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11篇)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11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11篇)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國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廣泛的被人們當做是一種精神信仰,而隨之發酵了起來,成為時下引領人們價值觀的新概念。如在學校裏設置國學課程,寺廟裏開設國學夏令營,企業裏開辦國學培訓班等等。“國學熱”以它一定的適用性及實用性,被企業家用來打造品牌,加深其企業的文化內涵,家長們將《弟子規》等一些國學經典用來作為他們管教孩子的法寶。

隨着傳統文化持續被人們廣泛的繼承和發揚,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也出現了兩種極端的分歧:一種是持全盤否定的文化虛無主義,既把傳統文化説得是一團糟而毫無價值可言,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經商大潮的背景下,“國學”曾一度的被邊緣化,前不久在人民網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上海刪除國小語文課本中的8首古詩詞和幾篇文言文的報道,被一些個網友們認為是數典忘祖的行為,減負還是減傳統文化觀點也一度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第二種則是持全盤肯定的保守主義態度,死守着固有的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什麼都是好的。那麼,當今社會下,我們該如何領會、繼承和發揚好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呢?

筆者認為,首先,在批判和繼承傳統文化時,我們心理上既不能是“趨之若鶩”也不能是“疾之如仇”的態度,而是要對傳統文化實現弘揚與超越,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傳播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對其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要加以揚棄。其次。在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方面既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同時也要冷靜的對待社會上存在的“國學熱”,在立足於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採取兼容幷蓄、多元共生,從而達到文化的交流共鑑。不能夠強調了國學,就放棄了對外國先進文化的學習,要結合時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不但要認真學習、熟知、理解更需要來繼承、革新、創造和發展,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傳播到世界從而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目的!

最後,要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支持和引導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發展,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弘揚和傳播文化的主體,只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立足於實踐,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才能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耳濡目染深入到人們的思想靈魂中,從而真正意義上認識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要保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特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生命力、凝聚力以及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如何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呢?我想就是堅持有破有立。

傳統文化的優秀性。我們的先人為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文化瑰寶,就是現在的人,也未見的能夠達到那樣的思想高度,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加以傳承的精神財富。比如孟子説,當一個國家不仁義的時候,持有正義的一國就可以高舉正義之旗,前去討伐,這一論點同現在國際上那種“人權高於主權”的觀點何其相似乃爾;再比如中華民族在抵禦外來入侵時所積澱出的精忠報國精神,與現在提倡的榮辱觀也有一脈相承之處。

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特別是農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農輕商,過分仰仗士官階層,沒有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商業文化,缺乏產權意識和誠信意識。皇帝講究的是分封諸侯,家庭講究分家單過,因此中國人很難出現那種跨國超大型企業,考股份這種形式把分散的資產聯合起來在中國則變得更加艱難,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擯棄的。

因此,我們教育青少年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時,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科學態度,並在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將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以經典誦讀為先導。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因此,千百年來儘管經歷了封建社會的千錘百煉,但傳統美德依然流傳至今,並散發着無人能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打造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為了更好地加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學校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佈置經典誦讀內容。從低年級的《論語》、《三字經》,到中年級的《千字文》、《唐詩》道高年級的《宋詞》、《名人名言》。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晨讀時間,飽覽古今傳統經典,理解內容,注重理論實踐結合,闡述表達現實意義。從“學而知”入手,逐步達到“知而行”,從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徑。以校園環境建設為導向。學校不僅要在理論上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圖書,同時,也要注重校園環境的建設及傳統氛圍的營造。結合班級的特色,把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傳統美德的學習結合起來,有批評,有表揚,有反省,有鼓勵,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實現了傳統美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國傳統美德文化的精華,將中華傳統美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繫,在自主創新中深化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要適應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

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品德修養教育,在社會與生活中灌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語文課中昇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在音樂美術學科中身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不斷促進青少年心理素質的發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加強其對傳統美德的認識及深化。

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使傳統美德深入人心。

利用重大節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中華美德教育。學雷鋒紀念日的學生實踐活動,“三八”婦女節母愛的教育、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等。

為了更好地實現“古為今用”的教育理念,注重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把傳統美德的理論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並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立足於現在,着眼於未來,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

以家庭和社區為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成立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開設家校課堂,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為家長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形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逐步向家長宣傳和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內容。

在傳統美德教育的初期,採取孩子做、家長看、共同感受中華美德的方法。開展“三説三做”活動,“三説”即説三句話:“您好、您辛苦了、節日快樂”。“三做”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讓食、抄三句話”。要求學生完成規定動作,寫下活動的感受,同時,要求家長雖然不參加活動,但要寫下看到孩子參與活動後的感受。

在傳統美德教育的中期,採取孩子做,家長同做的方式,共同實踐中華美德。開展以“我和父母同做”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由學生和家長一起探討。緊緊圍繞“忠、孝、禮、誠、信”等內容,堅持明理、激情、導行的原則,使孩子和家長在活動中明白為什麼要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德,讓他們瞭解和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並通過時間參與,讓其知道怎樣做才能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德。順利推進青少年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智、信、忠、孝、禮、義、廉、恥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只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倡導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才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繼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為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鋭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五千年。中國人以中國文化為榮,外國人來中國是因為嚮往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春晚的一首歌《中國範兒》唱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從真曹禮的篆書手法方面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文化。笙笛吹出中國的音樂文化,梅、蘭、竹、菊繪漢字,唐詩宋詞唱出中國風,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如今,中國正逐步走上世界舞台,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有了這個,中國人的地位就提高了。我們的文化遺產將引領全世界,以此為榮,為我們的祖國歌唱。

中國人的眉毛一天比一天高,而這背後,中國文化也越來越明顯。

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中國兒女,孕育了文明文明的中華民族。我們為你的中國文化鼓掌。作為一對有着如此悠久文化歷史的中國兒女,他們感受到了無盡的財富。中國是一個日益強大的國家,因為它有燦爛的中國文化。這是一種真正的禮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高尚品格,作為中國人的後代,瞭解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説的內容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現我校學子風範”。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傳承的歷史!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得上下而求索”體現了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教育了無數中華民族的偉人和英雄。

岳飛忠誠報國的事蹟,林則徐在虎門硝煙的英雄事蹟,孫中山“為民”的思想,周恩來“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無不使我們想起中華民族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今天的“神六”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偉大的神話!

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由蘇秦刺骨、孔融讓梨、屈原問天、卧薪嚐膽等無數偉大二崇高的精神組成的。

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巨大的感染力和豐富的創造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超智慧和偉大精神,有着豐富的和深刻的思想,有着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和偉大的美德。

中國文化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為世界發展作出了寶貴的的貢獻。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需要。

這是一個展示學生風采的'系統工程。那麼作為一個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發揚傳統文化,展示學生的風采呢?

我們的年輕人也在不斷地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展示我們學生的風采。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清茶,一句體貼的問候,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老師,彬彬有禮,處處體現着我們的禮儀風範;我們努力全面提高素質,以實際行動承擔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要任務。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夢想是我們的希望,它帶領我們勇往直前,踏出坎坷,嚐到成功的滋味。第五中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夢想的平台。天空足夠高,鳥兒可以飛。海足夠寬,魚可以跳。既然選擇了遠方,風雨就在路上。

在學習中,我無所怨言,勇敢面對每一個營銷難題和壓力,以堅定的意志,執着的追求夢想。我不認為我一定能夠成功,我不認為未來是平坦的還,但是隻要我熱愛學習,一切都是可以期待的。

只要我們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雄心勃勃,腳踏實地,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我們的風采。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相聚在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共同參加第三屆可園傳統文化節開幕儀式,首先,我代表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持本次活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可園是東莞城市的文化地標。自清代建園以來,歷經160多年的時代變遷,孕育了居廉、居巢等一批傑出的藝術大師和文化名家,對莞邑文化乃至嶺南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是東莞寶貴的文化資源。同時,可園還是嶺南園林的典型代表,玲瓏精巧、疏密有致的園林格局,集中體現了嶺南建築獨特的風格和流派。可以説,可園的存在,為我們品鑑東莞傳統文化保留了一縷鮮活的文化血脈,為我們領略嶺南風情保留了一處珍貴的歷史遺存。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辦第三屆可園傳統文化節,就是要大力傳承可園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和特徵,使這座別具神韻的嶺南園林,煥發出更加迷人的時代風采,成為東莞文化名城建設中又一張靚麗名片。

20xx年以來,可園傳統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充分展示了可園秀美的園林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成為推介和宣傳東莞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效載體。本屆可園傳統文化節,將開展包括傳統文化展示和嘉年華互動在內的各項活動,集中展出一批優秀的傳統文化精品,如可園館藏嶺南書畫作品展,可園詩詞書法展,木魚歌宮燈製作等。同時,還將以“嘉年華”的方式,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演示與市民互動結合起來,舉辦包括製作中國結、燈籠、風箏等活動,為市民瞭解可園、走近東莞文化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台。我希望,通過可園傳統文化節的舉辦,能夠進一步推動優秀文化資源的發掘整合,促進特色文化品牌的鍛造升級,為傳承傳統文化精華、滿足羣眾文化需求,提升東莞城市形象作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祝願本次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12月25日是西方人的聖誕節,看到滿街充斥着聖誕商品的熱鬧景象,同學們是否想到作為一名中國人,應該更多的瞭解本民族的傳統節日,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春節,人們享用除夕夜的大餐,煮公雞(代表大吉大利),魚(代表年年有餘),吃年糕(代表一年更比一年高),以熟食祭天地祖宗,沐浴(代表有好運),守歲到深夜,零點鐘聲敲響後,燃放煙花爆竹,吃辭歲餃,辭舊迎新,大年七年級早起貼春聯。四月初五清明節,家家户户的孝子賢孫要祭掃祖墓。為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掛荷包。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滿月,與家人“千里共嬋娟”。還有九月初九重陽節,今天更賦予他“老人節”的內涵,使尊老愛老的風氣更為濃厚,“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的十月七年級祭祖節。喝臘八粥,為自己積德的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孩子們,當韓國人搶注端午節域名,並將其作為韓國文化申請端午節為其世界文化遺產時,我們的心情十分沉重,今天在莊嚴的國旗下,我有責任讓大家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中國傳統節日,深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我們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節日,讓愛國主義思想紮根於你我心間。

老師們,同學們!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我深知文化這個概念太大,太深。所以,我從一個小角度去闡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

我先列舉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俗語。

我們常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又説三個和尚沒水吃;我們常説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還説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我們常説錢不是萬能的,但還説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們常説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還説百無一用是書生;我們常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也説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這些俗語不乏辯證思想,但因其極端性和相斥性會導致我們國人耿直卻又圓滑,坦誠卻又世故,講實惠卻又勢利眼,尚禮儀卻又少公德,美節儉卻又喜排場,燒香算命卻又缺宗教,知足常樂卻又夢想一夜暴富。我想這些模糊文化的長期侵襲,正是我們人生困惑、迷茫、矛盾、缺乏幸福感、不知所措甚至精神分裂的根源之一。對於我們學生來説,不管你是90後還是00後,不管你接受多少現代或西方教育,中國的文化基因已經滲透在你的血液裏,你不可避免的會染上你父輩的精神傷寒。那麼我們提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幫我們現代人逐本追源,讓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好的傳統文化去預防或治療我們的心裏迷茫症,去彌補信仰的缺失,去讓我們中國人更有歸屬感,最起碼能讓別人在人堆裏一眼就能分清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上週六是國家公祭日,我想這不僅僅是個政治事件,更是個文化事件。它是向國人宣告我們受的屈辱,更向世界宣告那個時代的一去不復返!文化要傳承先需要反省、批判,先承認我們的苦,我們的虧,我們的弱才能真正樹立起文化自覺與自信,才能選擇傳統文化的正宗去指導我們、小、影響我們,起碼能讓我們抓住傳統文化的主流去指導我們的人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漢字是一種肉眼可見、內涵深刻的傳統文化。漢字無疑是一種傳統文化,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隨着世紀的變遷,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也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漢字的結構複雜多變,一筆一劃,變幻無常,説明了一切生物的奧祕和生活的美好。不同形狀的漢字就像蝴蝶,散發着生命的氣息和文化的魅力,給我們視覺美的滿足感。

漢字,在作者手中,成為一章,串成一又一優秀的文章。藉助漢字,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表達我們的抱負。為文字説話,為文學寫作,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特色文化的長河,流入深海,慢慢地沉澱在海底。久而久之。積累越來越高越來越豐富。

漢字承載着我們的情感、理想和追求,反映着現實生活中的美和醜。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真情流露明顯。有人説書有自己的金屋,書有自己的顏如玉。為此,人們堅守承諾,泡在書堆裏,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每天和漢字打交道,互相交流。情緒波動隨着作者情緒的變化而變化,一個接一個,跌宕起伏,結束後依然揮之不去。

漢字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像土地離不開開水的養分一樣。沒有水,土地就會乾涸。漢字,從我們閲讀和閲讀的那一刻起,我們看着它,寫着它,伴隨着它成長,變老,死去。但是,它經受住了時間的磨礪和洗滌,變得不朽。歷經滄桑,依舊風格不變,名聲不朽,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與民族同興亡,與人民同存。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肩負起繼承和發揚漢字的責任

化的重擔,決不允許漢字被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迴,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係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 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繼承是前提,創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無論是中國共產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

正是這種閃爍着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並頑強奮鬥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為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着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着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在我們宏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蹟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着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着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係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

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並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才會有希望。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傳統。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川劇中的變臉。變臉藝術以其獨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20XX年春節,一吃過晚飯,我就興沖沖的打開電視。我為什麼這麼激動呢,你們不知道吧。因為爸爸告訴我,今天的電視節目中有我最喜歡的變臉。

表演變臉的人一上台,台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變臉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腳套長靴。一臉的油彩,像面具一樣。變臉開始了。只見變臉人拿黑色的斗篷臉前面迅速一晃,瞬間,他就由藍色的竇爾敦變成了黑色的猛張飛;緊接着,他伸開五指,臉上一摸,這黑張飛又變成了紅臉的關公,威風凜凜。接下來,他一聲大吼,一個鯉魚打挺,又變成了白臉的曹操。然後,變臉人一個猛踢右腳,他的臉又變成了一張五彩的臉,再一猛踢左腳變成了一張沒有油彩的臉,再一猛踢右腳又變回了那張五彩的臉。台上精彩紛呈,台下喝彩聲、鼓掌聲經久不息,電視外的我也連連拍手叫好。

川劇變臉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會喜歡的。如果你想看變臉,就一定不要錯過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喲!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過中國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再過幾天,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舟”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梁啟超先生早就説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着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羣、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質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標籤: 演講稿 精選 繼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9pye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