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8篇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8篇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

英國天天都下雨,下一會,停一會。所以,每個英國人見面都問:帶雨傘了嗎?就好像中國人見面會説:吃了嗎?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8篇

英國雨傘多,蘑菇(mushroom)也多。因為雨傘與蘑菇長得很像,聽説他們是表兄弟。

長得美麗的蘑菇都會有毒。

寶兒(Boy)是個貧窮的採蘑菇孩子。他和生病的爺爺生活在大森林裏。在一顆大樹下面,寶兒看見了一個好大的蘑菇,蘑菇頭上白得像牛奶,蘑菇的傘上有七顆紅色的小星星。在太陽的照耀下,七顆紅色的小星星閃閃發亮。寶兒可高興了。把蘑菇小心地採在籃子中。寶兒想:這麼好的`蘑菇一定要送給生病的爺爺呀。

他快步跑回家,不巧又遇上了大雨,七顆紅色的小星星蘑菇在雨水中越長越大。突然,寶兒發現:一滴滴雨水從蘑菇上流下來,流過小草小草馬上枯黃,流過小樹,小樹也馬上乾枯。原來,七顆紅色的小星星蘑菇是一株劇毒的蘑菇。

有時,你會看見一個人帶眼鏡,有一種愛科學的樣子,長的像舅舅似的,這種人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不是所有看上去像好人的人都是好人。

人和蘑菇是一樣的。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2

《安的種子》這是一個影響了千萬人的禪意故事,有幸看到它的大人——無論你是不是準備將它讀給孩子聽,都應該先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輕輕地念給自己聽。

老師父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拿到種子後,本想:“我要第一個種出來”;靜想:“怎樣才能種出來呢”;安想:“我有一顆種子了”。於是,本跑去尋找鋤頭。靜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安把種子裝進小布袋裏,掛在自己的胸前。

本把種子埋在雪地裏;靜去查找種植蓮花的書籍;安去集市為寺院買東西。等了很久,本的種子也沒有發芽,等不到種子發芽的本憤怒地刨開了地,摔斷了鋤頭,不再幹了。靜想:“我一定會種出千年蓮花的”。靜將選好的金花盆搬來,放在最温暖的房間裏。安接着清掃院子中的積雪。靜用了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小心地種下了種子。安和以前一樣做着齋飯。靜的種子發芽了。靜把它當成寶貝,用金罩子罩住它。清晨,安又早早地去挑水了。靜的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晚飯後,安像往常一樣去散步。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種下了種子,不久,種子發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綠葉,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地盛開了。

感悟:

其實每個人也都曾經得到過“千年蓮花的種子”,可多數人都在日夜馬不停蹄地追逐一些“珍貴”的'東西,因為,所有的人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各種各樣的目的,所以,大自然的規律往往被撇在一邊,甚至不會思考冬天是不是可以種花,只一味想着“我要第一個種出來”、“怎樣才能種出來呢”。生活彷彿只剩下了追逐,甚至忘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去散步了。在這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安的那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靜的水,是多麼難得。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啊,你總有一天也會得到“千年蓮花的種子”,也會為了各種“珍貴”的東西日以繼夜、馬不停蹄。可是,無論如何,希望你記得一個故事裏叫“安”的小和尚,記得他感激地把種子裝進小布袋裏、掛在胸前;記得他從容地去買東西、掃雪、做齋飯、挑水;記得他悠悠然散步的樣子。他告訴人們,要懷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順其自然。同時,享受生活的過程,享受那些平凡瑣碎的小事、享受等待。祝福所有看到這個故事的人,祝你們在某個盛夏的清晨,也能看到千年蓮花的盛開!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3

在英國,男人是英國人,女人也是英國人。

而小動物呢,他們有一個國家叫神密島。神密島裏是無邊的大森林。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開滿了不知名的小黃花。森林的盡頭是宏偉的大教堂。

早晨,一隻小兔去上學,他叫瑞貝特(Rabbit)。很久才能見到一隻小動物,森林裏安靜得出奇,有點冷冷的。他遇到了小馬波尼(ponny),小兔問:“森林裏有大灰狼嗎?”小馬説:“沒見過。”小兔又見到了小狗道哥(Dog),小兔問:“森林裏有大灰狼嗎?”小狗説:“沒見過。”

當小兔走近大教堂時,他才放心了。教堂裏有美麗的風琴,還有好吃的小點心呢。心想:“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大灰狼。”教堂邊小動物歡蹦亂跳,像過節似的。一個帶頭巾的老婆婆笑咪咪地走過來,手裏拿了一根紅紅的'胡蘿蔔。小兔剛要接過胡蘿蔔,突然,看見老婆婆的裙子下面有一條尾巴。小兔笑着説:“我吃飽了。"就蹦蹦跳跳地跑走了。氣得狼外婆嗷嗷叫。

原來,人多的地方也有大灰狼。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4

從懂事起到現在,我讀到了聽到了許許多多的寓言故事,絕大多數已隨歲月的流逝而漸漸地淡忘了,而其中有一則故事則刻骨銘心纏繞心間。

這是一個關於太陽與狂風打賭的寓言故事。在一個雪花飄飄的寒冷冬天,太陽與狂風看到有一位身穿棉襖的人在急急忙忙趕路。太陽説:“狂風大哥,我們打個賭,看誰能把這個人的棉襖脱下來,”還沒等太陽説完,狂風就大嚷大叫着説:“憑我猛吹猛刮的力量,怎能脱不掉他的棉襖?”於是,狂風開始拼命使勁。風,越刮越大,越刮越猛烈,把地上的石頭都搬動了,大樹都颳倒了,然而,儘管狂風使出了全部的力量,但令它大為惱火的是,不僅沒能脱下那人身上的棉襖,反而將棉襖越裹越緊。最後,狂風痛苦着使出最後一點力氣,結果使自己傷筋動骨大傷元氣,最終還是以未能脱下那趕路人的棉襖而傷心地失敗了。此時,太陽微笑着出來了,它幾乎沒花什麼大力氣,只是暖洋洋地照在趕路人的身上,沒過多久,只見那人和顏悦色地解開了鈕釦,脱下了棉襖。太陽輕輕鬆鬆地獲得了勝利。

這則故事之所以始終銘刻在我心中,並時常用它來提醒自己,那是因為這故事讓我更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教育引導孩子時,長者、師者要如太陽那樣給人予內心暖暖的關愛,而不要象狂風那樣簡單粗暴、冷酷無情。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需要我們師長無微不至的關愛,耐心細緻的教育,循循善誘的引導,嚴格有序的管理,可不同的方式方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猶如太陽與狂風讓趕路人脱棉襖那樣。

應該説,師長的願望、出發點不謂不好,都是為了孩子的一切能夠更好一些,更出色一些。但如果我們用狂風式的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管理孩子,那師長與孩子之間往往雙方都會身心疲憊、苦不堪言,長此以往,不僅孩子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兩者之間的感情卻大打折扣,甚至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問題越來越多,以至達不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反而讓孩子的'內心世界越來越封閉,對師長的教育越來越反感,還有可能出現孩子與師長的教育、管理背道而馳的情況。而如果我們用太陽式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不僅使我們師長自身身心愉悦,而且真正讓孩子在愛的陽光下,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和生活,使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以實現教育的最佳目標。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5

在前蘇聯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採摘。

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就讀於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麼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裏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後我會把花送回來。”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着小女孩的手,從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説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敬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基。

感悟:

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該保持冷靜,並和藹地詢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學生許多的錯誤背後,其實往往隱藏着他難以啟齒但又合乎情理的原因,學生的一些錯誤行為實際上是他渴望幫助的呼救聲。所以教師在對待學生錯誤的問題上一定要深究下去,找出其犯錯背後的真正原因,只有教師瞭解了學生犯錯的真正原因時,才能理解學生的行為,才能找到一種最為恰當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魯迅先生曾説過:“倘有人作一歷史,將中國曆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被薰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可見,並非所有的教育奧祕都是可以用文字即可窮盡的。雖然人們竭力求索其真相,殊不知一滴水裏就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個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教育的真諦往往就隱藏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中。這些故事寓意深刻,直指教育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這些故事輕鬆好讀,有的感人至深,有的一針見血,讀之如受電擊,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們的內心深處,讓人受益匪淺。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6

英國的西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小鎮叫出口鎮(Exeter),這是一個不下雨就敲鐘的城鎮。雨剛停,教堂的'鐘聲就當當地響起來;鐘聲一停,雨又嘩嘩地下起來。

小獅子萊恩(Lion)和小豬比奇(Pigy)約好一起去上學。萊恩最愛説話,外號“都知道”。比奇不愛説話,但很懂禮貌,外號叫“不知道”。學校好遠呀,要路過賣草莓的雜貨店,還要路過天鵝湖。

他們在路上遇到一個老頭,滿臉白鬍子。老頭問萊恩:“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萊恩什麼都知道:“叫萊恩,9歲了。”又説:“我爸爸是獅子王,現在在非洲,老爺爺,你知道非洲嗎?我爸爸寄給我一支用烏木做杆,雕花的非洲長矛。”

老頭問比奇:“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小豬慢性子,想了半天才笑着説:“對不起,我爸爸還沒給我起名字呢!”

老頭拿出兩塊巧克力給他們。萊恩想也沒想就吃了,真香呀。比奇用長嘴巴聞了聞説:“對不起,我有糖尿病。”

萊恩睡着了,巧克力裏有蒙汗x藥,他是被蒙汗x藥麻翻了,不省人事,就被老頭賣到了一個馬戲團,運到遙遠的非洲。而比奇呢,還幸福地生活在大森林裏,他還寫了一首詩:

“大森林,小木屋,舒舒服服小胖豬。”

如果有人問比奇,你為什麼這麼幸福呀?比奇就會有禮貌地點點頭説:“與陌生人説不!”(Saynotostranger)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7

故事三:《安的種子》

這是一個影響了千萬人的禪意故事,有幸看到它的大人——無論你是不是準備將它讀給孩子聽,都應該先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輕輕地念給自己聽。

老師父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説: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裏的微風這麼温柔。慢着!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8

有一個法國人,42歲了仍一事無成,他自己也認為自己簡直倒黴透了:離婚、破產、失業……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他對自己非常不滿,變得古怪、易怒,同時又十分脆弱。

有一天,一個頭算命人在巴黎街頭算命,他隨意一試。算命人看過他的手相之後,説:您是一個偉人,您很了不起! 什麼?他大吃一驚,我是個偉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算命人平靜地説:您知道您是誰嗎? 我是誰?他暗想,是個倒黴鬼,是個窮光蛋,我是個被生活拋棄的人!但他仍然故作鎮靜地問:我是誰呢? 您是偉人,算命人説,您知道嗎,您是拿破崙轉世!您身上流的血,您的勇氣和智慧,都是拿破崙的啊!先生,難道您真的沒有發覺,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崙嗎? 不會吧……他遲疑地説,我離婚了……我破產了……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 嗨,那是您的過去,頭算命人只好説,您的未來可不得了!如果先生您不相信,就不用給錢好了。不過,五年後,您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啊!因為您就是拿破崙的化身!

他表面裝作極不相信地離開了,但心裏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偉大感覺。他對拿破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就想方設法找與拿破崙有關的一切書籍著作來學習。

漸漸地,他發現周圍的環境開始改變了,朋友、家人、同事、老闆,都換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表情對他。事情開始順利起來。後來他才領悟到,其實一切都沒有變,是他自己變了:他的膽魄、思維模式都在模仿拿破崙,就連走路説話都像。

13年以後,也就是在他55歲的時候,他成了億萬富翁,法國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9

1、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着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再説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你。”小孩歡笑着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着。“為什麼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為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2、分蘋果的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那位犯人這樣寫到: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説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説:“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説:“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説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著名人士這樣寫到:我和弟弟都爭着要大的。媽媽説:“我把門前的餓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他説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3、一個美麗的故事

有個塌鼻子的小男孩,因為兩歲時得過腦炎,智力受損,學習起來很吃力。打個比方,別人寫作文能寫二三百字,他卻只能寫三五行。但即便這樣的作文,他同樣能寫得美麗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課,題目是《願望》。他極其認真地寫,那作文極短,只有三句話:我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媽媽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説:“你真聰明。”第二個是,老師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説:“你一點也不笨。”

於是,就是這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他的老師,那位媽媽式的老師不僅給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帶感情朗讀了這篇作文,還一筆一畫地批道:你很聰明,你的作文寫得非常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喜歡你的,老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喜歡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它朝氣勃勃,永遠垂着綠陰,開着明媚的花,結着芳香的果。

4、錯誤也有價值

一個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把“還有後來人”誤讀成”了“還有後人來”。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教室裏的嚴肅氣氛頓時化為烏有。怎麼辦呢?但見這位教師神態自若,她從容不迫地問:“同學們,你們在笑什麼?這位同學唸的意思並沒有錯呀!”經她這麼一説,教師裏靜了下來。她接着説:“還有後來人的意思是還有接班人;還有後人來的意思還有人接班。”這時,教室裏鴉雀無聲。教師又親切地説:“當然,意思不變,並不等於説這位同學讀對了。他所以唸錯,是由於沒有看清楚的緣故。如果仔細看,認真讀,就不會出這種不應該的錯誤了。我們請他在為大家朗讀一遍,好嗎?”學生們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時,那位站着的學生情緒更加激昂的讀了起來。

5、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説:“明天早上,你拿着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着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為什麼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着孩子慢饅説道:

“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6、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着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説,“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着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説,“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着”,不會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7、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衞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7歲。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歲的孩子凱利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衞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

大衞回頭發現發生的事之後,他開始失控了。大衞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大約有2尺寬已被夷為平地!當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之後,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説:“大衞,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衞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為人父母必須明瞭熟輕熟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還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及掉在廚房裏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一個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充滿活力的感受變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

有一對夫婦以及7歲的女兒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時,女兒打翻了水杯。他們在水漬擦乾淨後並沒有責備女兒。朋友抬頭看看他們説:“你們知道,我真的很感謝你們不像別的父母一樣。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無意小錯咆哮,並且教訓他們要更小心一點。謝謝你們沒有那樣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進晚餐,相似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兒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當他們責備他時,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當我開始解釋説我在40多歲還會弄翻東西時,男孩開始微笑了,而她的雙親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氣。我們多麼容易忘記我們仍然在學習啊!

……

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個曾經取得過重要的醫學成就的科學家。有個報社記者採訪他,問他為什麼會比一班人更有創造力,是什麼因素讓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來,這都與他小時候他母親給他的經驗有關。有一次他嘗試着從冰箱裏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樣!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他或者懲罰他,她説:“哇,你製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幾乎沒有看見過這麼大的水坑。反正損害已經造成了,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它的確這麼做了。幾分鐘後,他的母親説:“你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還是得把它清理乾淨,讓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麼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於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説:“你知道,我們在如何有效地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動它。”小男孩學到了,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個知名的科學家説,那一課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人的父母都跟他母親的反應一樣,那不是很好嗎?

……

幾年前,保羅?羅威曾經在收音機上説過一個在成人關係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個年輕女人下班後開車回家發生了碰撞,撞壞了擋泥板。她在説明那輛車是出廠才幾天的新車時便説邊掉淚。她回家怎麼向丈夫解釋呢?

另一輛車的駕駛員充滿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們必須記下彼此的駕駛執照和車牌號碼。當這個年輕女人從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時,有張紙條掉了出來。上面,男人的筆記寫着:“如果出了事……記住,親愛的,我愛的是你,不是車!”

……

且讓我們記住,孩子的心靈比任何物質還要重要。當我們這麼記住,自尊和愛的花朵就會開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麗!

(美)傑克。坎菲爾

評:什麼樣的物質損失可以同給你所愛的人造成的傷害相提並論呢?

8、利 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説:“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説:“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不過,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麼樣?要是覺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説:“我借。”結果,再後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淨剩81分。

這位老師:一是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捱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老師的“資助”,得到了老師的關愛,鼓起了奮鬥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己的許諾。

——一般説,老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老師心裏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

9、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着他的學生來到這裏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裏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餘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説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國小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國小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評價:只有沒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10、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學會仇恨;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鈎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評價:誠如貝多芬所言:“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財富。”

11、總理的老母親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一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閒不住,雖然高齡了,還在曼谷的一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麪餅。她説:“兒子當了總理,那是兒子有出息,與我擺攤並沒有什麼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嚥吃他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的媒體稱讚説:“一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一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而川梅在面對記者時卻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作什麼,我只不過在他小時候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勤勞和謙虛。我從不打罵他,但我也不記得他有那件事讓我失望。”

評價:望子成龍是普天之下母親地共同心願,任何一條“龍”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有幾個母親做到了川梅這一點?又有多少母親在兒子“成龍”之後不母以子貴,仍甘於平凡?中國母親們深思。

12、美麗的歧視

大學聯考落榜,對於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就正處於這種境地。而我剛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當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日大偉忽然在校園裏尋到了我,原來,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員了。

“祝賀你--”我説。

“是該祝賀。你知道嗎?兩年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完了,沒什麼出息了,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的希望,我被迫去復讀——你知道‘被迫’是一種什麼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第五……”

“可你現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聽我説。有一次那個教英語的張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讀一本武俠小説。張老師很生氣,説:‘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爹孃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當時彷彿要炸開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台上指着老師説:‘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學。’説着我把那本武俠小説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大學聯考我分數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大學聯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張老師,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後,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老師得了骨癌。

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其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老師突然老淚縱橫。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書生正在巴黎的艾菲兒鐵塔下微笑。

張老師説:“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裏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考上大學,我頭朝地向下轉三圈……’”

“後來呢?”我問。

“後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言語哽咽着説,“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你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個月後,張老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了女友悠閒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老師地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後的時光裏,我一直回味着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非常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藴含着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對大偉和那位艾菲兒鐵塔下留影的學生來説,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老師的歧視肯定是最美麗最寶貴的。

13、人生最好的教育(一)

一個青年來到城市打工,不久因為工作勤奮,老闆將一個小公司交給他打點。他將這個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業績直線上升。有一個外商聽説之後,想同他洽談一個合作項目。當談判結束後,他邀這位也是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商共進晚餐。晚餐很簡單,幾個盤子都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下兩隻小籠包子。他對服務小姐説,請把這兩隻包子裝進食品袋裏,我帶走。外商當即站起來表示明天就同他籤合同。第二天,老闆設宴款待外商。席間,外商輕聲問他,你受過什麼教育?他説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父親去世後,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説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個兒地事就中……在一旁的老闆眼裏滲出亮亮的液體,端起酒杯激動地説: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個人受過苦,便知道珍惜;一個在貧寒中長大的人,不會不知道勤儉的重要;一個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會不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貧窮中什麼也學不到,並進而失去人的自尊。

14、人生最好的教育(二)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極普通的中專學校讀書,成績也很一般。她得知媽媽患了不治之症之後,想減輕一點家裏的負擔,希望利用暑假這兩個月的時間掙一點錢。她到一家公司去應聘,韓國經理看了她的履歷,沒有表情地拒絕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撐了一下椅子站起來,覺得手被紮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顆紅紅的小血珠,原來椅子上有一隻釘子露出了頭。她見桌子上有一條石鎮紙,於是拿來用它將釘子敲平,然後轉身離去。可是幾分鐘後,韓國經理卻派人將她追了回來,她被聘用了。

一個在愛中長大的人,他最好的回報也是愛。當愛促使一個人去做他很難做到的事情時,這足以證明愛的力量!

而在一件很細小的、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上也能體現出對別人體貼和關心的人,他所受到的愛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

15、人生最好的教育(三)

有一個崗位需要招人,先後來了四位應聘者。在招聘條件一欄中,有一項條件是必須具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前三位應聘者都稱自己有類似的工作經驗,但面對應聘者的考問,很快顯示出自己對這一行的無知。最後來了一位男學生,他坦率地對招聘者説,自己不具備這方面地工作經驗,但對這項工作很感興趣,並且有信心經過短暫的實踐後,能夠勝任它。招聘者毫不猶豫地錄用了他。此後他和那個招聘者曾經有過一段對話,那個招聘者説,有很多求職地人在介紹自己的情況時並不誠實,而他為什麼能夠誠實相告呢?他説小時候有一次他揀了錢,奶奶問他時,他撒了謊。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後告誡他:“窮不可怕,只要你誠實,你就有救!”他説他永遠記得奶奶説的這句話。試想一個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騙來的眾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遠嗎?

一個誠實的人,其實是最需要勇氣。他必須敢於面對事實和真理,在別人含含糊糊、唯唯諾諾的時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誠實比一切智謀都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評:把孩子送去學校,只是去學習一些知識,做人最基本的東西不一定是在課堂上學到的,父母千萬不要忘記還要教給孩子一些書本以外的東西,而且教的時候要以身作則。

16、莫須有與想當然

記得在國小的時候,每星期有作文課。國文教師除了在作文捲上有批語外,還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當堂唱名發還。如名次排在後面,顯得非常難堪,所以大家對作文都很努力。我本來就喜歡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發還時,常是名字在前幾名之中。

一次作文題目是“北風”還是“春風”,我已記不清了,做完了自己很得意。當時覺得下星期發還時,我一定是在前幾名之中。沒有想到,不僅前幾名沒我,甚至中間也沒有,而是排在最後一個。我根本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下了課,去問國文老師,老師説:“這不像你這個國小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麼雜誌上的。”我驚訝得不得了,我説:“確實是我作的。”教師説:“你不可能作這麼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説你不是抄的,拿出證明來!”我反抗也無從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場。

小孩時的多少事情,現在幾乎都忘了,惟獨這次所受的委屈,總是記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無獨有偶,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又出現一次類似的事。那是考交流電路的課,又一道最低還是最高功率的問題,教師所講過的是用微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試時,嫌那個方法麻煩,竟異想天開,用幾何作畫,利用切線的關係,找出了答案來。那一次考試,我又是很得意,卻沒有相到這一題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説我不會微分。而這個幾何方法呢,一定是從別處抄來的。於是我在國小所受的委屈又再版一次。

時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國當了教授,遇到又一次類似的事件,不過我扮演的不是學生,而是教師的角色。

有一個美國學生提出一篇學期論文,當作期末考試。我翻來覆去地看他這篇論文,發現不僅風格清新,而且創意滿紙,令人不能相信是一個大學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懷疑他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問題就這麼極端:如果是抄來的,只有給不及格;如果不是抄來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圖書館查了兩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無類似的東西,卻不得要領。於是請教一同事,問他怎麼辦。

我這位同事對我提出的問題,倒顯得有些驚異。他説:“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學生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説他是抄來的。你的學生並沒有義務去證明他不是抄來的,這是羅馬法的精神;文明與野蠻的分際,就在這麼細微的差別上。我覺得這是常識,你卻覺得這是個問題,好奇怪!”

聽了這一番教訓後,我倒沒有什麼慚愧的感覺,而是想起中國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須有與想當然的故事。

17、關注兒童心理

新學期開學了,一位家長攙着一位小孩來到幼兒園報名,小孩躲在家長身後指着幼兒園展出的往屆幼兒繪畫作品説:“這麼醜的畫是誰畫的?”……來到活動場地,看見一輛壞了的玩具汽車,説:“是哪個壞孩子把小汽車摔壞了?”如果你是家長,或教師會對孩子説些什麼?是教育孩子辨別美醜、好壞?是教育他愛護公物、損壞公物要賠償?還是批評、呵斥?……你有沒有從孩子説話的心理上分析?(孩子膽怯、怕自己以後畫不好或摔壞玩具,又渴求自己的作品能展出、能多玩玩具)如果沒有這樣想,至少説你對兒童心理了解不夠,對兒童關注不夠。你的教育是無效的,你的批評更是可怕的。(高明的幼兒園老師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幼兒園,不管小朋友畫得怎麼樣,只要敢貼出來就是好的,如果你想貼,儘管畫吧。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幼兒園的玩具就是給小朋友玩的,玩壞了是不要賠的。)

18、説 禪

有一位年輕人找到一位著名的禪師,想跟他學禪,禪師開導他很長時間,年輕人還沒找到入門的途徑。有一天,他當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滿了,茶水溢了出來,他還在倒。弟子很驚訝,提醒他水倒不進了。他説:“是呀,杯子滿了,水就倒不進了;而你呢?用成見把自己的腦子塞得滿滿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學到禪的奧妙,就必須把頭腦騰出空來,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雜念清除出去。”

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如果一味地以書本為威權,讓過多的、無用的、甚至可能錯誤的書本知識充斥我們的頭腦,就會限制我們接受新的東西,限制我們的思維。

我們的教育,應該在教給學生所需的書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書本知識保持一種客觀清醒的認識,能夠“讀書而不為書累”,達到這位禪師就是要弟子心靈時常處於“虛懷若谷”的清淨狀態,達到辛棄疾“近來始覺古人書,信着全無是處”的境界。

19、你有多少時間思考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身邊有一批學生,其中有一位非常勤奮,每天早晨5點起牀進實驗室,中午在實驗室吃自帶的飯後又接着幹,到晚上10點才回宿舍休息。眾學生羨慕他的精力,老師們都誇他的勤奮,然而,這位學者卻有點擔心。有一天,學者問這位弟子:“你每天幾點進實驗室?”“早晨5點。”“中午休息多長時間?”“不到1小時。”“晚上幾點回宿舍?”“10點左右。”“哪你有多少時間思考?”學生無言以對。這就告訴我們:光做不思考、光學不思考,永遠也不會有所進步,有所創新!

20、木偶小孩

有一則童話,講的是在木偶劇團裏,一個木偶逃跑了,導演又氣惱又着急,發動人們四處尋找,結果錯把一個小孩當作木偶抓了回來。因為這個小孩特別聽話,馬路上路口處的信號燈壞了,紅燈總是亮着,而綠燈一直也不亮,這個小孩站在路口處等綠燈,半天就是不走。導演試了一下,發現這個孩子確實比真正的木偶還聽話,後來,他加入劇團,成了一個非常受觀眾歡迎的木偶明星。

童話中的木偶當然是經過誇張的藝術創作之後的一個典型形象,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受歡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常常為其製造生產出的聽話、順從、遵守紀律和規則的產品而滿足自豪,卻不知我們已有多少缺乏個性和獨立性、失去靈性和活力的孩子。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聽話順從的乖孩子,強調的是教育的整齊劃一。為此我們使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育方法,同樣的評價標準,要求、衡量着智力、愛好、興趣和經歷、基礎迥異的學生。

21、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班上新轉來的女孩,由於基礎較差,單元測試考了倒數第一名。上課時,她不敢接觸老師的目光,回答問題細聲細氣像蚊子叫。

老師發現她聲音雖然很低,但朗誦課文很流利,很有感情。老師把孩子請到辦公室,對她説:“老師發現聽你朗誦課文真是一種享受,你願意每天來辦公室給老師讀一刻鐘課文嗎?”

孩子使勁地點點頭,於是老師找了篇文章讓她讀。讀完後,老師由衷地説:“太好了,讀得這麼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誦天分,要是聲音再高一點點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第二天,她又來朗讀,果然聲音高了許多,老師大加讚賞。第三天,老師問:“明天你敢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站起來大聲朗讀嗎?”“敢,”女孩朗聲回答。

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來朗誦了課文,聲情並茂,同學們都很驚訝,老師帶着大家鼓掌。女孩一天天活潑起來,成績有了飛躍,朋友也多了起來。

——孩子的自信無論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作為老師,應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22、“愛之鏈”的故事

一個國小生講道:

我們的“愛之鏈”活動是在班主任周老師的倡導下開始的。在活動發起會上,她表情莊重而且充滿感情地説:“世界是美麗的,生活是美好的。然而,所有的美麗都是用愛營造出來的。假如生活沒有愛的存在,假如我們沒有足夠的愛心,那麼生活將不再美好,世界也不復美麗!請大家多獻出一些愛心,讓我們用愛把生活裝點得更美麗吧!”於是,我們每個人在周老師那裏領到一些卡片,每張卡片上寫着:“我們幫助您;也請您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他們。”我們不斷地把卡片傳遞出去,我們班裏也湧現出許多幫助殘疾人、輔助孤苦老人的事蹟,我們覺得生活無比充實,心裏總有一種特別的滿足。

一次我去書店,下樓時不慎摔了一跤,腳崴得腫痛難忍。一位叔叔迅速跑過來,把我送進醫院。他為我掛號、拿藥,並用電話通知了我的父母。當我父母趕到醫院向他表示感謝時,他卻微笑着從衣袋裏拿出一張與我們送的一模一樣的卡片!我含着熱淚接過那張卡片。周老師知道後説:“我們付出愛與我們得到愛的時候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為了更多人的幸福把這條‘愛之鏈’連接得更長些吧!

——周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愛的種子,她愛我們,又教會我們去愛別人。

23、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

一個老人搞了個別開生面的測試: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請測試者回答這是什麼。

在國小一年級,小朋友們異常活躍地回答:“句號”、“月亮”、“燒餅”、“乒乓球”、“老師生氣的眼睛”、“我家門上的貓眼”……

問到國中同學時,一位尖子生舉手回答:“是零”,一位學習後進的學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卻遭到老師的批評;

當問到大學生時,他們鬨堂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只有傻瓜才會回答的問題;

當問到機關幹部時,他們面面相覷,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場的領導。領導沉默良久,説:“沒經過研究,我怎麼能隨便回答你的問題呢?”

某日看電視裏的《東方兒童》節目。主持人問天真的孩子:“花兒為什麼有很多種顏色?”孩子的回答個個透着可愛的童稚。有的説要是花兒只有一種顏色太陽就不喜歡了;有的説要是花兒只有一種顏色蜜蜂就不想吃了 ……最後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錯誤的。當節目主持人一本正經地説出正確答案——因為花兒中有胡蘿蔔素云云……整個節目頓時失去童趣,直到最後主持人也沒有對孩子們的想象力給予褒獎,這使我很為説出“要是花兒只有一種顏色太陽就不喜歡了”的孩子擔心,擔心他那無比寶貴的想象力,會被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用一個“胡蘿蔔素”就輕而易舉地塗抹掉。從某種角度説,正是“正確答案”蠶食着我們的想象力。我們只是急於將現成的答案告訴我們的孩子。其實象“胡蘿蔔素”之類的常識性東西,他們遲早有一天會知道的。實在沒有必要以犧牲孩子的想象力來作為了解常識的代價。我們有責任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國小語文老師考學生:“雪融化了是什麼?”一個學生回答:“雪化了是雲。”另一個學生説:“雪化了是彩虹。”還有學生説“雪化了是春天。”

老師説:“錯。答案是泥水。”

有這麼一道考題:秋天到了,樹葉。學生寫“樹葉紅了”、“樹葉綠了”、“樹葉飛舞”等都為錯,因為書上是“樹葉黃了”

用“活潑”造句,只能造“小朋友活潑”,“小魚在河裏活潑地游來游去”、“小河裏的水很活潑”都是不對的。

——對教育而言,讀書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獲取知識,而是訓練思維,點燃學生頭腦中創新思維的火把。

24、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棟樑之材

一位聾女的父親,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他本人也成了聾兒學校校長,並創建了“賞識教育去”。他這樣説——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在《幼兒才能開發》一書中説: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要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假如我們拋棄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方法,那麼,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棟樑之材。”

為了喚起女兒生命中的無限潛能,我讓她找到自己是天才的感覺。由於早期識字,女兒特別喜歡讀書,如醉如痴,愛不釋手。每當女兒因看書而耽誤了吃飯睡覺時,我並未將書沒收,而是無限激動地對女兒説:“天才兒童行為第一條就是看書津津有味,忘記了吃飯睡覺,你就符合第一條,你説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女兒眼睛一亮,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女兒的自信心越來越強。

女兒8歲時,為強化女兒天才的感覺,我鄭重地問女兒:“你想不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別説殘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沒有人會背!你敢不敢背?”女兒乾脆地回答:“好!”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千辛萬苦也未必能背得出來。而我是用“賞識教育法”,不斷鼓勵,不怕失敗,讓女兒感到快樂、陶醉、狂歡,把她的潛意識充分調動起來。我把一千位數編成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她一天背一百位,剛開始背一次需要二十分鐘,到後來五分鐘就夠了。

背出小數點後一千位,創造了世界之最。生命的潛能令人歎為觀止。我激動地對女兒説:“太了不起了!別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興了!”

用這樣的方法,使女兒在國小跳了兩級;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奇蹟出現後,我用這套方法培養了一批早慧聾童。接着又把這套方法讓健全兒童分享,改變了成千上萬孩子的命運。

25、讓學生敢説“我不懂”

我去聽一位教師的課,課講完了,老師問學生:“聽懂了嗎?”“聽懂了!”同學們齊聲回答。“還有誰不懂請舉手。”全班靜悄悄的,一位學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縮回去了。細心的老師還是發現了,他温和地説:“你哪裏不懂,沒關係,講出來。“孩子怯怯地站起來敍述着,老師一邊鼓勵孩子大聲點兒,一邊走過去俯下身聽,很耐心地又講了一遍,最後對這位學生説:“請坐,以後要注意聽講。”

下課後,我把老師和這位學生請進了辦公室。學生小聲説:“校長,我以後上課一定要用心聽講。”我對他説:“孩子,今天請你來是要表揚你,你敢説真話,不懂就問,這是很了不起的,今後要理直氣壯地問,不懂就把手高高地舉起,你説對嗎?”這位學生驚奇地看着我,又看了看老師。老師點了點頭,孩子高興地飛奔而出。這位老師若有所悟地説:“我還以為自己很耐心呢!現在明白了,學生好不容易敢舉手説不懂的勇氣,卻被我‘今後上課要用心聽講’永遠地嚇回去了,他以後一定會加入全班‘昕懂了’的行列。”

——我們要求老師首先教會學生説“我不會”、“我不懂”、“我有不同想法”;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我們鼓勵學生要敢於發表不同意見,敢於表現自我。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0

身為一名國小教師,我認為從幼兒園升到一年級的國小生,雖説大都是天真爛漫、懵懂可愛的,但畢竟也都是接受過幼兒啟蒙教育的。所以一年級的國小生並不是帶着白紙式的心靈走入國小的,所以我認為同一年級的國小生溝通時,不能僅是用“告知和管理”的固定方式,同時老師還應該在平時為他們補充一些淺顯易懂、意味深長的哲理小故事,這樣的話不但會很好的幫助國小生成長,而且可以避免讓國小生迷失方向。

記得在我教學的第二年,有一節課我晚了幾分鐘,於是一到教室呈現在我面前的就是一片亂哄哄。而孩子們一看到我站在門口,也頓時都停止了吼叫聲,我強壓住自己的怒火走進教室,並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位木匠活幹的非常好的老木匠,凡是出自他的手的房子,不但美觀而且結實牢固。所以他的'老闆也是一直都很賞識他,眼看還有三個月後老木匠就要退休了,但是他的老闆卻再要他建一座房子,對此老木匠非常的生氣;於是他便用最次的木材,和最差勁的建房手藝建築了這最後的一座房子。老木匠建好之後,就把這座危房交給了他的老闆,但是他的老闆卻給了他一把鑰匙,並且還説了一句:“這是我為你準備的退休禮物。”老木匠聽後頓時會很後悔。

同學們老師的故事講完了,其實你們平時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都相當於在建房子,而你們的每一次作業,或者考試都要看大家用什麼“材料”來“造”。房子建的漂亮堅固的,住進去就會舒適安全;但是建的粗濫的,住進去一定非常危險。

故事説完之後,我發現小朋友們也都理解了,因為大家都慚愧的低下了頭,而且班上的小班長更是站起來對我説了聲“老師我們錯了”。

可見一個小的、富含哲理的故事對孩子們是很有幫助的。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1

在英國,每家都有一個壁爐,每個壁爐裏都有燃燒的火。每年聖誕節,聖誕老人都會從壁爐中走進來,因為火燒的緣故,聖誕老人的衣服都是紅色的。你會説:“不信!”好吧,下次你和媽媽去市場買一隻螃蟹回來,放在火上煮熱了,螃蟹的外衣就變成紅色的,這回你總該信了吧。

今年的.聖誕節又來到了,小熊比爾(Bear)一家都圍坐在壁爐旁。熊媽媽一夜都沒睡覺,包呀,包呀,包禮物。用彩色的紙包禮物,禮物都堆成了小山。

熊哥哥布來色想當航海家,當他打開禮物盒子,竟是一隻漂亮的戰艦。他高興地大叫戰艦。熊姐姐賽絲特想當舞蹈家,當她打開禮物盒時,竟是一雙美麗的紅舞鞋。比爾還小,也不知道長大了要做什麼,當他打開禮物盒子,看到盒子中只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了三句警語:放學先回家;不和陌生人説話;不給陌生人開門。

好多年過去了,布來色沒有成為航海家,他只是偶爾見過大海。賽絲特也沒有成為舞蹈家,她只是偶爾看過幾次高水平的芭蕾舞。而比爾呢,卻幸福地成長為一隻健康的大熊.看來,實用的習慣比空洞的理想更有用呀!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2

有一個人,他從小到大都是一名失敗者,失敗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覺得上天對他不公平,於是,他決定去尋找上帝,詢問上帝:成功是什麼?

這個人翻山越嶺,來到河邊,見到一位老人家,就走過去問:老人家,成功是什麼?那位老人回答他:成功就是能每天都釣到魚,那就是成功。

這位年輕人繼續他的旅途,他渡過了河,來到了森林中,遇見一個正在趕路的中年男人,就問他:成功是什麼?那個中年男人回答他:成功就是每天都能捕獲野獸,那就是成功。年輕人聽了,繼續趕路。這個人穿過了森林,也穿過了沙漠,來到沙漠邊緣,找到了上帝,問他:成功是什麼?上帝很慈祥地回答:成功是生活,成功是經驗,成功是汗水。年輕人,不要執著於成功,而應享受成功的'過程。年輕人聽了,頓時明白了,就辭別了上帝,回家去了。

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不應該執著於成功,而應該學會享受成功的過程,從過程中找到樂趣,這才叫做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3

狐狸想吃牛,但畏懼牛頭上的一對角;想吃豪豬,又害怕豪豬身上的刺皮袍,於是狐狸四處散播牛和豪豬的種種不是。

“大家都來看看,全森林王國就屬牛和豪豬最野蠻,”狐狸煞有介事地對眾人説:“它們倆一個頭上長角,一個身上長刺,絲毫不講文明道德,我們大家可都得防着點,説不定哪天被它們抵上一角或刺上一針可就虧了。”

森林中動物們聽了都對牛和豪豬存有戒心,有事沒事都儘量躲着,更不敢和它們親近交朋友了。

豪豬覺得挺冤枉,它找牛訴苦。

“牛大哥,你長角我長刺,咱們天生如此,又不招誰惹誰,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咱們呢?”豪豬滿腹委曲:“為了能和大家和睦相處,我們還是各把角和刺都除掉吧。”

“如果真這樣做,那我們就上當了,”牛對這些毫不介意,反而語重心長地告誡豪豬:“這角和刺是你我各自的防身武器,正是有了它,我們的安全才有保證。要記住,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為了迎合他人所好而自動解除武裝,讓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

豪豬恍然大悟,從此不再理會外界各種流言蜚語,也更加珍惜身上的刺皮袍。狐狸的.陰謀終究沒能得逞。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4

我看了一篇《小故事大道理》。有一個年青人很想比在身邊的人都強,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沒有長進,就向智者請教。智者叫來三個弟子和青年去五里山打一擔自己滿意的柴。

智者在原地迎接他們,年青人滿頭大汗扛着2捆柴,後面的兩個弟子,有一個弟子扛着4捆柴,還有一個在跟着。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4

小故事一、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囱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説,煙囱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囱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説:“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學習心得: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小故事二、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學習心得: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小故事三、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着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説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説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着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着我學。”

路人説:“這樣説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

學習心得:對於才能來説,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5

1、梨的輪迴

有一個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經常教育他要尊老愛幼。當家人每次買回梨後,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給奶奶吃。桑迪領會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會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誇獎孫子:“桑迪真是個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會把梨送到爸爸和媽媽面前,他們都有不吃梨的各種理由。最後,經過了一個輪迴,梨又回到桑迪手中,於是,桑迪拿着那個最大的梨坐在椅子上獨自享受。

一天,爸爸的朋友來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馬上從裝水果的盤子裏挑出了一個大梨,送給客人吃。家人見了都非常高興。那個朋友高興地説:“你們家的孩子真懂事。”雖説這個朋友不是很喜歡吃梨,但出於對桑迪的尊重,他還是接過了那隻梨子。誰知,他剛咬了一口就惹來了麻煩,只見桑迪生氣地衝着客人喊:“你怎麼這麼貪吃呢?太不要臉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尷尬,咬在嘴裏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臉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這孩子怎麼這樣啊!

桑迪惱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梨。這最大的梨向來是虛晃一槍,最終會落到他手上,他這次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再説也沒遇到過這種事,於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尷尬萬分,他們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於是趕緊向朋友解釋,説這大梨向來是謙讓一番,最後必定又會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於是趕緊起身告辭。父親看着朋友離去的身影,無奈地歎了一口氣。

【點燈心語】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動作,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2、留下思考的時間

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者盧瑟福對思考極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發現一位學生還在埋頭實驗,便好奇地問:“上午你在幹什麼?”學生回答:“在做實驗。”“下午呢?”“做實驗。”盧瑟福不禁皺起了眉頭,繼續追問:“那晚上呢?”“也在做實驗。”盧瑟福大為光火,厲聲斥責:“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實驗,什麼時間用於思考呢?”

勤奮的學生卻遭到斥責,看似委屈,實際上大師是在傳授真經啊。很多時候人們寧可讓歲月淹沒在彷彿很有價值的忙碌之中,卻極不情願拿出時間進行思考,以至於思維總是在低水平的層次上徘徊,最終一無所獲。

【點燈心語】在我們身邊的確不乏這樣的學生:勤奮卻成績不佳。我們的確很有必要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一天到晚都在做題,什麼時間用於思考呢?

教會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比教他做題更有用。

3、撒謊的懲罰

我16歲那年的一個早晨,父親説他要去一個叫米雅斯的村子辦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車交給我駕駛,但條件是在他逗留於米雅斯村期間我要替他將車子送到附近的一個修車鋪檢修。要知道,我當時剛剛學會開車,但卻極少有實踐的機會,而到米雅斯村有將近20英里,足可以讓我狠狠地過一把開車的癮。在修車鋪的師傅檢修車子時,我去附近的一家電影院看電影,我接連看了四部。出了電影院,我一瞧手錶,已經是六點鐘了。比我與父親約好的時間遲了兩個小時!

我知道,如果父親得知我是由於看電影而遲到,一定會生氣,可能因此就不再讓我開車了。於是,我心中編了瞎話,告訴他汽車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時間也相應的長了。他向我投來一瞥。“賈森,你為什麼一定要撒謊?””我沒有撒謊,我説的是實話。””四點鐘的時候,我給修車鋪打了電話,他們説車早就檢修好了。”我的臉頓時羞得通紅。我向他承認了看電影的事實,並解釋了決定撒謊時的想法。父親認真地聽着,臉上蒙上一層陰霾。

“我非常生氣,但不是生你的氣,而是生我自己的氣。我想,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我讓你感到對我撒謊比説實話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這些年來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誤。”

不論我如何懇求,如何抗議,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父親大步踏上了鄉村崎嶇的泥路。我趕緊跳上汽車,驅車跟在他後面,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斷地自我批評,但均無濟於事。將近20英里的路程他就是這樣走過,平均每小時走了五英里。

看着父親承受着疲憊和痛苦,作為兒子,我卻無能為力,這是我生平有過的'最難受的經歷,也是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課。從此以後,我沒有對父親説過一句謊話。

【點燈心語】什麼是有效的教育?這就是有效的教育!雖然它是一種懲罰,一種固執得有點極端的懲罰,不是温情,也不是暴躁,卻直擊人的心靈!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永遠不再撒謊,我一定會去用;如果有一節課可以讓學生刻骨銘心,一輩子難忘,我一定要上這節課。

這樣的課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多積攢一些,用一生的時間。

4、強權下的順從

富翁對僕人説:“茄子增進食慾,是好東西。””不錯。”僕人説,“難怪它戴着頂王冠。”幾天後,富翁又説:“茄子倒人胃口,還生痰,是壞東西呢。”“是呀!”僕人説,“瞧它頭上長着刺呢。”富翁不滿意了:“前天你説茄子是好東西,今天又説它是壞東西,什麼意思?”僕人説:“我該怎麼説呢?我是老爺您的僕人,不是茄子的僕人呀。”

這則外國典故後來成了成語:“不是茄子的僕人”,相當於我國的成語“見風使舵”。我想它的諷刺實在是搞錯了對象。

僕人的答話難道不是源於富翁的信口雌黃?僕人不過是給富翁的胡説八道找了點註腳而已。它的確切含義應當是:強權下的順從。

【點燈心語】想一想,學生被迫接受我們的標準答案的時候,是不是強權下的順從?當學生聽着我們説,必須這樣寫才不被扣分的時候,是不是正在變成強權下的順從?給學生多一點空間,在給出我們的結論之前,多聽聽孩子的聲音,讓他們有一點自主的感覺,不要從小就讓他們成為知識的僕人。

5、犯錯誤是他們的權利

威廉是一名體育老師,他試圖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掌握“run(跑)、catch(抓住)”幾個詞的用法。這節課拿來一個籃球,讓學生排成兩隊,依次傳球並跑到另一隊後面,威廉不停地喊run!run!catch!catch!學生很投入地做着。忽然,一個調皮的男生非常用力地把球砸向一女生,威廉跑過去一下子抓住了球,非常生氣。要知道,這可是在教室內,這一動作是很危險的。中文助教在旁邊靜靜地看着威廉如何處理。學生很快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等待着老師訓斥。很短的時間,威廉恢復了表情,把孩子喊過來,手把手教這個男生傳球,這次學生傳得很好。

“Gd!”威廉伸出了大拇指。

其實,對於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許犯錯誤。美國同行告訴我,對於低年級的孩子,犯錯誤是他們的權利,所以他們測驗學生的時候,單詞寫錯了有些是可以得分的,如水water,如果寫成了wate,就可以給分,因為基本答對了。他們對孩子的考試評價,是從0分開始的,學生答對1道題,就給加多少分,直至加到滿分——5分。學生永遠處於贏分狀態,所以他們的孩子始終充滿了自信心和征服欲。

【點燈心語】“對於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許犯錯誤。”這是這則故事給我們的最大啟示。一個從來沒有犯過錯誤的孩子,他絕對不可能會獲得成功。犯錯是一種體驗。教師不但要容人學生犯錯,還可以有意識地創造一些讓學生犯錯的機會,在學生犯錯之後再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這樣無疑會使學生提高得更快。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6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算得上“草原霸王”,任何動物看到它,都會灰溜溜走開。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同樣生活着一種叫鬣狗的動物,它們與普通的狼狗差不多大,毛色棕黃,喜歡羣居生活。

當它們集體出動捕獵時,甚至可以捕殺到瞪羚、斑馬、角馬等大中型草食動物。有時,就連體重達半噸的非洲野水牛,也會成為鬣狗的手下敗將。可惜的是,鬣狗有個致命的弱點,每次捕捉到獵物,總會無比興奮,發出一種像人一樣大笑的聲音。

這種聲音在草原上非常有穿透力,能傳到幾千米之外。這樣一來,很快就將獅子引來了。樂極生悲的鬣狗,只好放棄本來已到嘴邊的美味,灰溜溜四散逃走。獅子停下來,繞着獵物轉幾圈,就開始盡情享受撿來的“大餡餅”。奇怪的.是,它每次總是不吃完,要留下三分之一的美味,然後就大搖大擺離開了。

正在周圍觀察“敵情”的鬣狗,馬上重新圍攏過來,分享剩餘的美味。時間久了,獅子和鬣狗居然漸漸形成了一種默契。發現獵物時,只要獅子發出一種奇怪的聲音,鬣狗們就會一擁而上,大開殺戒,直到將獵物置於死地。

身為草原霸王,獅子總是自覺為鬣狗“留”下一部分美味,這種舉動似乎有些愚蠢。

其實,這正是獅子的聰明之處。

因為,只有為鬣狗留一份晚餐,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晚餐。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7

入職時間:20xx年9月

入校時間:20xx年9月

所屬學科:語文

教育感言:向上,向善。

在故事中穿梭

一個放學後的傍晚,子麥同學給我講了個故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小紅和小明是一對朋友。有一天,他們倆鬧矛盾了,小明打了小紅一巴掌,小紅傷心地哭了,並在沙子上寫下:今天,小明打了我一巴掌。過了一段日子,小紅和小明出去玩,小紅不小心掉進了河裏,小明毫不猶豫地跳進河裏救出了小紅。

小紅十分感激小明,在石頭上刻下:今天小明救了我。小明看到後問:“小紅,為什麼上次我打你一巴掌,你寫在沙子上;今天我救了你,你卻刻在石頭上呢?”小紅笑笑説:“我們應該把那些讓自己難過的事,寫在容易被抹去的地方,把它們交給風和時間,風會把它們帶走,時間會治癒一切;而那些令我們快樂、感激的事,應該記在那些不容易被抹去的地方,比如我們的心底。”當下觸動我的不僅僅是子麥甜美、温暖的聲音,還有這個年紀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於是我把這個故事分享給班裏的孩子。聽完故事後,孩子們還是會鬧彆扭、拌嘴,我心想着可能孩子們還沒能理解吧。然而,在之後一次和家長的溝通中,喜聞孩子把這個故事説給媽媽聽了。還有一位家長在朋友圈寫到孩子用這個故事讓媽媽把煩惱寫在沙子上,讓風帶走它……

我和班裏的`孩子也發生了許多故事,有笑有淚,每個故事都讓孩子們收穫成長,每個故事都讓我停下腳步思考。我和孩子們將繼續譜寫屬於我們的未知的故事,在故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關教育的小故事18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説,他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説,“我不敢説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着韓國的經濟起飛了。

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我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啟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着,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標籤: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rl732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