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關於教學的安全感

關於教學的安全感

  (1)學生能從教師身上學到什麼。

關於教學的安全感

學生能學到什麼,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師身上有什麼可以供學生學習。現在的教師,或者説現行的教育制度,使得大多數教師身上只有學科知識,沒有科學素養;只有教學的技術,沒有教學的智慧。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只能教給學生一些現成的知識,而很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更別説教給學生如何享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了;只能教給學生考試要考哪些知識,而不考試的內容則被過濾掉,更別説補充拓展生活知識、生存知識;只能教給學生純粹的知識,而忽視了知識所承載的情感、文化……

如此以來,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致使有的學校沒有老師教的班級比有老師教的班級成績還要好——老師身上似乎沒有多少值得學生學習的東西,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樣的老師是不可能給學生以安全感的。

  (2)教師,應該是文化的象徵。

一個沒有文化的教師,怎麼能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文化的教師越來越少了,迎合型的教師越來越多了。迎合領導的檢查(如檢查教案作業聽課記錄讀書筆記什麼),所有的教學工作似乎都是為了檢查,備課為了檢查,批改作業為了檢查,集體備課筆記為了檢查,理論學習也是為了檢查,忘記了備課批改作業是為了學生,忘記了讀書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迎合學生的所謂民主。現在不是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嗎?那就充分發揮課堂民主,老師不講讓學生講,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連“教為主導”也提的少了,教師只是組織者,參與者,是平等學習中的首席……這樣説來,不是説我們反對民主,恰恰是應該考慮如何實現真正的“民主”。不要以為表面上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探究就是民主了……教學中最重要的是什麼?要知道,知識、能力、智慧,不是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的轉移,而是生命和生命的交流與碰撞中傳遞並生成的,但功利化的教育,使得教師的人文素養,教師的精神力量都消失了,只剩下表面上的民主、實質上的形式主義。功利化的教育屏蔽了乃至忽略了教師文化的作用。

  (3)建構主義理論的應用

説起建構主義,讓我想到現在很多地方在學習的杜朗口中學。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或者説,把建構主義的理論應用到中國的學校中來,不需要教師多麼有知識、有能力、有智慧,就像杜朗口中學那樣,一切都放手給學生自學,然後展示,四面牆上都是黑板,到課堂聽課找不到教師,就是充分讓學生自我建構的典型。但很多學習者、朝拜者忘記了一個前提——最初的杜朗口,就是因為師資和教學資源的嚴重匱乏和環境條件太差,不得不改革,結果成功了。而有些條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的學校去學習杜朗口,卻頗有些東施效顰的味道,丟了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只模仿了人家的形式……

  (4)教師的學科本位問題

説到教師的.專業化、學段化,所導致的學科本位是非常嚴重的。那次聽課,聽到某語文老師説“不要種了別人的田,慌了自己的地”,意思就是説,語文學科就只管教好語文,字詞句,段落,至於文章中牽扯到的科學知識,那是科學課的事情;牽扯到某種動物的描寫,那是生物課的事情,牽扯到社會現象,那是政治課的事情,牽扯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那是歷史課的事情。於是,就經常聽到老師被指導者指導到:“不要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也不要把語文課上成環保課”。同樣道理,不要把數學課上成物理課,也不要把物理課上成數學課……想想真的感到很悲哀。

  (5)老師教學的安全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老師,是很難帶給學生安全感的。現在的教師,其實安全感是很差的。何故?

看看現在的中國小校,相當多的老師的教學工作處於疲憊的應付狀態,而對教學本身,很少考慮自身的行為、自身對待學問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態度可能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所重視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假如不重視的話,成績稍一下降或者達不到某個標準就有可能被轉崗甚至下崗,如此以來,老師那裏還會有安全感?這還僅僅是外在的。從教師個人來説,習慣了教教材,突然要求“用教材教”就不知所措了。國家要求教師要有課程意識,可老師們習慣了按照教材、教參去教學,沒有教參和教輔資料,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別説是編教材,就是一份訓練題也不會自己編制,這算不算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一個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教師,一個具有豐富學識和教育智慧的教師,一定是充滿自信的,也是擁有足夠安全感的人。而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是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能力的。由此看來,教師的安全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創設,如同為自己建造房屋一樣,只有把房屋修建的牢固了,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學生的安全感則要靠老師去建造,能給學生以安全感的老師,就應該是有着人格魅力和豐富學識的人。

標籤: 安全感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q2pp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