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中國小教育 >

中學語文語文合作學習論文

中學語文語文合作學習論文

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策略體系,經長期實踐證明,對大幅度提高學生成績有顯著的作用,相比傳統教學策略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分析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合作學習的運用方式及具體策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語文合作學習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語文語文合作學習論文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已經驗證的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師生、生生之間交流與合作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合作學習運用中,許多老師在對內容設計、提出問題、方式呈現、合作組織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許多老師認為該合作學習了,便要求學生組成小組展開合作討論,該彙報結果了便讓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和思想交鋒,而完成以後合作便戛然而止。其實,老師的這種做法是將合作學習裝飾化了,沒有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作用和內涵。合作學習對促進學生成績和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什麼時候都需要合作學習的,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僅表現外在的,還是一種精神的內在的品質,需要教師發現合作的閃光點,通過精心設計內容、呈現方式以及組織活動來實現,不是任何事都要合作,每一次合作必有一個目的。

二、合作學習的運用

首先,用在學生思想出現“卡殼”時。學生用心靈世界去閲讀、體驗文本,他們的內心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在學生冷不丁提出一個棘手問題時,此時就非常有必要開展合作學習。其次,用在讀寫訓練中。在進行讀寫訓練時,由於學生個體差異,勢必出現步調不一致的情況,這對提高班級整體性是不利的。此時運用合作學習,以優扶差,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第三,用在課本演練上。語文教材許多內容適合學生表演,老師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演繹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這種合作可以產生迷人的力量,使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更加濃厚。

三、合作學習的方法

1.在閲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中要求“初步掌握精讀、泛讀方法,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可以看出,職業中學語文教學要求要低於普通高中,沒要求學生精讀、深讀並掌握一些味同嚼蠟的知識,甚至像是老師咀嚼後餵給學生的食物。這就為職業中學語文閲讀教學提供了更寬鬆、寬廣的空間,讓學生更自由地學習。為此,筆者以《祝福》為例,制定了合作學習方法。首先,將學生分成小組,查閲相關資料,瞭解《祝福》的創作背景。學生們通過合作,進行了如下總結: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魯迅對革命抱以極大的熱情歡呼,但革命最終以失敗告終,帝制政權覆傾,軍閥官僚取而代之,廣大人民的生存現狀依然沒有改變。此時,他寫下《祝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時代悲劇下的一個典型人物,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揭示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婦女的迫害,更進一步揭示了作為一名民主主義戰士,魯迅對時代的抨擊、懷疑、失望以及憂憤。其次,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並進行討論。“祥林嫂”的悲慘一生是一條線索,請據此分將小説分成幾個部分,並用一句話概括?這些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由一個學生來完成比較困難,通過合作探討的方式,問題便容易多了。2.在表演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文學作品鑑賞課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還會消除一部分學生水平的差距,讓所有學生都有所提高。以《雷雨》為例,讓學生組成小組來設置課堂情境和表演劇本中的人物形象。通過對劇本中戲劇情節的揣摩和人物形象的研討,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陶醉在戲劇藝術的神奇境界之中。通過排演,學生對劇本情節及人物有了更深地理解,這是一般閲讀無法達到的。3.在作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作文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篇好的作文不僅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要有引人注目的故事情節。如某商廈週年店慶,粗心的理貨員將一架15000元的鋼琴少標了一個零,當顧客立即付款要拿走鋼琴的時候,理貨員懵了,馬上找經理處理,經理二話不説將鋼琴賣給顧客,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讓顧客寫一封表揚信。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對人物心理活動展開討論,然後再各自作文。作文完成以後要進行組內自評,老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4人或6人小組,每位組員均按一定的標準對同學作品進行評價。要求做到四點:至少找到一個優點、至少提出一點建議、認真閲讀並找出錯字和病句、評價作文等次。然後,學生根據同學的評價,第二次對作文進行改正,甚至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加入進去,改善不足、揚長避短。

最後,將兩次作文及同學評價語呈交老師,由老師進行二次評分。老師應將好的作品留下作為季年度優秀作文推選,在校園或報刊上進行發表。通過以上方法,不僅解決老師繁重低效的批發工作,還使學生嘗試評價作文,切實提高了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周鳳玲.職業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

[2]馮德芳.讓合作學習真正走進語文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0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ongxiao/9n69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