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影響力讀後感(15篇)

影響力讀後感(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影響力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影響力讀後感(15篇)

影響力讀後感1

聽了孫老師的講座,買了本《影響力》看看。雖然我不是銷售人員,但是一直都對銷售工作感興趣,所以對此類書感興趣。看了之後,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書中説得我們平時都遇到過,但是沒有這樣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也沒有作者看的透徹。看了之後,發現我們在平時與人接觸中,很多行為是書中講到的。有些內容還是我們沒有發現的,如果不讀此書,可能還被矇在鼓裏。不知道自己被別人算計,還以為他們為自己着想,關心自己。現實是殘酷的,不是在被別人騙,就是騙人。如果我們在被別人騙之前就看出騙子們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開,對我們自己來説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通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學會了一些銷售方面的有效的銷售技巧,讀後感《《影響力》讀後感800字》。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銷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覺自己對銷售的技巧太欠缺了,所以還希望通過一年的時間將孫老師説得這剩餘的四本書都看完來提高自己。書中的一些經典的案例,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響力的武器——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讀此書,好多商家的奇招我們可能還會被矇騙。從這章發現人性的弱點,思想變化,太容易被影響。這裏面的例子我也很喜歡,因為很生動。

互惠、承諾和一致——我們生活中體會最深的原則,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

社會認同——這章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文中舉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因為沒遇到此時沒有體會,但通過書中描述,增長了知識,學到了生活中更實用的方法。

喜好、權威——這也是生活中體會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通過這眾多方面的介紹,我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人通常都被什麼影響着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

我只是説了一些這本書的優點,缺點也有。可能外國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我們還是有一定差別,再加上翻譯過來的文章,就有些不符合國情。還有些部分有點重複,反而應該細的部分沒有詳細講。我覺得尤其是例子應該多一些,因為這樣會更生動具體,比起抽象的文章來説要好得多。

不過要是銷售和商家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提升自己,就會衍生出其他影響力的方法。

我覺得雖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這樣生活每個人都太累了,每天都處在爾虞我詐之中,所以外國人來中國就會不適應,説中國人太會玩心眼。這樣的結果是社會造成的。所以也會影響着大家。

影響力讀後感2

記得第一次聽到《影響力的本質》的本書的名字是在大一外聯部的一次例會裏,那時候一位師兄跟我們推薦它,後來還把它放在羣上了,所以我就開始了這本書的閲讀。師兄説讀完這本書,我們一定會學到好多東西,如今,我自己終於印證了師兄的話説得很對。

這本書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書,它跟一般的光是説大道理的書不一樣,因為書裏面教我們的方法都是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到的一些技巧,所以這也是一本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中的日常生活問題的書。

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問題是:如何讓別人喜歡你?

那現在就讓我們來談一下如何讓別人喜歡你?書裏面談到,要想別人喜歡你,首先你要對別人產生興趣。如果你時刻關心別人,對別人發生興趣,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所交的朋友,要比只想讓別人關心你,對你發生興趣,在兩年的時間裏能交到的`朋友更多。然而,我們都知道,有人終身的錯誤,就是隻想別人關心他,對他發生興趣。阿得勒曾經説過:一個不關心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必然遭受重大的阻礙和困難,同時會替別人帶來極大的損害與困擾,所有人類的失敗,都是由於這些人才發生的。所以,要別人對我們發生興趣,我們就先要對別人發生興趣。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二規則是微笑。一個人的行動,比他所説的話,更有説服力。而人們臉上的微笑,就在表示:“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非常高興見到你。”對於這條規則,我深有體會。因為舍友就常常在我耳邊説,她覺得這個女孩子很好看,我説我怎麼就不覺得啊,然後她就會説:我很喜歡她的微笑,她笑起來很好看。所以每次聽到舍友這樣説,我都深深體會到笑容真的會讓別人喜歡上你。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三規則是:你要記住所接觸的每一個人的姓名。對那些才見過一兩次,不用太熟的人,假如你下次見面能清楚記得他名字的話,他對你的印象一定會很好,因為你讓別人覺得你很重視他,很尊重他。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四規則是:做一個善於靜聽的人,鼓勵別人多談談他們自己。需要記住:跟你説話的人,對他自己來説,他的需要、他的問題,比你的問題要重要上百倍。他關注自己頭上一個小瘡,比關注一場大地震還要認真。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五規則是: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用我自己的事作為一個例子吧。國中時有個男生很喜歡打電話給我跟我聊天,可是我覺得跟他沒什麼話題,因為他每次跟我談論的事情就是一些我壓根不感興趣的事情,不是説學習就是説一些很深奧的東西,結果人家現在去了北大,不過那又怎樣,話不投機半句多嘛。其實我很不喜歡跟他聊天的,可是大家是朋友,不好意思跟他説。所以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情也不失為一個讓別人喜歡你的好方法哦。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六規則是:使別人感覺到他的重要——必須真誠地這樣做。其實剛剛説的第三規則也算是這個規則的一種具體做法。假如有兩個人要跟你交朋友,一個表現出覺得你很重要,另一個讓你感覺到他對你抱着無所謂的態度,那麼你會想要跟誰交朋友呢?答案顯而易見,正常人肯定會跟覺得你很重要的人交朋友吧。

學了那麼多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技巧,我會把它們一一應用到我的日常人際交往的生活中的,其實有一些我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做到了,比如第五規則,我也不喜歡跟別人談論他們不喜歡的話題。其他規則就真的需要好好實踐一下啦。

《影響力的本質》這本書還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很好地幫我們解決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現在我所説的只是裏面的一個小部分。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看看這本書吧,看了它,你絕對不會有浪費時間的感覺。

影響力讀後感3

書名:《影響力》,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作者標籤:羅伯特·B·西奧迪尼是(dini)是全球知名的説服術與影響力研究權威。他分別於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與博士後學位,投入説服與順從行為研究逾3年。目前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書籍簡介:這是本將根植於人內心的結構性心理缺陷歸納成6條通用型概念的書,書中從心理學、精神分析、進化等角度向我們解釋了為何我們會掉進陷阱,衝動地選擇順從。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標題時,我以為是勵志類的。

翻開後,還是蠻驚喜的。

經常看到某個行為背後的解釋觀點後,會激動的在房間大叫,我X,原來還能從這些層面去認識自己。我們會從形而上的角度去自我反省,但卻並不瞭解那些衝動行為背後的科學邏輯,所以往往收效甚微或是改進的點都太過針對某一具體行為,不足以支撐自己做持續性的改變,更不足以讓自己舉一反三。

而看完影響力之後,會讓我的思維從一個又一個散亂的點慢慢串成線的模樣,開始對自己的瞭解有些模糊的形狀,不再是一團亂麻。

人類積累至今的文化,真是需要善於藉助前人的智慧去梳理,我們現在這個年齡所有的困惑、遇到的挫折、對未來的渴望,那些過來人,他們也一定有過同樣的感受,雖然他們遇到的具體情況會和我們不一樣,但感受一定是相通的。

看書,教會我最重要的一個技能,是學會求助。僅僅這一項技能,便為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可能性。好啦,言歸正傳。影響力這本書,圍繞一些利用人的心理結構缺陷進行營銷的案例向我們講述了人的6種基本心理。而影響力的武器正是通過熟悉這些心理缺陷的觸發條件對受眾進行刺激,激發了人內心中按一下就播放的開關,用快思考做決策。

而這6種心理分別是什麼呢?

一、互惠

給予、索取、再索取。

給予——互惠式給予(交換),用所謂的不計回報,降低你的心理防備,等待時機成熟一擊即中。

拒絕——後撤——互惠式讓步,先提出一個很不合理的要求,談判後突然將要求妥協到你預期的臨界點之下,最終達成合作。

二、承諾與一致

言行一致——承諾(核心的.關鍵點)

公開承諾——為承諾製造足夠深刻的儀式感(主動用痛苦的方式紀念)

不設立獎勵機制——拋低球(不設置獎勵機制、當無法用獎勵作為行為的藉口時,人們就會用意義去為自己辯護,於是就更加強化了自己對該行為的認同感)

三、社會認同

不確定性——源於人的多元無知

相似性——於是會有樣學樣

措施——檢查,用證據、數據對比

源於內心的不確定性,於是開始向外界尋求參照物,以達成一致,穩固內心的安全感。

四、喜好

外表魅力

相似性

接觸與合作(有共同目標)

關聯性(巴甫洛夫的實驗)

對自己不自信的地方能在他人身上看到

措施——要學會將人和事區分開

一個好人,他做的事,並不總是正確的或是友好的。

五、權威

按一下就播放,權威的象徵符號就能把我們降服。

頭銜、衣着、身份標誌。

是專家嗎?和説的是真話嗎?這是兩個獨立的問題,不要在它們之間劃等號。

六、稀缺

損失厭惡

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

稀缺性原理的力量來源:

1.基本可以根據獲得一樣東西的難易程度,迅速、準確地判斷它的質量

2.機會越來越少的話,我們的自由也會隨之喪失

所以便有了,

物以稀為貴、逆反心理、最佳條件。

而這一切,源於我們的認知強調的是:資源是有限的。

是什麼,主導了我們對“有限”二字的認識??

我有話説

嗯,話説,《影響力》配合《思考快與慢》、《白板》一起看,你會對人的大腦有更深刻的認識。

好在,動物的關聯反應源於本能,而人的關聯反應源於經驗,所以我們還有救。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不斷的刺激慢思考區域讓它變成快思考。

最後的最後

稀缺心理,才是我們沒有安全感的原罪。

影響力讀後感4

第一次讀《影響力》,之前便聽過市營專業的學長説過,雖然到現在電商的知識早已更新迭代,但是這也不失為經典讀物。

何為影響力?是使順從的力量。"影響力”有多奇妙?善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更有魅力;運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擁有權力;尋找你的影響力,讓你展現實力;控制你的影響力,讓你隨心所欲。如何擁有影響力?

互惠,善於互相付出和讓步。在需要適當的付出和退讓的時機,率先讓步掌握主動權,啟動有益的交換過程。也啟示我們日常用善意回報善意,而非回報詭計。善良,而非回報詭計。

承諾和一致。個人承諾能建立起一套自圓其説的系統,為最初的承諾找到新的理由。承諾一旦做出,便可以自己長出腿來支撐自己,也啟示了我們警惕保持一致的後果。社會認同。面對明顯是偽造的社會證據,要多一點警惕;其次,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不應該建立在“其他人怎麼做”的基礎上,尤其是事情很重要,我們必須權衡優劣得失的時候。喜好、權威和稀缺。人們總對個人喜好或稀缺一本挺有意思的心理書籍,分析了很多社會現象和實驗結果,揭露了對比原理、互惠原理、喜好原理、承諾和一致原理、權威原理和稀缺原理,講述順從業者或者別有用心的人是如何使用這些影響力武器去使人產生一種"一點就播放按鍵"的反應,當然,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要常問自己為什麼?心中一旦有疑問時要引起警覺,不要立刻做決定。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一切都應儘可能的簡單,但不能太簡單。”成功的人總是那些懂得利用規律的.人,我們做事情從簡單入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懂得遵循規律並且利用好規律就能取得成功。

最後我想説的是讀了這本書,我認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應該學會散發影響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影響他人的人,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誠實勇敢正直的做事是很大的影響力,當大家覺得你有足夠好的品質時,在這種心理下你會有最大的影響力。所謂大巧不工正是如此。我們內心應該追求和維護優秀的品質,在優秀品質的基礎下去努力工作,一定會取得一番成就。

影響力無處不在,聰明的人往往會有意識地使用影響力的武器,學習優良品質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不能被別人利用人性的弱點,並且要學會理性的看待問題,在提升自己影響力的同時也要不斷學習。

影響力讀後感5

買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一直塞在書架上。直到在另一些書上不斷看到這本書的名字,這才發現自己錯漏了一顆明珠。

昨天晚上,乘着大家外出散步,我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看了第一章。有點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

第一章講的是互惠原則。互惠原則真是應用廣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互惠原則的存在。互惠原則是社會關係存系的重要紐帶。基本每個人都被納入到了這個關係網絡中,不遵從這種原則的人往往會被社會職責,甚至唾棄。所以,重要性可見一斑。

小到鄰里之間、朋友之間,今天你給送我一根絲瓜,明天我幫你打個水,今天你請我吃飯,明天我幫你貸個款。大到國家之間貿易往來。一方施惠,另一方接受。接受的一方就會產生歉疚感,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有類似“還恩”的義務。故而,超市裏免費試吃,網絡購物裏的免費試用,都是利用了互惠原則,希望引發潛在購買者的歉疚感,讓你不好意思只吃不買,從而成為真正的購買者。

書中還指出,哪怕是被強塞的恩惠,也能帶來接受方的報恩心理。所以説,即使一開始是不情願的互惠關係,後來也會產生互惠原則帶來的應有效應。

互惠原則裏還有一把利劍叫“互惠式讓步”。簡而言之,先退讓的一方會讓另一方產生歉疚感,從而也做出相應的讓步。所以,由此產生了一個絕招,叫“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先提一個較大的要求,待對方拒絕後,再提出小要求,就很容易成功。比如你希望領導能給你批一個假期,但是怕不成功,那麼在和領導談的`時候,可以先提一個較高的要求,比如表示自己工作非常繁忙,希望領導能夠給你加薪。加薪沒這麼容易啊,一般領導是不會同意的。當然,如果同意了那就賺到了,如果不同意,也是意料中的,那麼你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希望領導批個假期,這時候就很容易成功了。大家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肯定都有過類似的感受,只是對這種現象沒有歸納總結過。而這本書把我們日常的這種感受歸納總結出來,並用科學的依據進行解釋,故而看完之後會讓人恍然大悟,有了原來如此的想法。

影響力讀後感6

《影響力》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心理學原理就像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理和經濟學中的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已收到的恩惠。因為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它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如此有效的説服他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為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為規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凡是有人敢違背它,必然要受到社會的制裁和嘲笑。由於普通人大多討厭一味索取、從不回報的傢伙,我們往往會想方設法地避免被別人看成揩油鬼、忘恩負義的王八蛋,或者不勞而獲的懶蟲。”

記得上國中的時候,因為一些小摩擦而和同學大打出手,之後老師讓我們相互道歉,握手言和。當時的自己心理並沒有釋懷這件事,但之後竟然會成為無話不説的好兄弟,我一直認為是不打不相識的緣故。但讀到互惠原理時,我在思考也許是放學路上的一句簡單問候,也許是學校裏的一次不經意幫忙,也許正是這互惠原理,才使得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現在,我似乎明白這本書為什麼要用“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封面,也許它意味心理學的神祕源自於人豐富的內心;也許,它預示着當“心理學”與“經濟學”相遇就變得微妙迷離卻又兩者相宜,而這二者的結合,恰恰成就了《影響力》。

影響力讀後感7

沒有影響力,就沒有追隨力。在還沒接觸《影響力》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影響力的理解是:用自己的優勢去影響他人,進而改變他人;然而,《影響力》告訴我,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一種無形的力量。擁有影響力的人,往往也是社會中最具成功因素的人士。書中揭示了影響力對人們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同時,通過大量精當的實例和簡明實用的理論,詳細而具體的闡述了政治,經濟管理,行政,職場等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的人們提高自身影響力的途經和方法。下面僅從幾方面淺談我的閲讀心得。影響力的進階—人際關係處理藝術。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不僅僅是溝通與交流,有的時候就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一種對抗,不是你影響別人,就是別人來影響你。的確,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影響力,因為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時時刻刻影響着周圍的人,並且給予對方一種神奇的力量。與權力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是一個微妙的過程。是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來影響他人的行為、信念和態度。就假如,你是一名推銷員,想賣出更多的產品,你要能夠影響你的顧客;你是一名經理,你的成功取決於你對下屬的影響力;你是教練,你只有靠影響力才能建立一支常勝的隊伍;你想要建立美滿的家庭,你就必須要能夠正面的影響你的孩子。人是社會的,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天下如果有飛不起來的氣球,那是因為它沒有被打氣;天下如果有一輩子都不走運的人,那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人脈基金!生命中,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個貴人的出現,那將會是艱辛而沒有收穫的。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的人,並不是毫無機緣的就會出現。人脈資源網絡的建設需要你用心地尋找和發現,需要你積極主動地投入和參與。領導者的影響力—打造威信的光環作為領導者,除了擁有權力之外,必須注意提高自己的魅力,才能產生廣泛的影響力。同是領導講話,有的人説話分量重,有的人講話分量輕,這種差異,除了講話者本人的身份之外,講話的方式也十分重要。領導者和下屬講話,即是設法去造成影響。假如你是領導,一般説來,下屬們惹惱你的行為不但令你心煩,而且還會影響你和下屬的溝通交流。例如,你想要和一個聰明伶俐而又頗具口才的下屬談話,結果正好給了他和你激烈爭論的機會。同樣道理,那些缺乏自信的下屬則會對你報以一篇喋喋不休的自憐告白。然而你不瞭解什麼東西對於下屬來説的.重要的,那麼你又怎麼能夠向他們施加影響呢?

《影響力》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成功的領導,必須設法去理解下屬們關心些什麼,在乎些什麼,進而用行動,用言語去影響他們。影響力的高度—第一印象人們常説:“不要以書的封面來判斷其內容。”但是,全世界的人都是首先以書的封面來判斷其內容,包括你和我。我們不可能讀完一本書之後再決定要不要買它。人際間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往往幾分鐘就會形成偏見。我們常聽人講:“一看就知道他是個……的人”這就是第一印象。人們的第一印象的形成是非常短暫的,有人認為是在見面的前40秒鐘形成的,有人甚至認為只有2秒鐘。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就是這短短的幾秒鐘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在生活節奏如同飛快奔馳的列車的現代化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花更多時間去了解,證實一個留給他不美好的第一印象的人。第一印象在人的社會影響力中起着太大的作用,但常常被人們忽視,如果你不想丟失成功的機會,別忘記第一印象的作用。善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更有魅力;運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擁有權力;尋找你的影響力,讓你展現實力;控制你的影響力,讓你隨心所欲。

影響力讀後感8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兩個人一起創造了投資界的神話。當查理·芒格第一次讀到這本《影響力》時,他非常欣賞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於是送給作者價值22萬美元的股票作為學費。

這是一本經典的心理學著作,作者重點圍繞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相信素不相識的人甚至是騙子,接受他們的要求?

作者的結論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天然形成了許多思維定勢,很像是汽車的自動駕駛或是自動運行的電腦程序,可以減少我們的計算量,簡化我們的生活。但是在溝通中,一旦有人有意識地去觸發這些思維定勢,我們就會不自覺地進入到他們設計好的套路中,也就更願意相信他們,聽從他們。

作者經過30年的研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跟蹤調查,總結出了六個可以觸發我們思維定勢的關鍵開關,並且藉助大量的例子,説明了人們如何在政治上、商業上、平時生活中和在騙術中利用這些開關影響他人的。

更難得的是作者還針對每一個開關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幫助我們利用一些技巧遠離奸商和騙子。總之,這是一本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好書。

這是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書籍,作者是羅博特·西奧迪尼講述的社會一些成功的社會心理學現象,通過大量的數據和實驗解釋了這一現象,並從中找到了成功的因素並告訴我們該如何應用和堤防。

作者從影響力的武器、互惠原則、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感、個人的喜好、權威以及事物的稀缺性來詳細介紹。從中我們可學習到如何讓更多的'人接受我們的觀點和想法,讓你不知不覺的按照對方的意圖來走。

説白了,就是套路。也能讓我們知道,有沒有掉入對方的陷阱。如果我們瞭解這些,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當我們遇見事情能夠從容一些。這本書比較適合剛出社會不久的年輕人看。老油條其實對這些都知道,只是沒有作者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這本書我給3.5星吧。就寫這麼多吧!

持倉沒有變動,沒有任何交易,有點牙膏錢加倉了中國平安,分眾傳媒。持有的另外加一個格力電器,目前持倉2年。我是一個賴散的價值投資者。股票買完,該吃吃該喝喝,哈哈!世上沒有什麼新鮮事,太陽不久後會繼續升起。

影響力讀後感9

讀了此書,對有些商業活動和社會現象作了一個分析,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成了影響力的受害者,當然也有些人是影響力的受益者,因為他們早就瞭解了影響力的魅力,並且運用了一種或者多種影響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什麼是影響力?就是抓住人的心理特點説服別人,使人順從,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本書列舉了六種影響力:1、互惠;2、承諾和一致;3、社會認同;4、喜好;5、權威;6、短缺;其實我覺得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還有另外的一些影響力被使用到,比如:同情。書中用了大量的實驗和案例來分析這六種影響力,其實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頻繁地接觸到影響力。接下來説説各種影響力的特點:

1、互惠:互惠原理指的是,一旦你接受了別人的恩惠,就會想以同樣的方式去回報對方,而不會無動於衷,更不能以怨報德。如果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回報對方,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負債感,或者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對方真是個好人呀,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負債感或結論會越來越深刻。那麼,一旦某天,對方需要你回報的時候,即使遠遠超越了當初他給你的恩惠,你也同樣樂意付出。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了。

2、承諾和一致:陳安之的成功祕訣中有一條:在公眾面前許下承諾。承諾是指導一個人行為的航標。如果一個人的行為違背了自己承諾,他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通常這種情況下,會跟自己找一個平衡點。

3、社會認同:如果一個交警闖紅燈,估計後面所有過馬路的人都會跟着闖紅燈,但是如果一個渾身充滿叛逆氣息的小青年闖紅燈,會有幾個人跟他一起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認同原理的影響力。被社會所認同的,就意味着是正確的。

4、喜好:人往往會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

5、權威:因為專業,所以權威。因為不專業,所以要相信權威。

6、短缺:商場打折促銷的時候,某種商品每人限購四套和每人限購兩套,哪一種更讓有購買慾?事實證明,一個人害怕失去某種東西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心理更加強烈。

7、同情:看看街邊的職業乞丐,是否正是利用了這種影響力呢?

關於影響力的案例,第一個反應在我腦海裏的是:傳銷。我猜傳銷組織的頭目絕對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心理學知識的人。傳銷組織者至少會運用到四種以上的影響力:互惠原理、社會認同原理、喜好原理以及承諾和一致原理。

第一步:利用喜好原理。通過熟人(往往是最好的朋友最值得依賴的朋友)把被害者騙進傳銷組織。

第二步:利用互惠原理,熟人及他的"同事"會對被害者特別好,這時即便受害者知道自己被騙了,很生氣,他們也能讓你的火發不出來。

第三步就是利用社會認同原理,此時熟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地介紹組織裏的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如教授,傳統行業中的富翁等等為社會認同的成功者)給被害者認識。這時,受害者的心理是:他們比我成功,他們都來做傳銷,那麼説明這個行業可能是正確的;

第四步就是利用承諾和一致的原理,此時受害者會有一種心理壓力:我當初出來的時候告訴了家人朋友自己是出來掙大錢的,是最好信賴的人介紹的,如果此時回去,一定會被大家看到自己的失敗,一定會很沒面子,何況此時根本走不了,與此同時,其他成員會跟他介紹自己當初是被哪個最值得信賴的人"騙"來的,這時候受害者會從這些成員的相同經歷上找到一個平衡點,於是既來之則安之,一步一步地聽從傳銷組織者的擺步。

通過對影響力的瞭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某些行為,減少被騙的機會,同時對於銷售員來講,這也是一本銷售心理學的教材,若能深刻地學習並加以利用,將其發揮到極致,必能對贏得訂單有很大的幫助。

影響力讀後感10

《影響力》裏介紹的最後一個定律是:短缺。物以稀為貴,因此我們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短缺原理的影響。在《稀缺》一書中提到,稀缺所帶來的陷阱遠比其帶來的紅利更多。由於人的帶寬有限,人在稀缺狀態時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稀缺的對象上,而忽略其它的東西。與此同時,我們對稀缺之物的價值判斷也會遠超於它在非稀缺狀態下的價值判斷。

因此,當賣家告訴你這款商品數量僅剩一兩個時,或者這棟房子已經有人來看過而且他明天還會再來時,你很有可能會馬上覺得把它買下來,儘管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前你可能並不想買它。

除了數量的限制,對時間進行限制也是依從業者慣用的技巧:限時優惠這種方法讓你覺得不買就虧了,於是你又對銷售者説了yes。

短缺除了會引發對短缺之物的需求,還會引發我們對失去已經獲得的自由的抗拒。當某種東西變得比較少,我們想獲得它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種更加強烈的慾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雙方家長的阻止下最終選擇了殉情,但如果他們只是一對普通的情侶而不是仇敵的.孩子,他們的愛情不會這麼濃烈,甚至很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內發現彼此並不合適而分手。

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有吸引力,被禁止的人就越是想得到。這一點在教育上很有意義:對於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東西,像垃圾食品和電子遊戲,如果嚴格禁止孩子們接觸反倒會適得其反,反倒不如平常心對待並且加以引導。

那短缺面前,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知道短缺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方式並不足以保護我們免遭它們的傷害,因為“知道”是一種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會被短缺引起的強烈情感衝動所抑制。

我們需要一個包括兩個步驟的應對方法:

1、一旦我們感受到短缺所引起的情緒衝動時,我們應該利用這種衝動作用作為使其立即停下來的信號。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重新恢復理智。

2、問一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想要這樣東西。假如我們的目的主要是擁有它,那麼我們應該根據它的稀缺程度來決定它的價格。而如果我們想擁有它是因為它的功能,那麼我們應該記住,無論這樣東西是稀缺還是充足,它的功能是一樣的,稀缺的小甜餅吃起來並不會更美味。

影響力讀後感11

聽了孫老師的講座,買了本《影響力》看看。雖然我不是銷售人員,但是一向都對銷售工作感興趣,所以對此類書感興趣。看了之後,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書中説得我們平時都遇到過,但是沒有這樣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也沒有作者看的透徹。看了之後,發現我們在平時與人接觸中,很多行為是書中講到的。有些資料還是我們沒有發現的,如果不讀此書,可能還被矇在鼓裏。不明白自己被別人算計,還以為他們為自己着想,關心自己。現實是殘酷的,不是在被別人騙,就是騙人。如果我們在被別人騙之前就看出騙子們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開,對我們自己來説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透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學會了一些銷售方面的有效的銷售技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銷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覺自己對銷售的技巧太欠缺了,所以還期望透過一年的時間將孫老師説得這剩餘的四本書都看完來提高自己。書中的一些經典的案例,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響力的武器——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讀此書,好多商家的奇招我們可能還會被矇騙。從這章發現人性的弱點,思想變化,太容易被影響。那裏面的例子我也很喜歡,因為很生動。

互惠、承諾和一致——我們生活中體會最深的原則,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

社會認同——這章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文中舉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因為沒遇到此時沒有體會,但透過書中描述,增長了知識,學到了生活中更實用的.方法。

喜好、權威——這也是生活中體會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透過這眾多方面的介紹,我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人通常都被什麼影響着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

我只是説了一些這本書的優點,缺點也有。可能外國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我們還是有必須差別,再加上翻譯過來的文章,就有些不貼合國情。還有些部分有點重複,反而就應細的部分沒有詳細講。我覺得尤其是例子就應多一些,因為這樣會更生動具體,比起抽象的文章來説要好得多。

但是要是銷售和商家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提升自己,就會衍生出其他影響力的方法。

我覺得雖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這樣生活每個人都太累了,每一天都處在爾虞我詐之中,所以外國人來中國就會不適應,説中國人太會玩心眼。這樣的結果是社會造成的。所以也會影響着大家。

影響力讀後感12

何為情商?領導管理者在工作中如何運用情商?簡意之,可以理解為管理情趣的能力,吳教授指出:領導者應該學會並具備把思想植入別人頭腦的能力,他認為:所有的工作事故都有與情緒失當有關。從這一層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如果在工作中能調動情緒,就可以調動一切。

吳教授的情商理論包含十五個表徵:樂羣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作為領導管理者,如何運用以上表徵呢?

從內部對自身而言,“應儘量獲得矛盾的知識”,多用自我教育、不斷完善、修復及提升自己的智慧指數,從而才能在具體情境中以矛克盾或以盾克矛;從外部對別人而言,首先,要從意識上不要忽視別人的想法,要全力傾聽,少用或慎用思維定勢及比較原理;其次,要注意控制情緒傳遞途徑,在語言、眼光、文字、表情、行為等方面要降低自己的敏感性,增大鈍感性;再次,在策略選擇上要注意移情換位,要對事件中的自己、對方、旁人等利益相關人進行換位思考,儘量避免換錯位,甚至越位情況的出現,這就需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處理能力及效率,少以已度人,並在此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且不失當。

我們出現情緒失當,往往是因為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不足往往是不能忘掉自我,即有時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現實中自己不可能時時處處都位於重要位置,更不可能讓自己始終都扮演中心者的`角色,但往往是這種時刻,更容易讓人產生“不如別人”的想法,這可能就是吳教授所説的“人人都有自卑情結”。

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要想獲得別人的好感,取決於你對別人的賞識,認可和讚美是激發別人關注和親近你的基礎。其次,要想使別人獲得你的好感,取決於你對別人尊重和寬容,畢竟,人不是工廠流水生產線上的產品,個個整齊劃一。再次,溝通的質量是問題解決的保證,孫子語:“致人而不至於人”,《金剛經》中的“空”、“如如不動”都暗示我們,溝通的質量取決於“自我”,用吳教授的話來説,就是“操之在我”。

如果我們都能懷着真誠、謙虛、不傳播不良情緒、不增大磨擦的態度,我們就能夠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管理影響力,更好地工作,可能就會有高質量的效果回報。

影響力讀後感13

前不久,一位熱心的家長向我推薦了這麼一本書《情商與影響力》。剛拿到手的一剎那,粗粗翻了一下,覺得裏面藴藏的都是一個個空洞的大道理,因而並沒有激起我閲讀的慾望。閒下來,仔細品讀了幾段,才發覺這本書有非同尋常之處,閲讀的慾望頓然而生,幾天下來我就把它“啃”了個遍。

《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確立了“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個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與理念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話説: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第四章中的處事理念——操之在我。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或者吃虧的事情,面對這種境況時,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調節,從問題的另一方面去考慮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許可以變成好的事情。換句話説,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會為你歌唱,小草會為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會發現開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

書上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

吃虧的人説:“吃虧就是福。”

丟東西的人説:“破財免災。”

膽小的人説:“出頭的椽子先爛。”

受壓抑的人説:“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退職的人説:“無官一身輕。”

被炒魷魚的人説:“我把老闆炒了。”

掉進水塘也不必沮喪,沒準兒會有魚進兜裏。

看完之後恍然大悟,這不正像我們以前課文中學過的阿Q精神嘛,原來這阿Q精神也能成為新時代的潮流理念。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將危機變成機會,將仇恨變成愛心,將失望化成希望,將歎息化成歡呼……“操之在我”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將受益無窮。就説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經積起了一個個小水塘。早晨,我打點好一切,撐着雨傘就出門上班了。豆大的雨點打下來,噠噠作響。惡劣的天氣使人難以行走。正當我抱怨這討厭的鬼天氣時,從我身後飛馳過一輛小汽車。“啊!”伴隨着一聲尖叫,只感覺一身涼意,等我睜開眼發現我的臉上、衣服上已經水跡斑斑。“這該死的司機!”我的火氣立刻冒了上來,“怎麼這麼倒黴!”沒辦法,只能折回家中,換套衣服再出門了。

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發泄在了老公身上。老公聽完我的牢騷,一邊幫我擦水,一邊説:“幸好,離家還不遠。”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我轉念一想:是啊,我還得慶幸呢!萬一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再折回來,不但心情更糟,上班還遲到呢!這樣一比較,我的'心裏頓時舒暢了許多。換好衣服,我就趕着去上班了。

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經常碰到類似的事情。比如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見成效,有人會開玩笑似地安慰道:“沒有努力,或許連現在的成績都沒有呢!”撰寫了很久的論文沒有得獎,心中一陣失落,但馬上又對着同事們歡呼:“太好了,有人請客吃飯了,掏腰包的卻不是我。”同事之間談論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這麼簡單看輕自己,馬上自我安慰道:“比別人白白多一身肉,我還賺了。要知道,市場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塊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學到登峯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説,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如果你選擇痛苦,對自己説我怎麼這樣倒黴,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選擇幸福,對自己説我是一個幸運兒,你一定會是一個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責,會使你活得會更加輕鬆。閲讀《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能使人心情舒暢,情緒良好。相信它能成為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幫助人和人之間締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影響力讀後感14

由於之前看過一些TED演講,當時只覺得內容很新穎,觀點突出,時間短。但並未對其這種演講形式作過多的解讀,直到在豆瓣上買了這本書,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據説這是對公眾演講作系統解讀的第一本專業書籍。整體寫的確實不錯,畢竟作者的例子大都來自TED演講,例子充實而且真實,在説服力方面佔有優勢。

本書整體分為五大部分。以下將分別對每部分內容進行簡單介紹並提出自己的粗鄙思考:

第一部分:演講的基礎。這部分在我看來當屬核心,雖然所佔篇幅並不多,但是篇幅並不決定其重要性。演講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思想。一篇好的演講,首先是有思想的演講,有價值的思想遠遠超過其他華麗的包裝。而作為演講者,關鍵是要將自己獨特的思想植入觀眾的內心,使觀眾聽得懂,並相信它、傳播它。“當觀眾知道你要去的方向,他們很容易跟隨你的腳步前行。”這讓我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似乎過於重視PPT中某種圖片和視頻的使用,而忽略了內容,每節課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我要給學生傳達一個什麼樣的信念,這才是真正的教學應追求的。

第二部分:演講的五種工具。即在演講過程中所要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一是聯繫,即與觀眾建立起信任的紐帶,包括眼神交流、展示脆弱、幽默、放下自我及講故事等;二是敍事,主要強調了故事的強大魅力;三是解釋,針對一些晦澀難懂的事物,提出了一些方法,包括從聽者的角度出發、點燃“好奇心”、介紹概念、使用暗語例子等,其中特別強調了連接詞的使用。四是推理,現在懸疑推理劇大受歡迎,演講也可借用這種抽絲剝繭的方式,用推理征服觀眾;五是展示,根據所演講的主題,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也很重要。關於觀眾的聯繫,啟示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牢固的信任關係至關重要,而我們大多數關注的是學科教學、傳授,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這種信任紐帶的建立,如果能夠成功地建立起信任的紐帶,對之後的教學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還有是關於連接詞的'使用,對於新教師尤其重要,在知識點之間的過渡方面可以慢慢探索,或許恰當地使用這些連接詞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更好地過渡。而推理的這種方式,也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嘗試使用。

第三部分:準備過程。一是視覺資料的使用,作者明確指出,沒有幻燈片要優於糟糕的幻燈片;二是關於演講稿的使用,背還是不背,都可以,演講方式只要演講者覺得舒適、自信即可,關鍵是最後的效果要自然。三是關於是否需要排練的問題,作者提出,必須作充分的準備,反對直接上台演講,漫天演講;最後作者就演講的開頭和結尾給讀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或許,上課也是如此,雖然現在提倡多媒體的使用,但是我們有些老師似乎沒有幻燈片都不知道怎麼上課,過於依賴幻燈片,而且在我的觀察中,很多老師的幻燈片展示的字過於多,將幻燈片當成了提詞器。以前覺得上公開課之前不斷地排練,有些彆扭搞笑,現在看來,多多練習,還是很有必要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依然見效。

第四部分:舞台展現。這部分似乎落入了窠臼。一是關於穿什麼的問題,不必必須正裝,只要演講者感覺舒適即可;二是心理準備,關於如何控制緊張情緒,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三是演講裝備,作者建議輕便式演講;四是通過聲音和儀態賦予文字以生命;五是關於演講的板式革新方面,作者就演講方式提出了遠景設想。

第五部分:反思。公共演講的未來發展,一是知識關聯性的需要;二是人與人的互聯性。呼籲每一個人加入進來。

整體看來,作為一本工具書,很不錯。但是,總覺得作者似乎迴避了一些東西,公共演講是一門綜合藝術,思想的真實性和需要包裝的宣傳性,不可能不存在矛盾,但作者對此隻字不提,過於樂觀的態度使得內容的深刻性不夠明顯。當然,還是很同意作者對於公共演講未來前景的説法,我也相信,這種演講方式對於一個人活一個團隊,甚至一個社會、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忽視的是,作者自己在本書之前所提到的:思想才是實質。

影響力讀後感15

《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羅伯特.B.西奧迪尼,分別講述了營銷人員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響的武器,2互惠,3承諾和一致,4 社會認同,5喜好,6權威,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響力。其中有許多東西是我們平日裏經常可以看到的,還有一些是我們雖然見過,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經濟方面它的實用性。

影響是一種行為,而“影響力”則是一種去影響他人行為方式的能力。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而過往的經驗,也早已在腦中形成屬於自己思維構架的“圖示”,這些經驗都會不自覺的去抵禦外來影響,想要改變,談何容易?也許,《影響力》的魅力恰恰在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透析宏偉哲理,反向推之,驗證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許你正經歷着,也許剛剛經歷過,每每看到《影響力》書中得出的結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哦,我説怎麼會這樣呢?”,等閲盡所有文字,最後,才信了。

不過現在我的觀念轉變了,我看到了像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的一種規律,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與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現代社會太複雜了,接受到的信息也太龐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於利用這種規律的人輕鬆的掌握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們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要想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判斷力,或者説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因為有時就算知道被騙,人們仍然踏進圈套,僅僅是因為希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為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我們這麼做,於是我們這麼做了,可是卻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必須這麼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

當我將這本書中描述的情形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做比較時,事情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來是這樣的!以前看過講存在主義的,説人生來就是不自由的,當時我不太明白,現在我也許有些明白了。人總是自以為自由的做着自己的選擇,決定自己的人生,其實早有了潛在的規律,操縱着一切,人的意志只是嚴格的執行着它的決定而已,人並不擁有絕對的自由。突然想起這個道理國中的政治課就講過了,不過當時只是談到了人不能因為自由而隨心所欲的做事,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那時這實在是説教氣味太濃厚的一句話,也就沒有在意。現在想想也就那麼回事,生活就是如此。

而對於我來説,從書中受益的不僅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會認同、權威、承諾和一致、短缺”這六條原則是怎樣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們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樣運用這六種“武器”更好的服務於工作,既能“皆大歡喜”也能提高效率。作為市場營銷人員,我們時刻在“影響” 和“被影響”中輪流角色,怎樣做能將“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樣做能讓權威的嘴幫我們説話,怎樣做能讓我們的產品獲得最多的“社會認同”,怎樣做能讓我們在“互惠”的同時成為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巧妙的開啟“火雞媽媽”身體裏的磁帶,能給我們帶來額外的關懷;“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互惠原則” 告訴我:給予以後的索取更能幫助我們順利的拿到想要的資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競爭能力,為客户的維護和資源的互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子甚多,舉不甚舉,只怕是説多了,簡單的事情就變得細碎而煩瑣。只要稍加留心,你就會發現很多的道理和銷售技巧。

標籤: 讀後感 影響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l796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