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的隨筆(集錦15篇)

教育的隨筆(集錦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的隨筆(集錦15篇)

教育的隨筆1

幼兒教師,這個新時代充滿活力的名詞,偉大又平凡。

身邊的朋友問起我的職業我會很驕傲的告訴他們我是一名幼兒教師,他們都會感到很驚訝“你這樣的性格也能當幼兒教師?”大多都會這樣問我 對,或許我並不適合幼兒教師這個職業,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就該拿出我最好的狀態來面對這長遠的計劃 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做他們的“媽媽”。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你是否相信我可以創造出一片嶄新的世界?你又是否相信我可以創造出世界上最美的畫?也許我不能,但我的孩子們一定可以!寶貝們一個個機靈的小腦袋裏每天到底在想什麼?寶貝們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創作都是根據什麼得來的?作為他們的“媽媽”我非常好奇他們的想法,想要走進他們的世界一探究竟 去他們的世界和他們一起冒險,那一定是個比宇宙還要奇妙的世界吧,那麼問題來了,我該怎樣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呢?

這樣一來我便每天默默的觀察着他們,我觀察了一下我們班的男孩子,男孩子大多都喜歡玩玩具,平時在班裏就特別喜歡玩積木,而且他們都很會玩,在孩子們的世界裏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以的,他們的思維想象從來都是不受限制的,他們有着自己的世界和空間,想象力豐富到宇宙稱霸,但不是男孩子就沒有細膩的一面。

我們班有個叫祝銘池的小男孩,在班裏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他長得高高壯壯的我們班的小男孩都喜歡和他一起玩,他也就成了孩子王了,當然,他很愛打架總覺得自己是鋼鐵俠…不過只要是屬於他的想法我都贊同,當你走進他的世界你就會發現其實他是個內心非常細膩的孩子。那天中午孩子們吃飯都吃得差不多了只有我們班的小昊吃的比較慢,我剛想喂他,這時銘池走過來説老師我來好麼?我有點驚訝,我説好啊,銘池先是在小昊的耳邊悄悄的説了些什麼,小昊貌似很開心,銘池就一口一口的喂小昊吃飯,小昊吃的格外的香,吃完了我説“你們回教室吧”銘池就拉起小昊的手帶小昊回了教室,銘池的温柔和細心真的讓我有些感動,他的那份細心和愛心觸動了我。

自那以後我就每天都會去觀察這些孩子,有一陣子我們班感冒的小朋友特別多,孩子的衞生狀況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小朋友小便後洗手是最基本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卻總是喜歡偷懶,有的孩子只把手指濕了,有的不打肥皂,有的直接趁我不注意偷偷的溜走了,被我發現了,於是我説:“上完廁所的小朋友出來讓我問問你的小手香不香”我剛説完孩子們就都去水池打上香皂洗手,還有洗好幾遍的,生怕我聞到異味,孩子們都跑過來“老師你聞聞我的手香不香”“還有我的還有我的”我就故意誇張的説“哇~好香啊 香噴噴的真想咬一口”孩子們聽了都笑咯咯的走了。從此以後小朋友再也不偷懶了,主動讓我聞聞小手。

孩子年齡小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要用耐心和愛心去教育他們需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到底想什麼,才能找到好的方法去教育他們,做事需要老師不厭其煩的去提醒如果找到了好的方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關愛他們做一個好“媽媽”。

教育的隨筆2

户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脱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脱,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説:“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説:“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説:“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教育的隨筆3

“我來,我來……”在一張張渴望參與活動的小臉中,我找到了鳴鳴,他正高舉着小手,眼中閃爍着急切的表現慾望,看到這種情景,我不禁想起鳴鳴剛入園時,他父母和我談起的一番話:“這孩子,從小反應慢,教什麼都不會,真是沒辦法了。”從那時起,鳴鳴就是別人眼中的笨孩子,扮演着醜小鴨的角色。

在教育活動中,我總是特別在活動結束後單獨找他,問問他活動中的知識學會了沒有,時不時開一次小灶。

有一次,小朋友在室內自由活動,突然電燈滅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説:“電燈沒了”、“燈壞了”。這時候鳴鳴地聲音響了起來:“不是的,是停電了。”小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停電的含義,於是我就馬上插話:“鳴鳴,你給大家説説,你怎麼知道電燈滅了是因為停電了。”鳴鳴走到大家面前,漲紅了臉説:“爸爸告訴我,電燈要通電,停電了電燈就不亮了。”我看着孩子們認真聽的神情,心想:這正是一個讓鳴鳴表現自我,增強自信的好機會。我對全體小朋友用崇拜的口氣説:“原來是這個道理呀,鳴鳴真了不起,我們大家不知道的,他也知道。”隨着我的一番話,鳴鳴的頭彷彿抬高了一些。自從這件事後,每當有在集體面前表現的機會,我都讓鳴鳴參加,並對他的表現無論好壞,都給予鼓勵、贊同,漸漸地鳴鳴也成了一個活潑勇敢愛表現的孩子。

鳴鳴由一個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我認為成功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質中最重要的是自信、自立、自主。自信是成功的關鍵。鳴鳴的成功證明:有了成功教育,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可挖,有了成功,便自然產生了自信心,學習的困難就不會畏懼,成功的例子就會層出不窮。

教育的隨筆4

你會對別人的一個哈欠充滿好奇嗎?你會為一隻小蟾蜍興奮不已嗎?你會為了一朵小紅花拼命努力嗎?你輕笑:怎麼可能?

是啊,這些事都太小了,我們都長大了,再也不屑去做了,但是這些卻是幼兒園裏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幼兒園裏,有哭有笑,笑容是真的,眼淚也是真的。人生漫長,世界廣闊,多少悲歡離合,世事艱辛,而所有複雜故事的最初卻都是從這個簡單的世界裏開始的。

還記得那些現在想來過於幼稚當初卻想得認真的事嗎?還記得那些帶領我們走進這個世界的老師嗎?

——題記

1、《老師,咱們睡覺吧》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傢伙們彷彿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由於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晨晨看見了,好奇的看着我,問:“老師,你怎麼哭了?”“我沒哭。”“沒哭怎麼眼裏都是眼淚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裏怎麼會有淚呢?”晨晨撓撓頭:“是因為我不願意午睡嗎……對了,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對!晨晨真棒!觀察的可真仔細。那你知不知道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晨晨低下頭想了一會,説:“老師,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我們睡覺吧。”

2、《老師,是青蛙嗎》

今天早上剛上班,中一班傳來一陣喊叫聲,“是什麼呀?”“是小青蛙嗎?”。我過去一看,原來他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小小的蟾蜍,他們班的劉老師想把它請出去,這個小東西卻氣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條腿伸的直直的。“老師,讓它和我們玩兒一會兒吧?”李嘉怡小聲的説,“好吧,但是別用手去碰它。”劉老師停止驅趕,蹲下來和孩子們一起認真而仔細的打量着這個小傢伙,“瞧瞧,這到底是一隻小青蛙還是小癩蛤蟆呢?”劉老師也不敢確定了。“應該是一隻小蟾蜍吧!”我説“我也不敢確定,乾脆上網查查吧。”上網查了查,哈哈,還真是蟾蜍,這小傢伙也是一種益蟲,會吃蚊子等害蟲,有利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及人類的健康,它還會分泌毒液,它的毒液還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們長見識了,謝謝這只不速之客——蟾蜍。

3、《午餐鹹菜的效應》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吃飯,希望他可以多吃點菜。我説:“今天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魏金昊不情願地説:“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魏金昊有點心動了,學着我的樣子夾起一點青菜,可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我十分擔心,不吃菜感冒怎麼能快點好呢?我對他説:“只要你吃一點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魏金昊十分高興,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諾給了他一小塊鹹菜。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每次午餐我都給魏金昊“加餐”,有時也會給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

4、《小蜻蜓是“英雄”》

今天孩子們出去喝水時,突然飛進來一隻蜻蜓,那是一隻漂亮的紅蜻蜓,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翅膀,飛上飛下的直惹得孩子們爭相追逐它。現在想讓場面安靜下來是不可能了。

於是,我大聲説:“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種什麼昆蟲?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是專門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嗎?老師,蚊子可壞了,它都叮了我好幾個皰。”“對呀,它還能傳播疾病呢。”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我補充説:“蜻蜓的寶寶也吃蚊子的寶寶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説它是一種益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它多吃壞蚊子。”噢,我們懂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利用身邊發生的小插曲,同樣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5、《“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説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可以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應該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提供的支持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6、《弄髒的蔬菜印章畫》

王藝睿小朋友白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長得白白胖胖。自從入園第一天起,老師們都非常喜歡她。作為她的班主任,每當看到她聰明可愛又調皮的樣子,我也會特別喜歡這個小丫頭。

每次區域活動時,她都積極參加,今天也不例外。

在益智區中,孩子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用各種蔬菜做蔬菜印章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小花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一座小房子。正在我聚精會神的欣賞孩子們的印章畫時,聽到了告狀聲:“老師,王藝睿把我的印章畫弄髒了、王藝睿把顏料瓶打翻了、王藝睿把顏料弄到我身上了。”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她,而是給了她一個會意的微笑,同時又摸摸她的頭,對她説,老師相信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你只是想要幫助他們把印章畫印的更好、更漂亮,是不是啊?這時,我把他的印章畫給小朋友們展示了,並且對她的畫進行了表揚,她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別的孩子也都不怪她了。

這種間接地教育方式,我發現她特別容易接受。也使我在日常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從中受益匪淺!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篇3

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閲讀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高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擁有愛讀書的習慣,為孩子多訂一些報刊雜誌,父母可以陪着孩子進行讀書,可以探討書中某一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樣為孩子營造了一種閲讀的氛圍。

培養孩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愛每一科老師,喜歡老師,才能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相反牴觸老師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課堂上積極認真的態度及搞好課堂學習的關鍵。要利用各種感官讓孩子的聽、説、看、思、議、想相結合,積極投入全部情感,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經常鼓勵孩子敢於張課堂上大膽發言,面對當今就業應聘中面試帶來的壓力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鍛鍊自我的重要性,應放手大膽地展示自我,這樣不但鍛鍊了膽量,也使孩子的思維越來越敏捷。還要鼓勵孩子張課堂上敢於和善於提問的習慣。學問才能學好,愛因斯坦曾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讓孩子在課堂上多一些思考才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是導致孩子課堂學習效率低的頭號因素,要向課堂要質量,讓孩子明白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才能贏得成功。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及時進行疏通、引導,舉一些名人成功,讓孩子確定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端正學習態度,逐步克服上課易走神的不良習慣。家長配合老師加強學習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教會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讓孩子學會方法,才是最關鍵,亦如古人所説,養成複習的習慣,分類整合,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督促孩子養成整理回顧和學習資料和筆記的習慣。

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習慣。作為父母應千方百計地促使孩子養成積極上進的心態和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信的習慣,自信是成功者的特質,只要擁有自信,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記得我兒子8歲時參加全縣書畫賽時,開始練累,他想放棄失去信心,我及時給予鼓勵幫助,使他重新找到自信,才得以順利參賽並獲獎,至到現在我時常鼓動他,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勇於面對所遇到困難,堅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險峯,可以使人從亂石堆中找出寶石,一定要磨鍊孩子意志堅強的習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要教育孩子敢於面對,放手挑戰,多動腦筋,想辦法,最終讓他會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從而讓孩子在挑戰中找到自信。

培養孩子良好的衞生飲食習慣和良好作息習慣。一個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個人和勤奮努力,更離不開老師的關愛,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幫助,希望我們做家長的今後要着眼於孩子的進步,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還要正視孩子存在的問題,給予他們有力的扶持,多與老師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監護,這是我們至今的責任,責任重於泰山。

教育的隨筆5

有一天,一個父親帶着自己的小女兒到紐約去和妻子匯合。

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客輪上的一天早晨,父親正在艙了用腰刀削蘋果。忽然,船猛地晃動了一下,父親應聲倒地,那把刀狠狠地插在了父親的胸口上,他的嘴脣轉眼見在顫抖的厲害,臉色發白,女兒看到了,尖叫着跑過來扶着父親,但是她不知道那把刀已經。

父親微笑着推開女兒的手,告訴她:"沒事兒的,只是摔了一跤。"隨後,他輕輕地撿起了那把刀,用大拇指抹掉了血跡,慢慢地爬起來。就這樣,父親還是每天晚上給女兒唱搖籃曲,早晨再給她繫上最沒的蝴蝶結,去帶她看大海的蔚藍。到達的前一天晚上,父親來到了女兒身邊,告訴她説:"明天見到媽媽,告訴她,我愛她。"女兒不解地説:"可是明天你就見到她了呀,為什麼不親自告訴她呢?"父親笑了,俯身,在女兒的額頭上刻下了深深的一吻。

到達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人出了在人羣中的媽媽,她大聲喊到:"媽媽,媽媽!"這時,旁邊的遊人一聲驚呼,女兒轉頭看去,父親已經仰面朝上倒在了地上,胸口血如井噴---他死了。

尸解的結果很令人驚訝,是那把刀把他的心肌切成了兩半,而他卻多活了三天,醫院唯一的解釋是:由於切口太細了,使兩塊心肌緊緊貼在一起,輸送了三天的血液。在一次醫討會上,人們紛紛要給這個奇蹟起個名字,有的説叫大西洋奇蹟,還有的説就以父親的名字命名。這時,一位資深的老醫學家説:夠了!然後一字一頓地説:這個奇蹟的名字叫父親。

教育的隨筆6

轉眼間果果和他的同學們已經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了,可以算是學校裏其他小同學的高年級學長了。孩子們國小時期的學習生活也已經過了大半,很快就要面臨小升中這道坎了,作為家長,我把自己這段時間陪同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與想法寫出來,希望與班上其他家長交流一下。

一、學習同磨刀其實是一個道理,刀越磨越快。在學習過程中,當孩子跨越幾個平台之後,也應該是越學越輕鬆,不是越學越費力。其實,這個説法是人大附中一位學生家長提出來的,他的孩子非常優秀,我在和他探討孩子學習問題的時候得知,他的孩子在國小低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突出,那時候他一直鼓勵孩子要向班上優秀的孩子學習,要敢於超越他們。孩子的母親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們怎麼能和小A和小B比呢,人家是多聰明的孩子啊,咱們孩子可比不過人家。”但是孩子父親不這麼想,每次考試過後,他都會給孩子定一個目標,讓他在學習上超越比自己成績稍好一位的同學。就這樣,終於有一天,孩子對父親説“爸爸,我已經是年級第一了!”。孩子父親説孩子國小的時候在學習方面確實下了一番苦功,但現在到了高中,卻省力了(這孩子發展很全面,除了學習成績優異,還有很多其他特長,這與家長的傾心培養分不開)。

通過和這位家長的交流,我想家長可以幫孩子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要對孩子有信心,別人能做到的,只要方法用得對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孩子的進步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家長用心的結果。國小生畢竟年紀小,需要家長引路,家長心在孩子身上和不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絕對不一樣的。現在很多家長都在談快樂童年問題,我的`看法是快樂童年不等於説對孩子完全的放手,畢竟在中國這種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優秀,那麼眼前的快樂會是有限的而到了初、高中階段孩子會因為國小時期學習基礎不牢固而感覺壓力與負擔更重。所以我想在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的同時,在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適當的讓孩子的學習進度領先一步,讓孩子的成績相對優秀,這樣才能最終讓孩子有真正的快樂童年,進而成為一個快樂少年,快樂青年。

二、課外報班學習要有底線。孩子到了五年級,一般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幾個課外班,奧數、英語或其他特長類的。我也給孩子報了課外班,我報班的底線就是孩子不勉強,自己願意上。我們報的班都是家長可以旁聽的,我觀察了一下,果果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與老師互動很好,每次都是上課的時候眉飛色舞搶着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回家的路上倒是會有些瞌睡。我看到過一篇報道,北京一個即將小升中的孩子每週上9個課外小班,一年費用7萬多。這麼學的話,孩子真沒了自己思考問題的時間,幾乎每天晚上和休息日的時間都在上課,就是連軸轉,學的內容有很多也是重複的。這個時候即便家長能夠負擔得起學費,孩子的身體也負擔不起這麼重的擔子。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很極端的例子。優秀的學生一定會有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優異不太可能靠學習時間無限延長來達到。

三、學習要講效率與方法。如果説果果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話,那麼這成績的取得靠的應該不是勤奮與主動,而是另外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他的學習效率比較高,比如説作業完成很快且不用家長輔導或陪同。我想他能做到這點一方面是他做事注意力比較集中,另一方面一定是在學校聽課的效果比較好,而課上聽講是學習各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課上把握不好,靠課下自學那就真費時費力了。一般來説果果不會翻來覆去的做過多的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無論期中與期末考試,數學這門課程他從來不用複習,因為有多年學習奧數的功底,課本上的知識對他來説還是比較簡單的。我現在希望他能在學習方面更勤奮主動些,我給他舉例子説如果你自己不想走而是靠別人推着走,那永遠也走不快,更不用説跑起來了。只有你自己想去達到目標,自己想跑那才能真正的跑起來。我想讓他明白,學習畢竟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為我學,而是為他自己。從我做家長的這方面來講,迄今為止我沒有強迫果果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報課外班我會徵求他的意見,他不想報我不會強行給他報班學習。平時他不想學習而是想玩遊戲的時候,我雖然有時心裏不高興,但也會讓他玩,因為那個時候非要強迫他什麼事情效果也不會好。

四、愛老師,愛學習。孩子的情商培養是很重要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也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快樂的人。孩子們應該學會感恩,感謝這一路上為他們成長付出那麼多辛苦的老師們。我很贊同陳老師在家長會上説的那個觀點:一個孩子如果喜歡一個老師就有可能喜歡上這位老師教的這門學科。果果對教過他的每一位老師都很有感情,前一陣因為他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黎老師和他聊了幾句,他回家後特開心的告訴我“媽媽,李老師還記得我呢,她今天遇到我還和我説話了”。現在果果喜歡、佩服陳老師和李老師,就像他曾經在學校的調查表上填寫的那樣“我喜歡陳老師,她上的每堂課都像公開課一樣;我也喜歡李老師,他講數學很有方法”。”家長可以做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樑,孩子的一些情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畢竟一個老師要負責班上八十個學生,而家長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人)。同時也要讓孩子們明白,老師的批評其實也是對學生愛與負責的表現。

以上只是一些個人的想法與感受,希望與大家交流。

教育的隨筆7

所謂“數感”,就是對數學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從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具體地表現在對日常生活中的數和運算有敏鋭的感受力,有意識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客觀事物的數量關係、數據特徵和空間形式,善於捕捉一般題中潛在的數學特徵。那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我認為,應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情入手進行數學教學,從而建立良好的數感。具體做法如下:

一、結合生活——體驗數感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數感,從室內擴展到室外,校內延伸到社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的問題,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例如教學克、千克的認識時,讓學生尋找並掂量1克與1千克的物體,尋找哪些物體分別用“克”、“千克”作單位。像一分硬幣重1克,4粒黃豆大約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藥片、黃金等細小物品用“克”作單位,體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單位;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可通過讓學生到操場上跑跑、測則、量量,讓學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離,在春遊、秋遊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可讓學生説出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數字及其作用。如,你今年幾歲?班級號是多少?你的鞋號是多少?火警電話號碼是多少?急救中心電話號碼是多少?……這些數據、單位都來自於生活實際,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這種“親數學”行為,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的含義,建立良好的數感。

二、定量刻畫——建立數感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科學。它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勵學生嘗試用數字去刻畫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狀態,並從中進一步認識定量刻畫事物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全面發展。如可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的遊戲活動:多媒體出示彩電、冰箱、空調等,讓學生猜測他們的價格:(生1:冰箱價值20xx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600元。生2:低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50元。生2:低了。生1:1780元。生2:正確。)如此猜數遊戲,既鍛鍊了學生在結合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的比較的本領,又滲透了用“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這樣的交流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在體會數的大小的同時,還能學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三、調查實踐——強化數感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繼而確立應用數學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數感的重要條件。鑑於此,教學就打破從概念到概念,從課堂到課堂的數學應用僵局,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決生活問題,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數感的體驗。如:教學“簡單的統計數據分類整理”後,有位教師這樣組織:1、呈現問題:學校舉行球類體育比賽,在高年級組織什麼比賽比較受歡迎?2、蒐集數據:以你們班作為高年級學生的代表,調查瞭解你們喜愛什麼球類活動,數據記入原始記錄表。學號 喜愛項目 學號 喜愛項目 學號 喜愛項目3、分類整理:從原始數據表中,不容易看出同學喜愛項目的情況,需要將這些數據分類整理。4、作出決策:同學們喜愛哪幾種球類活動?每種活動有多少同學參加?你估計,在高年級組織什麼球類比賽較受歡迎?通過這樣的活動,反數感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繫,在一個個完整的統計過程中學習知識,一次又一次地經歷或瞭解數據處理的全過程,使學生深刻體會了統計思想,領悟了統計方法,也在調查實踐中強化了學生的數感。

四、解決問題——昇華數感數感説到底是一種心智技能,如果説支作技能主要靠肌肉運動,表現於外部行動,那麼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識活動,它存在於人的頭腦之中,有良好數感的人在需要數感發揮作用的時候,它便會自然出現,彷彿不需要人有意識的探索一般,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現實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建立數感。例如:在學習了“24時計時法”後,有位老師設制瞭如下題目:(1)再現改寫成24時計時法後的電視節目時間表。7:30 金色年華9:00 動畫城……13:00 兒童英語19:04 小鬼當家19:30 陽光劇院21:00 電視新聞(2)選擇:①《小鬼當家》節目最多可以播放多少時間?a、20分鐘 b、30分鐘 c、26分鐘②從《動畫城》節目開始到《陽光劇院》節目開始經過了多少時間?a、12小時 b、10小時30分 c、10小時10分③星期六,小明7:30起牀,他想準備收看《金色年華》節目,最多還有多少時間?④起牀後,小明必須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臉(5分鐘)、燒早飯(10分鐘)、聽早新聞(10分鐘)、小明能準時收看《金色年華》節目嗎?你能不能替小明想個辦法?

生1:不能準時看,因為完成這些事要25分鐘。生2:電視裏要播放廣告,小明有可能準時收看。生3:萬一沒有廣告呢?我想可以在燒早飯時刷牙、洗臉,這樣節約了5分鐘,小明就能準時收看了。生4:可以在燒早飯的同時聽早新聞。生5:可以邊燒早飯,邊聽早新聞、邊刷牙洗臉。……如此教學,把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不僅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世界。而且使學生在開放的信息中不斷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總之,數感的形成不是通過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教學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時間逐步培養。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從而使生活成為學習數學,建立良好數感的突破口。

記得以前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一課時,我用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容器進行演示,接着於引導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從學生的“誤”和“悟”中推出“圓錐體的體積等於也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從而得出v= sh.這節課可謂是實踐性,探究性突出的一堂“完整”課。可是課後反思時,我不再這樣認為,因為課上的一個細節後來給我很深的震撼。

在操作實驗時,一個“小調皮”站起來説:“教師,可以把圓錐體的容器裝滿沙子封好後放入裝有水的長方形水槽裏,看到水上升的體積,就是圓錐的體積。”老師因忙於演示操作,説“你別打岔,好好看老師是怎樣操作的。”這位同學不高興地坐下了。課後一想,這其實打破了一個小孩的夢想,泯滅了一個孩子的創新火花。

當我再一次上這節內容時,就有意將教學引向更開放的境界,學生在快樂的氛圍裏,積極發現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思維十分開闊,有的提出用橡皮泥捏圓柱和圓錐,然後稱重量,有的用裝在兩個容器內水的重量,體積(量杯量)進行測試,還有把圓錐放入等底、等高的圓柱裏,往剩餘空間填沙,當然還有前面“小調皮”的方法……

課尾,我還特地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大土豆,讓學生合作想辦法測出體積同學們想出了十多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給學生創造豐富的想象的意境,激發了學生“我要創造”的熱情。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真正的放飛。

沐浴着生命活力的今日課堂,我們切莫給學生加上禁錮其潛能發揮的罩子,毀不可怕學生“節外生枝”,為了自己教學的“好引導”而壓抑學生“超越”的創新,而且 讓學生的思維能自由的飛翔。

做好後進生轉化,是廣大教師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時又成了人們喊的口號。在一個班級真正能讓一兩名學生後進轉先進絕非易事。需要教師認真的觀察、分析、座談、鼓勵付出常人難以付出的勞動。而後進生轉化工作應從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級,天真的孩子們如同一張張白紙。如何在一張張白紙上繪製他們喜歡的顏色、書寫輝煌。記得在開學不久,一名女同學悄悄的告訴我:某某同學讓我給她明天請假就説她病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孩子要逃學。悄悄的找到她問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説:“我笨,啥都不會。明天不想來了。”聽後我為之震驚,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就承認自己笨,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想要逃學,祖國的花朵還沒有開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辦?一種強烈的教師責任感驅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從最後一桌調到了第一桌,從此這個孩子成了我特殊關注的對象,上課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找其座談、到家家訪。總結出學困原因如下。

1、學前基礎差。部分學生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能口 算,而她五以內的加減法數手指都困難。

2、上課不聽講。傾聽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課堂上讓學生看黑板,大多數學生抬起了頭。提高聲音再説一遍看黑板,還有幾個人沒反應。用教鞭敲一下桌子,會把他們嚇一跳,不知幹什麼?

3、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丟三落四。上學前不檢查書包,書本無序排放,用時找不到。上課愛搞小動作。自習課不知自己該幹什麼,沒主見。膽小,不會的從來不問。

4、父母不在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業。

找到了病根就要對症下藥,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孩子的臉上有笑容了,課堂中善於表達了。見到師長主動打招呼,課下和同學們玩的很開心。成績從原來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許不是那名同學悄悄告訴我我真的要誤人子弟。孩子是無辜的,教師更應該多一些愛心。

教育的隨筆8

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成為家庭中一件大事。之所以這樣,原因很多,憑藉大學聯考改變命運後的家長有意無意地感受到學習帶來的生活改變,希望自己孩子有更好地改變,同時擔心已有的改變也會因為孩子的學習而失去;一部分學校轉嫁教育責任,家長承擔了越來越多課後作業監督與檢查的任務;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學校補課,課後輔導等氛圍給家長帶來無形壓力;競爭的環境給教師與家長無形壓力,這些壓力轉嫁到家庭教育中……

在如此這般的境遇之下,很多家長犧牲了自己,為了孩子的學習辭掉工作做了全職媽媽;有的家長放棄職業規劃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甚至陪讀;陪考……

是的,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關鍵期沒有幾年,這種陪伴的缺失會給孩子成長帶來較多問題。但是這不能成為父母犧牲自己成全孩子的充足理由。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與家人和社會的認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體會不到價值感,多數人會焦慮、失望或者煩躁,這樣的狀態對家人和孩子來講都不是好事。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滋味母親帶着一雙兒女要去跳樓,原因是丈夫出軌。我不知道這位媽媽是不是全職媽媽,但很顯然她把重心完全放在家裏,才會出現遇事後用這種極端方式威脅來解決問題。

我見過,也聽説過很多做得特別好的父母,尤其是媽媽。為孩子包攬一切日常事務,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課餘時間,為孩子學習自己重新學習中國小內容,還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不惜夫妻分離……昨天聽到一位學習很好的孩子,每週額外做八套試題,中學生考試和滿分差一分挨一巴掌……這樣的孩子心理負擔有多重!

我不是説,父母不要管孩子,適度地慢慢放手,在孩子嬰幼兒階段,陪伴很重要,家長要抽出較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但國小以後,家長就要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慢慢退出,給孩子越來越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在不同狀態下去調整自己心態。

同時,家長的自身發展是很重要的,家長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成長自己,發展自己。用自己積極的狀態、上進的工作態度和獲得的社會成就激勵孩子,給孩子塑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狀態和工作作風。

另外,學習成績不是孩子成長的唯一。家庭裏有爸爸媽媽,有爸爸的擁抱和幽默,有媽媽的嘮叨與微笑,有爸爸媽媽相互支持、相互欣賞帶來的幸福温暖的感覺會伴隨孩子成長,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温度、有責任感的人。

教育的隨筆9

讓小朋友自主閲讀,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模式。但是對於中班剛開始如何更好地推動這種方法,也確實值得我們來思考。以下就是我碰到的問題:一天又到了圖書閲讀時間,幼兒正在自主閲讀。突然,仔仔(一個幼兒的小名)急衝衝地跑過來説:“戴老師,拉拉搶我的書本。”當時的我馬上就過去看拉拉,只見他還笑眯眯地拿着小書準備要看,問他為什麼要搶書?自己不是有本小書嗎?他一見我就説:“這本書不好看,這本好。”於是我又説道:“好看的書要大家一起看,但是這本小書本來是仔仔的,你不能去搶,這個行為不好看,還給仔仔。”邊説邊把拉拉手裏的小書拿過來給了仔仔。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當時的我並不在意。直至在類似的自主閲讀時,這種情況時而發生,也有許多幼兒來我地方告狀,誰搶了我的書。讓我想到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而且有些幼兒是教育過之後還是存在這種問題,我知道也許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後來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篇有關幼兒搶玩具的案例及原因,想到也許在閲讀時幼兒搶書也是類似的原因:

1、自我中心化。從幼兒心理髮展特點來説,1歲半到3歲的孩子都是從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也就是説他們認為自己需要的物品都是自己的,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也就是不會移情。

2、具體化的思維,他們在搶玩具時只關注到自己要的書本,就是直接採取行動,就是搶。

3、語言能力的有限性,對於中班的年齡,幼兒的語言發展有限,不會適當的表達,而是直接的行動。

4、交往策略的缺失,對於中班的幼兒更多的是模仿,且缺少相應的社會交往技能。也許他們的搶書只是他們想交新朋友的一種方式。對於查找到的原因,讓我回憶那些例子,確實符合他們的行為與想法。

但是這個案例又如何解決,也許才是有價值的探討點。翻閲《指南》,看到社會領域裏目標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裏的教育建議中有一句説到:“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或衝突時,指導他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衝突。”這給了我一些靈感,也許今後碰到相關的問題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教育也許會更適合。

1、輪流看。在以上案例中,對於拉拉,教師要協助他先理解這個行為的不正確,接着在教他方法去仔仔地方拿書。可以建議拉拉觀察仔仔,看他什麼時候看完,露出不想看的痕跡或可以耐心的等待幾分鐘,在去拿書,也許成功率高。

2、交換,讓拉拉學會適當的等價交換,拿仔仔比較感興趣的東西去換他手裏的小書,成功率也高。

3、協商,讓拉拉會禮貌性的去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可以看你手裏的書嗎或我們一起看好嗎?這個辦法一般的幼兒都會接受(嘗試過幾次)。或者可以説下次我帶來好玩的玩具給你玩,今天你借我下這本書。讓幼兒通過這些方法來解決閲讀中的衝突,也許會好些。

總之,教師要學會思考什麼知識和技巧給了幼兒之後,他們可以在做“平行相關”的同時又能做“垂直相關”,這樣的方法才是更好得給幼兒帶來益處。

教育的隨筆10

今日孩子們的早點是圓圓的芝麻餅乾和方方的薄餅乾還有小饅頭。説實話,孩子們每一天的早點都差不多,所以孩子們吃這些餅乾的時侯興趣都不太濃,異常是小餅乾,好多孩子都不要吃了,對於方方的薄餅乾孩子們是最喜歡的,所以都盯着方方的餅乾吃,動作較慢的孩子有時吃不到。

孩子們開始吃了,看到他們興趣不高的樣貌,我也拿起一盤餅乾説:“我吃小小的饅頭”説完就吃了一個小饅頭,我又説:“我吃圓圓的芝麻餅乾。”就這樣我按順序邊説邊吃,把三種餅乾都吃到了,孩子們看到我吃餅乾的樣貌,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也開始一邊説一邊吃,並且也把三種餅乾都吃了,平時不愛説話的悦悦也邊説邊吃。待孩子們吃完點心後,我發現今日的盤子裏沒有留下以前一向吃剩的小饅頭,個盤子裏的所有餅乾都吃完了,並且今日吃餅乾的速也快了很多。雖然他們説説、吃吃,但在這過程中他們也會到了“安規律排序”領。其實一天的工作中,有時隨性很強,但都充滿了教育性。

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經驗和知識會更加豐富。有時我們教師動一下腦筋,孩子才會真正在玩玩中學到本領!

教育的隨筆11

繪畫活動後,我組織幼兒喝水,孩子們陸陸續續起身過來站隊,毛毛並沒有理會我,他仍然在埋頭畫畫——這是他轉入我班一個月以來的一大進步,因為剛轉入我班時,動手操作的活動他是從來不參與的。當多數幼兒已經站好的時候,毛毛才起身,然後向隊伍的最後邊走過去,走到子源的桌子前,他看到有幾個小朋友正在看子源的畫,毛毛拿起桌子上的黑色勾邊筆就在子源的畫紙上隨手畫了兩下。這時平平跑過來告狀説:老師,毛毛在子源的畫上亂畫。”毛毛也跟着平平過來,衝着我得意地笑,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

喝完水,毛毛坐回椅子上繼續畫畫,我走到他的旁邊,蹲下來問他:為什麼在子源的畫上亂畫?”他一臉壞笑地説:我想試試他的勾邊筆還有沒有水?”我點點頭:哦!你用這種方式檢查彩筆有沒有水啊?”他點點頭依然很得意地衝我笑。我説:那你為什麼不在自己的紙上畫呢?”他説:我怕弄髒我的畫。”

孩子只懂得愛惜自己的東西,不懂得去愛惜別人的東西,不會為別人着想。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長期處在父母及祖輩的寵愛中,爸爸媽媽對孩子百般呵護、悉心照料,只求給孩子多一些付出,而從不求回報,孩子認為:被他人關愛是理所當然的。長此以往,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的同伴缺乏關愛。如果孩子從小不知道什麼是關愛,那麼長大以後很難適應社會需求。學齡前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有助於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而且使幼兒在與人交往,學習互動、合作與分享等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有利於其成年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毛毛跟我説完就低頭畫畫,我拿出一支綠色的水彩筆,在他準備畫草地的位置上隨手畫了一下,他哇”了一聲便開始嚎啕大哭。抬頭一看是我,所以沒有動手,不能動手解他的心頭之火他哭得更傷心了。我裝作一臉茫然地樣子説:怎麼了?”他邊哭邊吼:你給我弄髒了!”我説:我想試試彩筆有沒有水?”他依然哇哇地哭着,我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説:不是你告訴我這樣檢查彩筆水的嗎?你剛剛還在子源的畫紙上試過啊!你剛才怎麼沒有想到會把子源的紙弄髒呢?”他的哭聲戛然而止,邊擦眼淚邊轉過去看着子源説:那我以後不給小朋友亂畫了。”我對他表示了歉意,並告訴他:在我畫過的地方,全部塗上綠色就是草地。他仔細看看,咧着嘴巴笑了。

在活動中,捕捉幼兒心理的真實思想,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體驗關愛的情感和分享的快樂,在理解和體會到別人對自己關愛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樂於幫助他人,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教育的隨筆12

又是一個月,這個月我的收穫頗多。很開心我們班的孩子又進步了,老師是愛你們的呢!你們要加油哦!

上了中班以後,男孩子們的脾氣也長了。他不開心不樂意或者是難過的時候,不管和他説什麼,他都會哭,會和你頂嘴,讓老師也跟着長脾氣。有時候真的覺得,我們是為他好,為什麼他不要聽啊?我一定要和他家長好好交流一下了!這樣的想法會時不時的從我腦子裏跳出來!

其實當我靜下來,仔細去分析一下他們的情緒就知道那是情有可原,那是有辦法解決的。

已經有半個學期了,可我們班上的一個男孩子時不時上學來要哭鬧,離園活動時不好好玩玩具,等媽媽來接時,他又使勁玩,怎麼也不肯回家。每次與他對話,他都岔開話題。

一天晨談時,他又在門口哭鬧,保育老師就去哄他了,我並沒有去哄他,如果一直這樣做的話,他仍舊改不了這個習慣,於是我請他媽媽和保育老師都回避,請他站到我身邊,所有的孩子也都坐着。

我對他説:“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如果是女孩子我可以允許你對我撒嬌。”

他説:“我是男孩子。”

“那好,既然你是男孩子,劉老師説過,無論男孩子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掉眼淚,只能堅持住去解決困難。”

他點點了頭,我又繼續説:“你現在要解決一些問題,最近你來幼兒園總是哭,其實媽媽走了以後你就不哭了,很勇敢的。然後到了下午放學你又不肯回家,老師和你説話,你還和老師頂嘴,那麼我想問問你對不對?”

他搖搖頭,有點難為情。我又説道“既然是不對的,那請你把你做的不對的事情想一想,然後和全部的小朋友説一説到底錯在哪裏,從現在起怎麼改正錯誤。”

於是他想了一會,認認真真的把自己不對的地方説了一遍,然後保證了以後再也不哭鬧,不和老師頂嘴了,媽媽來接時就乖乖的回家。説一定會做到的。

我問:“小朋友都記住他的話了嗎?”小朋友都説:“記住啦”

我又對他説:“現在全班小朋友已經都記住你的話,那你就要做到,男子漢就是要這樣頂天立地,要堅強,説話要算數哦!”於是我請全班孩子給他鼓鼓掌。接下來的日子,他真的有明顯的改變,時刻記住自己的承諾,進步很大啊。

還有幾個一貫調皮的孩子,我也用了這個方法,發現他們真的有這個意識,真的能去改正一些錯誤。

我一直強調他們是男孩子,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以後也許他們要肩負起很多責任,不光是在幼兒園,學校,還是在家裏,或者社會,我希望我們班的孩子會很棒,很勇敢!老師為你們加油哦。

教育的隨筆13

在幼兒園裏,一個班集體的形成、班級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同一個班裏的幾位教師彼此配合。班裏幾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工作態度、工作責任感、工作能力等都會影響到班級管理的效果。

在一次公開教學活動中,匆忙間我忘記拿特地為教學活動準備的紅色小布袋了。正當我想拿其他顏色的小布袋代替時,孟老師卻悄悄地把紅色小布袋遞過來,幫我化解了尷尬的場面。孟老師是一位很負責的搭班老師,如果沒有她的幫助,我的教學活動就不會這麼順利的開展了。這次意外越發讓我覺得,大家的合作是班級管理工作成功開展的關鍵啊。

教育的隨筆14

身為乖乖女的我在家鄉的一手安排下進入了一所學校,但這並非是我理想的職業,為了讓父母安心,壓下了內心的掙扎。

人雖走進了學校,可我的心卻還在飄蕩,沉澱不下來。面對這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這些踏入校園的孩子,面對這些生活還不能夠完全自理,甚至還要人照顧起居的孩子,我的心緒異常紛雜,飄蕩的心難以沉靜。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學校,有些離家遠的孩子或留守兒童常常在學校住宿,看孩子睡覺的重任就落在了老師身上,可謂是責任重大。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我更是反感,反感父母逼迫我做出的選擇。

第一天晚上就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一會兒一個歎氣聲。這時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老師,你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我這裏有藥,是媽媽今天剛送來的,你用一包吧,喝了會好點的,媽媽告訴我的。”

聽見孩子稚氣的話語,我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應了聲:“沒事。”這是我掙扎了好久都沒有流下的淚流了下來,這不是委屈的淚,是釋然的幸福淚水。孩子那份特別純樸的愛撞擊了我那顆飄蕩的心。那一瞬間,我突然感到這份職業的神聖,品味到這份職業的魅力。我的情緒也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

孩子的愛賦予了我力量和使命,我開始用心靠近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快樂的,雖然有時候覺得工作挺累的,但是孩子們總會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快樂。看着孩子們在自己的教育下,慢慢的懂事,慢慢成長,這種幸福的感覺是難以言喻的。我堅定地做孩子們的守護神,享受其中的快樂和幸福。

教育隨筆之教育也是一門藝術

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而教育藝術的全部複雜性,是要善於感覺到一個人身上那種純屬個性的東西。這是大學時代書本上我們學到的知識。當時只是一味的死記,到現在真正到教學實踐中才有深深的體會,體會到它為何還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看起來一件件小事或一件件繁瑣的平凡事、調皮事、搗蛋事、認識糊塗的事、行為偏差的事,都可以關係到學生的成長,都是大事,都要悉心研究,高度重視,制定解決方案。這些看似小事,處理起來可不容易,既要得當又得善於引導,這才能夠出效果。

讀了《心靈的對話——我和我的小天使》,感受頗深。書中針對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學習、生活展開探討,許多教師覺得艱難、困惑難以解決的問題;許多家長雖用心良苦,卻又往往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書中的每一位作者都用第一人稱寫出了自己教育或教學的真切體驗,內容具體,實在。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闡發育人的道理。讀着讀着,你會覺得書中的許多人和事都似曾相識,有的就好像發生在家裏,發生在學校,發生在教室。家庭裏的、師生間的、同學間的、親友間的;學習的、考試的、生活的、思想的、性格的、習慣的,五花八門,林林總總。有的曾使您焦慮;有的曾使您困惑;有的曾使您煩惱;有的曾使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罷掩卷,你會受到啟發,會發現更佳更妙的方法來贏得學生的信賴,贏得學生的心。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怕於跟孩子接觸,懶於跟孩子溝通的現象也有,這樣就不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當然也做不了他們的知心朋友。作為老師,怎樣縮短與孩子們的距離呢?我想應該主動和孩子們做遊戲、邀請孩子們到他家作客,這些做法,正好改變着長久以來教育工作者認為師生之間的關係只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係。孩子們覺得和老師在一起是件快樂的事情,老師覺得和孩子們在一起更是件快樂的事情。

教育的力量在於學生對教育者的認同,只有當教育者被學生認同時,教育的效果才是實在的。教師只要讓自己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與孩子們平等的相處,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就一定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和工作的快樂。

自然教育是由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來的,他所提倡的自然教育,歸根到底,就是教育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適應兒童天性的發展,促使兒童身心的自然發展。這與當前的教育改革思潮是一致的,而且,對於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首先,我們要尊重兒童的意識和情感。兒童雖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寵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意識和情感的人。作為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要尊重兒童,按兒童的意願去做。如今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打好升學的基礎”,也不問問孩子,就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讓兒童不停地學,學一些他們根本就不感興趣的東西,弄得孩子們沒有了自己的自由活動和愛好。如此的教育,在不情願的狀態下,兒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學,也不會專注於這一方面的學習,相反會給兒童造成厭學的情緒,以及對父母的反感,最終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因此我們應該尊重童權,讓兒童的天性真正釋放,根據兒童身心成長的自然規律來因材施教,而不要強迫兒童。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根據兒童的特點開展活動,要把每一個兒童都看成是優秀的,特別不能對一些能力差的兒童抱有任何偏見,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

其次,要把兒童看成“兒童”。畢竟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特有的想法和感情,我們有時不能很好的揣摩他們的心理,也不能瞭解他們的思想。因此,當我們把自己認為的真理告訴他們的時候,在他們的頭腦中可能灌入的是許多荒唐和謬誤的東西,而非真理。所以,在許多情況下,如果老師的正面引導不能教育孩子時,我們可以對其採取“自然後果法”。所謂“自然後果法”就是讓兒童自己通過切身體驗來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認識活動和活動結果的意義。我們沒有必要對兒童高談道德、法律、準則,只有他們自己從自身的行為中接受了經驗教訓,才會有所認識和改變。例如,孩子把積木都扔到地上,我們不必急着幫他撿回來,就讓那些積木在地上,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藏起來。當下次兒童提出玩積木時,就告訴他們,積木沒有了,在上次被他扔走了,讓他自己去找,結果他不能找到。如此他嚐到了自釀的“苦果”,才會意識到不對,下次才不會那麼做。我想這比諄諄教誨循循善誘要有效的多,但必須掌握一定的度。

再次,在對兒童進行教育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條件下的“直觀教育”。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被長期關置在家裏,不少長期嬌生慣養,生活在狹小的空間中,對書中所描述的大量知識很難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和想法,也不能夠真正瞭解書中的含義,因此適當的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捕獲他們所缺乏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不愛勞動,我們根據以上情況,開展“我是小能手”的活動,讓他們知道勞動的價值並熱愛勞動,同時更加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更加愛他們的父母,收穫將收益非淺。

第四,人的天性發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須適應不同時期兒童天性的發展水平。教育必須要遵循這個自然規律。盧梭強調説:“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酒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的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教育在適應兒童天性的同時,還要適應兒童的個性差異。我們只有很好地瞭解每個兒童之後,才能對他發展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他們身上的天性自由自在地發展起來。

最後,遵守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我們要讓兒童完全自由地進行活動,並儘可能多地給兒童以自由活動的機會,仍他們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覺一切事物。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兒童自由發展的適當的環境,通過仔細觀察,進行適當地誘導,只是在兒童感到經驗上或力量上不足時給予適當的幫助,而不應該強迫他們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綜上所述,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順應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兒童發展的規律,是有其實踐價值的,他對兒童的認識也是值得我們參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更加關注兒童的天性,尊重他們,讓他們更加自由快樂的發展。由此可見,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如今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啟示的。

教育的隨筆15

記得前年我在畢業本推行寫日記,學生本子倒是準備了,可是他們大多時寫時輟,養成習慣的實在是鳳毛麟角。但是兩個班,近百人中還是有一個叫常笑的姑娘能夠堅持下來。説實在的,她的文字質量説不上好,書寫也算不上上乘,可是因為稀罕,我也就覺得難能可貴了,所以我還發了一個筆記本給她。

這一屆學生入學的時候,我也是在兩個班推行寫日記,可是學生惰性很強的,能堅持寫的少,能長期堅持並且文字還相對不錯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可是我期盼的柏拉圖還是出現了,也是一個女生,她從去年九月十三日開始寫日記。直到現在,一直沒有停過,不僅在兩個班級,我想在全年級能這樣長期堅持的人也沒有幾個。更可貴的是她的書寫很好,而且文字質量在同齡人中也可以稱作佼佼者。按説喜歡文字的學生理科相對弱一些,可是這個女生小升中考試,數學是我們班唯一的滿分。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樂乎。學生遇到一個好老師,就相當於找到生命中的貴人。作為老師何嘗不是如此呢?師生相遇也需要緣分呢,彼此都要好好珍惜!

標籤: 隨筆集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g5yp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