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呼嘯山莊讀後感集合15篇

呼嘯山莊讀後感集合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嘯山莊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嘯山莊讀後感集合15篇

呼嘯山莊讀後感1

曠野,西風,遠處的城鎮,折的雜草,崎嶇的地形,蒼涼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艱辛的奔波,寂寞的歲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裏――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後,自己唯一的小説《呼嘯山莊》會被後人譽為“最奇特的小説”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歎於它非凡的藝術魅力。

初讀此書,完全出於好奇。好奇原由來自於模糊記憶中一部老電影的片段。看那電影時年紀尚小,換頻道瞎混時間無意看到電影頻道正在放的這部片子。那個鏡頭把我嚇住了:背景是窗外極空曠又猙獰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風呼嘯着高高掀起窗簾,一個長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一個看上去極虛弱的女的相擁而泣,悲慟之狀感天動地,説的一些話也是可以使人肝腸寸斷,悲至極點的一類,氣氛很是壓抑;音樂又深重,如濁水,迴旋着淤結住,流不開化不了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整個畫面多少有點怪異的感覺,甚至讓人產生顫慄的恐懼感,彷彿有無形之手詭異的伸出來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掃了眼片名,頓時覺得那名字也怪,叫什麼《呼嘯山莊》。就着孩童豐富想象力和自以為是的理解力,我當場對片名作了想當然的幾種解釋,――現在看了書才知道當時全是曲解了――對於這個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電影我興趣不大,轉而換台尋動畫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卻再也揮之不去,縈繞記憶深處至今日。讀了原著,憶起那個鏡頭,才覺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濃,很真實,很到位。天性愚駑,書中個別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時未能領會,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寫,飽含激情的對話,性格各異的人物,激起心中豐富的情感浪花,悲喜無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靈性的,它們在風中呼號,在矛盾中痛苦掙扎……

呼嘯山莊讀後感2

愛,是黎明的開端,是那最初的一抹光芒,他將驅逐那片名為“恨”的黑暗,融化了哀傷的霜,喚醒了麻木的人性。

書中的希斯克利夫,卻因為對凱瑟琳極端的愛,對埃德加萌生了名為“恨”的萌芽,再加上亨德萊的折磨與侮辱,使他的恨意無限放大。歷練歸來後,變成了一個冷酷無情,對人心狠手辣的,一心只為復仇的人。這種愛是扭曲的,這種愛的手段也是恐怖的。愛一個人,不能佔有她,要學會包容她,支持她,尊重她的選擇。希斯克利夫與埃德加都太極端了,不肯接納彼此,若是他們能愛自己愛人之所愛,故事也就不會是這樣了。

凱瑟琳,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是極為真誠的,但她卻受銅臭影響,答應了埃德加的求婚。雖説她的初衷是為了希斯克利夫,但卻極大地傷害了希斯克利夫,成為希斯克利夫離家出走的直接原因。但不得不説,凱瑟琳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是真摯的。在他回來後,凱瑟琳對埃德加説過:“現在的希斯克利夫誰都應該看得起。”

亨德萊與埃德加,兩家族的家長,都早早地失去了妻子,留下一個孩子。只不過,亨德萊選擇向黑惡勢力低頭,變得冷酷,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對自己的小哈里頓漠不關心,不但沒有成為合格的好父親,反而成為了一個心灰意冷、軟弱無能的人;而埃德加卻選擇了堅守自己的信仰,更加信賴上帝,用自己的愛關懷小凱茜,拿出勇氣做一個誠心誠意的人。埃德加的心態使他拿出了百分百的愛去愛他的女兒凱茜,但這仍沒有使他放下對希斯克利夫的哀,是的,哀,埃德加也許從頭到尾都沒有恨過希斯克利夫,有的,只是對希斯克利夫心態與行為的哀傷罷了。

林敦,本書中最為可憐的孩子,其父親希斯克利夫對其漠不關心,只是將其視為可利用的工具,就連快要去世時,希斯克利夫也不準別人為他找醫生。林敦的一切都是希斯克利夫安排好的,只是一枚可憐的棋子。

哈里頓與凱茜,兩個家族的年輕一代萌發了可以説是這本書中最美好,最純潔的愛,希斯克利夫的恨,只能成為他們愛情的養分。這份愛,使哈里頓超越自我,變得温順,而又耐心、好學;這份愛,使凱茜超越自我,融化了心上的哀霜,對哈里頓敞開了心。

這本書中充斥着各種極端的愛,這些愛,生於傾慕,終於仇恨,給我們以啟迪,令我們深思。

呼嘯山莊讀後感3

每每寫的日誌不是心情就是歌詞摘錄,今天想提一下:我已將《呼嘯山莊》這本書讀完,呼嘯山莊讀後感1000字。也不算什麼讀後感,只是覺得它值得提一下,也許是我今天很安靜的緣故,不知是書影響了我,還是我在這種狀態下特別想寫些什麼感言。

大學的圖書館雖然早有所聞,藏書白卷,名家大師什麼的,可總是在我的生活圈之外,雖然大一時偶爾去過幾次,大多和同學一起,不過借它的桌子自習罷了。直到大二,勞霜之手借來兩本書。我向來是個不愛讀書的人,除了課本,也就偶爾看些短小的文章,厚厚的書本對我來説可謂避之不及,心裏難免有些牴觸。霜帶回來的一本是魯迅寫的各種小短文,雖然我喜歡短小的,甚至不惜把它帶回家慢慢看,可終究沒能抓住我的興趣,末了大部分文章未曾翻閲不説,看過什麼也記不清了,所以也記不得它的書名,只留下封面一個魯迅先生的畫像和黑龍江什麼出版社的印象罷了。

第二本是我很想提的,因為它到現在還在吸引着我,他的內容原本就不錯,是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應該是合訂本但是分冊的吧,有些記不清了,之説以説它到現在還吸引着我是因為它是一套叢書,很有感覺的包裝,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的,硬紙板深藍色的外皮,紙張很白,文字很清晰,但如果我僅僅是因為它的包裝抓住了我的心,那我豈不太淺薄了?起初霜遞給我時,我深感其厚重,覺得一定讀不完,也不想讀,束之高閣了很久後,不知是什麼樣的契機我翻開了它,後來自是被吸引了,像這樣的名著名書,大家之作內容自是不必説,這本書,不,因該説這套書,我看到這套書中都一個不錯的序,提綱挈領,這本是序的作用,可後來當我真正懷着熱情去圖書館尋覓時,不得不説,還沒有發現哪一本同類型的書有如此精髓的序言,所以我開始了這種尋找它“兄弟”的獵書行動。還要一提的是從內容的用詞描述可以感受到譯者的細心揣摩,於是乎,自是愛不釋手。

呼嘯山莊讀後感4

對於英美名著小説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小説,首先因為我自己對名著很感興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過的每一部小説我都很認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無論是名著本身的內涵還是外延的知識,我都收穫頗豐。其中《呼嘯山莊》是我感受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對這部小説稍作剖析。

記得高中的時候一直就想看《呼嘯山莊》,但是很多人都説很晦澀難懂,最後一直到現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後的確有很多不明之處,但再一次細細閲讀之後,作品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終於明白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

作為一部英國古典文學作品,我一開始以為《呼嘯山莊》和以往我看過的十九世紀女作家的作品一樣,都是描寫上流社會高雅的愛情,影片會出現那些熟悉的聚會,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預期相反,我卻看到同時代英國社會的壓迫和陰冷,人性的慾望以及不擇手段報復的醜惡面。可能也正因為這些原因,同時代的英國人反而無法接受這樣一部作品,因為這裏麪包含的東西很多都與當時的社會相悖,直到後來人們才逐漸發現《呼嘯山莊》的閃光點與研究價值。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紀30年代的小説家,當時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鬥爭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災難促進了工會的形成,也導致了工人運動走向高潮。社會矛盾的呼聲反映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現了對平民百姓的極大同情。

《呼嘯山莊》主要講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刻骨銘心的愛戀,也正是這種至高無上的愛卻孕育瞭如影隨形的狠,一切由愛出發,期間是希斯克利夫對剝奪自己愛與被愛的權利的林頓和恩蕭兩家的報復,以希斯克利夫死在當年關閉他和凱瑟琳的房間,繼續尋找凱瑟琳的愛終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細節之處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愛情融為一體、跨越生死,真正的偉大愛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呼嘯山莊讀後感5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詩人和小説家。她在這個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聲地離開了人間。她寫過一些極為深沉的抒情詩,包括敍事詩和短詩,有的已被選入英國19世紀及20世紀二十二位一流詩人的詩選內。

她與《簡·愛》(Jane 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及她們的小妹妹——《艾格尼絲·格雷》(AgnesCrey)的作者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並稱“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國19世紀文壇上煥發異彩。

這本書就是年紀輕輕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著作——《呼嘯山莊》。它在英國文學史上被認為是一本“最奇特的小説”,更是一本“怪書”,艾米莉·勃朗特本身就是一個無視現實潮流,無視讀者審美情趣而徹底表達自我的作家,因此她也賦予了《呼嘯山莊》絕對的“個性”。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裏行間充滿着豐富的想象和狂飆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以一種強烈的愛恨,取代了低沉的傷感和憂鬱。

《呼嘯山莊》的故事開始於英格蘭北部一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呼嘯山莊”。有一天,呼嘯山莊的主人老恩肖收養了一個被人丟棄的孩子,併為之取名希斯克利夫,同時讓他與自己的兒女辛德雷、凱瑟琳一起生活。對於希斯克利夫的出場,艾米莉·勃朗特將其描繪為“黑黝黝的,就像是從地獄裏出來似的”,似乎預示着他從出生開始就被惡的潛能所包裹。但是漸漸地,在朝夕相處中,希斯克利夫卻得到了老恩肖的兒女截然不同的對待:凱瑟琳與他相愛,辛德雷卻認為他奪走了父親的.愛而十分憎惡他。老恩肖死後,辛德雷不僅禁止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接觸,還對他百般虐待和侮辱,這加劇了希斯克利夫對辛德雷的怨恨,也加深了他對凱瑟琳的愛。他明白了忍氣吞聲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他選擇了反抗,在這條路上凱瑟琳成為了他最忠實的夥伴。

呼嘯山莊讀後感6

借暑假的機會,我又重新讀了一遍《呼嘯山莊》這部作品,給了我一種與之前不一樣的感受。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在小説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對希刺客歷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裏寄託了自己的全部憤怒、同情和理想。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温暖的棄兒在現實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地屈服無法改變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夥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只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後卻背叛了希刺克歷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悙。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在於凱瑟琳意識到他們的社會地位懸殊,卻夢想借她所羨慕的林悙家的富有來“幫助西刺克歷夫高升”,使她哥哥“無權過問”。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反而鑄成了打錯。她陷入自己親手編織的羅網,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刺克歷夫,還差一點兒坑害了下一代。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刺克歷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至死不渝的愛。十幾年來,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刺克歷夫,終於,希刺克歷夫離開了人世,他們的靈魂不再孤獨……,而希刺克歷夫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面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甦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閃耀着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他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而以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取代了低沉的傷感和憂鬱。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裏行間充滿着豐富的想象和狂飆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呼嘯山莊讀後感7

“愛”屬於人性的最美好部分;“恨”是人性的扭曲、是人性的墮落。這部小説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厲夫由於受挫折的“愛”,變得冷酷無情、心狠手辣,他的報復給呼嘯山莊和田莊兩户人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他企圖凍結人性,在他的周圍用“仇恨”建立絕對的統治。

我認為,希斯克厲夫的行為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這和他小時候在呼嘯山莊度過的那段不公平的時光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希斯克厲夫被丁恩夫人的老東家歐肖先生撿回來的那天起,就註定了他這一生終不得安穩,在希斯克厲夫剛到達呼嘯山莊時,歐肖夫人就氣得跳腳,她認為這孩子又醜又髒,不願讓自己的孩子與他生活在一起,亨德萊.歐肖更是因為父親對他的偏愛而恨透了他,但對於淘氣的凱瑟琳來説,這倒是個合適的玩伴。於是,希斯克厲夫和凱瑟琳兩人慢慢產生了感情,但是,由於人們的思想封建,以及對他種族的歧視,兩人的愛情不得不中斷。就在那段時間,凱瑟琳認識了門當户對的林敦,並且將自己的情感一點點地進行轉移,但在他們婚後,由於希斯克厲夫的多次打擾,兩人的生活也沒能風平浪靜的過下去。最終,凱瑟琳在精神完全崩潰後去世了,在小凱瑟琳長大後,林敦也是鬱鬱而終。雖然希斯克厲夫的報復計劃看似成功了,但也將自己的心在痛苦中麻木了。

但在年輕一代的哈里頓.歐肖與凱瑟琳.林敦之間,終於重新建立起了真摯的愛情,凍僵的、麻木的人性復甦了,被壓抑的人性在“愛”的迴歸中得到了解放,人們又擁有了希望。

通過這部小説,作者想告訴世界上的人們,“恨”消滅不了愛,即使愛得刻薄尖鋭,也不能不承認“愛”比恨更有力量!在現實世界中,天長地久的是“人間的愛”。

辜負誰,擁抱誰,犧牲誰,幸福的路七拐八繞,眼淚微笑混成一團。時間過去,一筆筆財目已算不清楚,這世界是你的遺囑,而我是你唯一的遺物。

呼嘯山莊讀後感8

《呼嘯山莊》是愛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説”。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瘋狂報仇泄恨,貌似悖於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

環境先於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變環境的努力過程中形成,可以説環境塑造性格。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過分殘忍的性格,完全是他生活的環境所造成的。

希斯克利夫是個被剝奪了人間温暖的貧窮的棄兒,被呼嘯山莊的老莊主恩蕭收養,改變了生活。老恩蕭和他女兒凱瑟琳的善意接納和關懷使他的眼神裏充滿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報恩人——打開心,接受別人,並漸漸與凱瑟琳相愛了。凱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異常討厭他,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喚,遭受無窮的嘲諷,他也毫不介意。

可沒過多久,老恩蕭死了,辛德雷成為了呼嘯山莊的主人,這一變化使希斯克利夫他再次貧窮。他此時擁有了凱瑟琳的愛,他把自己的愛全給了凱瑟琳。對於一個生活在這種環境的人,凱瑟琳幾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這份愛並沒有持續多久,凱瑟琳受制於金錢的誘惑,最後決定嫁給畫眉山莊的主人——埃德加。雖然她説“我對埃德加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在冬天變化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變化成葉子;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則像樹下面永恆不變的巖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並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永久的。”但是她卻離開了希斯克利夫。

凱瑟琳的變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後一點愛消失了,強烈的愛化為了強烈的恨,強烈的恨化成了他強烈的個性——堅硬、不屈、殘忍。表面看,這一切都是因為凱瑟琳對愛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實際上卻顯露了那個時代強烈的的價值取向——貧窮是可恥的!

所以,環境對一個人來説太重要了!

呼嘯山莊讀後感9

愛是什麼?我無法從希刺克厲夫身上得到滿意的答覆,也無法從凱瑟琳那裏得到正確的答案。“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並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強的思念。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了,而他卻毀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將成為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多麼深切的真情告白!可是為了身份,為了物質,為了虛榮凱瑟琳不顧希刺克厲夫的感受自以為是的背叛了他,還天真地以為可以利用丈夫的名譽和地位、財富來幫助並提升希刺克厲夫。多麼具有諷刺意味的愛啊!

這是世界名著,如果再次欣賞我會選擇在自己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如果是晚上,必須是燈火通明,家人都在;如果是白天也必須要選在有外界聲音干擾的時候。我害怕這種被仇恨、惡毒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甦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閃耀著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後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於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呼嘯山莊讀後感10

合上《呼嘯山莊》,那荒原中的風卻仍在心間咆哮、怒吼。多年前也曾讀過《簡愛》,簡·愛用她的內在美,獨立人格去衝破樊籬,爭取平等和自由,像一個出生平凡的知識女性的奮鬥史,它的理想是經過適當的奮鬥和反抗就可以摸到的理想。但不難看出,夏洛蒂是嚮往標準的貴族生活的,那種精緻的高貴,靜穆的偉大。而艾米莉呢,她的《呼嘯山莊》簡直就是一個叛徒,它沒有一絲對抗不平等的抗辯色彩,因為它本身就瘋狂的愛着那荒野裏的風,那野性和曠野的氣息。精美典雅的貴族世界對艾米莉來説簡直無法容忍,荒涼僻靜的原野才是她自由的樂園。

《呼嘯山莊》寫的是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與老莊主的女兒凱瑟琳自幼相戀,但卻被老莊主的兒子亨德萊妒忌對他百般虐待和侮辱,其後凱瑟琳嫁給埃德加,產女身亡。希斯克利夫為此開展了長達二十多年、摧毀兩代人的復仇,掠奪了亨德萊、埃德加的財產,禁錮其子女於地獄一般的呼嘯山莊。希斯克利夫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人物,看到他的所作所為,正常的人估計都會覺得他殘忍,偏執,兇惡,但這似乎都是因為愛。幼時孤兒的歲月他不曾體會愛,少年時期與他天性一致、相互依賴的凱瑟琳是他這輩子唯一的慰藉與依戀,他愛她愛的深沉熱烈,但嫉妒成性的亨德萊那不散的恨意扭曲並挫折了希斯克利夫的愛情,卡瑟琳的背棄,讓怨恨與復仇成為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他又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同情和理解的人物呢?

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説《呼嘯山莊》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奇特的一本書。一是文學史上少見,二是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藝術形式極為獨特。它打破了當時許多作家慣用的平鋪直敍的寫作手法,採用了“復調”式的結構。它是超越時代的作品,它不符合俗世的任何法則,它粗暴、簡陋、狂野,它淒厲、恐怖、殘酷,它擁有摧毀一切,擊碎心靈的神祕力量,感謝艾米莉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文學魅力。

呼嘯山莊讀後感11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詩人和小説家艾米莉?勃朗特,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間。這部小説剛問世時頗受冷落,但隨着歲月的流逝,它以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

小説採取了十分獨特的展開方式,作者並沒有直接提到主人公,而是從外人洛克伍德的拜訪開始的。洛克伍德在新房東希斯克利夫的家裏無意間發現了一本神祕的日記,他對日記裏的故事十分感興趣,在家養病期間,他經過迪安太太的敍述瞭解了呼嘯山莊的故事。小説講述的是一段復仇的故事,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感情是全書的主線,而故事中其他配角的演出實際上反射出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瓜葛。

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的感情實際上是一場杯具。兩人身份的差異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兩人的感情只能成為令雙方都痛苦的包袱,凱瑟琳的天真與幻想讓一向深愛着她的希斯克利夫由一個默默忍受歧視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脾氣暴躁,充滿憤恨的人。希斯克利夫因凱瑟琳的背叛,把心中對凱瑟琳的愛轉化成了報復的怒火,杯具也就此開始。能夠説凱瑟琳的虛榮心毀了她一生的幸福,也毀了愛她的兩個人——希斯克利夫以及埃德加,這甚至差一點毀掉下一代人的幸福。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希斯克利夫是個粗暴殘忍的惡棍,可是他的悲慘人生卻是因為他對凱瑟琳超越人間的愛和對現實的無法理解。

整部小説都壓抑在希斯克利夫傷感的痛苦和扭曲的人性當中,而呼嘯山莊的故事展示出的正是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痛苦。雖然説書中描述的社會現實和故事情節有必須的人工修飾,但這是作者所處年代的一種更加深刻的表現。也許在我們生活的時代裏,很難看到像故事中主人公那樣的感情,也很難感受到久壓在心中的憤怒,可是還是會存在畸形扭曲的心靈。

無論是其中強烈的感情還是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都是因為有着對完美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呼嘯山莊的故事不會在現實裏重演,但它悲情的苦痛卻會隱落在生活中的角落裏。或許主人公之間的愛能夠超越死亡的界限,時刻提醒着那些忽視了沉沒在內心深處的憤怒的人們,讓久遠的悲情喚醒沉落在黑暗裏的心靈。

呼嘯山莊讀後感12

無論怎麼説,愛戰勝恨也好,善戰勝惡也好,人性的光輝照亮了黑暗也好,都不能掩蓋我對希克厲的極端厭惡。這是頭一遭看書看到噁心頭暈。男主人公那來自地獄的惡毒無恥的變態行徑將我狠狠壓制住,每一頁有關他的內容都像把我困在銅柱子上暴曬一般,曬的我頭昏腦脹,嘔吐不止。對於男主人公的這種以折磨他人為樂的心理,對於他妄圖摧殘人們心靈的意圖,對於他一切的醜惡的嘴臉,所謂愛並不能彌補他所犯下來的罪。《卡拉馬佐夫兄弟》裏有有關一個小女孩被掌摑流淚的故事,作者説即使如何如何也不能換來她的一滴眼淚。同樣的希克厲自身是沒有辦法消除罪惡的,除非上帝也愚蠢到以為他自身懲罰了自己,消除了他的罪孽。

書中其他人物如卡瑟琳及小卡瑟琳,伊莎貝拉也是清一色的幼稚可憐。通篇看着揪心擔心,除了變態希克厲,這幾位也是導致讀者不適的一個原因。納莉好像是書中最清醒的一位,但是與讀者心願背道而馳的事情做的也不少,實在是讓我無話可説。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觀點,説是作者如此佈置,是在設置距離感,始終讓讀者旁觀而不參與其中,有些道理。

書中對於善惡和愛情的闡釋確實比《簡愛》深入,給人以猛烈的震撼。書的結構確實新奇,從中後段低谷進入,向前追溯,向後延伸。敍事方式讓我想起大仲馬,只是大仲馬借用的敍述者更多,也就更精彩一些。僅僅是愛倫一個角度的,即使是四重框架也是依然較為乏味的。但是這種所謂乏味又能幫助渲染呼嘯山莊壓抑可怖的氣氛,也是一個特色。另外,大量的破折號,解釋説明,和國人日常對話(寫作)邏輯相當不同,即使在外國文學也沒有相似的。看起來需要前後思索,語言風格明顯。不用人名而僅僅稱呼“他”、“她”,大段大段的對白不加説明,也需要聰明的讀者自行摸索。

總之,如果説希克厲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的話,那麼她勝利了。但是這人物的存在太令人痛苦。

勞神。看完全書有筋疲力盡之感。

呼嘯山莊讀後感13

夜幕降臨,周圍的一切顯得都這樣安靜,是悲傷,是沉寂,都淫滅在呼嘯山莊中。

外國讀物目前對於我來説是極為不熟悉的,因為讀書的範圍太過狹隘。一開始讀到呼嘯山莊,就感覺其中無論是語言還是環境的描寫和渲染,和《傲慢與偏見》是很相似的(當然情節很不相同)後來才知道它們都是英國女作家寫的,雖不出自同一人之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和我一樣,讀着這本書就像是有一堵牆擋住了自己的道路似的,又好像心裏有一塊沉重的石頭,一直壓在心裏。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希思克利夫死掉的時候,在小説裏,希思克利夫無疑是個可憐人,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他畸形的愛情與思想(純屬個人想法),地位低下的身份一直禁錮着他,讓他久久不能走出自己的陰霾,與此同時,一個更大的錯誤在他的心裏萌芽,就是他愛上了凱瑟琳,並不是説希思克利夫沒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只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因自己的遭遇全都歸結到別人身上,而從未想過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可以看出,希思克利夫想報復所有人,想把不屬於他的東西全部佔為己有,正因為這一邪念,讓他一錯再錯。我認為故事的高潮正是凱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們相擁在一起,説出最後那一番話,隨後伴隨着的是凱瑟琳的死亡。

可以看出來,凱瑟琳死後,希思克利夫想把這一切報復到他們的後代身上,但到故事的最後,在靈魂與良知的壓制下,希思克利夫也在矛盾中死去。最為諷刺的是,在他死後,最傷心的是哈里頓——他一手摧毀的孩子。可能哈里頓也正是希思克利夫的縮影,在某種程度上來説。

文章讀到最後,我知道小凱瑟琳和哈里頓在一起,並且繼承了呼嘯山莊和田莊之後,禁不住的哭了起來,這時我才明白,能感動人的往往是那些細節,那些美好的,那些令人嚮往的一切。

呼嘯山莊讀後感14

《呼嘯山莊》你讀過嗎?我在放假期間讀完了這本書。我想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首先我要對作者有一個介紹,然後再談談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

勃朗特這一姓氏,在我們的耳中已經不在陌生。屬於這一姓氏的艾米麗、安妮及夏洛蒂被稱為“三姐妹星座”,她們各創作出一部傳世小説。在英國便成為不可刪除的一頁。而《呼嘯山莊》就是艾米麗.勃朗特所著作的。

這本《呼嘯山莊》是長篇小説,被評論為以散文寫成的詩作,作者以散文詩的筆觸描繪,以風景畫為背景襯托,並用奇幻的夢境渲染了整部書的精華所在,被英國稱為“神著”。

這部書以向人講述故事的方式講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主人由於小時候的一些經歷,最後又遭受所愛人的背叛,性格極度扭曲,心中沒有了愛,只有恨,而對曾經的夥伴及後代們採取報復的手段,雖然報復得逞,但他也沒有得到快樂,但最終還是在愛中得到釋放,在愛中感受到快樂而死去。而他的後代們在愛中找到了幸福。

讀完這本書,我想了很多。如果希斯克裏夫能心中永遠充滿愛,能知道感恩,就不會感到不快樂。因為他從小是被凱瑟林的父親所收養的,他心中應該充滿感恩,雖然凱瑟林的哥哥享德雷欺負他,但如果心中有愛,應該會原諒這一切。即使凱瑟林後來嫁給了別人,如果希斯克裏夫心中有愛,原諒這一切,為心愛的人送上祝福,他們都會各自幸福的生活。

所有這一切,都因心中缺乏一個“愛”字。其實愛是可以化解一切的。想想在現在的社會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事情,因為心中缺少愛,缺少感恩的心情,總認為別人都對自己不好,於是報復別人,報復社會,給別人造成了傷害,最後自己也在悔恨中渡過。

多一份感恩,多一份愛,多一份感謝,相信心中會使終充滿快樂的陽光。這份陽光將照射別人,給他人帶來快樂。

呼嘯山莊讀後感15

他們倆在一起,就連撒旦和他的全部人馬,也敢於面對。

小説結尾的這一句話深深戳中了我,一路艱難困苦也終於苦盡甘來,一切都歸於平靜,生活安定幸福,故事的結尾總算是圓滿了。

説句實話,前期的壓抑扭曲讓我心裏很難受,幾乎看了一半都要放棄了,壓抑錯亂,絕望迷惘的路似乎看不到盡頭,可是最後還是重新閲讀,到重新閲讀時文章已經開始趨於平和,絕望的日子裏好像即將迎來曙光,看到最後心裏再沒有那種絕望和扭曲,心裏也平和許多,要怎麼説呢,一切苦惱都會過去的,不是嗎?

希斯克利夫,林墩,凱瑟琳,還有小説中所有的人物全都鮮活紙上,雖説藝術化太重,寫的有些讓人不相信這麼一些錯亂扭曲的人生活在一起,可是這些人總是存在於各個地方的吧。只不過艾米莉勃朗特把他們聚集到了呼嘯山莊,真是讓人身心都徹底呼嘯了一把,吵鬧聲恍惚透過幾百年的時間從手機揚聲器裏鑽出來一樣,久而久之讀者和文中人都平和下來,才知道自己經歷了一場精神上的洗禮。

愛情,嫉妒心,偏見,執念,仇恨。這些情感糾纏在一起怎麼能讓人不呼嘯?

故事起於嫉妒,偏見和執念把仇恨無限放大,整整一代人的離去才得以用愛情重新温暖人心重塑新生,世事流轉,唯有愛一如既往温暖人心撫慰傷痛。

牡丹亭裏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能與死,死而不能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用這句話來總結他們生死糾纏至死不渝的愛恨情仇正好。

經典就是經典,名著就是名著,必須承認,這是一本好書,艾米莉一生心血的凝聚吧。不過這種書國中時代就讓學生看真的合適嗎?也會看不下去吧?

故事的結局只能是愛情解救眾生,愛情是治癒一切傷痛的良藥,萬萬不能因愛生恨成為下一個希斯克利夫,所以,某人你能對我好些嗎?

我念君時如初見,君可思我若當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20o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