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教學總結模板合集7篇

歷史教學總結模板合集7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教學總結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教學總結模板合集7篇

歷史教學總結 篇1

一、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個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不僅抹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也使教師忽視了教學的反潰往往是教師口乾舌燥,學生似懂非懂。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課《鴉片戰爭》時,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把全課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知識,讓學生提前去找答案,去思考。如“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如果沒有虎門硝煙,鴉片戰爭會不會爆發?”,“為什麼説《南京條約》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細小的問題,既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了一個細化的瞭解,同時也使學生萌發了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去學習,讓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教學中的內容,是指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形式是指讓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高中歷史有別於國中歷史的地方,就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事物脈絡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發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後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歷史教學的目的的,但是,傳授歷史理論,分析事物本質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很難順利完成的內容,因為學生一般只對具體的事件感興趣,一遇到史學理論,則開始表現出畏難的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先會採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或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一個問題發散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後再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逐步深化和昇華主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既看到了樹木,也不會忽視森林,完成了由淺入深的學習。

三、把“困惑”留給學生

輕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珍惜。在教學過程中,這個現象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按部就班不厭其煩地給學生進行着講授,但教學成績總是不見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學生對歷史課都失去了興趣,這一度讓我很迷茫。在新課改精神的影響下,我逐漸開始改變這種授課模式,不再直接告訴學生因為什麼所以什麼,而是首先給學生展示現象,然後讓學生自己產生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時,我首先向學生列舉了很多史實,告訴他們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一些具體表現,學生在對歷史發出感慨的時候,都產生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事件為什麼會發生,我並沒有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下,學生們的答案越來越接近我想聽到的答案,當答案最後揭曉的時候,很多學生的臉上表現出的是喜悦滿足的表情,這讓我感覺到了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學雖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是,如果能在其中體會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學的實質。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新課改的理念中,學校是學生髮展的空間,課堂是學生髮展的平台,一個追求科學方法,講究科學理念的平台,一定會塑造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學習新課改的精神,並將其融會貫通於教學實踐中,用科學的方法貫穿教學,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教學,讓學生在快樂、有效的學習中健康的成長,讓自己在快樂輕鬆的教學中,不斷成熟,使今後的歷史教學更上一層樓。20xx-2011學年度轉眼之間就要過去了,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刻,我特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做一總結,即可總結經驗教訓,同時也可以對以後的工作進行指導。今年,在教學方面,我擔負着高二年級四個班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擔任了高二年級的年級組長,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即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同時也抓住每一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轉眼之間,一個學期馬上就要過去,在新舊學期的交接時刻,謙虛謹慎地總結過去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無論是對教學成績的提高,還是教師個人業務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幫助的,所以,我特將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做一總結如下。

一、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個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不僅抹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也使教師忽視了教學的反潰往往是教師口乾舌燥,學生似懂非懂。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課《鴉片戰爭》時,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把全課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知識,讓學生提前去找答案,去思考。如“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如果沒有虎門硝煙,鴉片戰爭會不會爆發?”,“為什麼説《南京條約》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細小的問題,既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了一個細化的瞭解,同時也使學生萌發了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去學習,讓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教學中的內容,是指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形式是指讓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高中歷史有別於國中歷史的地方,就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事物脈絡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發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後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歷史教學的目的的,但是,傳授歷史理論,分析事物本質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很難順利完成的內容,因為學生一般只對具體的事件感興趣,一遇到史學理論,則開始表現出畏難的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先會採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或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一個問題發散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後再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逐步深化和昇華主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既看到了樹木,也不會忽視森林,完成了由淺入深的學習。

三、把“困惑”留給學生輕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珍惜。在教學過程中,這個現象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按部就班不厭其煩地給學生進行着講授,但教學成績總是不見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學生對歷史課都失去了興趣,這一度讓我很迷茫。在新課改精神的影響下,我逐漸開始改變這種授課模式,不再直接告訴學生因為什麼所以什麼,而是首先給學生展示現象,然後讓學生自己產生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時,我首先向學生列舉了很多史實,告訴他們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一些具體表現,學生在對歷史發出感慨的時候,都產生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事件為什麼會發生,我並沒有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下,學生們的答案越來越接近我想聽到的答案,當答案最後揭曉的時候,很多學生的臉上表現出的是喜悦滿足的表情,這讓我感覺到了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學雖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是,如果能在其中體會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學的實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新課改的理念中,學校是學生髮展的空間,課堂是學生髮展的平台,一個追求科學方法,講究科學理念的平台,一定會塑造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學習新課改的精神,並將其融會貫通於教學實踐中,用科學的方法貫穿教學,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教學,讓學生在快樂、有效的學習中健康的成長,讓自己在快樂輕鬆的教學中,不斷成熟,使今後的歷史教學更上一層樓。

歷史教學總結 篇2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高二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首先,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學期之初,我就認真的研究高中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並向學科的教師請教,制定了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使計劃達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認真備課,力爭上好每一節課。備課不僅是備教材,認真的結合新課標並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法和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校長曾經對我們説:“一堂課的內容對老師來説可能要講幾遍甚至幾十遍,可是對學生來説可能他這輩子就聽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第三,堅持從末位抓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經常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鼓勵他們學習靠努力更靠興趣,掌握方法歷史很好學。

第四,認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認真聽老教師講課,認真寫教案,教學反思。定期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有系統的帶領學生進行階段性複習,迎接階段性考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強和各班主任的溝通交流,把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彙報給班主任最終取得他們的幫助共同為學生成績的提高做努力。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一名新老師,經驗不足是我面臨的最大問題。我深知我在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謙虛謹慎”是校長告訴我的真理。今後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

第一,進一步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深入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學進一步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來,同時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第二,針對高中歷史的教學特點,認真研究如何上好階段性複習課,力爭通過階段性複習鞏固充實提高學生的成績。第三認真的進行試題測試研究,把握大學聯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更加科學,更有方向性,做到為戰而練。第四進一步的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學有效的統一。在教學中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突出歷史教學的目的和作用。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教學,我感悟到教和學之間的互動性的重要,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學相長”,“我與學生共成長”,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為學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歷史教學總結 篇3

本學期,我教七年級4個班的歷史課。七年級歷史主要是講中國古代史,我以前沒教過。但我問心無愧的説,我備課、上課、輔導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沒有絲毫應付心理,我自認態度是好的。但學生成績不是太好,我感觸很深。為了更好開展下學期的工作,現把上學期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不足之處:

通過反思,我認為原因可能有這麼幾個:

一、學生學歷史的興趣不是太高,特別是6班,可能是太重視學生自學,而我精講的少,歷史故事講得少,沒能吸引住學生。

二、批評學生的多,表揚的少,讓學生背的多,提問的少,讓學生默寫的多,檢查的少,課堂氣氛不活躍。

三、學校劃定考試範圍,只考《同步練習》中的6套題,我沒有按《同步練習》中的6套題複習,而是按課標來複習的,比較全面,方法是可行的。而有的班是班主任披馬上陣,狠抓6套題的學生掌握,結果是出題的內容全在這6套題中,他們考得較好,但我認為這對學生長遠地學歷史不好。

四、課下和學生溝通交流的少,俗話説,親其師、信其道,可能是平常太嚴厲了,又沒主動和學生接近,師生關係一般,影響了學生的成績。

努力方向:

一、放棄《預先提綱》,多講歷史故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認為學習歷史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

二、多提問學生、特別是課前留5分鐘時間,課後再留10分鐘,力爭學生當堂掌握。

三、想方設法制造學歷史的氛圍,以集體的力量影響學生,再以個體的進步帶動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四、高度重視期末大複習,主動結合班主任老師,狠抓複習質量,落實複習效果,面向全部知識點,突破重點知識,讓學生真正掌握它。

五、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經常聽老教師的課,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課後寫反思,以提高自己。

六、做好教學常規、備好課、上好課、抓好輔導,上課儘量用課件以提高上課效率。

七、認真學習歷史新課標,把握歷史教學的新動向、學習新教法、掌握中招的新方向,不輸在起跑線上。

八、多學習有關歷史教學方面的知識,拓寬知識面,以講課時旁徵博引,揮灑自如,能解答學生的疑惑。

回顧上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深感自己在歷史教學方面還是個新兵,自己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自己仍需學習再學習,才能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

歷史教學總結 篇4

轉眼間,進入教師這個行業已經八個年頭,對於歷史教學工作,我仍舊不敢怠慢。回首點點滴滴,樁樁件件,思古而憶今,追憶以求自勵。

一、備課——周到細緻,找準重點、難點

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寫好教案,堅持做到課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課程標準》,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活動,虛心與同行交流、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二、上課——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輔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

月考是對全體學生進行的測試,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視優生忽視後進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優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對後進生的輔導,主要是學習思想的輔導,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的同時,不斷的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

四、對每一次月考進行認真剖析,並做好備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評卷過程中,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我都做了認真的記錄,並根據評卷記錄認真做剖析。本人認為對月考進行剖析不僅可以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可以從學生錯得比較多的題上發現自己授課中哪些知識點挖掘得不夠。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學科知識為教學服務,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還將參加了學校校本課程的編寫,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成績已經成為過去,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歷史教學總結 篇5

本學期,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理念,已經如期完成了八年級歷史上冊的教學任務。回顧這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想説的真是太多。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説一説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

一、精心備教,全面把握新課程標準

本人力爭在每節課前仔細研讀教材然後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在教每一節課前,精心準備、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從一學期的教學情況來看效果較好,學生的各項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指導學法,認真落實上課,作業,練習,複習,單元檢測等環節的工作,做到超周備課,作業全批全改,不定時抽查學生的背誦和記憶。通過單元檢測考察,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教學效果,使歷史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和源泉。我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從問題中學會自主學習,在問題中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給學生鼓勵,培養學習自信心

由於這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信心不足,我便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適時給學生鼓勵,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用讚賞的目光看學生,對有困難的學生耐心的輔導和幫助,鼓勵他們大膽的參與課堂。很多學生由怕歷史到喜歡歷史,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展了視野。

四、轉變教學觀念,並重教書育人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必須放手讓學生參與課堂主動學習,讓他們在平等、輕鬆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我還多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用真心和愛心對待學生。

五、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還存在一些。

3、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盡如人意。

六、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

歷史教學總結 篇6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積極的探索,敏鋭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所以,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應成為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在平日的歷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

一、培養學生閲讀能力,讓其自我總結教學提綱

眾所周知閲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亦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會學生閲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而指導學生整理、編寫提綱,可以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習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編提綱時,必須先仔細閲讀教材,瞭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一旦整理出準確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識結構的枝幹上,從而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有了整體框架,有利於學生學習和記憶。

二、結合課本內容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歷史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於一部分學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歷史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論的思考和理解,以至於他們缺乏學習歷史的動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十分注意利用歷史學科內容豐富、縱貫古今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發展他們的思維。

三、讓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學會抓住學習重點

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範圍廣、頭緒雜、內容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複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尤其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確定重點,這樣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

四、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歷史教學中,採用以下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並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複記憶法。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週後再複習一遍,一個月後再重複一次,記得就會比較牢固。第二,重點記憶法。在每一課的教學中挑出重點,讓學生重點記憶。這也發揮了教師的重要性。第三,引導學生記憶綱要。如美國獨立戰爭經過的六件大事等。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的至關重要性。只有經驗加上反思才能更進一步的成長。積極努力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育出新一代具有較強的適應力的學生。

歷史教學總結 篇7

我們知道知識的掌握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教學只有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學生的思維發展,是由相對低級的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由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國小時學生主要依靠具體形象思維,而到了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慢慢發展到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思維活動。七年級學生能夠學習一些比較系統的科學知識,但思維多停留於事物表面。喜歡聽歷史故事,有英雄主義意向和強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水平,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的起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準確把握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達到這個要求,七年級歷史教學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教師要依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注意國小教材與中學教材銜接。例如:孔子。學生在國小已學習了“大教育家孔子”,七年級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大教育家孔子,還要學習作為大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孔子。教學中,在學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樣教育學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首先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們繼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學説。再次掌握孔子的學説後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這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

二、激發學習的興趣是引入門道的第一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有巨大的心理效應,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進而促進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化非智力因素為智力因素。為學生學好歷史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要激發並保持學生的興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喜悦”。而這個成功還必須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壇講故事。國小的歷史學習是以故事形式進行的,七年級學生已瞭解與國中課文有關的一些故事。讓學生將國小了解的故事與相關的課文結合上講台講故事。每個學生都可通過努力做到。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綜合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膽識勇氣,還嚐到了做小老師的滋味,內心充滿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設疑。“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和疑問也是興趣的淵源,只有學生對某一現象發生驚奇和疑問時,他們才願意去進行探索。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一課,設計一個問題鏈: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人與猿有什麼不同?人是不是動物?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是誰?他們長的什麼樣子?吃什麼東西?住在哪兒?把每個問題假設為一個“寶藏”,解決一個問題等於發現一個“寶藏”。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到歷史的隧洞中去尋寶。學生隨着教材內容的展現,不斷地發現,在成功的喜悦鼓勵下繼續前進。

三、直觀教學是引入門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制約於學生的思維水平。從思維特徵看,七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優勢,採用直觀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教學的直觀形式有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和語言直觀等。由於歷史室的建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直觀教學提供了更現代化的廣闊天地。

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蔡倫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那麼,紙是怎樣造出來的呢?為什麼説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教材提供了七幅圖。《考古發現的我國漢紙的出土地點》告訴我們,我國不少地區在漢朝就懂得造紙。彩圖《甘肅天水出土的西漢早期的紙》證明了“我國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彩圖《居延出土的漢代簡冊》我們看到沒有紙之前人們用竹木簡作書寫材料。竹木簡很笨重,《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個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簡,派了兩個人才抬進宮去》。書寫材料還有帛,但很貴,不能大量使用。隨着文化的發展,需要有一種既便宜又方便的書寫材料,這就推動人們發明了造紙術。《蔡倫》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紙的質量比較差,產量也不高,蔡倫改進造紙術後,紙的質量和產量都提高了紙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紙的過程是複雜的,《漢代造紙圖》以靜態形式展現了造紙的過程,而教學錄像“造紙術”片斷,則以動態形式展現了造紙的過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漿——抄紙——烘乾。《造紙術傳到世界各地的時間》我們看到,造紙術從我國先後傳播到世界各地,改變了世界書寫材料的面貌,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世界歷史的進程。從而認識造紙術的發明是了不起的科學大事,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樣運用直觀的圖,適時插入對圖的闡述、説明和描述,圖言並茂,還有集“視、聽”為一體的動態錄像,引導學生在感知直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不僅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最終獲得科學的理性知識,還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課的教學,直觀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及時地將認識的材料進行總結歸類,上升到一般的理論,這是感知過程的最後目標,只有這樣,國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才是系統的,深刻的。

四、加強學法指導是引入門道的關鍵

中學的學習要求與國小的不一樣,學習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學生在國小成績優秀,但由於七年級這個轉折點沒過渡好,成績大幅度下滑,反之,卻上升。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是必要的。

1、回答問題。

每節課都有提問,學會回答問題是最基本的。如果問題是一個點,學生可以作答。如果問題是個面,大部分學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進步?這是一道比較題,必須把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進行比較回答。但學生的答案是毫無判斷、沒有選擇地照搬課文,反映出學生答題的水平較為低下。教師要為學生分析題意,介紹答題的基本步驟,然後引導學生先閲讀課文,分析判斷,再綜合作答,並要求答案內容有一點以上的必須分點作答:①、②、③……,養成條理清晰的好習慣。

2、列大事年表。

學完一個單元,列大事年表可教會學生抓住重點,理清歷史線索的方法。

3、設計表格。

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都異彩紛呈,頭緒繁多,設計表格教會學生歸類整理知識的能力。>

4、編寫課文提綱。

這是學會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課文,學生從閲讀入手,分析重點難點,到綜合提煉形成文字。不僅學會了閲讀材料,分析問題,綜合概括,文字表述,還懂得了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系統。會讀一篇課文也就會讀一本書。有人説“學習就是善於整理這本書裏的全部家當。整理一遍以後,放好,全在腦子裏。”學會編寫課文提綱,也就是學會整理書中的有效信息,把這方法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行之有效。長大以後,還會處理所有的信息——社會的和生活的信息,從而獲得工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標籤: 模板 教學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qvdp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