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送教下鄉有感

送教下鄉有感

送教下鄉有感1

學期末,我們實踐中心的部分老師在領導帶領下,送教下鄉到育才和育秀兩所民工子弟學校和培康學校,對他們幾所學校來説我們送去了温暖,而對我們來説,我們也增長了見識,同時有許多的感慨。

送教下鄉有感

首先,工作的環境。相對於我縣絕大部分的普通學校,到目前為止,我們實踐中心的教學硬件設施是比較差的,但是到了育才和育秀兩所民工子弟學校,我們想想我們的教學環境簡直是要優越的多。在這兩所學校中我們看到的是,6、70個孩子擠在一個教室,1600多名孩子共用一個豆腐乾那麼大的所謂操場,我們體驗到了,教室裏的渾濁的空氣,夏天裏難聞的氣味,我們想到了這裏的老師長期在這樣的環境工作的艱苦,這些孩子的.可憐,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螺絲殼裏做道場這句話的涵義,即使這樣,這裏的老師,無怨無悔,帶着孩子做這歡快的遊戲,領讀着ABCD......我們對這裏的每一個老師表示崇敬,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感染着我們基地的老師,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我們會努力以他們為榜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

第二,我們做老師的,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是聰明的孩子還是學習困難的孩子,即使是有智障的孩子,我們都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爸爸,一個母親的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尊重他們的人格。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有充分的愛心,足夠的耐心,只要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我們都要給以肯定,要激起他們的上進心,如果孩子做出什麼調皮的舉動,我們也不能去隨意責罵,或批評,要善於引導。事實上我覺得我們教育部門的領導,也應該好好反思,他們可能心裏對待我們做老師的,沒有我們對待學生的樣子,要知道我們當老師的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十個手指也有長短,不能用一把尺,一個標準去衡量每一個老師。否則,不是簡單的不尊重人,而且可能會害了一批人,甚至於一代人,從這角度講,這是一個教育體制的問題,所以,我們的領導在考核一個老師的問題上,要慎之又慎!

第三,我們基地老師有機會的話應該多走出去。我一直在想,到了士林基地以來,除了結束時送教外,還沒有真正走出去過一次,雖然這可能是平時忙於接待學生的原因,但我想這不是理由。如果我們基地老師能像普通學校那樣經常走出去,那我們的社會影響會增加,我們老師的見識會開闊,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也不會覺得是閉門造車,而且,我們走出去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可以是送教,也可以是去取經,可以去學校,也可以去其他一些單位,只要有利於我們基地的發展,我們都可以去嘗試。另外,我覺得我們老師平時實在太忙了,沒有時間去做一些提高自己的事,一些基本的材料都要花下班後時間去完成,這樣老師們就身心疲憊,關心老師就是一句空話。

送教下鄉有感2

隨着近年來對教師專業素養的關注,學科氣質漸漸進入大家的視野。語文教師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獨特氣質,什麼樣的可能被稱作真正好的語文課,成為很多人追問的話題。

跟隨名師工作室的其他成員來到雙陽第一實驗國小送課,聆聽辛禮老師和王建勛老師的古詩詞教學,看到兩位老師從容自如而又不失温文爾雅的精神風貌,傾聽着她們與學生們親切和諧的交流,感受着孩子們在文字中徜徉的絲絲進步,心中不由得想到了他們身上無法潛藏的學科氣質這在散發着神祕的魅力。

辛禮老師運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方法,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一幅幅生動的村居生活圖景,使學生不僅陶醉在其樂融融的田園生活中,還體會到了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王建勛老師帶着飽滿的情感以及對詩人陸游的敬仰,運用“以詩解詩”方法,與學生一起走近歷史,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走近氣勢恢宏的古詩詞中,走近我國古典文化的寶庫,讓古詩詞特有的韻味涵養學生的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

課後研討時,聽課的老師對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倍加讚賞,大有探尋祕籍之勢。我在交流時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兩位老師的學科素養與解讀教材的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質量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上好語文課,就要苦練內功,提升自己的修養與品味,形成屬於自己的學科氣質。

我想真正的學科氣質來自於文化積累與修養。有人説,只停留在傳授知識層面的,是教書匠;能夠體現語文思維與情感的,是智者;而能進行無形的語文文化薰陶的,則是大師。三者差別的根源便是學科教師自身文化的寬度與深度。

一節真正好的語文課,必定有一位學科氣質過硬的老師。

標籤: 送教 有感 下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4lp2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