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百年孤獨》讀後感14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4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後感14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

在忙碌卻又充實的學業後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在這個可以自主調節時間,不必為完成作業而憂心的假期裏,我與《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了一場邂逅。十本優秀書籍之中,讀後想為它寫點什麼的感覺最強烈。

《百年孤獨》和眾多外國名著給我的第一感覺一樣,內容複雜,人物眾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寫作順序也多采用倒敍和插敍,初讀甚至一度因為暈頭轉向,理不清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放棄深讀。但是第二次將人物對號入座後再讀,便被書中所滲透和傳達的孤獨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作者賦予了人孤獨,同時又認為人並不是生來孤獨的:“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然而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及的孤獨也與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孤獨不同。帶上時代背景與作者的身世細細品味,孤獨似乎又為我們呈現出了另一番模樣。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接受了採訪,對孤獨的解釋似乎很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那一刻,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我腦海中逐漸明晰起來:他渴望拉丁美 洲的民眾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文明,開放與繁榮。

此外,《百年孤獨》的魅力也在於離奇的故事情節。貫穿整部作品,小説中的人物們不時會見到鬼魂。“這些鬼魂象徵着是馬孔多揮之不去的過去。事實上,這些重複出現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歷史的特定發展之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變化,布恩迪亞和整個馬孔多都是鬼魂。他們被自己的文化所隔離和排斥,社會發展落後於其他地區,處處依賴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完全接受這樣的現狀,不思改變。”書中的宿命論暗喻了古往今來導致了歷史不斷重複的意識形態,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使得拉丁美洲的歷史被解讀成了一個循環,一個不可能出現變革的循環。書中的旁白也加強了這種宿命論給予讀者的壓迫感。這些光怪陸離,恰恰是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所無法隱藏的魅力。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能夠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後感2

歷時6個月,把這本百年孤獨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給我的感覺是好似神話,又好似昨日都有同樣的事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一個家族的興旺與衰敗,從家族的第一代到家族的最後一代,不斷的重複着相似的命運。

剛開始看這本書有點雲裏霧裏。搞不清劇情和人物關聯。之後百度了一下對大致劇情和人物有了瞭解。有些人物關聯還是搞不清。

家族第一代能自己開創新大陸,建立了馬孔多。對新鮮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慾望。是天才也是瘋子,最終被綁在樹上死了。

家族第二代,何塞和上校都是豐富多彩的人物。何塞繼承了這個名字的特有性格,外向。對新鮮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慾望。年輕事跟着雜技團出去闖蕩江湖之後回來了,以打獵為生。最後被搶打死了。是不是麗貝卡打死的,留下了一個懸念。上校則是冷酷孤獨的性格。發動了N場的戰爭最終都失敗了。被X次暗殺都沒死成功。17個兒子全部掛了。最後孤獨的做小金魚直到死去。他的世界,他的孤獨沒人能夠明白。

還有小説中的各位傳奇女主,個個特點鮮明。烏爾蘇拉家裏的第一代女主,活了好幾百歲,精明、能幹富有洞察力。知道家裏發生的大部分事情。阿瑪蘭妲和麗貝卡倆個人為了爭,勾心鬥角毀了自己的一生也毀了別人的一生。終生孤獨直到死去。那位叫皮拉什麼的占卜女生,不知道怎樣描述她,她也算是整個小説的核心人物把。和何塞家族的各種人物有過接觸或給過影響。

還有哪位預言的法師梅爾基亞德斯似乎是這小説的導演,而那張羊皮紙就是早就已經寫好了的劇本。一切都是按照劇本的預期在發展着,一步一步知道消失。

唯一感情的結晶是一個長了豬尾巴的小孩。對於小説這是劇情,對於生活就是天意。當看到那句譯文時,我感到頭皮一陣強烈的麻麻的感覺:家族第一代被綁在樹上,家族最後一代被螞蟻吃掉。看着這本小説,總感覺上方發生的事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影子。或許我們也在重複着自己的命運,或許我們也在每一天抱怨喋喋不休,或許我們的命運早已註定,或許百年的.孤獨正是你我的孤獨。生命、生活、人性、倫理、道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影子都應在了這本書上…

從開始讀這本書到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和看紅樓夢很像。不懂,看不下去——似乎有點意思——劇情很精彩捨不得放下——似乎寫的就是身邊的昨日這天和明天——就這樣結束了,留下的是滿腦子的回味,像一杯茶,淡淡的很舒服…

第一遍我看的有點迷糊,但是很精彩。這是要怎樣的大腦才能裝下這本小説,並把他寫出來?前幾天新聞説作者逝世了,偉人一路走好!這本書不知道還會不會再看,也許會。

《百年孤獨》讀後感3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説,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讀後感4

在這一天,我隨着馬爾克斯最後那句“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合上厚厚的這本《百年孤獨》。

書買來很久了,一直沒下決心看這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著作。因為一是我骨子裏並不是很喜歡讀外國小説,二是早聽説這裏麪人物眾多,名字重疊,光看這個書名也覺得甚是厚重。

但我仍在4月的某天打開了他,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課,大概瞭解了一下小説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經歷,裏面人物之間的關係,否則一遍讀下來,便不會如此順暢。

簡單的説《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孔多鎮,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用一個家族的'命運,告訴世人: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在變老的路上,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學會和自己相處,學會和內心相處,或許才能迴歸生命真正的意義。

雖然該書語言優美富有哲理,人物情節刻畫細緻深刻,但我仍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去深切歌訟這本書,特別不贊同青少年讀這本書。因為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

馬爾克斯説,“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復返,最瘋狂執着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他讓我想起生命中那些孤獨頹廢的日子,讓我想起少年時曾經呆過而今已面目全非的白羊小鎮,讓我想起那些曾經熱鬧地陪伴在身邊而今已很久不見面不聯繫甚至天隔一方的人。

全書真實如一面鏡子照見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旅程,孤獨和頹廢至始至終充斥了整個生命。每個人的宿命都如書中的羊皮卷一樣早早被寫下,哪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努力,奮鬥,抗爭,期望得到改變,可時光之軸又悄悄地將一切旋轉還原。就如同布恩迪亞家族一樣。無論第一代怎樣開疆拓土,向先進科技靠攏,無論後面幾代怎樣不屈反抗或縱情聲色,最終仍逃不去的是無人能解的孤獨,荒誕無聊的晚年,宿命的輪迴。正如書中那三袋鉅額金幣一樣,莫名其妙的得到,卻又離奇消散,果真如書中所説“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世界,科技發達,文明進步,大多數人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唯恐落後於人,汲汲塵世間的名和利,刷着短視頻,吃着名星瓜,何曾停下腳步,思索一下生命的本源,我們從何地而來,又將往何處而去?

當然,看完書之後,也是有收穫的。你也許會明白,曾經得到的東西最後極大可能會回到起點;你也許會有所改變,從一開始畏懼孤獨到享受孤獨。人到中年,只有自己心態從容才能與生活共生,要想一路幸福,不妨改變自己的心態。

《百年孤獨》讀後感5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向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一向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因此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説,是十分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一樣,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正因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正因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愛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刻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堅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堅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讀後感6

我在閲讀小説時有根據文字描寫想象出對應畫面的習慣,但時常會遇到無法具象化的描寫,例如《百年孤獨》開頭:“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四十字,在不確定的現在、將來、過去切換,我無法準確想象每個時空,只能去感受。

這種習慣其實類似於電影拍攝,所有場景、演員、情節由我的大腦來設計。電影帶來強烈視聽衝擊,讓人聲臨其境。但文學有其獨特優勢,可以在電影流行的當下保持生命力。

首先是時間。小説中關於時間的安排,在電影裏無法完全重現。例如文學裏有一對概念:循環時間和線性時間。循環時間能有田園牧歌式的效果。《百年孤獨》採用循環時間。“多年以後”和“見識冰塊的下午”首尾相接構成閉環,這也是《百年孤獨》的整體結構,由果溯因,讓家族歷史不斷循環,體現一個家族的整體氣質。

電影多采用線性時間。雖然電影可以實現情節上的循環,但是少有人用,也許是因為時長限制。

而當涉及到同一場景的時空交錯,像《百年孤獨》開頭,電影則不能完美重現。因為文字的時空可以僅僅存在於大腦,可以是非線性的,可以是多個時空交織。電影需要切換畫面來實現時空轉換,而這樣便弱化了各時空的聯繫。

二是詳略安排。

在人物和場景上的描寫中,小説可以僅突出重點,避免細節,達到普遍認同。馬爾克斯説:讀者感到書中所寫的,正是他們熟悉的人和事。書裏的人物就像自己的叔叔嬸嬸。如果拍成電影就毀了這一特徵,因為電影不允許有普遍認同的特徵。演員的臉,就成了人物的臉。他不可能是你叔,除非你叔叔長得像他。

文學裏情節詳略的安排也很自由,可以一筆帶過幾年也可以花幾面來描寫一秒的事。而電影,必須考慮鏡頭連貫性,而且時間流逝是等時的,除非運用快慢鏡頭,但個人感覺不如文字自然。

三是想象。

文字是人類想象的`載體,電影卻受限於現實。目前電影特效能力有限,例如《三體》中的四維空間、《基地》裏的蓋婭星球生命,電影完全無法重現。

文字的優勢還有很多,文學的生命力遠超人們想象,探索的道路還很長。

無論是對語文還是文學我都沒有很大興趣,我更多把它們看做一種消遣的工具。儘管如此,高二高三語文課都上得挺開心的。這篇雖然文筆不行,但是能勾起一些回憶……如今他們都是歷史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7

沒有“序”、“跋”,也沒有“後記”,《百年孤獨》就這樣進入了我的眼簾。不查背景資料,就憑自己的直觀來寫觀後感,如果有一、二個亮點自己也滿足了,好在有兩位網友看過此書,可以作些交流。

摘錄: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上述是書上唯一的介紹。

遙遠的時代,遙遠的地方,一步巨篇,是那麼的陌生,也是如此的繁雜。猶如自己一個小宇宙,誰能説得清、講的透,唯一與我們有相似之處就是孤獨都是伴隨每個人的。

一個家族,一個140~150年的時間跨度,卻只有近十個姓名,作者高超的敍述,駕馭文字的能力讓我敬佩。

從摘錄上看,作者經歷了內戰,雖然對他的'經歷無從知道,但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敍述、他作品中的思想都讓我們感同身受。就如進入了一次心靈之旅,而這次旅程讓我覺得很累,要整理出條理來很累。但收穫還是有的,就是可能膚淺些。

買此書的原因就是想了解什麼是孤獨,而《百年孤獨》應該是一生的事,因此説孤獨會始終伴隨着自己。書上的家族和自己的家族聯繫在一起了,感慨多了許多。少年的孤獨、青年的孤獨、中年的孤獨,直到老年的孤獨,要想達到理想狀態卻被現實壓着,增添了許多許多孤獨感出來。那什麼叫孤獨?怎麼排遣孤獨?怎麼從孤獨中感悟出什麼?路上的人那麼多,都是匆匆過客,唯有孤獨是給自己的。

本書寫的是一個家族從興盛走向衰亡的過程,殘酷的現實和科技發展帶來的進步和變化,利用大自然,被大自然報復的一個過程,還有內戰的整個過程,家族中幾代人的命運就相應跟着起伏變化。

人物既有家族遺傳或叫基因,也由其他血液的進入,代代相傳,性格也就不是兩種性的,而是多種性格的混合物,也許叫多種元素的結合吧。命運就難説了,是冥冥之中的嗎?一本艱澀巨大的人類思想探索的書,看一次肯定是不夠的。

無論如何孤獨,我的觀點是:人要樂觀。應該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凡人,有許許多多錯誤缺點,用思想去戰勝困難、戰勝孤獨,而樂觀就是好的方式之一,也是面對艱難困苦的好的精神支柱。

還有就是勤能補拙,把思想貫徹到勤勞中去,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還是回到古人所説的憂患意識中去了。

作者把許多哲理融入進書裏去了,猶如嵌入的珍珠,閃着智慧的光芒,時不時的讓我深思,特別是老年後的感悟是如此的精闢,而我在中年的感悟就受益匪淺了。

孤獨不怕,用強大的精神能夠享受這種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8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着一個問題,這個家族為什麼是孤獨的,想來想去貌似也找不到答案,或許是因為代溝,或許是與世隔絕,還是作者根本就不想説原因,只是表達一種狀態?都像,又貌似都不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

希望大家在讀過這本書後,可以討論討論。

在讀《百年孤獨》之前,我一直覺得我是個容易入書的`人,但讀罷《百年孤獨》,書裏面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何塞阿爾卡蒂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里亞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里亞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爾蘇拉老媽媽。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黛斯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麗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爾卡蒂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讓它陪伴你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也經常與孤獨為伴,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

我相信,這本書能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讀後感9

記得曾經看過一句話:“世上有很多人都喜歡孤獨,卻沒有人真正能承受孤獨。”一開始體會這句話,並不能很好地理解:誰説這是絕對的呢?可讀了《百年孤獨》後,我也能略微領略這份痛徹心扉的孤獨。

這篇讀後感的標題是在“論情”,可孤獨又怎能和孤獨扯上關係呢?但是,《百年孤獨》卻把情與孤獨融合,不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孤獨地刻骨銘心。

烏爾蘇拉,本書的主要人物之一。她那悲劇的孤獨體現在她淒涼的晚年。她多麼希望能有一個男人來繼承家族,振興家族啊!可是命運女神一次又一次令她失望,讓她在丈夫的死,兒孫的不爭氣中咀嚼着自己對昔日輝煌懷抱的希望以及苦澀的孤獨中慢慢腐爛,連一個長輩該有的尊重都不曾得到。

而阿瑪蘭妲與麗貝卡,卻雙雙因那令人瘋狂的愛情,一個負罪一生一個虛度一生。兩個人為一個雙方都中意的男子而把多年積攢的情誼統統捨棄反目成仇。可這段無果的愛情卻以麗貝卡另嫁了其他人,阿瑪蘭妲纏上註定要伴隨她一生的黑紗,蕾梅黛絲的死而告終。就好像妖精少女與墮入黑暗的國王的愛情,兩人都帶着“矛盾的詛咒”,越是尊重生命,越會奪走生命。如此被世界否定的兩人,在冥冥之中跌跌撞撞地相遇,開始只是朋友與師生的關係,可相處越久,他們越發現自己已離不開對方。再一次捫心自問,毫無疑問地,自己已愛上對方。於是,在夕陽下,兩人終於承認了自己的心意。

可就是這一吻,奪走了原本擁有不老之身的梅比斯的生命。那個年輕的國王,再也無法體會任何情感,在孤獨與空虛中游蕩了四百年。愛情就是如此美好,也就是如此殘忍,美麗又孤寂,讓多少個時代的人奮不顧身地深陷其中無法自救

在書的最後幾章,奧雷里亞諾終於破解了家族幾代人都沒能破解的.羊皮紙。可最令我悲傷的地方卻在何塞—阿爾卡蒂奧死後,奧雷里亞諾發現他的屍體時,作者寫道:“到這時奧雷利亞諾才明白自己多麼愛他。”讀完這句話,我的心狠狠抖動了一下,回聲震的我頭疼欲裂。我不明白為什麼它會給我如此強烈的觸動,這種共鳴就好像你一直在尋找一樣東西,在心裏也為它留好了位置,尋尋覓覓,終於找到它後,你近乎虔誠的將它放在特地準備的地方,那種幾乎將你引向瘋狂的震動。

不論是烏爾蘇拉還是阿瑪蘭妲與麗貝卡又或是梅比斯與傑爾夫,甚至是奧雷里亞諾,以及《百年孤獨》中所有的人物,當然也包括我們。都耗盡畢生在尋找一樣東西,一樣能夠拯救自己的東西,不論最後是否找到,其過程都是無比孤獨的。但,自己的孤獨不一定要自己承受,有時候,有些孤獨能在“情”中化解。

《百年孤獨》讀後感10

文明從不包容孤獨

——記《百年孤獨》

很久以後,我還是會想起合上書頁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窗外正下着雨,連綿而漫長,無端的像極了馬孔多的那場看不到盡頭的大雨。彷彿可以讓世界青藤滿牆,封住裏頭回憶眼神明亮。它沖走了原定的考試,卻衝來了不遠的離別。其實本也不差着多少,但就如一葉柳片飄落湖心,寂靜於無形之處,悸動於有形之所,漣漪不斷,猝不及防。

枯木逢春,有時候聽起來像是一個故事的開始,但有時候也許僅僅只是一個故事的結束。

而這是一個開端在名為馬孔多小鎮,終止於一場颶風的故事。

布恩迪亞家族的先驅們駐足於南美大陸這塊土地,過着光怪陸離的'生活。偶有吉普賽商隊尋着鳥鳴清脆誤入這迷宮中的小鎮,他們帶來冰塊,帶來失眠症,帶走男孩,留下預言書。形形色色,不過是所謂文明的產物。這也曾是一個未被文明問津的淨土,可它後來還是有了火車內戰和香蕉公司。枯枝敗葉,那些腐朽的葉子縈繞在小鎮的上空,最終都抵不過一場颶風捲個乾淨——再也不會重現大陸的馬孔多,再也不會重現大陸那百年孤獨的布恩迪亞。

馬爾克斯構建了這樣一個世界,與世隔絕,遺世獨立。然後看它被文明腐蝕,被孤獨吞噬,去留下一卷無人能解的羊皮卷讓他們去看破命運的詭譎,踽踽獨行走向終結,其實,這未嘗不失為一種浪漫,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人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孤獨,而同名的卻總也避不開相似的命運。當他們齊聚一堂,孤獨漫延於血脈,貫穿着生死,這就是一種輪迴,永無止境。沒有人逃得過孤獨,孤獨才是真正的魔鬼。

第一個被綁在樹下,最後一個被螞蟻啃噬。這樣一個跳讀羊皮卷而探索到的家族讓人心驚。何塞痴迷的鍊金術,烏爾蘇拉堅守的家族,奧雷里亞諾制後又融的小金魚,阿瑪蘭妲縫過又拆的壽衣;以及永絕於世的勇氣,萬水千山的女王,終歸於天的美人。他們各自孤獨,並各自沉溺。這像一截火車,時時妄圖偏離軌道後肆意狂奔,但卻始終掙不開腳下規定的道路,似命運三女神紡錘上的紗線,筆直的通向……死亡。

這僅僅是流淌在美洲大陸的孤獨,魔幻與現實的交融;這還是一直隱藏於世界的孤獨,著書與獲獎的交織。凝這八代人的世界於一本書,短短翻過的幾頁也許就是他們的一生。忽覺光陰荏苒,紅顏轉瞬枯骨,青絲驀地華髮。無關悲喜,只讓人想合上書頁輕輕歎一口氣。

人生無根系,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已是非常身。

《百年孤獨》讀後感11

近日又重温了馬爾克斯先生的不朽名作《百年孤獨》,孤獨似乎是這部小説的主旋律,布恩迪亞家族的族徽似乎也是孤獨。

孤獨,永恆的孤獨如陰霾一樣籠罩着這個家族。就正如烏爾蘇拉反覆嘗試融入生活,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不停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的做壽衣,家族的每一個人都在無休止的孤獨中掙扎,而這種掙扎卻與西西弗斯推石上山驚人相似,我們不得不言在他們的孤獨中有一種高傲,家族的人隨時可放下掙扎,可他們卻不會戴上面具去融入生活。我們或許總是認為阿瑪蘭妲躲在壽衣下是一種隱藏,但這才是最本真的'姿態,布恩迪亞家族似乎每一個人都在體驗着一種超驗意象。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不僅因為作者對其着墨最多,而是他的孤獨,他的高傲最符合我的心意,當我們設想他留下了一本日記,讓我們進入其內心,我想內容一定有如下幾行:我越老越懷疑這個世界的一切,文明發展的意義,人們信奉的教條,馬孔多乃至整個世界的真實性。幾十年過去了,我不過愈發堅定地相信,我與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正如我不相信香蕉工人的慘死。我敬畏所有古老的文明,我敬畏上帝,可我對我們這個新的國家只有憤恨,我想要戰爭繼續,但我的朋友們全都離我而去,可這又如何?我還是要莊嚴地宣佈:我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即便忍受世人最不解的目光,世上最孤獨的孤獨,我也要孤獨的生存,我可是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我絕不妥協!假如世界沒有發現我註定只是他的悲哀,我的名字註定要世人代代相傳。

這是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時代又如何不是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的語言多麼優美,也不是他對自己的時代描寫的多麼真實多麼諷刺,而是它擁抱了所有國家和所有時代。不管你身處哪個時代,都會被他那種宿命感和孤獨感深深束縛,又會被這種感覺深深吸引,忍不住去一口氣讀完。我想那些叫鬧着《百年孤獨》難以讀懂的人,只是不曾去放開心去真實的體驗這種孤獨。

或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隱藏着一種孤獨,而我們亦可以從家族數十位成員去發現自己,這些孤獨,或冷漠,或封閉,或如野獸,或如天使,但無疑全都是高貴的。在我看來孤獨才是一個人活着的形態,可是在以後的歲月裏,孤獨的快感卻成了大多時候奢侈的享受。

孤獨是恆久不變的,時代儘管不同,可孤獨卻在每一個人的身上不斷重現,所有階層的人,所有時代的人,他們擁有孤獨,他們也渴望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12

首先,還是大概介紹一下這本世界級的名作吧。這是一本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頂級之作,沒有之一,以詞會意,就是立足現實的平淡、殘酷、事件,在情節、生活、人性上貼近現實,一定程度上舍棄了為大眾熟知的戲劇性比如跌宕起伏、峯迴路轉的情節,取而代之的是添加魔幻離奇的表現

這本書成書於1966年,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堪稱不是諾貝爾文學獎為這本書增光添彩,而是這本書為諾貝爾文學獎恢復了聲譽,你就説有多牛吧!當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想,這麼有名的小説,怎麼就不拍成影視作品呢?看到一半我才明白,原因是:1、很難拍出來;2、拍出來沒有人看,為什麼?

上面兩個問題可以一起回答,魔幻現實主義這種抽象的表現手法,只能是書本中以文字的展現的方式才可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就像音樂會、演唱會的現場的效果是耳機與音響不可比擬的,而影視作品主要以情節、畫面效果、主人翁的卓越吸引觀眾,這部書如果拍出來,耗資不菲不説,必定不倫不類,一方面要被看過原書的人的罵——和原著相去甚遠,一方面,要被沒有看過原書的人罵——不知所云,所以,這本書的題材有且只有文字表現才能達到如此卓絕的效果。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着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閲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裏,個人情慾的巔峯和心靈的谷底,家族註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於孤獨。對於我來説,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能夠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生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潛質,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越感。這不是我喜愛的狀態。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留意髒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裏的柔軟、温暖。

我堅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愛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百年孤獨》讀後感13

我常常自矜自我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為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為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於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一遍,心頭複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什麼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一遍讀下來,腦子裏好像有漿糊,真是一點感想也沒有了。

不客氣的説,我實在是想着自我還有閲讀筆記,才硬着頭皮讀了第二遍。這一遍,我依舊不懂,卻感受到了內心有了什麼,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終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

讀書之前教師介紹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正是由此影響。此時我也是切身的體會了。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禮貌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説:“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後他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就像奧雷里亞諾,不斷的戰爭,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

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祕,一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書中如是説。

《百年孤獨》讀後感14

《百年孤獨》陸陸續續地用了一個多月時間終於看完了,這是一部意識流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説,作者馬爾克斯用這樣一種獨特的寫法,描寫了南美一個叫布恩蒂亞的家族和馬貢多地區的衰亡史。

看完這部小説,我閉上眼睛好好想了想這部小説到底想表達什麼內容?可是一無所獲。也許這就是意識流小説的特點吧,它就是想表達一種心境,一種情緒。

我是20xx年8月13日週六午後在實達一區公寓我租住的小房間裏,最終讀完這部小説的。在讀最後幾章的那幾個小時中我尤其感覺到一種孤獨感和一種生命的無奈感。我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的處境,想到自己一個人在福州打拼的生活,想到了生活的艱辛,想到了家鄉,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女朋友,想到了自己的老年及死亡,想到了生活的意義等等。

馬爾克斯對於生活也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筆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開朗還是封閉,是堅毅向上還是墮落腐化,不管他們的生活是積極向上還是紙醉金迷都給人一種深深的孤獨無奈感,他們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筆下的世界雖然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卻還是愚昧落後沒有任何進步相反還逐漸走向沒落。

那他要表達什麼呢?或許可以把這部作品當做一部心理學的小説來看,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是無比孤獨的,即使他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活動來塞滿自己的生活,也許在他內心的某個角度還是充滿着孤獨。

他或許還想表達的是對人的能動性的否定,布恩蒂亞的家族不乏精力旺盛想把家族打點好的`人物,可是到最後家族還是不可避免的衰落,被一陣颶風吹散。

就像我寫這篇文章時,我想到的是,我寫這篇文章有什麼用呢?我死了以後,這篇文章又在哪裏?能被幾個人看呢?如果大到整個世界,人們每天這麼營營苟苟的生活着到底有什麼用呢?也許可以為後人留下一些文物,但人類毀滅以後呢?地球毀滅以後呢?

這裏貌似是宣揚了一種悲觀的無為主義論?和主流的社會價值觀不符,但它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

那作者又告訴了我們什麼解決的辦法了麼?

仔細想想還是有的?

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很早就預言了這個家族的命運,最後奧雷良諾參透了羊皮卷的奧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很淡定的看着羊皮卷,很淡定地等待着最終命運的到來。

也許這就是作者要告訴讀者的解決辦法吧,既然已經知道自己的最終命運,那就勇敢的生活吧!那就是

知者無畏,勇敢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jr93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