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清明的作文三篇

【實用】清明的作文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的作文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清明的作文三篇

清明的作文 篇1

每到清明節,我們的心情就會變得格外悲傷,這不,老天也似乎知道了我們的心情。下起了濛濛細雨,好像好像在和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哭泣。

我和爸爸也趕回老家為奶奶掃墓,望着墓碑,我淚眼模糊了,我思緒萬千……

記得爸爸跟我説,我小的時候只要一提起奶奶我就就會大哭,其實我小的時候最怕鬼。知道奶奶去世,所以一提起奶奶就嚇哭了。稍大一點,提起奶奶還是會哭,但這時是因為想念奶奶才哭的。看着其他人都有奶奶,我心裏酸溜溜的,我真想奶奶也能健健康康地活着該多好啊。

奶奶離開我們已經十二年了,我和奶奶一面未見,因為爸爸媽媽結婚不久,奶奶就與世長辭了。我一邊拔草一邊默默地説,奶奶,您的孫子來看您了,希望您在天堂一切都好。您放心,我會好好努力,不會辜負您的'。親愛的奶奶,我永遠想念您!

清明的作文 篇2

清明無雨更傷情,這篇文章由成功勵志網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清明無雨更傷情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清明無雨更傷情

晴空萬里,沒有半點雨意,讓人產生一種擁有卻又懷疑的心態,看這翠綠的晴空,全然沒了清明時節的風格。官方准予的小長假,使清明真正走進了百姓的心尖,使人有足夠的理由興師動眾地去祭祖、踏青,藉着清風、細雨和欲訴還休的傷感情結,在憑弔先人的時候,加固着世人之間的情感親和力。

清明祭祖,是我小時候很不情願做的事,那時根本不懂得祭祀這種古老的禮儀,在現代人心裏所佔據的份量,時常抖落出學校裏學到的零碎科普知識,駁斥人們那種大張旗鼓的做派。父親的心裏,充滿了對先人和鬼神的敬畏,卻無法以古老文明所特有的魅力來引導後輩,除了虔誠地念叨着積存已久的祈盼。清明時節,春雨綿綿,偶或從雲層間隙閃出一線陽光來,那闌珊的春意灑遍大地,攪得人情慵意懶。踩着鬆軟的泥土,隨時提防着滑倒,青黃相間的草坪深處“吱吱”地冒出積水,沾濕了鞋的四周。像那多愁善感的女子那發達的淚腺,陰鬱的天空隨時都會灑下一片細軟的雨滴來。這就是清明時節該有的樣子,可不是,誰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自古就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説法,所不同的是,少了斷魂落魄的身影,人人如此淡定,卻又掩飾不住幾分迷惘。

所祭祀的先人,只有外公仍盤踞於我的記憶。也只有在外公的墓前,我才真切感受到一種哀傷。站在碑前,我能感受到外公的慈祥,感受到他那温暖的身軀,那豪爽的性格,以及他對晚輩的關愛之情。每當此時,兄弟幾個當中,總有人點燃一支香煙置於外公的墳頭,此時,我們總以最大的熱情,希冀那個世界的存在。他們在世界的另一端,享受着我們現世所不能擁有的寧靜,默默接受着我們的祝福。陰陽兩隔,得以維繫的那座橋樑,便是由古至今傳承而來的文化傳統,裏面佈滿有人類共有的血脈。

清明節令,儼然那座橋樑上的一塊磚石,細小但堅韌。春天的氣息,每到這個時令便來得濃烈,藉着雨勢,使人的情感得以抒發。原來,上蒼也有流淚的.時候,那淅瀝瀝的雨,不是麼?是因春的臨近喜極而泣,還是因為感懷光陰苦短而發傷情?天與人的合一,自古有之,人類早就把自己的靈魂交付給了天地。每到清明前後,總要上演一曲風雨雷電交響樂,那是情感大劇的背景。很小就聽説了這個令人動容的傳説,短尾巴龍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給死去的母親上墳。天空大作,但人們堅信,那是孝心的短尾巴龍急着趕路。若有誰家屋頂受損或是某地樹梢被折斷,人們總説這個淘氣的龍為了一片孝心卻這麼不小心。像是埋怨,卻是讚歎。

這個清明節我遠在異地,在此之前和家人打過招呼,接電話的弟媳頗顯意外。想起傳説中的那隻莽撞的龍,我有些汗顏。若是電閃雷鳴,在龍兒拜祭先人的時候,我正有了缺席的理由。晴空高懸,羣花爭發,眼裏盡是喜悦,心裏卻佈滿傷情。

清明的作文 篇3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跟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跟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標籤: 三篇 清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61o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