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安妮日記觀後感

安妮日記觀後感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記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妮日記觀後感

安妮日記觀後感1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女孩子叫安妮,她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市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勒特(德國元首)上台,開始瘋狂的迫害猶太人。為了逃避逮捕、坐牢和屠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父親的公司大樓裏的一處隱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居的8個人被捕並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走出了集中營。這本安妮日記,是安妮在被抓進集中營之前,在躲在密室裏偷偷寫的日記。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佩服寫這本日記的作者安妮。剛剛開始迫害猶太人的時候,對猶太人有很多規矩,比如,猶太人不能在晚上八點鐘不能在大街上行走,只能上猶太人的學校……這些還不算什麼,當安妮他們住進密室的時候,早上不能説話,做什麼事都必須小心謹慎,因為如果説話很大聲的話,就會被可惡的德國兵發現。這些拘束對一個才剛滿十三歲的女孩而言,這是多麼難做到的呀!

讓我們一起想一想,安妮過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啊!再想一想我們的生活,跟二戰時期的安妮的生活比一下,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啊!多麼自由啊!多麼快樂啊!

安妮雖然承受了這麼多,但她非常堅強。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經説過: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經歷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開端。我覺得這句話説的非常正確,安妮所要承受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們大家都有一段困難的生活經歷,為什麼不像安妮一樣,去把那些痛苦的經歷“變成”一段有趣的冒險呢?讓我們和安妮一樣吧,讓每一段痛苦的經歷都“變成”一段有趣的冒險吧!

安妮雖然很早就死了,但是她的精神是永遠存在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安妮日記觀後感2

兩個月前第一次看此片我沒看的下去,也許是《指匠情挑》開發了我看英國古裝片的興趣,這次我能順利地把這部片看完。

我對於李斯特的感覺,從一開始的討厭,到後來的同情,再到最後的欽佩,她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好吧,雖然她骨子裏就是個男人,很man很man,很有見識很有擔當很有膽量。

李斯特去勾引布朗小姐我可以認為她是寂寞空虛要慰藉麼?那手邊就有提布為什麼不滿足呢?後來布朗也沒什麼戲份,就是個過客啊過客。不過這一小段插曲倒顯得李斯特很真實。

至於瑪麗安娜,我説怎麼這麼眼熟,塬來就是《靈契》的女主角啊。開始時是對她很有好感的,因為她澄澈的眼神,尤其是她結婚時在教堂跟李斯特握手時,我以為她是真想結束跟李斯特的同性情緣了。放棄也需要勇氣呀。oh~whoknows~塬來她結婚只是為了掩住悠悠眾口,她想李斯特依然做她的地下情人。= =從此開始不喜歡她。

還有提布,對她我真是又愛又恨,她的真情和執着令我觸動,她妄圖從瑪麗安娜手中分一點李斯特的心,oh,so stupid~

識時務者為俊傑,即使我不想做俊傑,識時務還是不可缺的,做蠢事只能以大概率招來傷害。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即使在戀愛之中。

沃克小姐,在她説出“我想留下”之前,她閃爍的眼神我還以為是對李斯特壞名聲的恐懼呢。沃克是一個很理想的角色,在李斯特人生的低谷給了她強有力的支持,在缺錢時提供資金,在缺愛時獻上自己的真心,難怪李斯特會説,她很適合我。

(出去玩了,玩耍回來都沒有感覺了,容我倉促結尾吧)

好吧,昨天剛看了《前度》,在想,要是狗血一點,瑪麗安娜親吻李斯特的時候被沃克撞上了,沃克是否會介意呢?

哈哈,不過現實哪有這麼多ifs。

安妮日記觀後感3

在這個暑假裏,我閲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猶太女孩在德國的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期間躲在閣樓上寫的一本日記。

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們都很愛她。但是大屠殺的到來毀滅了這一切:無數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無數人倒在了子彈下,還有無數人被送往了集中營……但那些人並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看了這本書,我很感動,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竟然能夠在這麼非常的情況下寫出這麼細膩的日記:她漸漸學會思考,沉着和冷靜。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德國的納粹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禱明天的安寧。

在看《安妮日記》的時我會想,安妮如果不是生在那個時代,那麼,還會有寫這本書的安妮嗎?或許,名字叫做安妮的人只會是一個被父母寵溺的幸福女孩,滿足地過完一生,可能會做一名記者一位作家,抑或只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職員,但是不會在那個惡夢般的地方含恨而終的。

安妮將她的風華正茂獻給了黑暗與恐懼,揮灑出了讓人震撼的篇章,卻是如杜鵑啼血,是用她的寂寞與生命在書寫,所以,安妮,請你繼續往前走吧,不要回頭,因為我們幸福,快樂,喜歡胡思亂想,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每天千篇一律地過着有些枯燥卻又無比自然親切的生活。

安妮,你瘦弱的肩膀揹負了那麼多,卻還沒等二八年華的蠟燭點燃,理想與抱負、生命與親情便轟然坍塌,是那麼不堪一擊,卻又是那樣的堅韌,即便是屠戮也難以消弭掉的沉重。

透過《安妮日記》我看到了她的笑容,我會永遠記住她甜美、堅強的笑容!

安妮日記觀後感4

《安妮日記》是安妮寫了自己從十三歲到十五歲時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與思考,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與分析,記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自己的喜怒哀樂,連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些日記卻震撼了世界的良知,成為了納粹滅絕人性行為的罪證,向世界展示了在納粹的鐵蹄下善良的民眾所遭受的苦難與殘害,以及他們對和平的期盼與渴望。

《安妮日記》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安妮一家為了逃脱納粹種族毀滅的魔爪,他們藏身到了安妮父親那家公司樓上的“祕密後屋”。在“祕密後屋”避難的不僅只有安妮一家。他們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相繼收留了父親同事範達恩一家共四個。看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道:“安妮一家可真偉大。”在長達二年的避難生活中,他們整天過得提心吊膽,小心翼翼地活動在沒有陽光,沒有自由,沒有充足食物的幾十平方米的小天地裏,時刻擔心着被外人發現,被納粹抓走。到後來,他們不僅食不果腹,衣不敝體,還經常受到盜賊的驚擾,空襲警報的驚嚇,以及飛機炸彈的威脅。在這樣的環境裏,“祕密後屋”裏原本温良恭儉的人變得敏感自私,你爭我吵,而外面,忠厚善良的人也被特殊的環境被逼得去偷去搶,讀到這裏,我想在納粹這樣的統治下安妮也會變吧!然而結果出乎意料,安妮卻沒有在納粹的施壓下變得自私敏感,她仍舊對生活充滿了希望。讀到這裏我為她對生活的態度沒有改變而感到高興。然而由於告密者的告密,祕密後屋”的所有人都被可惡的納粹抓走,最後除了安妮父親以外,所有“祕密後屋”成員都悲慘地死在納粹集中營,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淚眼模糊,悲哀萬分。我為安妮這位花季少女的香消玉殞感到可惜,更對納粹法西斯的暴行感到憤怒。

看完這本書,我想在當前的和平環境裏我們衣食無憂,備受呵護的我們確實應該珍惜這種幸福,並且準備將來為祖國的強盛,為人類的持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因為未來的希望在我們身上。

安妮日記觀後感5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安妮·弗蘭克

總是想為這本書寫點什麼,卻不知道怎麼下筆。我想我讀這本日記的時候就是在讀這個少女的人生。安妮有她的主見,有她獨特的想法。戰爭讓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有深度,對生命、對生命有追求的人。不,其實更加準確的是……戰爭逼她成長。

安妮在這間狹窄的藏身小屋裏,藉助對日記的傾訴,思考着人性,世界以及宗教。一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悲憤到最後的掙扎和死亡。這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帶給她自己的和全世界的則是温暖與堅強。在困境中,每個人對死亡的態度可能都不一樣。而安妮選擇的,是樂觀與堅強。這本細膩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一頁頁日記,猶如一串珍珠,串聯起安妮的全部生活。

戰爭可以摧毀一切,但唯獨不能摧毀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這是對納粹德國暴力的訴控!是對反法西斯的堅決抵抗!是猶太人民在二戰期間艱難生活的一個縮影,是戰爭的罪惡,是人性的貪婪與掙扎。

開頭的那句話很顯然地體現出了安妮對待黑暗生活的樂觀。安妮在這間祕密閣樓中的確度過了一個提心吊膽卻又美好的25個月。例如,她和皮特的初戀。我想這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必不可少的經歷,可惜常常不能如你所願。

“我覺得,不僅政府需要對他們的`行為負責,普通公民也有責任。人的心中藏有太多的慾望,總想駕馭別人,控制別人,否則只憑少數政客興風作浪,是不會發起戰爭的。”這是我從書上摘抄的一句話。這句話很瞭然地説明了戰爭的原因。不錯,每個人心中都是有衝動,有慾望的。這使他們不顧一切地滿足自己。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之後,將會是對和平的漫長而又痛苦艱難的等待。

安妮日記觀後感6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姑娘。再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妮寫了兩年多的日記,從13歲寫到15歲。安妮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裏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瑪格特。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全面推行獨裁統治,猖狂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蘭避難,可是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希特勒視猶太人為,想要將猶太人趕淨殺絕。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了兩年難熬的時間。雖然有朋友們的幫助,但他們每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中。祕密後屋裏本來善良的人變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搶。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格特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寫日記的時候和我一樣大小,她當時在祕密後屋的生活艱難。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別!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想想現在的生活,回憶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現在有多幸福,多快樂!安妮在祕密後屋裏並沒有絕望,她堅持讀書,寫日記,希望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當一位作家和記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安妮在日記中寫下了她對友誼,對種族,對軍事等等的看法。在幾十平方的小天地裏,大家時刻擔心被發現,被抓走。他們經常空襲警報的驚嚇,飛機轟炸的威脅……安妮在日記中觀察仔細,文章通暢,描寫生動,着實讓人感到可驚可歎!

戰爭只能説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安妮對漫長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換來的只是苦難和死亡。像安妮一樣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個,讓我們大聲説出:“和平萬歲!團結萬歲!”

安妮日記觀後感7

一本好書,如同一杯香醇濃郁的咖啡,待人細細品味,似苦似甜;它,又如一杯美酒,讓人陶醉其中,若隱若現;它,亦或一層層階梯,讓人穿梭自如,時上時下。

曾經,老師在上課時就向我們推薦過《安妮日記》這本書,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寒假中看完這本書,並認真的寫一篇讀後感

安妮13歲那天,她收到的禮物中,有一樣是日記本,那天,她就在日記本上寫下第一篇日記,後來,這本日記成為了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日記處了開頭一小部分外都是以假託寫給好友凱蒂的書信形式形成的。安妮,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日記中表達了她在密室中與母親的爭執、她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活潑熱情的天性以及她不為人知的寫作才華等等。日記中,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出版問世。

安妮説: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樣的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我想:安妮可以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依舊可以學習,可以寫作。而我們,擁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卻不思進取,每天只是,做完作業就了事。這種環境的對比,態度的對比鑄成了一種反差,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改正這種現狀,像安妮一樣堅強,不想困難屈服,把困難當做自己前進的動力。

看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把安妮當做自己的榜樣。我想,如果安妮還活着,一定會是一位作家,能帶給我們更多好書。

在《安妮日記》中我看到了許多安妮身上的優點,她有自己獨特的思考邏輯,能用真、善、美的標準衡量自我。我希望自己能從安妮

身上學到更多的優點,並把它們用到平時的點滴生活中。

標籤: 觀後感 安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2md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