生的扳機。

培根隨筆讀後感15

《培根隨筆》的作者是弗蘭西斯·培根。他是英國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在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中闡述的是“透徹的説理,雋永的警句”。雖然這本隨筆只有短短的58篇但篇篇都闡述了一個足以運用一生的真理。在《論友誼》一篇中培根説過這樣一句話:凡是與朋友分享快樂的人,都會更加快樂;凡是向朋友傾訴憂愁的人,都會不再憂愁。友誼對於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必要缺少友誼的人就好比一個得了不治之症的人。

在《論習慣》一篇中培根説過這樣一句話:性格可以左右人的思維,學識能夠影響人的談吐,但是,人的行動卻往往取決於長期養成的習慣。是啊,習慣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你受益一生一世。

在《培根隨筆》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一句話,是《論學習》一篇中的:讀書為學,為的是獲得享受、作為裝飾、增長才幹。幽居養靜之時,讀書可以獲得享受;高談闊論之時,學問可以作為裝飾;行事處世之時,知識可以增長才幹。如果一個不懂的這些的話,學習對他來説就是索然無味的。

讀了《培根隨筆》可以激發人們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絕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標籤: 讀後感 培根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dwnv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