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國家地理讀後感7篇

國家地理讀後感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家地理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家地理讀後感7篇

國家地理讀後感1

因為工作的原因,在整理生物地理數據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對中國地圖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對於我這種地理渣來説,這簡直是個驚喜。當時正好看到這本書,就決定讀一讀,也算是工作和業餘的一個補充。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是以中國地理區劃的形式來編寫的,這本書作為套書系列中的第一本,介紹了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兩大區。

看每一章內容都會有一種“哦,這個景點原來在這裏啊?”或者“啊,原來古詩中描寫的`是這裏啊!”的感歎,將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聯繫在一起,找到共通之處,還是很有意思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收穫頗豐。

不過本書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內容空泛。大概由於中國地大物博,隨便拿出一個省份來,都可以輕鬆介紹幾萬字,但本書卻要用200多頁介紹華東地區和華北地區的八個省三個市,這就使得內容大而空,每個省只能撿主要的寫,介紹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比較浮於表面,給人一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感覺。缺少必要的地理圖片。在我最開始看書的時候,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至少有中國行政地圖、七大地理分區地圖、中國地形圖,這樣看起來才會在頭腦中形成印象。對全國各地有了解的人大概不會看這種書,所以這套書的受眾人羣應該是兒童或者我這種地理小白,考慮到讀者地理知識的匱乏,編者應該配備這些基礎圖形,讓讀者先有大概念,再根據每章內容,給裏面一點點填補細化。排版不合理。大概是由於從紙質版轉化到電子版的緣故,圖片有時候不能和內容及時對應上,同時也會出現一頁只有一個圖片標註,其餘什麼都沒有的情況,這讓一個常寫論文的人看着極其不舒適啊。細節處理有待提高。比如有一節標題是“汾河,汾河盆地,汾酒”,結果內容中只介紹了前兩項,完全沒涉及到汾酒。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這種情況還是有一定用處的,但是對很多人來説可能有點雞肋,希望可以不斷完善。

國家地理讀後感2

捧着一本美好的雜誌也是饒有趣味的。

中國國家地理?正是那種文趣與理趣交織的雜誌,讓人喜愛,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紹的那些地方。

當我打開第608期的那本時,我的心神凝住而視野廣闊了──梯田。這個於城市很陌生的東西造就了無數的奇觀。

若從高山頂上俯視──黝黑、清晰的界限將粼粼水波劃分成一小條一小條疏密有度沒有令人感覺恪得難受的稜角,它們順着山體的勢態,温柔地層層鋪漫着,就像海灘邊湧上來再退下的層層水浪一樣,只是它們將一種更為博大的美定格在“湧上”與“退下”間的一瞬──帶給世上的人來辛勤地耕作的機會。

仔細閲讀關於各種梯田的介紹文字才知道,它們的形成與等高線有着密切的.聯繫,與人類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類為了農耕開墾梯田就要考慮實際地形、坡度,此外,還有土壤質地,雨量大小、水源狀況、距村莊的距離等等。雖説沒有具體的數據來體現科學的嚴謹性,但就從考慮的因素上看,既沒有破壞自然的和諧美,又促進了人類農業文明的發展,它是合理又科學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彷彿是幅幅令人視覺鮮明的油彩畫。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驚的是雲南東川紅土地。從圖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極富層次鮮紅炫目的色彩,這是為什麼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鐵離子在温暖濕潤的氣候裏被逐漸氧化為穩定的三氧化二鐵。在這樣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後竟還藏着一個有趣的化學問題,一句小小的解惑將我拉回現實──科學地解答還給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本質的認識。

坐在小小的房間裏,讀着這麼一本“大”的書,我不禁失笑了,天然與人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還有多少像梯田一樣性質的奇觀呢?倘若我真走出這個城市去擁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遠?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帶着藝術的眼光去欣賞,又能用科學的視角去解惑?我想,這永遠值得去追尋!

國家地理讀後感3

今年我的生日是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裏度過的,媽媽送了一套關於地理知識的書作為我今年的生日禮物。厚厚的一打,總共20本,它分《世界環球地理》和《中國百科地理》,每系列各10本。雖然我還沒能全部看完,但已經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增長了很多見識。我慢慢從這些書中瞭解中國,看到世界。

偉大的中國——它的全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只是一個地域概念,並不是國家名稱。中國可大了,有96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人口有14億左右之多,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漢族佔了92%。我們與14個國家為鄰,大陸東部與南部瀕臨渤海、黃海、東海與南海,與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家隔海相望。

我在國內最喜歡的城市是北京。説起北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國的首都,是行政區劃中心。北京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有世界稱奇的八達嶺長城、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城樓、設計完美的故宮等,還有讓所有學子都向往的北京大學,媽媽説那是天下才子的集中營,而且北京是中國第一個齊聚56個民族的城市,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4.1%。當然北京也有她的傷心事:曾經在設計上將北方山川雄渾與南方水鄉多姿融為一體的圓明園,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毀於一旦。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只有知識才能救國。少年強則中國強,我要好好讀書。

我還看過天津市的介紹。又被稱作“津”,現作為天津的簡稱。它有個標誌性建築叫“世紀鐘”。這個鍾很有特點,它的`形狀一端是太陽另一端是月亮,我猜想是不是天一亮太陽升起來,天一黑又換月亮來值班呀!天津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歷經商周、秦漢、隋唐直至遼宋數千年不斷的發展,才有現在的“泥人張”、“風箏魏”等民間精湛工藝品的傳承文化。

説了這麼多關於這本書的知識,你是不是也覺得它很有趣?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本書了呢?那麼問我來借閲吧,好書大家一起看才有意思呢!

國家地理讀後感4

在家,我饒有興趣地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這是一本是關於中國的地理的地理、科學雜誌。我被這本書中的自然景觀和許多的地理知識所吸引,其中,有寫梯田、冰川、千島湖、雪山、各種顏色的湖、新疆的紅土、各個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xx.9(第611期)的“特別策劃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這個篇章,從巴黎講起。在完備的下水道系統建立之前,巴黎野參飽受內澇、骯髒與惡臭的困擾。直到一場瘟疫後,拿破崙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設。此外全世界罕見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館”也橫空出世。中國的直徑1米左右的下水道與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啊!

霧都倫敦曾有着一段可怕的歷史——瘟疫肆虐,污水橫流,整個城市被包圍在惡臭和恐慌之中。不過,這一切在倫敦的下水道“大革命”後成為了往事。這項工程也由此被譽為“工業革命七大奇蹟之一”。

接下來,便是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户川工程。儘管東京的颱風、暴雨平凡,地勢低窪,可是城市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街上的一層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温不火。書上寫“這哪裏是下水道!實際上,我正身處於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積有一個半主球場那麼大,高度則有幾十層樓那麼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聳立……”

而中國的下水道,落後於城市的發展。中國的下水道,遠遠落後於城市的發展。夏季,在一場場暴雨的洗禮下,武漢、杭州、北京相繼變成了“水城”。其實,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沒有地方去,水依然會氾濫。為了城市的建設,人們往往會填湖:現在的`武漢的主城區的水面面積與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主城區的水面面積相比,縮減了一般多。

我認為,應該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設計,借鑑古人及其他的國家的方法;保護環境,人一定要與自然相協調,才能使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閲讀《中國國家地理》,我懂得了許多地理的知識,學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險者不斷探索的精神。保護環境,與自然相協調。

國家地理讀後感5

偶爾的一次逛街,讓我在不經意間發現了《中國國家地理》,準確地説它是雜誌類的書籍。在我們忙碌的工作裏,倘若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完一整本厚厚的名著,那麼選擇翻閲雜誌將是最好的讀書方式。我今天所介紹的這本雜誌為全綵圖。人們在翻閲它時,既節約時間,又能夠擴大知識面,可謂一舉兩得。

就拿20xx年10月刊的為例,它向我們推薦了中國最美的地方的排行榜。你知道中國最美的五大湖嗎?首當其衝的是青海湖,那是個鹹水湖,當我在雜誌上瞄上那張照片的一瞬間,那時的我已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驚奇,一整片一整片菊黃菊黃的油菜花,碧藍碧藍的天空中鑲着幾朵潔白的雲朵,那湖水也是碧藍碧藍的,也許我的描寫還不能完全體現它的美麗,但是我的心靈已經隨着那幅畫飄到了遙遠的青海湖。

如果你沒有到過沙漠,你就無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無法真正領會到茫茫瀚海的雄渾與壯美。當你翻過巴丹吉林的沙山,走過塔克拉瑪干的沙海,穿越古爾班通古特的梭梭林,你會不可救藥地愛上沙漠,你的夢裏,會響起駝鈴的聲音。多美的'描寫啊,如果你能夠和圖片一起配着閲讀,那麼你真的會有股立馬買機票去沙漠的衝動。

想了解、看看“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是怎樣的一副模樣嗎?想知道到底是哪裏能有晴朗的天空般蔚藍的顏色嗎?有人會往海里去想,但並不是所有的海都如天空班蔚藍的,只有海南三亞亞龍灣才會讓人體會如此的意境。擁有中國最迷人的海灣、沙灘,而且在其附近海域擁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軟珊瑚族羣以及豐富多彩的硬珊瑚、熱帶魚類等海洋生物。山地岬角環抱細沙海灘,整潔幽靜,灘坡平緩,沖流寬廣,伴以椰樹,結構優美。真是美好。

拿到這本雜誌,我會情不自禁的一頁一頁地翻下去,久久沒有停止,因為有彩圖為伴,我再也不認為讀書時間累人的事,反而覺得那是種享受,在本雜誌中列舉了好多美景,多數是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想要去了解的,有些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現在的條件無法允許我前去,但是這本書能讓先過把癮,讓我更深入的瞭解它的美麗。同時也讓我對祖國大好河山更加充滿感情,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讀了此書受益匪淺。

國家地理讀後感6

美,盡在一點一滴

當夕陽和晚風送走一日的喧囂,萬花筒般的世界暫時停止了旋轉,在忙碌中埋頭一整天的我,終於閒暇下來,翻閲着“重慶啥模樣”,隱約地感到,原來世界應該不只是身邊的世界,出於潛意識中對遠方世界的遐想,出於天性難泯的好奇,我渴望踮起腳潦,眺望地平線以外的地方。

重慶是一副濃淡相宜的山水畫卷。同時又具備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這為重慶的美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重慶就像觀音輕展玉臂,輕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看,重慶的夜:一個燈光的世界,山上的燈光高高在上疑是星星,山下的燈光閃閃爍爍疑是漁火。遠處的燈光猶猶豫豫特別神祕,近處的燈光神情安詳充滿温情。高樓、江邊、橋樑都被彩燈刻意打扮過了,幾十座橋樑如雨後的彩虹飛架兩江;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巨輪可直航入海。不得不這樣想:走進這樣的街頭,我們都會迷失自己,不知道是在賓夕法尼亞州還是在紐約曼哈頓。

一邊還對重慶的夜晚意猶未盡,另一邊就被譽為“一家人的桃花源”——重慶的小寨天坑深深吸引了。這個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世界最深的“天坑”出現在我的`眼前。原來天坑、地縫,最美的風景在地下,不得不感歎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天坑絕在坑壁有兩級台地,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絕壁直插地下,深不見底,令人目眩;奇在它自然形狀組合奇特,底部有一條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來自一條被當地人稱為“地縫”的神祕峽谷。站在坑頂,俯瞰天坑,風光盡收眼底;環顧四周羣山連綿起伏,時隱時現,奇形怪狀,錯落別緻,大自然造化的人間奇蹟在這裏更為獨特、奇妙。隨着一頁頁的翻閲,我已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這個世外桃源,原來桃源深處隱藏這個這麼一個温暖的、鮮為人知的祕密。在這個看似坐井觀天的有限空間裏,他們一次又一次創造了奇蹟,頑強而温暖的生活着,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裊裊炊煙。

世界無窮大,然而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卻在於,它並不只是我們的想象,而是真實地存在着,正是這份真實,激發了平凡的人們對於遠方世界的篤定和渴望,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遠在天邊的真實與美麗,美,盡在這一點一滴!

國家地理讀後感7

暑假裏,媽媽買來了一本書——《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當我看到那厚約兩釐米,大約有300多頁的書放在書櫃裏時,確實倒吸了一口冷氣;可當我翻開那圖片精美、內容豐富的書頁時,才真正意識到,媽媽買回它是正確的,因為它帶領我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不是一本普通的百科,這本書共分為“我們的世界”、“探險天地”、“動物世界”、“地理趣談”、“自然之謎”和“超級科學”等9個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有許多小故事,一個迷你課堂和一些“你一定不知道的事實”,為我們烹製了一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的豐盛知識大餐。

最令我驚訝的是“探險天地”裏的一篇《我從鯊魚口中死裏逃生》,講述了14歲的衝浪手貝瑟妮的驚險故事。她爬在衝浪板上,等待着下一個浪頭時,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大虎鯊,不僅把貝瑟妮的衝浪板咬掉了一大塊,而且把貝瑟妮的左臂扯得幾乎斷了。按理説,遭遇了這番驚心動魄的經歷之後,貝瑟妮一定會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一定會遠離這項充滿生命危險的'運動。然而,貝瑟妮僅用了四周的時間便調整好心態,又一次踏上了衝浪旅程。讀了這個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當時的貝瑟妮只比現在的我大4歲啊!她那敢於挑戰高難度運動的勇氣令我欣賞,她那面對危險毫不退縮、不甘示弱的氣概更令我折服!

這本書讓我從中汲取到精神營養的還有大衞.喬治.戈登執着的食蟲精神;奧巴馬為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奮鬥了四十多年,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經歷;馬蒂亞斯為了一張美洲獅的照片,整整等了兩年多的事蹟等等,這些人物的傳奇經歷無不為我們展現了為着夢想而前進、而探索、而搏擊的偉大而又美好的人格力量!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這本書以動物的奇異、人物的執着、科技的發達、歷史的艱辛以及地理的無奇不有讓我大開眼界。它的包羅萬象、無所不曉的內容不僅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更讓我深深地懂得:生命因探索而更加精彩,世界因探索而更加迷人,探索——永無止境!

標籤: 讀後感 地理 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53wg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