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啟迪人生哲理故事

啟迪人生哲理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通過小故事收穫大道理。一個簡單的故事,足以給你意味深長的人生啟示!

啟迪人生哲理故事

苦與樂

我退休之後,常約一些老朋友徒步登白雲山。白雲山,被廣州人喻為市肺。這一比喻,既形象,又準確。是啊!每當你站在山頂公園,放眼眺望四周,只見山巒起伏,綠林如海,晨風吹來,暑熱即逝,富有山土芳香的新鮮空氣撲面而來,此時此刻,心曠神怡的心境驅走了登山時的苦與累。也許是這個緣故,春夏秋冬,晴天、雨天,白雲山每天都吸引數以萬計的遊人登上山頂公園,或漫步在山間幽徑之中。

到達山頂公園後,有的打太級,有的舞扇舞,也有的下象棋、打撲克,而多數則是三五成羣坐在避雨亭下,或坐在大樹腳旁,談天説地,樂趣異常。經常與我同行的劉師傅每看到此情此景都感慨地説:“凡登山者,都是先苦後樂,以苦換樂。”開始,我不以為然,後來聽的次數多了,我才覺得這位七十有餘的劉師傅的話頗有哲理,於是引起我對苦與樂的思索。

生活中的苦與樂,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沒有苦的付出,何來樂趣?同樣道理,沒有樂趣,又怎能比較出苦來呢?從唯物辨證法的觀點看,苦與樂,既是相對立的,又是相統一的。古人有云:先苦後樂(甜),苦盡甘來。這兩句古訓聽來淺白,卻深刻揭示了苦與樂兩者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同時又充分説明只有艱苦的付出,才能獲取人生真正的樂趣,只有堅持不懈的艱苦拼搏,才能取得甘甜的生活。

社會生活中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凡是為眾人所仰慕的樂趣(或者是甘甜),不論出自那行那業,也不論他扮演什麼社會角色,都是首先付出艱苦作為代價,而後才能獲得真正的樂趣。這就是苦與樂這一人生哲理的體現。在人生道路上,堅持不懈地艱苦拼搏,不惜汗水地付出,由此換來的人生樂趣和成功,才洋溢着人生意義的芳香。

跑步

早晨我跑步時簡直像是在掙扎,肺部燒灼,空氣也彷彿變得稀薄。跑了不過1.25英里後,我不得不走了1分鐘。而在正常時候,我連續跑3英里仍感覺良好。旁觀的人們一定以為我是個病夫——滿臉痛苦,上氣不接下氣,步履蹣跚,幾乎跑不完1英里!

忽然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儘管表面看來我似乎根本沒有付出努力,對於其他跑步的人來説,我簡直不能算是在跑。但是實際上,我已經使出了渾身的力氣。

當我們批評別人的時候,往往是採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而實際上,他們可能付出了所有的力量。也許他們沒有發揮自己的最高水平,也許他們沒有達到你的期望,只要盡力了,就應該是真正的勝者,不管結局是什麼。

我們有時不公平地苛責別人,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把苛責的矛頭對準自己。

因為沒有像往常一樣,一滴汗不流地跑完2.5英里,我對自己滿懷自責。而事實上,今天我跑1.5英里付出的努力,遠超過平時跑3英里。

高標準要求自己是個好事,前提是能夠激發你前進的動力。

你應當永遠盡力而為,但當你努力的結果低於過去的正常水平,你開始苛刻地批評自己,而不是表揚自己的努力,由此你就開始了螺旋向下的惡性循環。

不,我一點也不想要那樣的感覺!

相反,“我已經盡力了,我也是勝者”,這樣的想法給了我新的力量,使我又多跑了兩圈,我對自己充滿了驕傲,因為我完全有理由停下。

我挺直了腰桿,頭高高揚起,因為我征服了宇宙中唯一能阻止我的力量,那就是我自己!

魚和漁具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輸與贏

和尚上山砍柴歸來,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隻蝴蝶捂在手中。

少年看到和尚,説:“和尚,我們打個賭怎麼樣?”

和尚問:“如何賭?”

少年説:“你説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你説錯了,你那擔柴就歸我了。”

和尚同意,於是猜道:“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

少年哈哈大笑,説:“你説錯了。”少年把手張開,蝴蝶從他手裏飛走了。

和尚説:“好!這擔柴歸你了。”説完,和尚放下柴,開心地走了。

少年不知和尚為何如此高興,但是看到面前的一擔柴,也顧不上細思,便高高興興地把柴禾挑回了家。

父親問起這擔柴的由來。少年如實講了。

父親聽兒子説完,忽然伸手給了兒子一巴掌,怒道:“你啊你!好糊塗啊!你真以為自己贏了嗎?我看你是輸也不知道怎麼輸的啊!”

少年一頭霧水。

父親命令少年擔起柴,父子二人一起將柴禾送回寺院。

少年的父親見到了那位和尚,説道:“師父,我家孩子得罪了您,請您原諒。”

和尚點點頭,微笑不語。

在回家的路上,少年説出了心中的疑問。

父親歎了口氣,説道:“那位師父説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師父若説蝴蝶活着,你便會捂死蝴蝶,也能贏得一擔柴。你以為師父不知道你的算盤嗎?人家輸的不是一擔柴,他贏的是你的慈悲啊。”

少年慚愧地低下了頭。

貪心的實驗

一次,有黑、紅、白三隻老鼠幫助土地神逃過了滅頂之災。為了表示感激之情,土地神答應給這三隻老鼠一個特殊的獎賞:你能挖土挖多深,那多麼深的土層就屬於你的領地。

土地神警告它們,不要過於貪心,如果挖得過深,你們將難以返回地面而葬身地下。

這種獎賞令三隻老鼠高興萬分,於是它們都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挖洞,至於挖多深的洞才是安全的,它們並不清楚,它們只能憑感覺。在它們看來,挖洞是它們的特長,它們可以用一半的力氣挖到很深的地方,再用剩下一半的力氣就可以安全地返回到地面上。

黑老鼠挖洞的速度很快。沒過多久,它已經挖到了很深的地方。它十分興奮,一想到它所挖的深度就是它的領地,它的力量就源源不斷地湧出來。不知過了多久,它覺得自己的力氣已經用去了一半,它決定休息一會兒,然後返回地面。對它來説,這麼深的土層已經足夠用了。

不一會兒,它的體力恢復了許多。它想,再挖一會兒也不會有什麼危險,要不然,這樣返回去太可惜了。於是,它又挖了許久。當它覺得有些累了的時候,開始提醒自己:不要再向下面挖了,如果不能返回地面,一切都完了。於是,它想沿着原來挖的路線向地面方向返回。

但此時,它又猶豫了。它想,現在也許紅老鼠和白老鼠正全力向地下挖土呢,如果自己這樣返回去,可能是挖得最淺的一隻老鼠,那麼獲得的領地也是最少的,也就最沒有面子了。

想到這,它決定冒險再向下挖一陣子。又挖了許久後,黑老鼠覺得身體很疲乏,有些吃不消了。它明白,現在已經有一定危險了。不過,它又咬了咬牙,心想:反正已經冒險了,索性就再冒一步險,將土層挖得更深一些。

儘管它時時感覺到危險,但是,黑老鼠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激勵自己向更深的土層挖下去。

不知過了多久,它失去了知覺。它累死了。

紅老鼠的經歷與黑老鼠大致相同。它也累死了。

只有白老鼠活了下來。

土地神覺得十分傷感的同時,也感到一絲安慰。它想,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是有不貪心的老鼠呀。它決定大力宣傳白老鼠的事蹟,告訴大家不貪心才是正確的生活選擇。

於是,土地神迫不及待地問白老鼠是怎麼想的。

白老鼠冷冷地回答道:“難道你沒有發現我的兩隻爪子是殘廢的嗎?”

貪心是人的一大弱點,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貪慾,那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標籤: 人生哲理 啟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kmyo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