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圍城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圍城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圍城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圍城讀後感1

《圍城》書名顧名思義,城被包圍起來。被包圍的城裏有家庭,各種人口,有物品,有人精神的願望。城,小而言之是一個城市,大而言之是社會。圍城體現城內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但城絕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由於人精神的願望在追求理想中,人在不同夢想的城市輾轉。跨越種族國籍,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走入各自神往的城市。

有城牆房屋街道,有人羣商場各種機構與場所之地謂城。但也有無形的城,功名利祿之地,親情友愛之所,愛情婚戀之鄉,謂之另一種城。精神上的城鄉,靈魂上前進之地。

人們奔這個地方前去,學習,工作,交友,戀愛,以期在各個理想之城實現。有自己在城裏安身立命,理想在城裏紮根。能像將軍攻城掠地,突破一處處城池,成為勝利之者。

但一番孫猴子上山學藝連蹦帶跳,以為會了七十二變下來。一入人羣之中,卻是最難攻的是人心,不是學習,事業,而是人與人相處之難。在人心之城,所有美麗的夢想如高天的雲彩,美而抓不住。天空有烏雲,有閃電,有雷雨,使頭頂的天空不是永遠光明與寧靜。雲怎麼變幻形狀裹不住月亮,月亮圓了又缺。在香桂的枝頭,飄然而落。情泛傷,人難做。仰望大海的豪情變得低在塵埃裏。以低姿態在城市生存,帆降落似的靠岸,以跳動的眼前的彼岸生活。又似流水翻動不止。

人生存難,生活更難。為了種種目標入城,掙扎一番,在精神物質的城裏不堪,又想出城。衝出種種慾望之城。

  圍城讀後感2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圍城》是一本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副市井百態圖。作者用辛辣的筆鋒,一針見血地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的中國人展現出來。主人公方鴻漸是一位留學回國的學生。他在婚戀的圍城中兩逃三進。方鴻漸這個人既不高大又不渺小,遊走於善良與醜惡毒邊緣。用趙辛楣的話來説,就是一顆“牆頭草”隨風倒。

他的性格充滿了矛盾。對李梅亭的厭惡,對韓學愈的懷疑,在他的內心獨白與趙辛楣談話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是他正直的一面;在學習中,他的虛榮心又促使他想方設法偽造了一張假博士文憑。他有時對待愛情玩世不恭,就像他跟唐小姐;有時他又十分認真,就像他十分喜愛唐小姐。他的一生就是陷入了愛情與事業兩大圍城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口,最終變得一無所有。雖然方鴻漸與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但是他生活的世界的人物性格與我們生活的世界的人物性格大同小異。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奮鬥,從上學開始。國小時渴望考上一所好的國中;國中時渴望考上一所好的高中;高中時渴望考上一所好大學;大學時又想找到一份薪水高的工作,然後組件幸福的家庭……一次次興奮地進入所期待的地方,不久後又覺得乏味,想要跳出去,但是最終總是被困到了城中,迷失了方向。希望我們的一生不要總在一座圍城裏度過。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那樣,雖然也是進出圍城,但是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平凡而又偉大地度過一生。

  圍城讀後感3

在書中,“待人接物高貴人,起心動念噁心人”,這是很大的諷刺吧。後面他們結婚以後的情節故事,將夫妻倆的“勾心鬥角”表現的很突出,我感覺很難受,一對結了婚的夫妻,何以非至此,想到小時候我的父母也經常如此這般,心裏有説不出的滋味,我就想,他們為什麼都不能更加的理解彼此,關愛彼此,都做一個寬容的,包容的人,這不就更好嗎?現實總是殘酷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大部分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是關鍵在個人吧,關鍵在自己願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醜惡嘴臉”。

文章的結尾我個人感覺還可以寫下去的,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覺,作者就是想給讀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吧,我是蠻希望故事會有個好結局。在走到某種境地之後,他們都幡然醒悟,其實自己都可以做一個更好的人;不僅僅是書中人物,也更是現實中人。

有的書讀了,不用思考什麼,就權當是娛樂消遣;有的書讀了,確實得思考些什麼,當我看着書中人物的生活,我也會想到我的生活,當我為書中的人物感到悲哀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我的現實生活能不能少些悲哀,多些快樂。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從書中,我不僅僅領略了大家的文筆,更讓我從中體會到了關於人性的更深層次的感悟。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推薦大家去閲讀這本經典小説——《圍城》。在書中,能夠使自己追尋更高境界。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共同體會書的博大,體會文的樂趣!

  圍城讀後感4

《圍城》中,方鴻漸作為錢鍾書筆下的一號男主角,自然是佔據了很大的筆墨。錢鍾書寫這本書花了大量的時間,裏面的語言犀利刻薄,特別是各種比喻,對人性的諷刺可謂是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其實,志大才疏,懦弱,愛面子,不通人情世故,自認為聰明卻被人玩弄於股掌之上,這些都可以用在他身上。要説他真實得可愛,卻也不然,有時也是虛偽的。然而,在作品裏,是一個女性“千方百計想要嫁”的人。可能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正好愛他棵青菜的人都集中在那裏了。據説方鴻漸身上有錢鍾書自己的影子,呵呵,這就不好説了。

我想,他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一個人呢?也像寫作一樣刻薄嗎?一般不會這樣表現吧。聽説過一個小故事,經常有人向他借錢,他總是借給別人所要求的一半,而不要求別人歸還。我向來認為,刻薄的人是可以裝成厚道的,而厚道的人是無法刻薄的。從他的書來看,這種刻薄是他的本性,而不是為了寫書而刻意這樣做的。而他對借貸者的這種做法,也是刻薄的天性被掩蓋在厚道的外衣下的表現。但是,好的作品是需要這種刻薄的。都像温吞水一樣,那就沒意思了。

  圍城讀後感5

第三次掀開這本書,每次看得感受都不同,自問世上有多少方鴻漸?

年輕的.時候驕傲自詡不凡,在最好的時段被大家包容吹捧。

但遲早社會會揭開你的面具,發現下面的你軟弱無能,假的文憑,一般的家世,不中用的傲氣。

你看不上愛耍小聰明的蘇小姐,你放棄了你的紅玫瑰唐小姐,生活開始磨平你的稜角,它給了你一段世俗的婚姻,你的存在對於她而言是自保,是可以掌控,然後開始了一段充滿對生活妥協的婚姻,處處都是瑣碎的吵鬧。

然後慢慢發現你的每次謀生都需要仰仗你當初的朋友,曾經愛慕你的女生在你面前輕視你與你的妻子。

你的人生一路下滑,這時你覺得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

其實你是可以有不同的生活軌跡的,你可以掙脱這桎梏,你在留學時本可以努力拼搏獲得博士學位,在上海時本可以不與周家翻臉,你再拒絕了蘇小姐本可以放手追求你的紅玫瑰,你甚至在三閭大學可以試着謙虛去爭取留下來的機會,可你沒有,你終究是不中用的無能。

可被困在圍城裏的何止你一個,世俗之人都囿於這圍城中,我也在進圍城的路上。

  圍城讀後感6

早就曉得《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説,説的是無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便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進去,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懂得《圍城》,曉得有這麼一本書,曉得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年老保舉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麼記患了。不知其時是由於何緣故原由居然未讀。如今想來真是惋惜啊!説到錢鍾書,我感到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由於我不停把他和錢學森搞混雜。如今想起來感到其時是何等的稚子和矇昧,一名是現代聞名的學者,作家,而一名是導彈之父,聞名科學家。

我一貫不太愛好讀長篇小説,這大概跟我的脾氣無干系,總感到太長了,沒耐煩看上來,日常平凡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説。這能夠與我常常愛好寫些器械無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於一些心境雜文了。我想當初,假如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其時我的作文修為能夠更高一些。我不停不看長篇小説,直到這個寒假,正好媽媽從黌舍帶了本《圍城》,我餘暇之餘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並一口吻讀完了。實在上彀的時刻,曾看過《圍城》,其時也只是在上彀時斷斷續續讀過,不外不知怎麼,也不知為何,後來就沒有讀上來,以是直到這個寒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説。只管曩昔也曾翻閲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鍾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寒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説。

  圍城讀後感7

最近我利用一些課餘時間,拜讀了錢鍾書先生的名著《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感受。不僅在當時,甚至現在,這句話也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

初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激動和歡呼雀躍,因為我當時感覺到讀《圍城》的感受,肯定會跟讀一般的小説感覺不大會一樣特別是覺得這是錢大師的代表作,又發表於那個戰亂的年代,讀起來會是非常的生硬和晦澀,至少是很可能讀不懂。記得只看了十幾頁時我就發現它通俗和流暢,大都是從身邊的瑣事娓娓道來,總有那麼一種撞擊到靈魂的感觸,讓你欲罷不能,希望儘快的看到事情的發生和結果,特別是書中詼諧的語言,幽默的對話,以及那些使人讀起來回味無窮的經典詞句,使我一下子投入進去,深深的被它吸引住了。

《圍城》首先講述了主人公方鴻漸先生回國路上以及回國後在上海的生活,作者通過對舊上海當時的中產階級的描繪,順帶也議論了留學生和老式的大家庭的生活;然後描寫了去三閭大學的路上,對當時抗戰時期內地的民生和風情,對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態可見一斑;第三段則是在三閭大學內,通過作者對學術界狠狠的挖苦和諷刺,揭露出當時舊中國的種種陋習;最後是方鴻漸先生婚後生活的描寫。

  圍城讀後感8

第一次讀《圍城》這本書,花了不少時間讀完。當然書名卻早就聽説過,看了書之後和自己之前以為的書的內容所差甚遠。原以為想婚姻,戀愛本像圍城的樣經典的話會在全書反覆提起,不想卻不是這樣。不過全書也無不透露着“圍城”這一信息。讀書的時候倘若不看其他書友的評論我還真不一定就能讀出書中人物的話中話來,所以從對話中倒是“學習”了不少。讀完此書,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本書的評價如此之高,看了幾條書友的總結評論,無一例外的大加讚賞,然鵝並沒有説出書好在哪裏,有人舉出一兩例作者用詞用句特別考究之處,但並沒有讓當下的我覺得十分驚豔。不過看評論好多人看了不止一遍,想或許這本書放一放再去看,我或許能體會到評論中的感覺。

讀書時,喜歡去把自己和書中的人物對比,遇到他們身上表現不好的地方趕快回想自己過往是否有過類似不當之舉;看到其中的人物(孫、趙)心細為家人朋友之事操勞退讓之時,也會思考自己如何學習一下。

書看到最後,感覺故事像是突然的結束,結束的很意外。總之,目前還是沒能完全理解此書,歡迎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和我討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rvk2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