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關於大學聯考作文的寫作技巧

關於大學聯考作文的寫作技巧

  第1講立意須用心——作文立意的技巧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實也確是如此,大學聯考作文寫作技巧。因為立意的問題即是作者的思想認識問題,詞句如外衣,立意乃靈魂。對考場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確,二是深刻,三是新穎。審題過關,立意的正確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強化的是對後兩者的訓練。有着獨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見識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價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虛實、繁簡、正反、因果、有無之辯,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此,提供五種思維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煉意方面對考生們有所啟示。

關於大學聯考作文的寫作技巧

  1.由現象而本質,層層挖掘求深刻

一個寫作者,若能夠不為表象所迷惑,進而能夠透過現象深入問題本質,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帶,其文章的思想、觀點便會給人以啟迪。凡是寫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陳舊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進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説是比較純正的思想了,但還算不上有創見,也要停止這個思路;再進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獨到的見解,這時才算確立了一個深刻的立意。考場寫作是和自己較勁的事,肯於挖掘,肯於聯想,肯於比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籌的思維方向,才可能誕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覆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達過同一個觀點:世間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無甚詩意的生活瑣事中都藴含着令人感動的珍寶,我們能否找到那些風景呢?王安石的名作《遊褒禪山記》,由一次敗興的遊山生髮出獨有的感懷:無限風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險峯,沒有志向的人是無法領略的;自己已然盡力便可無怨無悔,旁人還如何會譏笑我們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現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東西,無論成功、失敗,歡喜、悲傷,光榮、屈辱,每一種生活體驗都值得我們珍視。

對尋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場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結果,超前預見求深刻

一般來説,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麼樣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們的文章僅僅為了説明盡人皆知的現實情況,立意也不過如此。而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照此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才是考場作文深意之所在。無論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或揭示事物發展的結果,均可展現作者非凡的認識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寫作者常常能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對問題做出思考與判斷,使自己的認識不絕對化。考場作文,最為實用的便是以“一分為二”的觀念來分析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慮周全,觀點辯證,同樣是思想深刻的表現。

  5.由相信而懷疑,步步探尋求深新

前輩學問家曾説過類似的話:交朋友要真誠,將心比心,在疑心之處不疑;而做學問要多提問,敢於打破常規,在不疑之處生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懷疑精神,要敢於問:大家説對的一定對嗎?流行的東西一定好嗎?以前別人都是這樣看的,現在還應該這樣看嗎?歷來如此的就必須堅持下去嗎?……

能夠對“歷來如此”或“處處如此”表示懷疑,能夠對某些潮流形成“反動”,是一種思想解放,也是一種實事求是,大學聯考作文《大學聯考作文寫作技巧》。也只有對人們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見形成質疑,才能夠上下求索,發現生活的深意。許多考場作文也正是在“懷疑一探索一相信”中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和深刻內涵的。

明人謝榛在《四溟詩活》中雲:“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敢於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氣所在;而長於追求文意的深度,則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們堅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諸美中最為迷人之美!

——文章煉意,三思而行。

  第2講使用素材的技巧  一、特殊化,陳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現象,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特殊)現象”,既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樂而不為呢?如2008 年上海作文題是“他們”,不少學生都選取了城裏農民工這一羣體,可有一位考生卻寫農民工的子女,選材角度新穎,獲得了該年度惟一的滿分。這位考生的辦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顯。請看例子:

(1)我迷上了電腦——奶奶迷上了電腦(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錶演——我騎在爸爸肩上看錶演(方式特殊化)

(3)縣長巡視保密室——縣長被擋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學校裏響起了歌聲——村頭廣場響起了歌聲。(地點特殊化)

  二、設細節,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麼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實在不能求新求異;要麼有了新鮮的素材,卻因為表述籠統而不能打動人心。存在這些情況怎麼辦?將素材的閃光點用“慢鏡頭”語言充分展示,動人的細節自會傳遞出感人的力量地。寫考試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湯寡水,無滋無味,看下面的例子:

蘇格拉底喝下綠色的毒酒;伽利略軟禁在不見天日的室內細細擦拭着望遠鏡;居里夫人在實驗室吐出一口鮮血,染紅了操作枱……政治打壓、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學家們不顧這些,他們堅持真理,拖着歷史的車輪向着正確的方向滾動。

這位考生沒有羅列科學家們的成就,而是將歷史人物放入特定場景,描述他們在困境中堅守之姿,當鏡頭語言在時空中橫掃,我們油然而生對偉人的無限敬仰之情。

其實,“慢鏡頭”語言就是給歷史人物創設一個場景——何時、何地、何景,人物在這樣的場景中何為,尤其要將人物的動作和神情細緻描繪。當筆力集中於此,寥寥數語亦足以動人心魄。

因此,平時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識地;加入這樣的“芝麻雖小、香氣撲鼻”的有趣的生活細節。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變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來與文題關聯不大,但如果善於變通,巧妙處理,完全可以成為文題合適的題材。因為一個感情材料,客觀對象,都是多種規定的複雜的統一體,其內涵往往是多層的、多義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層次開發、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開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第一,從做事持之以恆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第二,從探索科學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於挑戰權威,只有如此,知識才能創新,科技才能進步,當然了挑戰權威要具備非凡的膽識和學識,是能幹而非蠻幹。

第三,從品德修養的角度立意:無論名聲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於自己的追求,才會收穫最大的財富。

第四,從人生目標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為己任,把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作為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這樣的人物才是最風流的。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材料,只要你取捨得當,挖掘得當,是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題目的。這裏,關鍵看你會不會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問題,善於分析,善於化大為小,化虛為實。

  四、細梳理,教材活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dv2j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