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合15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合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合15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上週五王老師佈置了看《肖申克的救贖》並寫觀後感的作業。由於週末安排也比較緊張,我只能在週五的晚上看這部電影。幸而我很快便找到了並開始觀看,此時差不多晚上七點半。我打算看看這部電影到底要看多久,一看,兩個半小時差不多。這時候我決定倍速播放,否則那可真叫一個漫長。恰巧倪立杭也在,他先前是看過兩三遍的,他不肯讓我這麼做,於是我只好和他一起完完整整看了那麼久。

我是一個很討厭看到我不喜歡情節的人,大概是因為對於主角的代入感比較深,我在看到主角入獄和跟監獄裏同性戀犯人打鬥的環節時一點也不想看,很想要跳過去;但我在看越獄的那一段卻開心得很,恨不得回放十幾遍。

這裏我就要講到我和倪立杭的習慣了:我們兩人總是這樣,因為某些原因看了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非常喜歡,於是就翻來覆去地看,特別是“爽”的部分,是會瘋狂地看的;有時也不是因為喜歡,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當時電腦裏唯一的動畫片,我們只能反覆看着這個。這樣的翻來覆去,總是會厭倦的。於是不看了,再去換一部新的重複如上操作,如此反覆反覆。

翻來覆去看的習慣造成了我們這樣的本能:一部書或電影,先快速看一遍劇情,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如若喜歡,便細細地看它幾遍。這樣先倍速,後細看的方法,我自認為還是很有用的:不至於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浪費時間,也不至於放過一些好的細節。

所以我們的生活,是否也是這樣,有倍速和普通之區別呢?我想是有的。就如高鐵和綠皮車的區別,我們的生活和從前的生活已經大不一樣了,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信息的交流速度已經是從前的幾十倍,上百倍。在這樣的時代中,倍速與否,是我們必須要做出的抉擇。

現在,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使得我們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一生中能做出更多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更多思考的時間。我們無法停下來思考,這是最傷心的事情。試想,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就是從一個車站,奔赴另一個車站,而現在車開得越來越快,來得也越來越快。古人可以在站台上思考他們更喜歡哪一班車,哪一班車途徑的風景更美麗;而我們沒有任何時間思考,下一班車便來了。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哀歎自己的選擇錯誤——但是又有誰會肯比別人落下一班車呢?人生的節點之間間隔實在太小了,太小了,我們對它一無所知便只能作出選擇。因此,像看電影一樣生活,我認為是很有益的:倍速是需要的,因為這個社會一直在快速地飛奔着;而放下腳步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需要時間去思考我們之後的選擇以及一些更深層面的問題:我究竟要去哪裏?我為了什麼?這樣你便有可能不會將你短暫生命的一部分浪費在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上面。對自己有限的人生作出規劃,這是思考的意義,也是在這個倍速時代中,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的原因。

《蘇菲的世界》中説:“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停下來思考,在這個倍速的時代。思考如何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就是這一刻你所創造的價值,你所創造的,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生命。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上影視鑑賞課的時候,老師播放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拍攝在十幾年前的美國電影給我的感受遠遠的超過了我的預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豐富,也更能明白許多非直觀性的電影內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開始學着去懂得“希望與生活”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洽在一起的這組關係。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救贖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税,為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後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於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兇,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

這無疑是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影片。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徵,彷彿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己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接受這種權威的訓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乾淨自己內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以期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並實踐自己單純的夢想。但權威卻正不可感知地、潛移默化地變成了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的心臟和呼吸擁有了權威所賦予我們的統一的節奏,而我們自己對此卻一無所知。他形象的表達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順從制度失去自我,還是懷有希望找尋自由。

而主人公安迪曾經説過,“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於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裏,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認為希望是痛苦的根源。

把希望隱藏在心裏深處,在贖去自己心靈的罪責時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與其把時間花在如何消磨光陰上,不如把這些時間都運用到自己應該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救贖,僅僅只會為了那些已經準備好了的靈魂。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暑假看了不少的電影,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一部勵志的電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贖》。

乍看影片,我認為這只是一場悲劇,一次花費了大半生的代價,用去了無數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現代社會中的苦難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銀行家,卻被誣陷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來到了肖申克監獄。

在這彷彿天昏地暗的監獄生活中,他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長“合法”地逃税,甚至幫助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己稍微寬鬆的待遇。在監獄艱難的環境中,他並沒有像他的監獄朋友瑞德説的一樣,像所有的獄友一樣,被監獄的生活慢慢磨滅的沒有希望與信念。為了給予同伴們生的希望,他教獄友們讀書,學習,甚至不厭其煩地給政府寫信,並在得到了迴應——政府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在他的堅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準備之下,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終於成功的穿過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沒有回憶的小鎮。

我深刻的記得,當他收到政府贈送給肖申克監獄的唱片後他欣喜的心情。他不惜被關禁閉一個月,將唱片通過廣播傳達給了所有肖申克監獄裏的人,當時我並不知道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但是當《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個一刻,所有的獄友被這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凡間的氣息帶着自由的嚮往。哪怕只是剎那的爆發,哪怕只是一念之差,卻似乎喚醒了獄友們心裏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我也深刻的記得安迪説過的一句話: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那便是希望。是的,當我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還有希望在,還有未來在。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強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頭大小的石錘,一點點,一點點的挖通道,然後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傾倒在場子上,這樣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監獄度過了大半青春,他也蒼老了不少,但唯一從未動搖過的便是希望。當他冒着大雨從通道中順利的逃脱出來時,他脱掉上衣,對着天空聲嘶力竭地吶喊時,我流淚了,漫漫無期的監獄生活,寂寞無望的日子,靈魂被禁錮,意志被消磨,有多少人在這日子中失魂落魄,有幾個人不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堅定執着,恪守必勝信念,通過艱苦卓絕地努力擺脱厄運開啟美好的生活?想必是眾人皆醉,唯我獨醒!

俗話説:“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人生中能舒坦平安一帆風順地渡過一生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一生中肯定會有波折,既有順境,也會有逆境的時候,如何身處逆境而心存希望,安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在蒙受這樣奇恥大辱中能以一顆火熱的心,不斷温暖自己,還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向周圍的人傳遞正能量,讓友友們感受到監獄只能鎖住人的身體,卻無法囚住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希望,命運只會眷顧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實踐者,只有通過努力抗爭,艱難的付出後終有回報,自由之門才會為你打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堪稱經典的電影。

在我的記憶深處,總有一個鏡頭不時的浮現,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一個男子,一個越獄的男子,用力的用石頭砸破下水管道,然後從長達1英里的又髒又臭的下水管道里艱難的爬出了高高的監獄的圍牆,在這樣一個雨夜,重新獲得了告別了長達20年的自由。

這個經典的鏡頭大概是在十年前從電視中看到的,十年來,一直深深的印在腦海中,一致看到目前正在熱播的萬人空巷的《越獄》,於我都有一些不屑,因為無論從計劃的周密性,越獄的成功性上來説都不及《肖申克的救贖》。

“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 ”這是瑞德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也是我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非常哲理,非常深刻。大而化之,一個人生活的一個家庭、一個工作單位、甚或所在一個國家,於個人都是一堵無形的高牆,從童年的逆反心理,到少年的叛逆,説白了都是對這堵高牆的痛恨,希望能破牆而出;慢慢的,當你一天天的變老,你會漸漸的發現有這堵牆其實也挺不錯的,能遮風擋雨,能給你營造一個雖然封閉但是安全的環境;到最後你就會從喜歡到依靠。人的一生也就這樣結束了。

非常喜歡主人公安迪,喜歡他縝密的思維、鍥而不捨的精神、以退為進的戰術和一顆永懷希望的心。

作為一名銀行家,含冤入獄,沒有喪失理智,沒有沉淪、放棄。從入獄的那一天,他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幹。為了自己的自由,為了享受太平洋上海風,為了在海上無拘無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鉗,挖開了通往自由的路。這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精神的最好體現。

他深深懂得,欲要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在獄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幫助獄卒報税,幫助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私人助理。取得了獄卒的信任與好感;他每週一封信,契而不捨的堅持了二年,為獄友們建起了圖書館,贏得了獄友們的尊重,特別是收穫了瑞德的友誼;這一切,都為他計劃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從國小的時候就背誦“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是啊,人只要有對自由的渴望,一切都能夠忍受,老婆偷,情——愛情價雖高,但只要能用價值衡量,就不是永恆,就有交換的可能;蒙冤入獄——活着雖然好,但活着有不同的活法,可以在獄中消沉的了此餘生,可以沒有尊嚴的苟延殘喘,也可以沒有目標的奔勞而死。但安迪沒有,他從入獄的那一天,他就倍加珍惜自由,為了自由,他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走來。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什麼是真正的生活,自由就是真正的生活。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重獲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每個人都渴望自由,可是通往自由的路荊棘遍佈,你懦弱,它就把你扼殺在尋找自由的路上;你堅強,就能披荊斬棘,凱旋而歸。就像毛澤東一樣: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當你把這種戰鬥作為一種快樂來享受時,你就會無往而不利。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To be honest,我為這部影片寫過觀後感,就在昨天晚上,但是在我迷迷糊糊的睡着的時候,這不影評也迷迷糊糊的跑掉了,因為昨天毫無預兆的睡着,所以在手機沒電的情況下,這不影評就這樣.....沒有了。

醒來以後還是覺得這部影片很不錯,需要我去寫一部讀後感。

一位普通的青年銀行家,因為涉嫌殺妻又沒有找到真正的兇手所以被拘捕,在肖申克監獄裏被終身監禁,但是這個人好像不太一樣。他好像從來沒有放棄過逃出去的希望,運用自己的機智,運用自己的能力在這個地方有了自己的世界,原來這個人是不一樣的。

當他發現了一個唱片的時候,立刻把這個唱片用廣播放出去,雖然這個唱片持續的時間不到3分鐘,但是這部影片會長久的留存在安迪的心目中,這部唱片的聲音會是那麼的鏗鏘有力,當所有人都習慣了這裏的生活的時候,好像就是有這麼一個人,不願意服輸,想要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想要變得更好。

當安迪用那個小錘子,鑿出一個小洞洞,並且在16年之後通過這個洞爬出去,並且逃出監獄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人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他忍受着長達500米的惡臭,回到那個現實中的世界去,這讓我意識到,只要是心存希望,是不是就不會失敗,就會看到希望,當安迪逃出這個地方的時候,在那個下大雨的'夜晚,全身淋濕但是也要擁抱希望的樣子我仍然歷歷在目,是的,安迪逃了出來,而他又利用之前的十六年給典獄長做賬的機會,依靠自己的能力,給自己增加了籌碼,當他出來的時候,它能夠有錢,並且有了一個完整的身份。

那個大雨傾盆的夜晚裏,安迪獲得了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有一張海報,畫的就是安迪在大雨傾盆中享受自由的一張圖片,我很喜歡,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覺得這部影片需要我去觀看很多次。

安迪剛剛到達監獄裏的時候,很長時間都不和別人接觸,當別人抱怨的時候,我們親愛的安迪就在監獄裏悠閒的散步,也許安迪沒有什麼可以欽佩的地方,但是我就是喜歡他從不放棄的樣子。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是有胳膊有腿卻從來不知道努力,不知道拼搏,而安迪沒有被那樣的環境同化,和他相比,我覺得我差的還很多,如果我出於那樣一個環境裏,我早就因為受不了選擇死亡或者別的什麼了,或者是因為害怕而選擇適應當時的環境,而不是享受當時的環境,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是等死,像那個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管理圖書館的老漢一樣,最後因為無法適應現實生活而死亡。

而我呢?

也一定享受不到自由的感覺,當你逐漸成長的時候,就會發現,自由這兩個字的含義,你會發現擁有自由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就像是《圍城》裏的那句話一樣,堵在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在城裏的人想出去。如果我當初看懂了《圍城》,我的生命早就已經得到了救贖,但是還是很感謝自己,雖然不知道未來的道路是正確還是錯誤,但是我知道,不往前走一定不會成功。

安迪,謝謝你,教會我生命的意義,也讓我往前走的無怨無悔。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説實話,我並不是一位影迷。可是當我偶爾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後,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儘管影片的大部分場景只是在灰色基調的裏,可是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壓抑,看《肖申克的救贖》就像聽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訴説。或許是因為當前我的情緒多少有些低沉的緣故吧,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劑困境中的強心針。

由於典獄長利用安迪的知識和才能為他洗錢,那個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現也未曾給安迪帶來一絲,那個可憐的孩子在典獄長與他在獄牆外的一次談話後而永遠的消失(越獄),所以安迪註定是一輩子不能離開肖申克的。在我們看來安迪應該徹底了,然而命運青睞有準備的人,一把藏在聖經裏的巖石錘,一張掛在牆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海報,再加上20年的時光(鑿洞用了19年),終於給了安迪。相信,更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不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了的美國司法。

以下僅談談看《肖申克的救贖》的幾點體會:

1、改變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詞“體制化”。該片中被體制化的象徵人物是圖書老布,他被關押了50年,這幾乎耗盡了他一生的光陰。然而,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時,近乎崩潰,他竟要製造一起“”事件,因為他已經離不開這座,他要繼續留在肖申克。

使他們完全有時間被所征服,老布成為的一部分,一旦脱離了原有的,一切失去了意義。他從內心深處依戀着那間了他的的,所以在出獄後,完全迷茫了,他終於選擇了來尋求自己永遠的。

2、即便別人有錯誤,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了他,難道都是妻子的錯嗎?安迪成功越獄後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從某種程度講,是他導演了這場悲劇,安迪不是直接的殺妻兇手,心理卻揹負着深深的,他先前在事業、後來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卻是一個失敗的婚姻經營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於第一夜勞瑞為他輸掉了兩包煙。當上空飄着《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所有都驚呆了。最難忘是當獄友們在樓頂上喝着安迪用勇氣和智慧換來的啤酒時,安迪倚着矮牆那一次難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的一縷強光。這個世界終究是少數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台詞: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幾十年裏,人們只有承受,當絕大多數囚徒早已,慢慢失去了對的渴望的時候,可在安迪的內心世界一直堅守者自己最初的,那就是對生活的嚮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長的時光裏,只有一個安迪改變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棄,相信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東西,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隨。”

走進肖申克,典獄長的第一句話就是:“把靈魂交給神,把身體交給我。”可是真正的還不是肖申克的高牆,而是被們被的體制化所逐漸打磨掉的勇氣與希望。

然而,當安迪冒着被長推下頂的,用替逃税為夥伴換來啤酒時,當安迪6年給寫信終於迎來了肖申克的圖書館和講習班的時候,當上空飄起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原因只有一個: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人類追求與的腳步是無法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

初次看這部電影大概是在十年前,那時候為安迪的冷靜睿智堅韌所折服。如今重温這部電影,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電影,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被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呈現人在體制化的環境裏對自由和希望的追求。

在安迪剛進監獄的時候,瑞德對他説:"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安迪卻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或許正是靠着這信念和不屈服的韌勁,安迪才能夠用二十年時間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

在體制化的監獄內,安迪一直堅持着心中的希望。也正是因為心懷希望,並持續為之而努力,所以安迪最終逃出了牢籠,奔向了自由的生活。關於希望,影片中有幾個場景印象比較深刻。第一個場景是安迪跟獄友在天台勞作,安迪因為精通財税知識幫預警解決了税務難題,從而為獄友爭取到了每人三瓶啤酒的獎勵。那一刻在瑞德的回憶裏,覺得自己好像是自由人,在裝修自家的房子。還有一個場景是安迪不顧預警的阻撓,堅持為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引得大家都駐足聆聽。也許大家並不明白音樂的寓意,但是覺得那是十分美好的東西。正因為安迪的這些舉動,喚醒了大家對希望及自由的嚮往,讓大家渴望美好的生活,一些東西悄然改變。這些改變是什麼呢?“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這部影片裏面,安迪救贖不僅僅是自己,也救贖了獄友。這種救贖,體現在精神上,他用自己的堅持照亮了別人,讓希望散發出萬丈光芒,讓大家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

在肖申克艱難的環境裏,安迪最終獲得典獄長的信任,在圖書館工作。他堅持不懈地向州長寫信請求撥款,最終為獄友建立了全新的圖書館,還幫需要的獄友拿到學歷。他通過努力給監獄來了不一樣的活力,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希望。就像那個在各個監獄流串的年輕人,在安迪的幫助下通過努力改變自己拿到了不錯的成績。可惜在電影裏,他因為知道安迪案子的真相而被典獄長所殺害。也正因為這樣,安迪下決心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前往自由。當安迪在電閃雷鳴之夜,穿過地洞和下水道,來到小溪,最終在大雨中仰天長嘯,這個場景令人動容。

希望是一種堅持,使靈魂深處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釋。瑞德在安迪離開之後,有了更多的思考,他用一番真誠的話語重獲了自由。40年過去了,世界早已日新月異,他也曾感到惶恐和迷茫。但是,他沒有像老布一樣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秉着對朋友的,他與安迪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擁抱重逢。

電影悄然落幕,思緒飄蕩起伏。其實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體制化之下,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在於怎麼選擇。如果心懷希望併為之努力,最終有可能收穫美好的生活。但如果放棄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在這忙碌的世界裏,保留一份希望,為夢想而奮鬥。也許結局未知,可能不盡人意,但如果不嘗試,又如何能有新生的可能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

肖申克監獄,這是一個只有黑暗的地方。裏面沒有真正的罪犯,只有心狠手辣的獄警,無辜的替罪羊。所有的殘酷、真相、痛苦都藏在黑暗裏,無人知曉,除了身在黑暗中的人們。沒有任何的光能進來,直到安迪的出現。

安迪因被人誣陷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入獄,但他沒有自甘墮落,每天都想着要越獄,為此花費再多時間也值得。在某天風雨交加的晚上,他穿過花了19年時間挖的通道,爬過500碼長的下水道,終於在監獄外擁抱住了風雨,擁抱住了自由。對於妻子的死,他一直都感到自責,以致在監獄中中度過了19年,但他最終依舊救贖了自己,重獲新生。

我不知道監獄裏的人有沒有被安迪救贖,但可以肯定的是,安迪帶給了他們黑暗中的光。為他們擴建圖書館,違規播放音樂,使他們逐漸因“體制化”而麻木甚至死去的靈魂再次活過來。即使已經適應了黑暗中的生活,但越是黑暗,光越能帶給人微暖,即便只能照亮一個角落。

但安迪來不及完完全全救贖老布的靈魂。這位在監獄裏面待了幾十年的老人,一旦離開肖申克監獄這個籠子,竟然沒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選擇了死亡。每天當驚受怕,半夜驚醒,外面的世界對於他來説是完全陌生的,他無法融入。自由,現實的社會,對他而言,竟然似沒有圍牆的監獄,比有圍牆的監獄還要可怕。於是,他西裝革履,神情肅穆,微微發抖的手在屋樑上雕刻“老布到此一遊”,然後懸樑自盡。死亡也是一種解脱,這個可愛又帶點小幽默的老人,就是“體制化”的犧牲品。老布對於這世間的留戀,可能也只剩下一手養大的烏鴉小杰和監獄內的朋友了。

對於瑞德來説,遇上安迪是他在監獄裏最幸運的事。如果沒有安迪,已經在監獄待了40年的瑞德不會説出能讓他獲得假釋的話:“我每一天都在後悔,但不是因為受到了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想給他講道理告訴他什麼是對是錯。可我辦不到,那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個垂老之軀。”如果沒有安迪,瑞德在出獄後的結局也會跟老布一樣。他曾想着如何違法重返肖申克,曾想着像老布一樣離開,但他想到了安迪與他妻子的橡樹,想到安迪説過在太平洋的那片沒有“回憶”的像天空一樣藍的海,他決定違背監獄的命令,到那片海灘上。當兩人在陽光海灘上擁抱時,我知道,安迪成功救贖了瑞德。

電影的結尾,是大片藍藍的海水,那是我見過的最耀眼的藍,是希望與自由的藍色。“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那安迪也接近於是偉大的人,起碼他救贖了自己,救贖了瑞德,也嘗試救贖了監獄內的其他人,不是嗎?“有的鳥不會被關住,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不要忘記自己內心還有其他東西,別人碰不到的東西。當手握希望,跨過所有的不可能,那生命中也會呈現別樣的繁華。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9

開篇的那起命案觸目驚心。酗酒後的安迪想殺死有婚外情的妻子。或是上帝眷顧這個可愛的天使。就在那晚,他的妻子和那個男人被另外一個人殺害。

巧合裏的誤會,無從辯解,安迪被冤入獄,被判無期。監獄不是個好地方。它沒有家裏的舒適,也沒有家裏的自由。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是徹徹底底地改變一個人。驚歎不已的是,這個糟糕透頂的誤會,卻硬生生讓安迪變成了一場美麗的“邂逅”相逢,與一段精彩絕倫的人生際遇相逢。

一開始的他在監獄裏不言不語,不肯與人交談。直到後來,他慢慢地開始與人攀談,甚至用智慧為獄友們換來了冰啤酒。他問瑞德買了一把小錘子。又找來一張大海報,就這樣,安迪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多年的越獄之旅。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有時,當你鼓起勇氣去完成這些挑戰時,可能會被人家看不起,甚至是被嘲諷、嘲笑。某一次,當安迪説出“希望”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時,瑞德的解釋是這樣的:“希望?聽我説過一句老話,希望是很危險的,他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可安迪不以為然,在某一天晚上,安迪成功地結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監獄生活。他,成功越獄了!還憑藉着自己豐富的經驗,帶走了典獄長三十多萬美金。這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是奇蹟,愛拼才會贏的是成功。試想安迪在瑞德説希望很危險時,他選擇相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還會有動力追求海岸夕陽,駕船遠航的自由生活嘛?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始終覺得安迪在監獄裏的眼神是與眾不同的。他沉默寡言看似是個局外人、旁觀者,甚至有些多餘。但他才是那個把握全局,胸中有丘壑的天才。監獄就像一把把枷鎖,鎖住了人們對外面美好事物的憧憬,也改變了所有人對希望的看法。但安迪目睹過監獄裏的種種黑暗以後,依然心存希望,堅信“出逃”才是洗脱冤屈的唯一出路。

“出逃”是個永恆不滅的話題。巴金筆下的《家》《春》《秋》裏的青年知識分子們想跳出舊社會習氣的藩籬,越出家的高牆,走向新時代。哪吒用玩世不恭,抗拒命運的猙獰與憤怒,向世人宣誓:“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以此“出逃”於命運的安排,用風火輪、混天綾創出一片天。安迪用“出逃”的方式,為自己洗脱冤屈,憑藉自己超強的毅力和那堅定不移的決心逃離了可怕的肖申克監獄。這些不安現狀的“折騰”像是跳出舒適區的挑戰。與他們背道而馳的是電影裏的老布。監獄不僅阻隔了與外界空間的鏈接,還阻隔了時間的流淌。老布幻想把自己留在這座與世隔絕的“肖申克”裏永遠不要出去。這似乎成了他的“桃花源”。他寧願做着“不知有漢”的春秋大夢,也不願意醒來睜睜眼看看牆外嶄新的世界。悲劇與喜劇往往只差這一步“出逃”。要是老布也堅信“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究輝煌。”該多好?

生活裏的我們或許只有學會鼓足勇氣,懷抱希望做出類似的“出逃”,才能站在樓頂的天台上,仰望蒼穹,想象遠方美麗海岸線裏吹來的鹹鹹的、甜甜的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

《肖申克的救贖》值得看兩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電影如同時裝,趕一個時髦,過上一把癮,就永遠過去了。但是確實有些電影是可以沉下來的,它將在這個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一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是一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一精一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一屍一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麼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一交一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一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後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敍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敍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一精一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但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悲劇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一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知道這情景是夢,好萊塢製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為它實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雖然講了那麼多殘酷的事,但留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記憶。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隊長進言,為獄友們贏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一陽光下暢飲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場面:你從來沒有覺得自一由的一陽光是如此燦爛,莫扎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裏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一瞬間都變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這時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沉一淪之後,還能生存,因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我多希望我能在高三時有幸欣賞它,因為它一定能在我落寞時喚醒我:世上最恐怕的事不是失敗,而是一個人活着沒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1

電影開篇就是安迪被誣陷為殺人犯(當時的法院為什麼這麼糊塗的辦案),然後被送入肖申克監獄,開啟長達二十年的生活。

影片中常會出現這句話:肖申克監獄中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被冤枉的。監獄中各任務的形象分別如下: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當時他第一次查安迪的房間時我對他還有點好感,因為他看到安迪手裏的書籍和安迪牆上貼的海報時,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並鼓勵他找點事情做。我的直覺是這個典獄長應該是個“知人善任”的上官。但是恰恰相反,他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人命在他手裏無足輕重。與警長海里和其它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囚犯中也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瑞德就是其中一個。它可以説是整個影片的一個線索,甚至剛開始看時我覺得他是男一號。他是個睿智且善良的人,他在監獄裏面混的非常好,可以説是“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但是他也曾告誡過安迪: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這也是肖申克監獄的本質。儘管瑞德看清看透了城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説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城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的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的彼岸。

湯米,一個年輕的主人公,他是最晚到達城堡的,她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但是他太年輕幼稚而不懂得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安迪被冤枉的真相而諾頓和海利謀殺。

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人震撼的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的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碉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但是他離開了生活了一輩子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碉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試想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是不是就是瑞德和監獄裏其他人的未來呢?

主人公安迪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救贖身邊的人,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説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説,儘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準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裏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2

“老布到此一遊”

西裝革履,神情肅穆,雕刻的手微微發抖。

這位在監獄裏面待了幾十年的老人,一旦離開肖申克監獄這個籠子,竟然沒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選擇了死亡。自由,現實的社會,對他而言,竟然似沒有圍牆的監獄,比有圍牆的監獄還要可怕。半夜驚醒,因為恐懼而睡不着。沒有人引導,沒有同類,無法適應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裏蹣跚地為貨物裝袋,滿臉的每一條皺紋都帶着惶恐,都在絕望地下沉。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孤獨勝過肖申克監獄裏的小格子。唯一的願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鳥兒是否會回來看一看這位孤單的老人一眼。

這是社會懲治罪犯的目的麼?多年前,或者他曾經十惡不赦,然而幾十年後,他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認識之間相差了幾十年的社會,看到對他而言奇形怪狀的新科技,無所適從。這是時候,你是否想過走進銀幕,安慰這個老人?他不是跟我們的爺爺一般年紀麼?他已經沒有危害社會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贖》被阿迪的個人的英雄主義所傾倒,當然,我也會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力量。事實上,教室裏有第一排,也有最後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會有偉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動歷史的前進,也有人拉歷史的後腿。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整體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傾慕偉人。畢竟,偉人是少數中的少數,英雄也一樣。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個英雄事實上是不現實的,你願意成全他人麼?所以不如讓大家都努力前進。

所以我願意相信導演是在用講述英雄主義的手法來提倡人文關懷。雖然他説“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但是這樣的鳥是不多的。這個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贖》,當然你可以説還有《越獄》。不錯,“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Michael在實踐這句話的同時,也表明了一種態度,他們都是為了無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沒有冤案,他們也就不會出現。是因為社會沒有關注這個方面,所以他們才會浮出水面。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樣,也沒有無緣無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會永遠緬懷老布出監的憂傷和孤獨,那是被忽略的一個羣體的無聲的抗掙。阿瑞和老布以同樣的孤獨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這是希望所迸發的力量。安迪與其説是一個引導的聖者,不如説是一種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種頑強自救的態度,一種抗爭意識。我們不願意讓導演創造的這種“奇蹟”成為“ 曇花一現”的絕響,所以,影片流傳幾十年。每個人都感受到影片帶給人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願意。

影片結尾出現的大片藍藍的海水,與監獄的壓抑成鮮明的對比,那是我所見過的最耀眼最舒暢的藍色,那是自由的顏色。當你跨越你所認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擁有你生命中繁華盛開的美景。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3

《肖申克的救贖》值得看兩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電影如同時裝,趕一個時髦,過上一把癮,就永遠過去了。可是確實有些電影是能夠沉下來的,它將在這個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歡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一樣,它是一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僅是因為它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並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僅有全部放棄期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可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一樣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我,心中永遠有期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麼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最終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後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是這些,卻又不僅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敍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敍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期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我心中最完美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可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杯具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明白這情景是夢,好萊塢製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為它實在是太完美了。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雖然講了那麼多殘酷的事,但留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都是完美的記憶。

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隊長進言,為獄友們贏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陽光下暢飲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場面:你從來沒有覺得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莫扎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裏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一瞬間都變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這時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沉淪之後,還能生存,因為完美永在,期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4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到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着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裏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幹着骯髒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慄: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着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着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着,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説這番説,而是説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説:如果能夠回到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説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到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鐘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到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上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

這部影片裏有兩種人,一種是像老布一樣大半輩子時間生活在牢裏,被體制化了。還有一種就是主人公安迪那樣追求自由,不放棄希望的人,引用其中的一句話:“我得經常同自己説,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當它們飛走的時候,你心底裏知道把他們關起來是一種罪惡,你會因此而振奮。”

安迪是位銀行家,被告殺死了妻子和情夫被判無期徒刑,進入了鯊堡監獄,其實他想過要殺了他們,可是並沒有下手。剛來到監獄,作為“菜鳥”的新囚犯又被“老鳥”們拿來打賭,他們賭誰會在來監獄的第一晚哭泣,其中黑人瑞德賭安迪,因為他看上去弱不禁風,但是安迪並沒有哭,瑞德輸掉了十條煙。瑞德一直關注着他,他是個不簡單的人。

長時間以來,安迪一直不和其他人交流,監獄中的”三姐妹“總找他的麻煩,一個月後,安迪找瑞德買一把石錘,他説他對石頭感興趣,平時喜歡雕刻一些小玩意。

後來,安迪和瑞德的幾個兄弟一起外出勞動,勞作時聽見看守長講上税的事,安迪走上前去想和看守長談一談,差點被扔下屋頂,他告訴看守長可以合法的免交一切税,條件是請他的幾個哥們每人三瓶啤酒。

從此,瑞德的名聲漸漸擴大了,監獄裏的每個警員都請他幫他們免税,監獄長也是,有一次監獄長突擊查房,來到安迪的房間,看見安迪正在看聖經,就和他聊了幾句,監獄長説:“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後來監獄長讓安迪去當圖書館管理員,這對安迪們來説是一份美差,因為在這裏可以看書,他在這裏認識了老布,老布是這裏原管理員,安迪在這裏持續寫信,爭取圖書館有更多的新書,之後監獄長要安迪幫他洗黑錢,同時安迪掌握着監獄長所有的黑錢收入,他等着自己越獄後把這些告訴警察和報社,還給自己又訂了一個身份,改名換姓,該有的證件都有。

老布呢,是個體制化的象徵,他在鯊堡監獄被關押了50年,這幾乎耗盡了他一生的光陰。然而,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不但沒有滿心歡喜,反而面臨精神上的崩潰,因為他離不開這座監獄。他適應不了外面的生活,他不知道外面的變化有多快,每夜難以入眠,實在不習慣,最後自殺了。

後來監獄又來了個湯米,告訴了他妻子和情夫死亡的真相,安迪找到監獄長希望能翻案,可是監獄長拒絕了,他想讓安迪永遠留在監獄裏幫他洗黑錢,還有就是如果安迪出獄了,監獄長洗黑錢的事就很有可能曝光。監獄長還把湯米給殺了。真是秦始皇一般的人物額!

安迪決定自己救自己,他在幫監獄長洗黑錢的同時,還在海報後面打洞,就用那麼小小的一把石錘打了20年,他終於挖穿了牆,通過自己挖的隧道到達排污管,再爬過排污管到外面的小河,瑞德好像説過用這把石錘越獄,要鑿600年。那排污管有500米。安迪在忍受着惡臭中堅持的一直向前爬,終於逃出來了!

原來,安迪一直把小石錘藏在聖經裏,聖經裏真的有“救贖之道”,還有安迪挖牆挖的土都藏在了褲子裏,走路時,把褲子一抖,土就掉出來了。他太聰明瞭!

我有幾個疑問:為什麼安迪要開展圖書館?為什麼要讓監獄裏的人學習?冒着生命危險去放歌聽呢?是不是想讓監獄裏的人們知道自由是美好的,想讓他們都充滿希望,雖然他們都不是什麼好人,曾經做過壞事,但有希望的人生才有意義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vj4v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