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合集十篇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合集十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合集十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獅子、風箏、中國織繡……但我喜歡的卻是其中的陶瓷。

陶瓷能夠分好幾種,如日用陶瓷、衞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等。然後我透過網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製作過程,此刻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練土

將泥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泥土中的氣泡會令作品在燒製時爆裂,前功盡棄。

二、成形

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種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狀。

三、泥坯裝飾

如果你要為你的作品進行上泥釉、化粧土、剔花等裝飾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時進行。

四、風乾

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風乾。一般一星期左右能夠完全乾燥。

五、素燒

將作品先進行900度左右的素燒。

六、上釉

素燒後就能夠為作品上釉。

七、釉燒

將作品進行最後一個步驟——釉燒。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南宋官窯博物館玩。然後南宋官窯博物館不僅僅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陶瓷的知識,看到許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還讓我親身體驗了一下陶瓷製作過程中的其中一項,那就是——成形。首先,走來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着一塊乾巴巴的泥巴,然後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邊,教了我一些讓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難啊!叔叔手裏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裏就不聽話了,我讓它寬,它窄,但當我讓它窄時,它卻又寬,然後真不明白泥巴的心裏是怎樣想的。

中國傳統文化數也數不清,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有着許多許多的屬於它的故事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越長大越孤單,這是一句流行歌詞。但是説的確是當代年輕人心裏最深的獨白。我們中國現在年輕的一代普遍感覺越長大,這些所謂的節日就越來越來越沒有什麼意思了。就拿過年來講,年味是越來越淡。我們對於它最美好的記憶,就是童年時代。在小時候我們對他們才有最深的印象,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面有着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説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説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裏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户户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裏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銀色的子彈直衝雲宵,還有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裏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着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裏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着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着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有許多活動:貼春聯、放鞭炮、大掃除、包餃子……其中我覺得最有好處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俗習慣呢?因為很久以前,傳説“年”獸住在海底,它兇猛無比,頭上長着一對觸角。每到除夕晚上,“年”獸就上岸來吃牲畜,傷害人類,所以,大家不得不逃上山去避難。

有一年除夕,“年”獸又闖進村子裏,它發現村東北頭的老奶奶家門前貼着大紅紙,它頓時渾身發冷,以為門前放了一把火,怪叫一聲,村子裏立刻響起了炸響聲,“年”獸大驚失色,立刻逃跑了。從此再也不敢上岸。原先,“年”獸最怕的是紅色、火光和爆炸聲。

從此,每到除夕,家家都貼春聯,放鞭炮和掛燈籠驅趕“年”獸。驅趕邪惡和穢氣,也期望來年有個好兆頭。這些風俗習慣逐漸構成了最隆重的中華傳統節日-------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的祖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歷史的長河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比如陶瓷、武術、糖人、書法、戲曲以及飲食等,我最喜歡的是飲食文化。

古代有“民以食為天”的説法,我們誰都離不開飲食。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飲食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傳統飲食,比如説年三十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

我最喜歡的是過年和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包餃子。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了。在元明時候形成了年三十吃餃子的習俗,不僅有家人團聚的意思,又有辭舊迎新的意思。

我還記得去年過年,我在大外公大外婆家一起包餃子,包餃子需要麪粉、肉餡、餃子皮、一碗水。大家圍着大圓桌包餃子:有的人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有的把餡裝進餃子皮裏再捏起來,還有的人把包好的餃子拿進廚房燒。大家不停地擀啊包啊燒啊,總算包完了,大家等着餃子出鍋。餃子燒好了,大家都開始吃了,哇,真好吃,吃着還感覺到了大家包餃子的辛苦又感覺到了幸福。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交流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還叫我們把自己知道的傳統文化告訴大家。

我們班的“張毅”自信地走上講台給我們展示了她畫的兩幅美麗的國畫。分別畫着桃子和梅花,紅彤彤的桃子放在灰色的竹籃裏,還有一個桃子從竹籃裏掉了出來。梅花們展開美麗的笑臉。接下里三位同學又為我們展示了他們剪的圖像,有蝴蝶,喜字。還有一個同學説:“我可以現場剪一個喜字給同學們看一看。”説着他就走上講台,拿出剪紙和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起來,我看他剪的那麼地小心,想:“剪一個喜字一定非常的困難”。可是不一會兒,他就剪好了一個喜字,他小心地展開他剪的喜字,“哇”!剪的太漂亮了,沒有一點差錯,我真佩服他,我國的傳統文化真豐富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上週末,我去拜訪了一位舞麒麟的文化傳承人。

走進樸素的小院,樹影婆娑,草木葳蕤。屋前有一魚池,微風輕吹,碧波盪漾,幾條鯉魚在池中嬉戲。輕叩那樸實的紅木門,轉眼一個身材魁梧,眉宇間透露出不凡的氣質,腦後留着一條極具藝術家特徵的長辮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這就是那位大師!我不得不以一種敬仰的目光看着他。

走進這棟民居,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又一個麒麟頭。有成品,也有框架。佔滿了半個客廳。遠看那麒麟,神氣十足,近看栩栩如生。這可都是那大師親手製造的!一筆一畫,一針一線,都是費了許多心血的。這樣一件藝術品得花多長時間啊!心裏想的,嘴上也不小心説了出來。一旁的大師聽見了,也注視着那一件件工藝品,眼神中彷彿有無限的温柔。他半是對我説,半是喃喃自語:最短也要十天,正常來説差不多要半個多月哦!頓了會兒,他又繼續説道:這可不能急啊,得一步一步來,否則就沒了靈性啊!我的心莫名的微顫了一下。是啊,慢工出細活,快了,只是空有軀殼罷了。就如學習,不用心,又怎麼行呢?想起曾經偷過的懶,我不由得慚愧了。

大師很注重文化的傳承,他的生命就會麒麟文化而生的。在他女兒11歲時,大師就把她送進了少林寺。那是怎樣的不捨和擔憂啊!但是為了讓舞麒麟文化傳承下去,也只能讓她先把武術練好。武術是舞麒麟的基本。大師是這麼説的,他自己也為傳承文化耗費了許多精力,但他不後悔。因為他知道,只有新一輩的人接下這門手藝和技法,麒麟文化才能流傳下去。他不停的表演、宣傳,用心接待每一位像我一樣的拜訪者。麒麟有麒麟的精神!這是大師説的。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堅定,眼睛裏閃爍着無數的星光。麒麟精神就是中華民族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精神。它一直引領我們不斷前進!前進!大師越説越激動,又戛然而止,像是在思考着些什麼。我卻被他這慷慨激昂的話語給鎮住了。

是啊,中華民族就像一頭雄獅,永遠那麼威風凜凜。不論經歷這怎麼的磨難,它永遠那麼傲立着,它絕不會趴下,更不會沉睡,它永遠那麼活力四射!

如此用心對待一件事的人,大師是我第一個遇見的。任憑時光如何對他,他也從未放棄過,從未停下過。大師讓我敬佩不已。

那天我與傳統文化相遇,與痴心大師相逢,點燃了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着,象徵着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豔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着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裏最醒目的地方。看着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着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後在上面剪出一些漢字,還可以剪藝術字呢!我也曾經剪過,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試試!你看了準會説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我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再拿來一張紙,把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最後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説起傳統文化讓我想起我們家特有的風俗習慣。

奶奶家每逢春節都會用大紅棗蒸一些花饃,用來紀念我的太奶奶和太爺爺。我最喜歡的是奶奶會給家裏的每一位成員蒸一個大饃,別看它只比其它的饃多了一個棗,其實,它的“肚子”裏有小祕密。它們中間有一個饃裏有硬幣。誰要是選中了,就會成為這一年的幸運之星。奶奶總讓我第一個選饃,我會仔細打量一番再去選饃。

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這個風俗,對吧小夥伴們?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不知怎的,這幾日思想老往歲月深處走。時光的另一頭,一個個生動的小麪人,似一片片粉色的小花瓣,在無邪的童年裏晃個不停。

昔日的鄉村,人們安閒地在簡樸的歲月裏度時光,捏麪人的師傅一到,孩子羣就像炸了鍋,一個個揣着甜蜜的心思一下子圍攏過來,寧靜的村莊頓時捲起一層熱浪。捏麪人的師傅在村子裏停住腳步,一個個生動的小麪人直往孩子們眼裏鑽。紅紅綠綠的小麪人色彩明快,逼真傳神,姿態逗人。有的騰空,有的威凜,有的婷婷玉立,還有的特搞笑。一羣頑皮的小孩子看得心裏直癢癢。一個個愛玩的小孩子目光掃上幾眼,一個轉身便跑回家中。他們給大人要了零錢,一蹦一跳地又跑回來,圍成一團,嘰嘰喳喳,指指點點。有的説“關公”好玩,有的卻要個醜態豬八戒,我小時候讓師傅捏了一個白麪猴。只見師傅麻利地打開工具包,取出一根竹籤擺在那裏,又取下一小塊麪糰作頭部,然後在眼部貼兩塊白色面片,用撥子(即雕刀)壓出眼窩,點上兩個黑眼珠,白麪猴的小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師傅在面部貼一塊白色面片做嘴臉,用剪刀剪出口形,用撥子靈巧地將上下脣分開,用小磙子壓出個大嘴角,貼上尖尖的小舌頭,再用撥子扎出翹鼻,白麪猴頭就成形了。師傅取一小塊圓形面球開始做耳朵,技法嫻熟的他做得十分誇張,再從側面用小磙子壓出耳蝸貼在頭上,白麪猴頭就做好了。最後師傅做猴子身體,捏出腿腰和尾巴,作騰空狀,白麪猴做得栩栩如生,似在騰雲駕霧呢。我捧在手裏,在人羣裏跑過來跑過去,不停地向小朋友炫耀,別提有多高興了,説起來真是件忘不掉的事。捏麪人的師傅還給我捏了一個飛天的仙女,我天天拿着玩,上學的時候也帶在身上,下課時就玩上一陣子。那段時間裏,有傳神的麪人伴着我,生活充滿了色彩和甜蜜。

捏麪人也稱麪塑,它起源於民間,藝術性強,觀賞性高,地方特色鮮明濃郁。有的麪人風格粗狂,有的極端誇張,有的又端莊細緻,極具美感和想象力。靈透的麪人可陳列觀賞,也可作為盤飾,為餐宴增色添彩,有的還可食用。捏麪人從遙遠的歷史中走過來,技法嫻熟的師傅取一塊配製好的麪糰,經捏、搓、揉、壓、切、剪,隨手便可將千姿百態的美呈現出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那捏麪人的師傅本事真大,小朋友也天天盼着他們到村子裏來,因為不管天上飛的,還是水裏遊的,師傅一使手法,一個個抓心的小麪人都能捏出來,我和小朋友的童年,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和色彩。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後也有貴賤高低之別。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廣大的常敬為“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長生不死的稱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認為,鬼是人死後所留下的靈體。因此,“鬼”又稱鬼魂、亡魂、亡靈、幽靈、幽魂。

我相信這世間,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麼模樣,只能是想象或揣測。 從“鬼” 字來看,應該是大頭小身子彎着腿。按照古書解釋, 鬼者,歸也。傳説人死之後,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這種説法似乎與追日的夸父死後所化有別,但仔細想來,大體還是一致的。

在鄉下農村,一説到鬼,常常讓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惡魔厲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輕人變化而成。譬如餓死鬼面色蠟黃,吊死鬼身披繩索,淹死鬼臉色蒼白,病死鬼骷髏一般。記得當時,村裏死了年輕人,每逢落黑(黃昏以後),小孩們都不敢出門。就是平常,有時候 家長不想讓孩子在外瘋跑,或小孩氣人不聽話,也常常拿鬼來嚇唬 。我們鄉下有一種説法,叫“近怕鬼,遠怕水”,意思是近地方才知道哪裏有鬼哪裏無鬼,如果遠了,就不必怕鬼了,因為他不知有鬼,卻又不知水之深淺,所以變成了遠怕水。

看起來怕與不怕,只在自己心裏有鬼沒鬼。常言説得好:“心中無懸事,不怕鬼敲門。”,只有怕鬼,才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歷,記得是剛上七年級,正趕上一個大霧迷濛的清晨,路過村後那棵神祕的大柳樹下,我看到不遠處路邊的一座大墳前,似乎有一個人彎着腰,形態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來,越跑越聽見後面有“噗噗踏踏”的聲音,我跑得越快,後面的聲音越急,我驚出一身冷汗,一口氣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來,後面的聲音也逐漸變小了,我恢復了神氣,這才發現,所謂追趕的“噗踏”聲,原來是父親給我剛買的軍用式挎包正好貼在臀部,跑起來,上面兩根帶子來回擊打包中新發的書本不時發出聲音,回頭再看大墳前的那人,卻是新立的一塊路標牌,我真的是虛驚一場。

説到鬼,我們必須談及一個人物,那就是鍾馗。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説中驅鬼逐邪之神,相傳他是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鍾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講唐玄宗之夢與吳道之之畫被廣為流傳,“鍾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國江淮地區端午習俗。至於鍾馗究竟是何許人尚無定論,不過,鍾馗的形象經過多次改造,已經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中人們喜聞樂見的圖畫,由此而衍生出許多具有喜慶氣氛的鬼文化。

關於對鬼的認識,東漢王充的《論衡·訂鬼》中早有論述:“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見得病之氣也”“鬼者,物也,與人無異“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於人,時不成人,變化而去”“人之見鬼,目光與卧亂也”。他説的大體意思是人們所謂的“鬼”不過是氣物的一種變化形式而已,它與人與物不同的是它屬於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見鬼,是病卧亂想罷了,是人的精力不濟的表現。這些説法和看法大多帶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鬼神的説法應與中國幾千年的宗教傳統有關,作為一種祭祀或寄託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隨着科學的發展,有關鬼的話題都將永遠成為鬼話。

想起那個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時代, 人們都像瘋了一樣,即便是對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給與了有力的打擊,但也造成了意識形態領域極大的混亂與悲哀,專一的所謂純淨“紅”的統治讓個人崇拜達到了巔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遠的和長久的,甚至是無法估量和無法彌補的,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鬼神呢?我覺得幾千年前的孔聖人有一句話“敬鬼神而遠之”,很精闢,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動不動就自以為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運行的規律,我們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認識它,才能讓人們從迷信中轉向科學。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説暫時無法讓羣眾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開它,遠離它,着手用力搞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物質的東西上去了,精神領域的東西也就自然會引起關注。

中元鬼節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祭奠祭奠亡靈,表達表達哀思,有什麼不好?為什麼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墳而後快呢?即便是強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裏服氣嗎?很多時候,自然的東西還需自自然然地解決,人為強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確的方法則是引導,則是把握看似順其自然中的大勢。中國有中國的國情,辦中國的事情,離開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傳統,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國的國情,順應了國人的訴求和傳統發展的方向,才算真正把握了我國的大局。

鬼節,鬼話 ,絕不是詭異。每個有頭腦的中國人自己去思考吧。

標籤: 十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1240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