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3篇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3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3篇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

本次期會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會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佔40%。由於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佔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九年級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瞭解,七年級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並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七年級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後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説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後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會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於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2

(一)基本情況

今年的期會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學生考試的成績還比較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5小題,北宋與南宋的關係相似於哪一組?應該是西晉與東晉;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6小題,唐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突出原因?應該是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願。第二題考查的是連線題,學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都做過很多遍了,因此學生答得都比較好。

第四題是材料分析題,都是基本知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答錯,這説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措施等重要知識點,這部分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識圖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是探究題,也比較簡單,學生答題情況也比較好。

(三)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材料分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7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3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佔4%;60分以上32人,佔41%;不及格的46人,佔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幹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二)非選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後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採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七年級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佔參考人數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九年級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採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佔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於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覆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於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於課本出現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複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形成知識網絡。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於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複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範、答題技巧的訓練。

七年級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範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5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rw6g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