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精華】

《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精華】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精華】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着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着一顆温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裏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着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温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歎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温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説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温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裏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着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這是我們從小就會背的《遊子吟》淋漓的體現了老母親對遊子遠行的擔心以及深深的愛意。

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無論是大愛還是小愛,都温暖着我們的心。這個春節,一本《傅雷家書》走進我的心裏。這本書是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而編纂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在那麼多封家書中,幾乎每一封信中談及音樂作品,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傅雷先生希望孩子不要一天天沒有節制的訓練,要講究技巧,從中領悟情感,才能不做讓作品更好。在家書中,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還是後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還不時寄給中國古典的文學名著及藝術方面的畫、書籍。在傅雷先生教導孩子的過程中,還孩子怎樣面對壓力、如何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所遇的困阻,細心的給出自己以往的經驗,拳拳愛子之心,更是溢於言表。書中的`一封封家書,寫不盡的叮嚀,説不盡的情,字裏行間,無不藏盡着父母親對遠遊孩子的各種複雜情感:擔憂、期盼、摯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這讓我想起了今年春節上映的《您好,李煥英!》,這本電影可着實火了一把,感動了不知多少的觀眾,賺得了不知多少淚點。在我看來,劇中的李煥英在可以重新選擇的機會面前,沒有選擇條件優厚的沈光林,依舊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平庸的職員賈文田,也許這正是一種母愛,一種與身俱來的本能

觀如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書信已屬罕見,有時候連一通電話一條微信也很是吝嗇。地鐵上,公交上,甚至於飯桌上都是低頭手機族,不是在刷着抖音,就是在打着遊戲。面對面坐着和家人吃飯,也會時刻玩着手機。父母親的一兩句嘮叨可能會換回我們的甩門而去或是拒之不理,留下他們的一聲聲歎息,每每想到此處,心就會忽然被刺痛一下,想想曾幾何時的我不也是如此嗎?

我想,每個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應該都是複雜又簡單的。複雜到無法用語言描述,簡單到用一個“愛”字就能表達。讀着《傅雷家書》,多有感慨,願我們心中懷愛,不負此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3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心流入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與傅聰交流音樂的平台。正是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傅聰才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而對於自己的嚴厲,傅雷是有些後悔的。他給了傅聰現在的成就,而給他帶來了痛苦的童年,給他的母親以精神上的折磨。見此,我才真正意識到,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給傅雷的回信中表示自己的情緒一陣一陣的,有時感覺萬事皆空,有時又開始好好上進,情緒也像週期一般,不會永遠平和自信,也不會永遠停留在低谷,我們對此需要坦然接受,把這些起起伏伏看開一些。每個人都有煩惱,不管在外人看來多麼優秀、多麼有成就,但在自己看來,不同階段的不同煩惱接憧而至。不過心生煩惱只需換一種想法,做好自己的每一天。誰不會像傅聰一樣心情有起有伏呢?

傅雷曾告訴過傅聰:“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所發的感想都是真情實意”。確實,孤獨才能讓人透徹地回顧自身,深刻地去思考。我是一個説話不過腦子的`人,喜歡直來直去,説的話有時也不合適;而當我真正冷靜下來思考時,才會發現自己當時怎樣做才更好。但凡經過思考整理出來的頭緒或者想法都是極真切的,也極耐人尋味。這也讓我學會了做事説話前要多加思考,體會為人處事的藝術。一個人不能永遠活在喧囂之中,而缺乏冷靜思考的獨處時光。不然,心靈將會蒙塵,生活將變得蒼白。“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仁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書中。傅聰在異國他鄉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中吸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中,好像父母仍在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和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合作,從不做有損國家尊嚴的事。這種愛國的精神,與傅雷在千里之外給他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樓適夷曾説:“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想必傅雷一家正是如此。

《傅雷家書》讀後感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你瞧,家書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家書的使用是多麼廣泛!它是徐徐的春風,微微撫摸着海外遊子;它是療傷良藥,輕輕慰藉着受挫人士;它是寧靜的港灣,無論身處何方都心存一方淨土……在閲讀過程中,我感覺傅雷不僅僅是傅聰的父親,更是他的朋友和老師。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想念,朋友間的關懷以及老師的諄諄教誨!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傅雷在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於居住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其的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來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要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作為父親,傅雷很關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可以説“愛子之意,溢於言表”。

我聯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個十分普通的農民,但在我眼裏他是獨一無二的。每週回家,一句“這週考試怎麼樣”便直奔而來。若我回答“好”,他便讓我再努力一些,不得驕傲;若我回答“還行”,他便讓我加強做題思維;若我回答“不行”,他就嘮嘮叨叨,直至成績“好轉”。父親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教育我方面十分嚴格。在我六年級時一次數學考得很差,父親也不怎麼記得那類知識點了。父親便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法子——讓我在手機上面查,我懂了之後,然後再講給他聽,他聽懂了,我這題才算過了。

我的父親工作十分辛苦。最近,爺爺住院了,家裏的擔子自然而然全都落在了父親的肩上。有一個星期回家,我遠遠地看見父親的背部有紅色和黝黑色,十分鮮明。經母親提醒我才知道真相——那紅色的一大塊是被烈日曬的蜕皮了。我問父親“你咋這麼拼吶?”父親笑着回答“為了你下學期的學費呀”,不經意間我的眼眶裏已佈滿了淚珠。

同學們,世上的父親都是這樣——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愛全部表達出來,而是把它們藏於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讓你無法直接發現。

父愛如酒,不隨歲月的流失而改變;但父愛更如堅石,堅定的站在我的身邊,保護着我。父愛在微處,只等你發現!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家風正,後世興。好的家風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引導、影響、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家風的力量在於明是非、知廉恥、懂禮讓、守本分、致良知,是治家治國、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對家族文化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傅雷家書》是一部詮釋家風傳承的著作,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傅雷對兒子們的要求,首先是做人,其次是一個藝術家,再者是一個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其中最強調的內容便是做人。

人要有赤子之心

傅聰曾説:“爸爸的信從頭到尾貫穿的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赤子之心指的是人內心的純潔、善良。看這些信,可以用這麼一句話概括這個人:他一生沒有一分鐘度過的是行屍走肉的時光,他的'腦永遠在思想,他的心永遠在感受。傅雷對西方的思想的把握是深刻的,不是浮於表面的,其中的緣由便是傅雷對中國文化的透徹體會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他內心中明白什麼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什麼是中國文化的根,什麼是西方文化的魂。

人要有愛國之心

傅雷時常教導兒子要知道國家的榮辱,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他是一個根紮在中國,而且扎得很深的人。在他心裏,愛國是一個義不容辭的事。兒子獲得鋼琴比賽大獎,他認為這是新中國的榮譽;兒子出走英國,告訴兒子“祖國沒有忘了你”;即使身陷冤屈之中,也不忘提醒兒子以國家利益為重。傅聰終歸不負父親所教,一有機會就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人要有感恩之心

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唯有感恩,才能知足,唯有表達感恩,才能幸福長久。正如《傅雷家書》中所説:“你並非是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達謝意。朋友對我們的幫助、照應與愛護,不必一定要報以物質,而往往只需寫幾封親切的信,使他們快樂,覺得人生充滿温暖。既然如此,為什麼要以沒有時間為推搪而不聲不響呢?”作為長輩我們應該像傅雷一樣更主動、更耐心、更用心的與孩子溝通。《傅雷家書》之所以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正是因為傅雷講出了身為父母的心聲。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好家庭美德,教育好下一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用良好風尚感召家人,培養孩子,造福社會。(史夏雲)

《傅雷家書》讀後感6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着,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温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着手中仍留有餘温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彷彿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説他“對別人都温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歎他“對傅聰過度嚴厲”,於是腦海裏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麼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裏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豔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説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後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為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着……與熱愛呢?”多麼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緻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裏,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説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説來更好,父親看到後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於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後一個字,封好信,目光裏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後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很真誠,他與孩子交流音樂、文學和歷史,又對孩子為人處事等方面進行指導。比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為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對於婚姻的態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對他人來説,卻又神祕莫測,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徹瞭解一個人,相當困難,再加上種族、宗教、文化與政治背景的差異,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以為你們兩人決定先訂婚一段日子,以便彼此能充分了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性格,確實是明智之舉。"

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這一切人生方面的指導對傅聰甚至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生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事端,從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到對待婚姻、對待生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索着去處理。如果能有一個真誠的長者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温婉的講述給你,作為參考,那對我們來説真的是受益良多的。

傅雷很嚴謹,他每天都會到三樓書房認真的工作接近十個小時,他經常給傅聰寫信又煩惱於收到的的回信太少。比如:

對於工作: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對於稿件:

"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

我做事沒有長性,興致來了才會認真的對待一陣子,興致一走,也就半途而廢了。還中了斷舍離的毒,面對自己曾經做事留下的案底,又欲扔之而後快。若能像傅雷那樣,每日堅持做事,又帶着輕微的強迫症對待自己的資料,從容而又踏實的讀過每一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吧。

我想成為傅雷那樣的人,對別人真誠,温婉的提出自己成熟的的觀點;對自己嚴謹,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我想像傅雷那樣,用赤子之心過此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8

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傅雷夫婦與遠在海外的長子傅聰進行了很多的書信來往,一起探討人生,藝術,生活和處事技巧等等,清楚地顯示了傅家的家教家風,所有的前提是'先做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為主,知識教育其次。

其實這部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愛,在這些書信中,傅雷夫婦無時不刻在為傅聰擔心和操心。他們説:“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這些批發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復),而是操心。”通過讀書信中傅雷夫婦對傅聰的各種千叮囑萬囑咐,讓我想起自己父母對自己也是一樣的,原來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開始我是不理解我父母的,不明白自己就正常上班下班,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擔心和緊張,對傅聰回信的萬般期待甚至渴求,收不到回信時候的着急和失落甚至魂夢不安,我明白了父母心裏對孩子真的是無時不刻的牽掛。

書信中對藝術的交談也很多,深刻感悟到他們對藝術的狂愛和沉迷,他們熱愛藝術,熱愛遐想。他們都有不太看重物質生活,不太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覺得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重要。看到他們對音樂藝術那麼細緻專業的討論,看到他們是那麼享受藝術,也點燃了我對藝術興趣的火花。我開始嚮往他們藝術世界的種種,想聽懂鋼琴的每一個音律,感受鋼琴藝術家的每一個感受,享受音樂的美。我瞬間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多麼的重要,雖然我有不斷在看書,補給精神糧食,但是從來沒有開啟過藝術的大門,從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教育,我也被教育了。傅雷夫婦多次強調要傅聰注重理財,不看重物質,但是也不至於被物質束縛住,這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更好的享受人生。在書信中,傅雷夫婦以各種方式向傅聰灌輸淡泊名利,不愛慕虛榮的思想,傅聰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方向成長。傅雷夫婦對名利權勢的淡然觸動了我,我之前想為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在傅雷夫婦的家書中我體會到了,正是源於他們對精神生活的偏愛,對藝術的熱愛,這些愛是物質世界體會不到的,它會讓你的精神更富足,更加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生。但是他們並不是厭惡物質,他們不想受物質之累,所以會很好的理財,妥善安排,不受物質的奴役。

這本書是至今給我觸動最大的一本書,不論是從親情方面,人生的觀念,還是藝術世界等,都沖刷了我的認知。感恩遇到《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數十年過眼煙雲之後,當我們翻開這本《傅雷家書》,指尖觸摸到散發着墨香的鉛字,品讀那一句句關切的叮嚀時,眼前彷彿出現了傅雷挑燈夜書、伏案寫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寫下一封封信箋的思念和兒子傅聰閲讀這一段段文字的感動。

這一百多封家書,不僅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愛。兒子小有成就,他歡喜自豪;兒子遭受挫折,他滿懷憂慮;兒子驕傲自滿,他諄諄教誨……

於兒子傅聰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親,然後是一位朋友,最後才是一名學者。作為父親,傅雷教育兒子為人處世的守則;作為朋友,他關心兒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為學者,他與兒子探討音樂上的專業問題。毫無疑問,傅雷是一位嚴格的'父親,知心的朋友,淵博的學者。

這令我想起我的父親。如果説我家像一個戲台,母親總是唱紅臉,父親卻總是唱白臉。曾幾何時,我厭煩甚至怨恨過他,因為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還記得去年的第一次期會考試,是我進入國中以來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進了考場,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級第八,明知道沒有付出努力只是運氣原因,卻依然居功自傲,向父親報喜。我原料想,父親會高興地誇獎我,不料,父親卻面無表情,只是冷靜地囑咐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然而我沉浸在眾人的鮮花與掌聲中,全然將這句良言警句丟在腦後,變得更加鬆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試,在父親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級二十五名。對我來説,彷彿天塌地陷。鮮花與掌聲遠去,我獨自品嚐苦果。這時我才想起父親的警醒,後悔不已。父親並未安慰我,而是嚴肅地與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親的引導中,我從一味的失望悲傷中醒過來,着手於查漏補缺、加倍努力,最終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試中重回巔峯。

當我佇立於山巔,眾生仰望,父親是那個沉默的人;當我跌落入深谷,眾生踐踏,父親是那個拉我一把的人。

在教育方面,父親與傅雷一樣,嚴格而理性,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巔。

父愛拳拳似海深。我慶幸在成長路上閲讀了《傅雷家書》,是它讓我理解了父愛,理解了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一封家書表孝心”,一封小小的家書,藴藏着多少子女對父母的愛與為他們盡孝的決心。是啊,我們都懂得父母希望我們成才的願望,但我們是否也誤解過他們,讓他們失望了呢?其實,我們無論過得好與不好,父母也常常牽掛着我們,所以父母們對我們的愛護不止你所看到的。我們常常印務課業繁忙,學習負擔重沒有與父母進行過多的交流,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一封家書來表達我們自己的心聲,讓無聲的交流避開一些無謂的爭吵,讓跳躍的筆尖代我們向父母説聲對不起,讓所有的`不開心都化作小小的家書。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他兒子的家書,其中我們看到的是傅雷先生對他兒子無聲的教育和純純的父愛,這樣一位父親值得我們敬仰與學習。我們也應該有一封寫給親人的家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我們的孝心。有了家書,我們不用擔心沒有地方訴説煩忙;有了家書,我們不用擔心出門在外沒有依靠……這就是一封家書的力量,小小家書,真摯的愛。

既然不能常回家看看,為何不用家書這種古老卻温暖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問候與孝心。父母希望我們在外過得好,卻又希望我們可以多回家,卻怕耽誤了子女,只好日夜無間的等待,他們思念在心頭不敢放下,他們逐漸老去,只有對我們的愛從不老去,這種無私的情感我們要給予回報,我們要用孝心去守護那份愛,讓那份愛也守護着父母。

一封家書可以是簡單幾句的問候,可以是一些煩惱的傾訴,可以是我們的擔心,可以是一張回家的時間表,可以是分享的一洗開心的事……一封家書,哪怕是小小的,都會讓父母感受到的隔着紙的那份愛和那份孝心,家書也讓他們放心。也許父母聽到我們的聲音,看到我們的身影會更加開心,那就寫封家書你回家的時間的家書,並附上你們的孩子會如期而至,給他們一個驚喜,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一個好好盡孝的機會,哪怕這個機會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天,但相信機會永遠不止一個,因為沒有什麼比父母還要重要。

多寫家書,給父母當作紀念,給自己一個寬慰。讓小小的家書,守住你不在的家,守護你的家人,讓所有真摯的愛流露在字裏行間,讓那些想説卻説不出口的話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錯過一些機會,也不要錯過父母的愛。

小小的家書,真摯的情感,如期而至的孝心,請收下。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温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叫你渾身温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網站收錄了國內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信件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説我們的處境,講社會、國家。日常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爸爸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着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着小孩,“親愛的小孩,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天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何。”為何?由於爸爸在思念着、愛着小孩。“自己責備自己而沒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只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説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爸爸講給兒子的生活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説“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大家。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着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我們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爸爸媽媽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國中一年級住校時,約定天天與爸爸媽媽打一通電話,爸爸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技巧,提醒我注意身體,認真學習。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爸爸媽媽天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説的話。天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着愛。我瞭解了要與爸爸媽媽多交流、交流、推薦我們的想法,互相理解。

爸爸媽媽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着兒子的一生。而大家的爸爸媽媽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着大家,扶着大家走向正確的道路。爸爸媽媽的話,大家要用心去聽,去領會。由於,他們是世界上最愛大家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樑。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着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裏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後,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説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並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説,“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為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並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温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蔘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温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係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麼?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係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温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河流,川流不息,那激起的浪花,折射着靈魂最耀眼的光芒。 ——— 題記

傅雷先生曾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説:“孩子,你就像那歐洲的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碧波盪漾。” 這句話中不乏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欣賞、讚美與拳拳愛意,但更多的卻向我們闡明瞭一個哲 理:人人心中都有條河流,或源遠流長,或洶湧澎湃,都展現出別樣的 風采。

翻開《傅雷家書》,書中不止有傅雷夫婦的噓寒問暖,更有父子、母子對哲學的探討,對人生的.理解。“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 ‘通’, 方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 一句句的話語如一道道靈魂之浪,啟迪着傅聰的心靈。我認為傅雷先生心中的河流是長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他有父親的寬厚與仁慈,也有嚴肅和認真。面對孩子,不辭辛勞地寄去一本本書籍,一封封家信,有時展現江平岸闊,風正帆懸,對生活充滿信心;有時展現大浪淘沙,驚濤拍岸,嫉惡如仇的態度;更有遇到不公,寧折不彎、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 這一切,都在他心中的江水裏奔騰着翻滾着。

長江的偉大,在於其深厚淵博,寬廣無垠的胸襟;而京杭大運河,則在於其哺育眾生,敦厚淳樸的品質。我認為,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心中便有一條這般的河流。她的文字樸實無華,卻仍能感受到滿紙的母愛温暖,如那平緩如鏡的運河之水温潤婉轉,晶瑩剔透;她所表現出來對兒子的關切,對丈夫的體貼,化為那涓涓河水,悄無聲息地浸潤着我們的心靈。

心靈的碰撞,迸發出熱烈的火花;精神的河流之交匯,亦在交融之間,使思想變得愈發深刻。傅雷夫婦在家信中常提及對文學、音樂、藝術的見解。“要使你的思想深邃,必先訓練你的文筆。”傅雷先生對傅聰如是説。百川入海,方見大海的廣闊。傅聰在與父母一次次的書信交談中也昇華了自己的思想。傅雷先生也毫不拘束,在與兒子的信裏,宛若知己攀談。父親充滿正義,言行一致的性格深深地影響了傅聰,如一雙無形的手,指引着他,讓他永保一顆赤子之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河流,每個人都是世間獨特的存在。但惟以淡薄、專一的心態,不懈努力,方可明靜如初,閃耀出奪目的光彩!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透過紙張看到了一幅幅傅雷和付聰日常交流的場景,並且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殷切的期望,儘管他有時候的嚴格要求可能會令孩子覺得不近人情,但絕對是令孩子一生受益的做法。

其中,傅雷的一些教育觀點是做父母的可以借鑑的。例如:

1.把人格教育看做主要,把知識與經驗技術的傳授看做次要。

2.把藝術教育只當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3.培養一門藝術方面的學問,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

以上三點,明顯的在重視人才專長培養的同時,更重視全面教育。

傅雷認為培養專長要以全面的教育為基礎,這和現在我們所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一致,也被現代人廣泛的接受和認可。

結合現在社會的教育形態來説,付雷為付聰提供的是完全式的精英教育:學琴從名師、高起點的家庭教育、開闊眼界的悉心指導和交流、全面的.素質教育。對於年幼時期的付聰來説,這看起來很難,要求很高,但因為傅雷家庭環境和往來交流的學術氛圍令付聰在不經意間就能耳濡目染到,所以付聰出色就顯得順理成章。

單單依靠父輩的指導和培養,並不足以成就人。付聰本人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付聰之所以能在遇到挫折的情況下還能在音樂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以下幾方面的自身因素是分不開的:

1.學習的態度嚴謹而專注。

2.教學時間外自己肯下苦功。

3.具備獨立思考和注重邏輯的好習慣。

4.有廣闊的音樂視野。

5.有音樂方面的天份。

6.家庭環境和藝術氛圍的潛移默化。

付聰的成功,和前5點他個人的態度、努力程度、得天獨厚的條件分不開,但同樣換做任何一個別的家庭,也不會為付聰提供那麼好的藝術環境和藝術氛圍。天時、地利、人和,真是缺一不可。

在傅雷給付聰的書信中,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所體現,並且起到了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付雷對付聰的嚴格要求也在往來的書信中,不斷的重複,例如:"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不能聽信一面之言"(要兼聽)、"先看書自學樂理知識,待到學校開課就不擔心聽不懂了"(笨鳥先飛,人後多下苦功)……

這些往來的書信中,不僅包含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還傳遞了父親的人生哲學,也包羅了父親總結的實用經驗。這些哲學和經驗,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即便是現在遇到事情拿來借鑑,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實用性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假期裏,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説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就出自於《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鬥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着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閲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pr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