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蘇東坡傳》讀後感(集錦15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集錦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蘇東坡傳》讀後感(集錦15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1

蘇軾的人生態度在於他不畏艱難,敢於對文學進行大膽的革新和創造;在於他忠心為國,愛民如子,勤政為民,與民同樂的氣概;在於他感懷傷事,對於政治上的失意,依然能夠胸懷祖國,情繫民生,將自己的滿腔熱血付之與詩詞創作的另一種生存力量。

蘇軾的`命運可謂悲慘,但我們翻看他留下來的文學作品,卻幾乎看不到他哭哭啼啼。他總是幽默、樂觀地去看待挫折。

蘇軾的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詞上。他的一首詞就很形象的反應了他的這一特點。就是他在經歷了文字獄,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的一天,他和幾個好友出去遊玩,遇上了雨,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四處奔跑,結果還是被淋得濕透,十分狼狽。只有蘇東坡不在乎,好像沒雨一樣,一邊走一邊吟詩。過了一會兒,天就晴了,他就此寫了一首《定風波》

蘇軾就是以這樣一種淡薄達觀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無數風風雨雨的。他自己非常喜歡“回首向來蕭瑟處”和“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兩句,在晚年貶居海南的時候,還在自己的詩裏用了這兩句。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態度,貫穿了蘇東坡大起大落的一生,成就了一種高貴的人生境界。

蘇軾所以能如此開朗樂天,絕非偶然,這是與他超塵脱俗的人生悟性分不開的。他為人超拔物慾,淡漠富貴,而傾情人格品第、學問文章。這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自然流露,時時體現。如“心閒萬緣空,身安一牀足。豈惟忘淨穢,兼以洗榮辱。”“浮雲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結語:

最喜歡蘇子藉水月之流逝、盈虛為喻,闡明天地永恆及人生萬物變與不變的道理。人生榮辱譭譽之變化不可免,無須悲觀失望,應豁達開朗,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蘇東坡傳》讀後感2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為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題記

一提到蘇軾,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彷彿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軾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麼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於説:“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説:“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水旱殺人,百倍於虎;人畏催欠,甚於乾旱……是常有二十萬餘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軾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軾説:“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軾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後,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後感3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以説是一位曠世奇才,他曾這樣評價文壇巨匠:“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温厚和厚道,並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橫溢的背後,幾度升遷,甚至是被捕的辛酸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王安石鬥智鬥法,和當朝位高權重的宰相博弈,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他敢於提出、敢於批評,敢於和強大勢力作鬥爭的態度,非常令我敬佩,而富貴榮華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慾,他的人生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從他無數的詩句中就能看出,只要他認為不對的,他就要反對到底。

古詩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年輕時喜歡他“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峯”等等極具詩情畫意的詩文,後來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不僅如此,蘇東坡還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僅在美食方面,就有不少趣事逸聞。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還也多次提及美食如“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讀完蘇東坡傳,其實非常羨慕他,羨慕他怎可以如此的剛毅,又如此的灑脱,曾經遠赴他鄉去求學,如今背井離鄉在工作的我,一直用他的話‘此心安處是吾鄉’來勉勵自己。

《蘇東坡傳》讀後感4

宋代是淹沒在歷史中的一個朝代。原來對於宋朝的瞭解,只知道開封有個包青天,以及唐詩宋詞中宋詞的温柔婉約,還有讀書時學過一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蘇東坡只記得有個菜名叫東坡肉。

林語堂自稱蘇東坡轉世,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自然感覺不同,換一種説法,也許林語堂眼中蘇東坡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

讀完本書,跟隨蘇東坡的人生軌跡,對宋朝有了大致的瞭解。那是一個相對開明的時代,文化昌盛,工商業發達,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以至北宋滅亡後江南的富庶又支撐了南宋150年。但蘇東坡生活在北宋將要滅亡的時代,戰亂紛紛,人民遊離失所,政治改革(王安石變法失敗),註定了蘇東坡悲苦的一生。

人在這世上得不到生存,得不到尊嚴,再強大的文化都是無根之萍,鏡中月、水中花。在那種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時代,需要蘇東坡的灑脱和開悟,豪邁與豁達,淡定與操守。

蘇東坡的偉大之處在於:面對苦難,他完美結合了儒、釋、道三家,即中國人的'三個信仰,儒家的積極人生,佛教的淡泊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

這世間的苦難,需要精神力量的慰藉,需要詩詞的靈性,需要大智慧、大毅力,對抗這自然的惡劣和命運的無奈。

看過苦難的歷史,才發現生活在和平時代是多麼幸運,先民們篳路藍縷、可歌可泣、可悲可歎,才有了現代的物質文明,才了追求自我的生存基礎,我想我們應更珍惜這種機會。

人生如光陰之逆旅,不求能達到什麼成就(都是成功學忽悠的'),只求不辜負這光陰,要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意義。

《蘇東坡傳》讀後感5

如果説有誰最與百姓為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後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後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為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裏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為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於皇,亦要忠於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後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為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為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於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裏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聖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着,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誇,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總之蘇東坡的詩也好,人也罷,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場大雪過後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儘管飽受打擊挫折卻百折不撓,樸實無華背後保留着他特有函意……

《蘇東坡傳》讀後感6

在我懵懂的記憶裏,蘇東坡也許就是一個寫詞的文人,我一直認為它和李白杜甫一樣,就是一羣只會創作詩詞的人。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算真真正正地懂了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的名人,不僅是因為蘇東坡卓越的才華或是動人的詩賦,而是他高尚的人格,一個品行敗壞的人是不會成為名人的。就像著名的奸臣秦檜,寫得一手好字,開創了瘦金體,也很有才華,因為道德敗壞而被世人唾罵。

蘇東坡講究仁愛,對於世間飽受折磨的勞苦大眾的十分有同情心,他在《楊村開運鹽河雨中督義》一詞中就表現出對人民的艱難和悲苦的'一種自責感。所以他竭盡自己一切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有時由於被貶,自己所擔任的官職太小,而力不從心,此時的他就會產生一種羞愧感。這種感情在當時腐敗的帝王朝是多麼可貴啊!

蘇東坡是個重情多義的人,他結交了很多益友,也認識當時的很多名人。 卓契 就是起中的一個,他曾經因為一個承諾,千里迢迢徒步去惠州看蘇東坡,當時從蘇州到惠州就像從天涯到海角,而卓契 一路化緣,風餐露宿 ,來到了蘇東坡的面前,使蘇東坡大驚。就是因為蘇東坡的重情義,才使他結交了這個叫卓契的和尚。蘇東坡的重情義還不僅於此,大家一定聽説過蘇東坡寫的 《水調歌頭》吧!這首詞正是蘇東坡寫給他多年未見的弟弟的,這首詞便流傳的現在還這麼有名。蘇東坡的重情多義還體現在他對自己妻子的感情忠實。在蘇東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後,蘇東坡一直傷心至極,十分想念她的妻子,於是他在她妻子死後十年內為她種了三萬棵雪松,以表對她的思念之情。他還在他的妻子死後的十年寫了一首《江城子?記夢》感動了無數的世人。

蘇東坡還是一個樂觀之人。他做官多次被貶但他絲毫不放棄自我,無論到哪裏,他都會發現那裏的美好,對人生充滿信心。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幾乎擁有所有優點的人,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需要學習他經典的詩詞,更要學習他偉大的人格和品行。

《蘇東坡傳》讀後感7

《蘇東坡傳》終於看完了,一方面俗務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誇一個人都不帶重複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於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痴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濟學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內由災害引起的饑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司令,整肅了軍營風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隨俗隨遇而安結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歷了無數嚴重的政治迫害裏,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後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8

他的文采飛揚,堪比西方文壇巨匠莎士比亞;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國政壇上叱吒風雲的雨果;他的動人情感,又如英國作家約翰生。他的人性與人生讓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蘇東坡。

但是,蘇東坡一生風雨坎坷,飽受磨難,從密州一直被貶謫流放到詹州,他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最終被貶到北宋的蠻夷之地——詹州。

當我讀到這時,靜靜地合上書本,掩卷沉思:蘇東坡的人生為什麼是如此悲慘,他被貶到詹州時,會抑鬱,甚至想不開自盡嗎?心中種種疑問使我又翻開書本,繼續往下讀。

蘇東坡的做法卻出乎我的意料,他豁達樂觀,關心百姓,在蠻夷之地時也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處處為百姓着想,興修水利,賑濟災民,減免租税,平反冤情……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他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説:“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蘇東坡的故事,讓我意味深長,他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才華橫溢,我不禁想到他——霍金。霍金是現在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又是“宇宙之父”。他二十一歲時患上肌肉委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他的人生坎坷曲折,可與蘇東坡相比。但他笑看人生,笑看風雲,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證明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律與黑洞面積定理。他要是沒有那頑強的毅力,豁達樂觀的心,怎會取得巨大的成就,受到世人的讚譽。

笑看風雲,不是項羽揮淚別虞姬、烏江自刎的自尊;笑看風雲,是司馬遷被處以宮刑的堅貞不屈,努力譜寫“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笑看風雲,是貝多芬雙耳失聰後,依然努力演奏譜寫一首首著名的歌曲;笑看風雲是……

蘇東坡的肉體雖然會死,但他的精神在歷史中則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耀照明,可以滋潤營養,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剎那間的一顆微粒,生命卻可以不朽。

《蘇東坡傳》讀後感9

要我説,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就非蘇東坡莫屬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人。他不僅在詩詞方面有着極大的造詣,他是豪放派的創始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併成為“三蘇”並且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一名偉大的書法家,畫家。更重要的是,他為人正直,高尚,心胸豁達,重情重義。是一名千古奇才。

然而,蘇軾的人生經歷也是十分坎坷,首先是在都城當官時與當時的.宰相王安石的意見不合,被迫離開了開封。又因歷史上有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悲觀押進監獄。後被貶黃州,隨後又先後被貶到惠州、儋州。正是這樣坎坎坷坷的人生經歷,才造就了這樣一位曠世奇才。

蘇軾與王安石,雖然兩人在朝廷上意見不合,是一堆死對頭,但私下裏也是一對好朋友。蘇軾和王安石的朝政觀念可謂是南轅北轍,他們兩人也經常發生衝突。在“烏台詩案”發生的時候,王安石甚至親自上書皇帝,營救蘇東坡。後來,蘇軾看望早已經辭官的王安石,兩人一起有山有水,把酒言歡,可謂兩人都是心胸寬廣,豁達的偉人啊!

蘇東坡,還是一位重情重義的人。父親蘇洵逝世後,他便回去弔喪。蘇軾和蘇轍,二人的友情也已經成為一段傳奇佳話。有句話説“古來兄弟相親相愛相知之樂,未見有過二蘇者”,著名的《水調歌頭》,就是蘇東坡遠在他鄉的時候,懷念自己的弟弟和家人時寫下的。蘇軾先後有三個妻子,王弗,王閏之和王朝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這首著名的《江城子記夢》,就是為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所寫下的。據説,在王弗死去後,蘇軾在埋葬她的山上種了三萬株松樹。嫁人就嫁蘇東坡,可見他是多麼一個關愛他人的好男人。

看完了《蘇東坡傳》,聽完了秦老師的講座,讓我真正瞭解了這個人,蘇東坡,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是一個曠世奇才,他是一名真正的偉人。

《蘇東坡傳》讀後感10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詩句是中國古代大文豪蘇軾所寫的。可是你確定你很瞭解蘇軾嗎。

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知道我對他的瞭解太淺了。

蘇軾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美食家不僅如此他還煉丹藥,修煉瑜伽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流傳的古詩名句很多都是出自他的。例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為他弟弟所寫的,整首詩無處不透露出他對弟弟蘇轍的思念,可見蘇軾的重情重義。蘇軾的詞恰似北宋詞壇的一陣清風,既影響了當代,又為詞體的發展開拓了道路。蘇軾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不僅用來寫愛情、離別、旅遊等,還用來描繪農村生活、報國壯志、貶居生涯等。他用筆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寄託自己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但蘇軾詞真正的黃金時段是在他被貶的時候。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並將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進監獄,之後僥倖被放出的蘇軾開始了“被貶生涯”。

在被貶的這段歲月中蘇軾領略了很多事,這也促使他的寫作風格出現變化。如“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倆者耳。”表達了自己想報效祖國的'心裏,又同時安慰自己雖然被貶,但能賞到如此美好的風景是隻有像他現在的一樣的閒人才能欣賞得到。

書中也提到過蘇東坡詩的受歡迎程度,當時的皇帝和皇后可是把蘇東坡的詩當寶貝一樣,總是第一時間弄到最新的蘇東坡的詩,可見這也是為何,之後皇后幫助東坡。

總的來説,正是因為東坡先生的所作所為,才使得他的一生再也不平淡無奇。

《蘇東坡傳》讀後感11

《蘇東坡傳》讀後感--王梓珺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後,我才發現,世界上竟有如此豁達之人,而他便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名字叫蘇軾,東坡是他的號,字子瞻,他是北宋時期一位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過的“橫看成林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蘇東坡寫的一首關於廬山的'很有名的詩。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麼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到了兩個字:樂觀。

與蘇軾人格高尚相映襯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屬不同的範疇。東坡人格的魅力在於他對人間貼自肺腑的愛,在於他於任何處境都能以達觀心態享受生活,在於他性情裏的幽默風趣,在於他能與各階層人民真誠相交,在於他因言獲罪多次卻始終不曾停筆,在於他種種魅力。

時光早已滌盪了蘇東坡心中那因被貶、因顛簸、因月光、因夜風而生髮出的一切憂憂愁愁與不達不快,只留下一個擺脱了官場的羈絆,人事的糾紛的大文學家形象,由宣紙上的墨跡、石碑上的刻紋,穿越千古傳遞到我們的面前。翻開舊書,在那無數豪情四射的詩詞筆墨間,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麼。

《蘇東坡傳》讀後感12

剛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真是一本好書。雖然這本書是林語堂用中文寫,張振玉中文譯的,但讀起來思維流暢,不似一般英譯漢的著作那樣識字式的拗口,林語堂從浩瀚的典籍中抽取出蘇東坡一生的故事片段,又如講故事一般把這些小故事連成一個大故事,讓人看到蘇東坡的偉大人生。

我不懂詩,不懂詞,不懂書畫,説起中國古代的大詩人向來只有一個印象,比如李白在我眼裏就像彗星,杜甫我就想到憂國憂民,沒有過深入的瞭解。真是要謝謝林語堂,在這本書裏,他總是有最真實的小故事佐證,有最優美的筆觸和最清晰的文思,有最智慧的見解。蘇東坡傳拉近了我與古人與古代社會的距離,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實的詩人畫家蘇東坡,另一大額外收穫就是知道了中國古代的民俗、民間思想、人的生活狀態、政治體制等等到底是什麼個樣子,還有就是又看到了以前教育所蔽眼的一些正解或真解。所謂一言難盡,太多的東西一般得靠一本書承載,在這裏就不把自己的心得列舉一二了。

蘇東坡的生活離不開酒、肉、詩、女人,他陶然其中,古往今來最真實最自然;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説“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古往今來最純真;蘇東坡的一生都受政令驅使四處遷徙,未嘗得安生,古代的社會裏人似乎只能選擇這種被安排的命運,除非做個吳復古一樣的道人,顧影自憐不禁慨歎。

讀蘇東坡我倒是最喜歡‘蘇門四學士’中的秦觀,摘書如下“秦觀這位風流瀟灑的詞人,據野史説曾取過蘇東坡的'小妹,秦觀尚未應科舉考試,還沒有功名,但是年輕,文采風流,有不少的女友。後來秦觀死時,曾有一歌妓為愛他尋了短見”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全書的最後一句話,讓我聯想到王小波,天才都真實幽默自然快樂。

《蘇東坡傳》讀後感13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後,我才發現,國際上竟有如此曠達之人,而他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終身都在被貶,但是咱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豁達的詩句,比方《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門都寒酸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但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悵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敬服的`心悦誠服。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前史長河中永久那麼光芒耀眼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終身,我學到了兩個字:豁達。

蘇家出了三個文人,稱為“三蘇”:蘇洵、長子蘇軾、次子蘇轍。所以説“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我賞識蘇東坡不只僅由於他豁達,還由於他是一位正派的詩人,他説“寧可食無肉,不行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行醫。”由此可見,他很重視人品。當咱們學蘇東坡他寫的《記承天寺夜遊》時,為“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閒人”找了幾個適宜的諧音詞:賢人、嫌人、涎人、嫻人和銜人。蘇東坡儘管宦途含辛茹苦,但也很會日子,做了一手好菜,例如:東坡肉等等。並且他的日子風趣,寫文章也是文思泉湧,所以咱們説失落的人有一個詩意的人生。

蘇東坡後來歸隱於田園了,他開端在東坡一片田地裏作業,自稱“東坡居士”,所以咱們才會叫他蘇東坡。他變成了一般的農民,真實開端務農了。

林語堂先生與謝教師最喜歡的詩人就是蘇東坡了,現在我知道為什麼了,由於蘇東坡的異乎尋常。當咱們去閲覽他的詩作時,沒有苦澀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頭的靈靈通觀。他真的是一位優異的詩人!

我要向蘇東坡學習,他心靜如水、胸無世俗,而又光明正大、淡泊閒適,並且具有豁達曠達的胸襟,真的是一朵當之無愧的天主的最美花兒,沒有缺陷,如此絢爛的聳峙在文學史上的頂峯!

《蘇東坡傳》讀後感14

在孩提時候就明白蘇東坡,可是,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後。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所以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所以得罪了當權的羣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説:“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羣小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羣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到達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着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鉅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温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羣小即使能保自我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着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可是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異常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歡樂。能夠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嚐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蹟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讀後感15

接連三天,閲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於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裏借書閲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於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説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還是時時影響着我。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蘇東坡還有一段流放歲月,最遠到過當今海南。當時的海南可不是經濟特區,而是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極為落後。可他絲毫沒有怨言,儼然是個“樂天派”。雖然苦,卻也落得個清閒,“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文學家們這樣評價蘇東坡:

“善談吐,遊蹤甚廣。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林語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趙翼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闢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

“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燮星期

從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蘇東坡——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ydvm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