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薦)幼兒園教育反思

(薦)幼兒園教育反思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育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幼兒園教育反思

幼兒園教育反思1

在進行個案記錄的時候,還往往會存在着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把握其與指導全體之間的矛盾。有時為了能詳細,全面地跟蹤記錄個別幼兒的典型行為,教師不得不放棄了對多數幼兒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了對其他幼兒的不公正。另外,在進行個案記錄時,有的'教師常有一定的主觀性,例如:有的孩子長得比較可愛,在幼兒共同活動時,教師自然而然就會對他多關注一些,這些主觀因素常常會影響記錄的結果。這也是多數教師在進行個案記錄時所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困惑。

幼兒園教育反思2

在通常的理解中,常規教育旨在促使幼兒瞭解、接受、遵守幼兒園集體生活所需的各種行為規則,養成相應的習慣,在當前幼兒園教育中舉足輕重。毋庸置疑,常規教育在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當前也陷入了一些困境,值得反思。

一、關於常規教育的一些困惑

在幼兒園常規教育過程中,為了適應規則,幼兒必須放棄哪怕是非常有趣的想法。例如,“到什麼時候做什麼”是一條幼兒園常規,但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並不總是能夠與教師的要求保持一致。當常規教育需要犧牲幼兒的主體性、創造力、想象力時,這種代價是否過於高昂了?對於教師而言,他們會因為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常規教育以及與之相關的事務中,相應地會減少對幼兒和教學研究的精力投入。因此,在現今的常規教育中,無論是幼兒還是教師都會失去很多。

目前常規教育主要採取“防範式”,即教師處處防備幼兒,生怕幼兒做“錯”什麼。教師通常採取的是高控制的手段,不敢放手讓幼兒自主地活動,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這樣一來,常規教育陷入了難以走出的“怪圈”:高控制形成了幼兒對教師的依賴,這種依賴使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很難形成,導致幼兒缺乏對行為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而這又在一定程序上加劇了教師對幼兒的控制。這種常規教育對幼兒的主體性教育的內容抽空了,使得“培養幼兒的主體性”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二、常規教育陷入困惑的原因

1、把常規訓練當作開展一切教育教學的前奏。

有教學過程中教師總要等到幼兒全部安靜下來才開始活動,希望通過這種強化使幼兒形成自控並自覺安靜地等待教師“上課”。不難自出,教師是在常規訓練上而不是在如何激發幼兒在學習興趣與動機方面下功夫,常規在這裏不僅被當作工具,而且成了教育目的,其重要性往往被置於個體利益之上,使常規教育“過分強調環境的有序性,忽視幼兒的自主性,過於強調常規教育的共性,忽視遵守常規中的個體差異”。

2、將常規視為對幼兒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

在幼兒園班級生活中,隨時能聽見教師説出的“不能亂丟玩具”、“不能亂扔垃圾”、“不許大聲説話”等限制性話語,這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許”、“不能”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語,説明了在教師心目中,“常規就是限制幼兒的不良行為,常規教育就是管”。將常規視為限制,從而使常規失去了對幼兒行為指引的作用,使幼兒的實踐缺乏目標感而顯得無所適從,甚至引起幼兒,尤其是大班幼兒的反感、挫敗感。

3、注重強調規則的利他性,忽略利己性。

遵守規則,意味着替別人着想,同時要限制自己不合規範的行為,在班級生活中,當個人的想法或需要與集體或他人的利益相沖突時,按要求得放棄個人的想法或需要以免集體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如幼兒園班級生活中“洗手時不要把水灑在別人身上”、“看到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等都是利他性的規則。教師強調規則的利他性,使幼兒認為規則總是有利於別人的需要規則而自己則不需要,於是他最終學會的總是用規則來要求別人,而沒有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4、教育方法欠妥。

常規教育大多是這樣完成的:教師一般是首先介紹常規,接着是不斷地提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生活中不斷地提醒、督促,對違反常規的行為進行懲罰。對於幼兒來説,這種要求是外部的,是教師有意地強調出來的,是在説明常規“是什麼”及“怎麼做”的問題。這種常規教育與幼兒以無意學習為主的規律相違背,而且只能引發這樣的效果:常規同知識一樣,只是需要幼兒接受即“能説出”的東西,而不是需要幼兒去理解它、實現它即“能做到”的東西。幼兒會想:“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規則到底和我有什麼關係?”當幼兒覺得常規與我無關時,任何説教都將難以真正奏效,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消極的。

三、常規教育新的嘗試

1、將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作為常規教育的重點。

常規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終極目的在於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園常規教育都要圍繞這一核心來進行。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對規則的看法。規則作為社會和集體組織對個體的行為要求,在某種程度上是客觀的,是外在於幼兒的客體。但是在常規教育中,規則應被看成是幼兒主體品質的組成部分,因為真正地理解規則、遵守規則反映了幼兒主體意識的覺醒,是幼兒主體性的`體現。對於教師而言,只有將規則視為幼兒主體的一種品質,把它當成是幼兒內在的、在幼兒積極的自我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東西,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常規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養出幼兒的規則意識。

2、將幼兒被動接受常規化為主動。

我們知道,規則不但有利他性,還有利己性,規則是互惠的,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幼兒體驗規則對自己的意義,主動建構規則互惠性的認識。幼兒可以通過比較自己遵守某一規則前後的差異,發現規則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體驗規則不是單方面的“付出”或是對自己的限制,而是副經理的。例如“謙讓”的規則,會讓幼兒感受到它使大家都能順利做事,爭執不下會耽誤時間,最終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便。又如“助人”,在給別人帶來好處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3、將幼兒常規要求內化為幼兒對規則的需要。

靠強制手段使幼兒遵從規則,並不能真正地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要求教師不能把規則當成一種強加在幼兒身上的外部要求,總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幼兒,而是將規則還原成幼兒主體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對規則的內在動機,使他們感受到對規則的內在需要並體驗到其中的快樂。

為此,教師需要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由一味的限制轉變為積極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兒對規則的主動建構,幫助幼兒體驗到規則或紀律為自己帶來的樂趣。如果教師多説“你能做到……你會……”或者“如果你能……我們都會為你感到高興”,那麼,幼兒在班級生活中懷着的不再是一顆忐忑不安的、小心翼翼的心,而是滿腔自信地去活動,他們會越來越頻繁地説出“我能……我會……我可以……我需要……”等話語,他們會將自己對規則的直觀感受表達出來,積極體驗他們對規則的需要,他們的規則意識會積極地生長。

幼兒園教育反思3

上個周看了差不多一個周的講座視頻,在這個週中我學到了很多,也增長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觀看了早上入園、吃飯、睡覺、廁所等等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

觀看了孩子們早上入園的視頻,老師們早早的就在自己教室門口等着孩子們的到來,孩子們一個個陸續的來到教室門口,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個個認真仔細的整理着自己的衣服、書包等一些物品,整理好之後整齊的放在自己的小櫃子裏,而且孩子們在整理自己東西的時候,比如説整理自己的衣服的時候還有小兒歌。

而我們平時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以來就幫助孩子脱衣服,疊衣服,沒有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這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每次都是我們去幫他們來完成,完全的剝奪了他們自己動手的權利。

視頻中孩子們吃飯的時候,會把今天吃的什麼用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每天都會有一個小報餐員,讓小報餐員給孩子們介紹今天中午我們吃的是什麼,這些飯菜都有什麼營養,然後再請孩子們吃飯。對於大班的`孩子吃飯的環節我很喜歡,就是自助餐;也是把今天的飯菜都準備好圖片,讓孩子説説飯菜的營養,然後老師會給出相應的建議,什麼菜吃多少,然後讓孩子們自己選擇。

那我們平時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就是把飯菜分好了,就讓孩子們吃,有很多的時候家長回家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吃的什麼,孩子們的回答就只是米飯,其他是什麼都不知道,這種吃飯的方法可以讓現在的孩子知道飯菜的營養,也不會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會發生挑食的現象,也很好的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午睡的這個環節,視頻當中小班孩子也有關於睡覺的兒歌,老師還會給孩子們講講故事,讓孩子們慢慢的進入睡夢中,起牀的時候還有一個起牀操,這個我感覺是很好的,音樂的起伏沒有太大的變化,讓孩子慢慢的清醒過來,伸伸腰,敲敲腿,轉轉脖子等一些動作,讓孩子慢慢放鬆。那我們平時一到起牀的時候就説:起牀啦,穿鞋子廁所小便喝水哈,不會注意這些細節。

從小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入廁習慣也是很重要的,他們在廁所貼上了相應的標誌,小女孩在兩側畫上了小腳丫,在上廁所的時候小女孩就知道怎麼樣廁所,正確的上廁所的方法,小男孩也是。那我們平時入廁的時候時不時的就會聽見孩子們告狀聲音,不是他推我了,就是他擠我了,看了視頻當中的方法,孩子們很有秩序的入廁,不會發生我們平時這樣的事情。

聽也聽了,看也看了,感觸非常非常的多,看似很簡單的一日生活,但是其中的知識的非常多的,一個好的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以後我們會努力讓孩子們快樂的在幼兒園成長生活。當然這些都是需要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增進自己的知識,當然這些也都離不開愛!因為有愛,我們的孩子才會如此快樂和自信;因為有愛,我們的老師才會如此盡責和自豪;因為有愛,我們家長才會如此欣慰與驕傲!

幼兒園教育反思4

設計意圖】

"火"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但水火無情,幼兒卻不理解火的危害,常常揹着大人玩火。再加上馬上就要進入暑假生活,孩子們自己在家的時間長了,沒有了大人的看護,孩子更會去玩火。為了加強孩子瞭解火的危害,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瞭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當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從而達成共識:玩火真危險,我們不玩火。

【活動目標】

1、知道火柴、打火機、廚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當會有危險。

2、不碰觸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兒不玩火。

3、學會如何應對火災,知道如何在火場逃生。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打火機、蠟燭、紙張等實驗用品。

2、濕毛巾人手一條、滅火器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身上穿紅袍,脾氣真暴躁。惹起心頭火,一跳八丈高。(火)請幼兒討論火的用處:可以幫我們做飯,可以取暖,可以放煙花,可以烤乾衣服,可以烤熟食物等等。那麼火對我們有好處,有沒有害處呢?

請幼兒討論火的.危害:火能燒掉房屋、傢俱,火能燒死人,火可以燒掉森林等。

二、認識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觀察小實驗"紙的燃燒",幫助幼兒瞭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認識火源和易燃物品。

老師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將一張紙放在蠟燭的上方,讓幼兒觀察紙的燃燒過程。

2、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火源?(打火機、火柴、鞭炮、蚊香)那些東西可以燃燒?(紙、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

小結:在我們的家中經常會有打火機、火柴、煤氣爐等火源,還會有抹布、紙張、塑料、木製品等易燃物品。火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會正確使用火,火娃娃也會生氣,給我們帶來傷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

3、幼兒觀看視頻,討論如果發生了火災,我們應怎麼辦?如何逃離火災現場?

小結:如果出現小火,我們可以求救大人用水撲滅、用濕布撲滅、用滅火器撲滅……如果出現大火,我們要撥打求救電話119,並迅速逃離現場。逃離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嘴巴。

三、消防逃生演練模擬火災,拉響火災警報。幼兒聽到後,迅速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老師手提滅火器滅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線逃離現場。

教學反思:

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通過真實的案例,我向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幼兒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發言積極踴躍。課件、圖片的運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歡的情景表演,選擇孩子身邊熟悉的生活情景為題材,讓幼兒進行熱烈的討論,取得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教育反思5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活動,要幼兒知道牙齒的用途,怎樣保護它,從而體會到牙齒健康很重要。

2、發展幼兒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能力,培養幼兒剪貼技能。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粘有脣形的'紙板,剪刀(與幼兒人數相等)。

2、長條形畫線的紙若干(背面巾有膠條)。

3、掛圖兩張,裝垃圾的小盒四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出課題

教師用優美簡單的語言指出“露齒的微笑”真的很美。

二、討論牙齒

1、牙齒很重要,我們用它做什麼?

(吃飯、撕咬食物、咀嚼食物、幫助發音等)

2、如果沒有牙齒會怎樣?

(食物不能咀嚼碎、你會生病、會胃痛;沒有牙齒説話會不清晰;你的臉會不美麗,會變形等)

3、怎樣保護牙齒:

① 注意少吃甜的東西

② 早晚要刷牙常涑口

③ 換牙期不要用手亂摸牙,等等

三、美勞活動:露齒的微笑

1、出示我“露齒的微笑”,引起幼兒的興趣。

2、演示剪貼的方法:

① 要求粘的牙齒要像你的牙齒一樣堅固,請你按住後在心裏數1、2、3、

② 要整齊

③ 不要放到外面會很難看

3、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取出典型作品簡單小結

5、自然結束

① 美麗整齊的

② 歪的、齲齒的上醫院治療

【活動延伸】

我們都希望有美麗的露齒的微笑,請幼兒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給小妹妹、小弟弟們聽,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弟弟、小妹妹們看。

【活動反思】

幼兒知道健康的牙齒白白的,不疼痛,沒缺口;不健康的牙齒會疼、延遲的顏色是黃色或黑色,有的牙齒上蟲洞,有的咬不動稍微硬一點的食物。討論如何保護牙齒時,部分幼兒缺乏輕聲討論交流的習慣,不能按要求傾聽同伴的發言,自我意識較強,個別組有爭搶發言標誌牌的現象,活動常規需要長期培養。總體説來,幼兒知道牙齒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護牙齒的方法。

幼兒園教育反思6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即將結束,小朋友們期盼已久的暑假就要到來了。x月xx日,xx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開開心心地來到幼兒園,這是他們本學期最後一天到園,馬上就要迎來他們最快樂的假期時光。為了使每個幼兒能過上一個平安、健康、快樂的`假期,xx幼兒園開展了“快樂暑假、安全相伴”暑假安全教育活動,力求全方位做好假期前安全教育工作,為孩子暑假期間的安全增添一份可靠的保障。

事先,園長助理黃x對本次專項安全教育活動從時間、內容、形式等方面做了具體詳細的安排和佈置。各班教師高度重視暑假安全教育工作,並積極做好準備。

老師們通過帶領幼兒觀看安全小視頻、精美的圖片、PPT,針對假期的各方面安全問題進行集中教育。向幼兒介紹了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防溺水、消防安全、預防疾病、預防意外、防止拐騙、身體的小祕密等安全注意事項,並向幼兒創設情境,請幼兒判斷正誤。幫助孩子們梳理、積累安全生活的經驗,提高孩子們假期安全意識與避險能力。

幼兒園教育反思7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對媽媽的獨特感受。然而,這種感受是模糊的,不自覺的。形象生動的故事可以使幼兒的這種感受鮮明生動地在心中體現出來。這個活動的目標:幼兒能有意識地注意媽媽的特徵;能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徵。

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都能夠達成,孩子們很願意表達對媽媽的特徵描述,雖然表達有侷限,多為頭髮長短,喜歡吃的東西。在活動中,小朋友都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在傾聽故事時每個孩子都是非常的專注。

孩子們的思維是廣闊的,他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他們同樣具有欣賞美的能力,聽老師講的故事非常的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就等於在欣賞聲音的美、語言的美、肢體動作和神態的美,孩子們在聽我把媽媽弄丟這個故事時能如此投入認真的傾聽,我認為我在講故事的時候非常的`投入,我非常用心的講好故事,我採用不同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把故事裏面不同的心情和表情都展現出來,在講到媽媽不見了,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現出着急和焦慮的心情,在找到媽媽時,會表達出發自內心的快樂之情,整個故事牽動着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真正在領悟故事的內容,大部分小朋友都能非常認真的傾聽並準確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在講述完故事之後,我請孩子説説自己媽媽的特徵是什麼?很多孩子都能大膽的敍述自己的媽媽的特徵,孩子們會告訴老師媽媽長什麼樣子,細到頭髮,有沒有眼睛,有沒有揹包包等等,孩子們十分活躍的舉手發言,有些能力較強的孩子還會模仿故事中説到媽媽的笑。

通過這節課,讓我明白作為一個幼兒老師,在孩子的課堂裏,要孩子們專注的傾聽,必須把故事講的生動有趣、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從孩子投入的表情中,讓我明白想要孩子投入,老師必須自己先融入其中,為了孩子,我一定會繼續加強語言藝術的訓練,爭取以後可以做的更好的。

幼兒園教育反思8

“樹真好”是大班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中的一個活動,目標是“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樹的認識,感受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第一環節,請幼兒説説身邊的樹,回顧自己在哪裏見過樹,説説自己認識的樹的名稱等;第二環節,請幼兒理解圖中的`內容,並欣賞散文前四段;第三環節,請幼兒根據圖中的內容學習有關“樹真好”的話。接着,我開展了分組教學,期盼精心設計的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活動開始了。我拿出一個“樹”字,問幼兒:“這是什麼字?”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樹。”我接着問:“你們在哪裏見過樹?”天天説:“我家門前有一棵樹,我很喜歡。”我忙問:“你為什麼喜歡?”“因為可以長種子。”我説:“今天,老師請你們看一看這些樹是不是你們喜歡的樹,認不認識它們,好不好?”孩子們齊聲説好。接着,我逐一出示幻燈片,引導幼兒認識橘樹、桃樹、鐵樹、柳樹、楓樹等,並趁機引導幼兒把正確的樹名組織到相關的句子裏去,以豐富幼兒的語言。如,“桃樹上開滿了鮮花”“鐵樹有着長長的、硬硬的葉子”“秋天到了,楓樹的葉子變紅了”,等等。接下來出現的椰子樹圖片讓幼兒猶豫了許久,他們説“有點像鐵樹”“有點像羽毛”。我提示道:“它長得像鐵樹。看,樹上有什麼?”宋宋受到了啟發:“是海灘樹吧?”我告訴幼兒:“它長在海灘邊,叫椰子樹。”看完六幅圖片後,我換了個話題:“我們看到了這麼多漂亮的樹,真好!為什麼叔叔阿姨要種這麼多樹,而且要到處種樹?”云云説:“因為他們喜歡。”宋宋説:“因為可以把太陽擋住,為我們遮陰。”……

以上是活動第一環節的一段實錄,我主要圍繞幼兒身邊的樹展開,從“你在哪裏見過樹”“是否認識屏幕上的樹”“為什麼種樹”等幾個問題入手,與幼兒展開對話。在同伴的互助反思中,我感覺到儘管活動開展得還算順利,但問題也很明顯。比如,導入部分在繞圈子。我在引導幼兒認識樹的名稱上花了很多時間,內容與“樹真好”的主題有些偏離,並未緊緊圍繞樹的好處展開。認識到這一問題後,我馬上進行了調整。在另一組分組教學活動中進行了嘗試。

活動開始了。我拿出一個“樹”字,問幼兒:“這是什麼字?”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樹。”我好奇地問:“為什麼要種這麼多樹,而且要到處種樹?”鑫鑫充滿感情地説:“為了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所以要種樹。”我點頭:“你覺得大樹能讓環境變得更美,是嗎?偉偉,你覺得呢?”偉偉説:“可以擋住沙塵暴。”我笑着説:“是的,樹能擋沙塵暴,上次我們做過調查。”耘耘説:“樹可以幫助我們遮太陽。”我用手遮着頭頂説:“可以給我們帶來陰涼,防止太陽把我們曬傷。”天天輕聲道:“樹可以擋住龍捲風。”我接着問:“是啊,樹的本領真大。它還有什麼本領呀?”耘耘補充道:“樹能給我們提供果子。蘋果樹能長蘋果。”我給予了肯定:“我們周圍有許多果樹,每天能給我們提供水果,讓我們吃了身體健康。你們知道樹還有什麼本領嗎?”怡怡説:“樹還可以做些東西,比如做成小魚貼在牆上。”我回應道:“把樹切成一片片薄薄的,做成工藝品,然後用來裝飾,對嗎?”“樹可以製造氧氣。”“樹能做船。”……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説着樹的作用,他們的已有經驗被激發了。

從以上師幼對話的情況來看,幼兒不僅樂説,而且有話可説,雖然談論的範圍縮小了,但討論的方向更明確了,更有意義了,對下面活動環節的開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內容與目標“攜手共進”,使活動重點更加突出,從而推動了目標的達成。

幼兒園教育反思9

集合的音樂聲響起,孩子們忙着搬起椅子坐下來。先拿到椅子的孩子很滿足地坐在位置上,但也有孩子還在與別人爭搶椅子。我看到洋洋正和明明在搶一張椅子,洋洋用力拉住椅子不停地喊着:“這是我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明明也不甘示弱,一再強調是他先拿到的,誰都不肯放手。最後小朋友建議他倆用“石頭剪刀布”來解決。

為什麼孩子們時常會發生搶椅子的事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當集合的音樂聲響起時,有些孩子會去搬靠自己最近的椅子,有些孩子則會搬自己原先坐過的椅子,因此就產生衝突了;原因之二是孩子們缺乏謙讓意識或靈活性,要麼執意爭搶一張椅子,要麼看不到其他椅子。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組織孩子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大家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説:“如果真的找不到椅子,可以看看邊上有沒有多出來的.椅子。”有的説:“可以採用遊戲‘石頭剪刀布’來決定。”還有的説:“可以在椅子上寫上名字。”最後孩子們決定給椅子設計、製作標籤。

自從孩子們為椅子貼上標籤後,爭搶椅子的情況就沒再發生。但一段時間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自由活動時,孩子們經常會互相欣賞、撫摸椅背上的標籤,沒過多久標籤就破損了。怎麼辦?我又把問題交給孩子們去討論,孩子們認為可以定期更換椅背上的標籤,並且每次的設計可以不同。於是,我們又開展了“我為椅子穿新衣”的活動。為了使孩子們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椅子,我們還開展了“我為椅子洗個澡”(學習擦小椅子)等活動。

爭搶椅子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活動,不但有效地制止了爭搶椅子的現象,還讓孩子們學習瞭如何保護自己的物品,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感。

幼兒園教育反思10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後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

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鍊才會更好的成長。

【篇三:幼兒園教師教育工作反思】

幼兒園教育反思11

中班遊戲活動《快樂紙棍球》中就是用廢舊的材料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遊戲。《綱要》中提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益智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根據該執教老師目標的設定,本堂教學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所以我對這節遊戲課印象深刻。

從我觀摩整堂課之後,感覺該執教老師的上課風格很輕鬆,比較喜歡放任孩子自主遊戲,沒有太多的去幹預孩子們的遊戲,教師的角色就是定位於引導者、組織者,其它的`任務都是讓孩子們去完成,體現了遊戲課堂的自主、愉快。

對於這節健康遊戲課,我聽課後有幾點建議:

1.節奏不要過快,注重遊戲評價

馬老師執教的中班健康遊戲一共進行了15分鐘,在時間上有些短,為什麼時間過短呢,我覺得在活動過程當中的評價環節可以再詳細明確一些。在執教過程中幼兒一共進行了7次遊戲,每次之間的節奏很快,評價時也是孩子們隨便站立,這樣的後果可能導致部分興奮的孩子沒有聽,就會影響接下來的遊戲質量,所以我覺得子啊關鍵評價時是否可以讓孩子們圍坐下來,細細聽聽他人的意見建議,這樣會比較有利於教師的講解。

2.紙棍球的技能知識要重點進行強調

遊戲開始前的講解很重要,可能是之前玩過這個遊戲,所以子啊觀摩教學時並沒有看到老師有過多的講解。在開始遊戲後,孩子們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搶,有幾次可能涉及到球出界等犯規知識,我不知道孩子們是否清楚。我覺得一個完整的遊戲活動,有些講過的知識還是需要反覆重提才能讓孩子記得更加清楚。

幼兒園教育反思12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正因為如此,才能滿足社會各種事業的發展。而人的素質,由於先天條件和後天發展的差異,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點和發展潛能,正因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個性,才能滿足社會各個領域發展的需求。而在應試教育中,視各具個性的學生為一律,把主要目標放在文化知識的傳授方面,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顧學生的天賦,無視學生的差異,扼殺了學生的興趣、願望和特長,而以升學為惟一目標,這種教育背離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違背了學生個性發展的規律。我們提倡素質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讓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得到充分的發展,就是要發掘出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個性特長,培養出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各樣的人才,以適應充滿競爭的未來社會。

清代的思想家、大詩人龔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念,應該給當代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不拘一格,就是要全方位地從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天賦,不但不能夠壓制、扼殺,還應該因勢利導地加以發掘,啟發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造就出各具風采的時代新人。從這個意義上講,素質教育應該是一種個性發展的教育。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呢?

首先,要有觀念的轉變。要認識到學生是各具個性的,他們之間是有一定差異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基於這一出發點,對學生的教育,也應該而且必須是具有靈活性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要保護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要積極引導他們發展自己的特長和天賦。有的學生喜歡音樂,有的學生擅長美術,有的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對寫作情有獨鍾,有的學生熱衷體育競技……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而忽視了這些個性特質。美術名作《登攀》的畫家,在考進浙江大學時,數學成績很差,但美術成績出類撥萃,校長竺可楨慧眼識英才,破格錄取,使他最終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美術家,如果求全責備,也許這位美術家就會湮沒無聞了。我們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改變那種“以分取人”的陳舊教育思想,應該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材”的新的教育觀念。

其二,創造學生個性發展的.氛圍和條件。素質教育是以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為前提的,人的身心發展表現為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我們要兼顧人的身心發展這兩個方面的基本規律,在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重視往意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不能因為其某些學科的成績不理想,而扼殺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同時,在學校教育中,要創造“副科不副”的氛圍,讓那些確有特長的學生“英雄有用武之地”,學校要開全、開足音樂、美術、體育、勞技等課程,要開展各項活動課程,要設置、組織各類選修課程、興趣小組,為學生個性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其三,提高師資素質,適應個性教育。俗話説“打鐵先要榔頭硬”,而我們的教師可能自身素質上存在着缺乏個性化的問題。因而要發現、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多樣化的人才,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不僅是思想素質,而且特別要提高發展自己的個性素質。一專多能,並非是不可能的事。現在的教師除了教自己學科的書,對其他領域不聞不問的現象,是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

在未來的社會中,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豐富的科學家,還需要文學家、美術家、音樂家、運動健將、創造家、發明家,這些人都要在學校培養出來,而只有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做到。

幼兒園教育反思13

語言領域中的問題研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雖然我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利用年輕人思維活躍,善於創造,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活動中採用提升理論、個人反思等多種形式,讓我獲得了不少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就看圖講述活動過程中“如何設計提問以及如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1、“看圖講述”活動的選材非常重要,尤其對於中小班幼兒而言,選材的生活性尤為明顯,不能難度太大,必須是幼兒熟悉的、容易接受並理解的講述內容,從而更有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頑皮一夏》這個主題即將接近尾聲,幼兒對於夏天有了一定的體會與瞭解。夏天的植物、動物、人們的'飲食等,西瓜就是其中的一種。家庭吃西瓜的方法單一,而《蛤蟆吃西瓜》這個童話故事利用了幼兒喜歡的動物為主人公,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講故事演繹的生動、有趣,牢牢吸引幼兒的目光。

2、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並且具有靈活性,即: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思維的方向改變方案中預設的提問,並即興設計新的提問內容,這一點是對教師技能的一次訓練也是一次挑戰。在活動中,幼兒回答了一些問題:“你覺得蛤蟆的哪個辦法最好?”不管他們回答什麼,教師都可以繼續引導出下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裏的蛤蟆嗎?”繼續教學活動。無論幼兒怎麼説,他都跳不出範圍,因為,教師只需要鼓勵和適當的提問就可以了。

3、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説、多思考,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提供機會;在讓幼兒多説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詞彙豐富、句型練習等也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應將其恰當地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養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它利用了原故事裏慣有的模式,繼續創編故事……利用兩兩討論多給幼兒機會去説,去嘗試。

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從而我們開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不斷地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學習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模式來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反思14

為了提高家長和幼兒在假期中的安全防範意識,6月30日,經開區轄區各幼兒園以“快樂暑假,安全相伴”為主題開展了暑假安全專題教育活動。

活動前,各幼兒園通過電子大屏幕、微信平台等網絡媒介廣泛宣傳,提高家長們的安全責任意識,強化了暑期裏家長對幼兒的安全監管職責。

活動中,各園教師通過安全教育視頻,着重從防溺水、防雷電、飲食安全、交通安全、防意外傷害等多方面對幼兒和家長進行安全專題教育。

活動後,各園向家長髮放了《經開區幼兒園暑假安全責任書》,讓家長了解暑期安全知識並要求家長仔細閲讀並簽字確認。家長們紛紛表示一定會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管責任,以確保幼兒在暑期中的安全。

通過此次暑假安全教育活動,全區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瞭解了自防自救知識,提高了家長對幼兒的監管意識,為幼兒度過一個安全、快樂、健康的`暑假構築了堅實的防線。

幼兒園教育反思15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教育幼兒不跟陌生人走,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裏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裏,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説:“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1)媽媽為什麼説沙沙做得對?(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説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説:“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着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説?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説:“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説?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0e2o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