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合集七篇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合集七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合集七篇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二、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學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

以課程教材改革為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國中新教材教學為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

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教材內容,主要以地理知識為主。從對社區的瞭解,到對地圖的認識,再到對大洲、大洋的分佈和主要國家的瞭解,然後是對時間自然環境的初步把握,最後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展示,從中國在世界的位置——中國國土的組成——鄰國——地形類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發展。

四、教材重難點:

重點:第二、三、四單元

難點:比例尺的計算和運用;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分析和歸納地理事物的特點。

五、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裏

預備課1課時

第一課我的家在哪裏2課時

第二課多種多樣的社區2課時

探究課從地圖上獲取信息1課時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課大洲和大洋2課時

第二課自然和環境2課時

第三課世界大家庭2課時

探究課從地球儀上看世界1課時

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第一課國土與人民3課時

第二課山川秀美3課時

第三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3課時

探究課遊歷華夏1課時

第四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第一課家住平原2課時

第二課以山為鄰2課時

第三課傍水而居2課時

第四課草原人家2課時

第五課乾旱的寶地2課時

第六課文明的中心——城市2課時

探究課來自家鄉的報告1課時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中國現代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生基本情況、教材情況的分析:

1、對學生現狀的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基礎差,且自覺性不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這就需要老師遵循循序漸進、通俗易懂的原則,以符合國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為前提,避免僵硬的知識灌輸,採取多種教學方式,用準確、生動、有趣、流暢的語言加以表述,同時及時發現、督促,使每個學生都不掉隊。

2、對教材的分析:

《中國歷史》第四冊敍述了我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共六個單元,24課。本書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書中正文部分為基本要求,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

(二)本書中用的文獻資料和表格,只極少數學生要求掌握。

(三)本書中用楷體字打印的內容、圖畫説明和註釋,不屬於基本要求。

(四)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圖畫、地圖多,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其中,極少數圖畫、地圖,要求學生識別。

三、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着眼於提高學生素質,注重從國情教育入手,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強能力的培養,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鞏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

2、教材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新中國的建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

五、教學方式和方法:

1、認真鑽研大綱,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及其所對應的層次,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2、加強探究式的教學

3、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狠抓課堂教學,增強趣味,幽默感,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4、講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切實做好扶優輔差工作,充分調動班主任和家長的作用。

六、本期教研課題:

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以及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七、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歷史教研工作要繼續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中學歷史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繼續樹立與時俱進知難而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進一步確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執行貫徹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結合學科特點,紮紮實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以《歷史課程新標準》為契機,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為宗旨,努力學習不斷探索。針對我市學科師資現狀,通過多種途徑,以研育師,加快提高教師素質,為推進我市素質教育的深化而努力。為此,在歷史教研活動中追求以下四個原則:

①教材培訓實效化;

②教研工作課題性化;

③教研活動專題化;

④教師培訓能力化。

從而充分發揮教研室積極指導作用。

一、教材培訓實效化

以課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實施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培訓工作,注意培訓的實效,把課程改革的實施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在實施時,必須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載體,以活動為紐帶,以管理為保證,以質量為歸宿”。忠實地執行國家、地方課程,積極建設好校本課程,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完整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探索課必中的問題,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規程;加強管理,能把課程理想轉變為理想課程,把政策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的習得課程;按規律,紮紮實實抓好質量,使課程改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學骨幹的培養,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課改工作研究化,課改研究過程化。

二、教研工作課題化

歷史教研活動要立足於為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奠定基礎,立足於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務素質,立足於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基於這三方面的認識,尋找歷史學科師資狀況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範和要求,開展課題研究,重視經驗的提升和規律的總結推廣和應用,真正實現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 要求。本學期我們要結合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通過專題和課題研究,來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這樣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及水平。為使教研工作課題化,我們確立工作目標是:

①繼續以蘇州市級課題“中學歷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探索”研究為抓手,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學校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將課題研究方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教學時空,增強實踐性,力求突出課題階段性成果的實效性和示範性。

②針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工程,結合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要求吳江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每人必須確立或參與一項教研教科專題研究,將課題由課題組輻射到全體骨幹教師,以骨幹教師來帶動本校本組學科教研工作,從而形成校校有課題,教師人人都參與的課題研究的氛圍。

③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課題化有一個階段性成果。近幾年我市歷史教研成果顯著,新人輩出。為提高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準備將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水平的課題成果或教學論文彙編成冊,供全體歷史教師學習和參考。

三、教研活動專題化

針對以往教研活動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學期教研活動力求實效性和針對性,每次教研活動都確立一個專題,注重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改革、實踐性課題課程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教研活動專題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學習教育新理論,不管是哪一級的教研活動,教育理論學習是必備內容之一,尤其是現代教學方法、教育名家經驗、多媒體網絡資料等,要創設學習研究的氛圍,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和研究。

②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加強示範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新課型的研討課、錄像觀摩課的評議工作,組織教師帶着問題參加聽課和評議。本學期將三個問題列為每次聽課的必備內容之一,一是本堂課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處;二是本堂課有哪些不足之處;三是你認為本堂課最好的教法是什麼?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本學期,我為了適應新學期的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其他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計劃,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蒐集每冊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外出聽課,回來作聽課彙報與學習體會。

四、認真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做到精選精練。作業練習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在全面推進試教教學的指導下,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創建高效課堂、注重自學能力為目標,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a)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為:好奇、主動、上進心強、學習積極性高;但是他們不能聽課,不能自學,不能做筆記,有些學生不交作業,上課吵鬧,學習習慣差。四個班各45人左右,每個班的班級風格和學風都有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的學習。雖然大部分學生上課都能把老師的思路轉過來,但還是有學生答非所問。由於學習態度不當、習慣差、理解不足,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説,有很多人不願意學習,智力低下。因此,從年級開始,就要注意定期的課堂管理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下大力氣備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和消化,爭取每一節課都能取得實效。

(2)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點

這學期第一天的第一冊歷史是人教版教材,集思想政治科學知識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增加了很多有趣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的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分為四個單元,講述了從祖國古代中華文明的起源到魏晉南北朝的興衰過程和經濟、民族融合、文化的歷史,共22節課。

本教材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文字有特色,色彩豐富。克服了重教法輕學法的弊端。注重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人類文明的起源,從最早的人類講座到華夏民族的形成,共三課。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發展、衰落和社會變遷,讓學生深刻理解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遷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讓學生從學習中瞭解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政權分離和民族融合。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側重於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閲讀歷史資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組織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完成七年級語文日曆。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總結每個階段的歷史特點,尋找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這學期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目的目標

1、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瞭解世界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逐步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應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四、學生情況分析

(略)

五、教學設想

1.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法環境。

2.指導學生閲讀教材,理解分析回答問題,倡導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探索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進度安排

本期共20周,實際教學周18周,共36課時,具體安排:第二階段:會考總複習,其中:第12---13周,4課時複習中國古代史

第14---15周,4課時複習中國近現代史

第16---17周,4課時複習世界歷史

第18周,2課時

考前強化訓練。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7

站上講台一個多月了,和學生們漸漸熟絡起來,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課堂上,學生們最活躍的時候往往是在我穿插一些小故事的時候,真正講到重點教學內容時卻顯得有些無精打采。發現這一現象後我開始反思,逐漸發現了一點緣故。

仔細想想,當初我們坐在課堂上的日子似乎也是這樣一種狀態。記得高中時候開始對歷史感興趣是因為一位老師。老師耳順之年,風度翩翩,印象中他似乎從來沒有碰過歷史書,每節課好像都在講故事,上下五千年,古今多少事,於他都是信手拈來。也是那時候起大家都開始每天期盼着歷史課的到來。從來沒有隨堂測驗和默寫之類的,我們班的歷史成績卻出乎意料的並沒有落後,甚至比之前有所提高。而我們對於這位老師,至今提起,都難掩崇敬之情。

這是很值得思考的。

在大學課堂上,教授們對於袁xx之類的歷史講授都不贊同,甚至有些反對大家通過他們來了解歷史。但這是從歷史專業角度來説的。在高中教學中來説,也許這種方式恰恰是最合適的。高中生並不需要對歷史有深入瞭解,而只是有一個大致的歷史思維,對歷史事件有初步瞭解,以這種初級要求來看,如果按照枯燥的傳統教學,收效甚微,即便有效,也有可能造成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反感,提起歷史只能想到默寫和考試,從心裏牴觸這門學科。而能讓學生在輕鬆愜意,感興趣的狀態下掌握基本歷史知識,這樣的高中歷史教學必然是事半功倍。

要成為一個“袁老師”並不容易,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求我們有紮實的基本功,否則想要“侃侃而談”也會無從下手,自身素質對課堂效果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其次是語言表達能力,要清晰流暢富有感染力,沒有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豐富的知識儲備也可能使學生聽起來像是在背書。

歷史教學看似容易,實際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歷史老師並不容易,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實踐方能出真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7onp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