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作文合集6篇

傳統文化作文合集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合集6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20xx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眾所周知七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記得小時候,每到七夕,奶奶都會給我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她説七夕之前的幾天,人們看不到小喜鵲,也聽不到喜鵲的叫聲,那是因為他們都去給牛郎織女搭橋去了,這樣好讓他們能夠團聚。美好的神話故事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憧憬,以後每年我都盼着七夕的到來,因為這樣牛郎織女就可以相聚了。

前些年西方情人節得到了人們的追捧,如今隨着對傳統文化日益重視,我國的情侶和商家對這一天的重視程度一點都低於西方情人節,這不僅給相愛的人們多了一個節日互訴衷腸,而且還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一年一度的七夕即將到來之際,祝願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七夕快樂。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今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我和你們説説麪塑吧!

麪塑,我的理解就是用彩色的面捏成卡通人物、動物,或者捏成栩栩如生的像真的人物、動物等的麪人。把“面”做成麪人的方法有捏、壓、揉、搓、滾、挑等。

我四歲多就跟着杜奶奶學麪塑,杜奶奶是一個面容慈祥、和藹可親的老人,她是我們當地有名的麪塑傳承人之一。每次去杜奶奶那裏,她先給我做示範,然後我跟着做。瞧!杜奶奶一會兒給我看那個小眼睛是怎麼做的,一會兒對我捏的哆啦A夢提意見……不知不覺中,2個小時的課時就過去了。

上完課後我就欣賞杜奶奶家的鐘表,錶盤上的12個數字都是她捏的十二個屬相蓋上去的,小老鼠有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牛的那個牛勁都看出來了;小老虎真是威風凜凜啊;小兔子用害怕的眼神看着小老虎;龍有那樣吉祥的樣子;蛇嘴裏還吐着鮮紅的芯子;小馬好像正在拉車,看起來很累的樣子嘛;小羊好像正在低頭吃草,好香啊;小猴子的眼裏透出頑皮的眼神;小公雞你每天要記得打鳴哦;小狗的眼裏有忠心耿耿的樣子;小豬憨憨的,不知道你每天要吃多少噸食物啊。杜奶奶家的櫥窗裏還擺放着八仙過海、福娃、各種人物,還有穿着肚兜的小朋友,還光着小屁股呢!

麪塑是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也是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很喜歡捏麪塑,我曾經獲得過學校的麪塑吉尼斯記錄和一等獎,我還要繼續學習下去,做更多的作品。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那個神祕而驚喜的書房,正是我的那片樂土。那兒是個寧靜地,總會有苦惱煩悶訴説,緩慢邁進書房卻都能迎刃而解。閒暇之餘,練練書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好辦法。

如果真的投入其中的話,可以感受很多的樂趣。果真沒錯,我起初接觸到的是篆書,然後過度到隸書,接下來是楷書,每種書法字體都有它的特點。我覺得篆書的筆畫是非常優美的,隸書是比較柔和的,只有楷書是挺拔有力,有氣勢的。而且我個人比較偏愛楷書,特別是顏真卿的楷書。因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寫的時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寫好每個筆畫的形,寫的時候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較容易將其掌握了。

我認為最好的還是得從臨摹開始,我們要注意向他人學習,向他人的優點學習,把他人的好東西吸收過來,才能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和造就自己。當然在臨習前人的作品時也不能盲目的臨,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要注意對名帖進行研究,要取其長去其短,為我所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點。

每當煩悶時,總可以攤開純潔的白宣紙,墨硯輕輕灑上,彷彿夾着梅花淡淡的香氣撲鼻而來。挽袖蘸墨,提筆,頓筆,收筆,就如母親親吻襁褓中的嬰兒,墨毫輕輕扶淨白紙面,留下一道道墨痕,有如出水芙蓉忽地溢開;有如勁竹巋然不動;有如風箏飄在天上。似斷非連,寫來豁然開朗。

我深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華夏民-族是個重視文化繼承的國度。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使華夏文化具有豐厚的底藴,從而也使我們今天仍然使用着的文字具有這種文化的沉澱。如果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只瞭解其表面的語法意義,而不能感受其內涵的感情-色彩和人文典故,就不能精確、生動地使用它。

今日之種種文學現象,就其本質而言,都在古典的基因之內,是古典某些文化現象的放大,或者是重新的組合。

譬如現代詩歌追求難懂、晦澀、朦朧,其實,並不新鮮,晚唐五代和宋代初期,就是以此為風尚,大抵詩史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平易通俗之後,就要走向晦澀,以合於文學的要求陌生化的要求,但畢竟難懂、晦澀是文學的變體而不是正路,在完成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之後,詩史必定要重回平易的正路,只不過不是原始的平易,而是“平淡而山高水深”“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境界。

有人曾描繪過20xx年的情景,人類成為了類似機器的動物,一切物質的需要都在一按電鈕就可以實現的狀態下,沒有了詩人,也沒有了小説,因為大家在忙着賺更多的錢,購-買更多的現代化生活,在精神文化領域,則是一片荒漠。

這其實只是根據目前的功利文化的繁盛而作出的演繹,人類不會毀滅在自己創造出的文明中,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的生命自身的需要。

中國的最為寶貴的財富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和審美的文化精神,不論怎樣的科技文明,別人都是可以仿效和超越的,因而也就不能説是中國的世紀,只有理解為,華夏的傳統文化精神,將成為21世紀人類精神文化的主流,由此使21世紀成為華夏傳統文化的世紀,才能圓通。

傳統並非僅指古代,傳統是個不斷生新變化的範疇,現實和歷史是同一個生命,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是個源源不斷的河流,是個生生不息的生命。

李白杜甫曹雪芹是傳統,魯迅胡適沈從文也是傳統,雖然他們都是反傳統的健將。他們身上湧動着的是華夏民-族的血液,擁有着難以消磨的華夏文化基因。他們都有着極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他們的傷口是以反傳統構成傳統文化的新生命,是古典文化的變異。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解構。魏晉風度對於兩漢儒家正統文化的解構;柳永代表的宋詞的性解放;李贄代表的明末人文主義思-潮與魯迅代表的五四-運-動是一而貫之的。他們都為傳統激活了新的生命力,他們首先是傳統的集大成者,然後才是解構者。但我們不能説他們就不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每次大的解構,都既有外力的刺-激,又有內在的運動規律作用,五四-運-動既是西c化都要更為成熟,因此,對之解構的需要就更為迫切,解構的力度就更為強大,因此,五四-運-動將這個發黴的果子打落,是有功績的',是傳統文化內在運行規律的必然。

但是,在將傳統文化的果實打落之後,如果還要將傳統文化的幾千年培養出來的大樹連根拔掉,那就是過激了,過激的結果,就是由反對傳統文化,到反對這種文化的掌握者――知識分子。

社會風尚由原來的讀書至上,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士大夫文化,到腦體倒掛的社會人倫關係錯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地位失衡等等,這些仍然是當今社會種種弊端的癥結。

所以,在中國文化內部,有着一個重歸傳統文化的使命。重歸的含義,不是回覆科舉制,重新以古典詩詞為主要的文學載體等等。而是以傳統文化的精神,建構新的華夏文化體制,這種體制,將是含納傳統文化的現代文化。

迴歸並非倒退,譬如孔子倡導對於周文化的迴歸,卻成為了封-建文化的奠基人;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卻成為了新興的散行單句的新興文體的開拓者,人類總是在回眸中前進,在否定當今潮流和迴歸傳統中進步。

最後我想問一句:中國傳統文化招了誰?復興國學現在不做何時做?大家好好想一想,如果真的失去了它,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證明我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一個具有豐富傳統文化的國家。

前些日子,媽媽給我報了一個書法班,讓我學寫毛筆字。起初我是抗拒的,儘管我很羨慕那些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的人,但我很自卑,覺得自己連鋼筆字都寫不好,更別説毛筆字了。最終,在眾人的鼓勵下,我還是去上課了。

第一節課,老師沒有講太多的知識點,而是先帶我們探索了毛筆背後的故事:毛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文化的載體。它飽含墨汁,記錄下燦爛的文化,繪製出璀璨的藝術。

關於毛筆的起源,有“秦將蒙恬造筆”的説法。相傳,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征戰,他要及時記錄戰事,以便向秦始皇彙報戰況。當時,人們是用竹籤寫字,雖然竹籤筆的筆尖尖鋭,但蘸了墨水寫不了幾個筆畫就沒墨了,還要重新蘸,非常不方便。有一天,蒙恬剪下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裏,做成了一支筆。他用鹼水浸泡兔尾毛,去掉了毛上的油脂,一支柔順好用的毛筆就這樣誕生了。其實,據專家研究,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花紋就是用毛筆描繪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也有用毛筆書寫的痕跡。

老師繪聲繪色的話語,深深吸引着我,讓我不得不驚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後的每一節課,我都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努力做到更好。自此,我愛上了毛筆字,更愛上了傳統文化。

中國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不是寥寥幾筆就能描述的。毛筆字,讓我愛上了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期中我最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 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 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 ,與家人一起開開心 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不過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 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 去看望爺爺奶奶 ,我心中非常開心 ,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7ol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