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集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集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説見到人一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麼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直説“見認識的人一定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説“在校一定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可是現在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直嘴邊掛着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説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着,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説“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説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悦!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高一:喬書婷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我們在這裏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瞭解了古代神話故事,欣賞了古代建築和繪畫,獨特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縫香包,元宵節鬧花燈,還有我們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文化節日春節,其中我最喜歡過春節,俗稱過年,這個節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傳説,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後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年怕紅的,響的聲音,後來,人們就發明了鞭炮。在年獸來的時候,就點燃鞭炮,趕走年獸。以後在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到處洋溢着過節氣氛。商場里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媽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還發給小朋友許多壓歲錢,大人們還會走親串友,相互問候。爸爸給我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和爸爸媽媽在廣場一起放,我們玩的高高興興,到了晚會開始的時間,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我心裏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中國的傳統節日活動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一睡醒,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馬上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趕緊穿好衣服,起牀吃早飯。我迅速地把牙齒刷好,臉洗好,興奮地跑向餐桌,只見:一桌子上滿是粽子,大大小小,有我最喜歡的肉粽、紅棗粽……還有其他像白米粽、豆沙粽……我高興極了,立即叫奶奶幫我煮三個小粽子、一個大粽子,我一説完,奶奶就拿着粽子進了廚房。不一會兒,粽子就煮好了,奶奶把粽子慢慢地端出來,我馬上跟了上去,先從盤子裏拿了一個小粽子,迅速撥開粽子皮,一口氣把一個粽子吃了下去。

吃完早餐,爸爸媽媽一起帶我去常熟看賽龍舟。一到常熟,運動員們已經準備好了,只聽見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奮力向前劃,般頭的.運動員在奮力擊鼓。“一、二、三,比賽結束”。最後一條船也到達了終點。我樂不思蜀、流連忘返,爸爸媽媽拉着我回了家。

這真是個美好又精彩的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九九重陽節節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週末,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陪姥姥過她的節日

第二天早晨,我們一家就開始爬雲龍山。剛到一半,姥姥姥爺就累得直喘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聽着耳畔松濤陣陣,看漫山紅葉繽紛,還 不忘在林中搜尋一閃而過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邊的野花。話説“路邊的野花你別採”,怎麼能不採呢?山花爛漫,鮮豔奪目,點綴在綠草叢中,那麼招人喜 愛。我像鳥兒一樣,追着蝴蝶雀躍,一不留神,就採了一大把。分了送給姥姥和媽媽,她們都很高興,抱在懷裏愛不釋手。

我們繼續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記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些風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體現。

“哇!好美的山哦!”從小我就隨家人爬了無數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爺揹我爬的。現在姥姥姥爺腿腳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揹着我上山的體魄了,媽媽爸 爸的額頭也爬上了皺紋。我的成長凝聚着他們的心血。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好幸福。成長是個過程,我願我的成長如爬山一樣,有時可以停下腳步,陪伴家人歇息 片刻,欣賞路邊無限風景,採擷鮮花裝點他們的容顏,他們的夢。

春光無限好,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陽節去登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華傳統文化——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點,橫,豎,撇,捺,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寫一手中國字。小時候吧,用鉛筆寫字,我不是班級中寫字好的。

那是我經常抱怨:這可惡的漢字這麼難寫。長大一些覺的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況且用上了鋼筆,字歪的不那麼厲害,也就不那麼討厭了。現在,我愛漢字,雖然我的字仍舊歪歪扭扭不好看,雖然老師已經讓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舊喜歡用鋼筆,因為鋼筆可以練字。漢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早晨起來讀着課文,我愛課本上的漢字。中午,打開練習冊,做着題,我愛練習冊上的漢字。晚上,打開電視,我愛電視上的漢字。

整整一天,我都愛漢字!追遂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8000多年的歷史。至於漢字的個數,沒有人細細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古代的調查中看出問題。從秦朝的《倉頡》、《博學》開始,一共有3300字。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

漢字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多少蜕變啊!我愛漢字。因為它飄逸,它整齊。我愛漢字。因為它輕盈,它歡快。我愛漢字。因為它就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因為它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的恥辱,更要感謝祖先為我們創造了漢字。做一箇中國人寫一手中國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有着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其中,武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中國武術又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幾千年來代代相傳,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

我從小就開始練武術,雖然學武術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堅持,並且樂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來,我卻在練功房裏練得滿頭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説了。但在武術的`學習過程中,我不僅鍛鍊了身體,還養成了勇於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記得有一次,我食物過敏扁桃體腫大,還發了燒,媽媽在頭天晚上問我,第二天去不去練武術,我毫不猶豫地説要去。那天在課上我仍然練得很認真,喊得很起勁,徐老師説我很棒,我真高興!

還有一次,我早上起來,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風也很大,我怕路上時間長遲到了,着急地叫媽媽快走快走。我們一到外面風夾着雨撲面而來,我兩隻手緊緊地握着傘,可還是被吹得東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時全身又冷又濕,都打哆嗦了。可我換好練功服後,很快就練得滿頭大汗,一點也不覺得冷了,你説神奇不神奇?

不過,練武術可不是用來打架的哦!你看!這個“武”字就是結合了“止”與“戈”的會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後,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練武術,強身健體,還要將中國的武術發揚光大,讓它走向世界,讓世界知道中國很強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遊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着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後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後一首愛國詩,便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後,趕緊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積澱的文明古國。具有曲折而又漫長的發展過程,由中華各族人民共同書寫創造,內涵豐富,從未喪失過它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傳統文化呢?它是指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但它又與歷史文化有所區別:它對人有着深遠持久的影響,不僅存在於歷史中,還存在於現實中。

傳統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之“根”,不單是因為它對於歷史發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時也是因為它對於現實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中的傳統思想如“以和為貴”、“實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思想仍沿襲至今,它在潛移默化中對人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至今“平等”、“和諧”仍印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旗袍,更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已將它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從古至今,它代表着中國女性的古典韻味,標誌着獨具特色的東方時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恆意義的美,讓世界為之傾倒。

但傳統文化就全部是積極的、先進的嗎?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兩面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例外。

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侷限性,決定了其對當今社會也有消極的`影響。好比古代西漢時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於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過於追求道德修養而忽視自然科學,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政務,輕自然,斥技藝。道德至高無上的觀念把人的興趣引向了道德修養和政治活動,而不是引向對自然的征服和對物質世界的剖析;這種極端的思想直到現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社會。因此,我們更應辯證地看待傳統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後文化。

而如今,各種思潮魚龍混雜。如何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有着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代科學的發展,信息全球化,外來文化的進入,難免讓國人隨波逐流,忘記了怎麼去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以不卑不亢的姿態去與外來優秀文化借鑑、交流,博採眾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用心解讀傳統,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的“兩面性”;在當今社會中抵禦外來文化帶來的衝擊的同時,不忘中華文明之“根”,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做新時代的建設者,讓傳統文化一脈相傳,欣欣向榮!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很多,如:中藥、春節、古典樂、四大名著、神話故事、糖葫蘆、毽子、古代名人、皇澤寺、明月峽……

在漢族節氣中,最熱鬧的`要數春節了。每到春節不管老老少少晚上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晚上八點看春節晚會,零點左右家家户户開始放煙花爆竹。這些來歷是: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年”怪獸每這天就要出來傷害人。有一位神仙説“年怕放炮,怕紅色的東西。”當年看到家家户户掛紅,放炮就嚇得不敢來了。到了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的貼春聯,放鞭炮。人們也把這天定為過年,於是這就成了風俗。

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過年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走親訪友;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也不用做作業;只要玩的不過分大人們一般都由着我們,爽快的很!隨便在長輩面前發揮一下,就能獲得一個大紅包。

我真喜歡過年,希望天天都過年,大人們會丟下一切陪着小孩四處玩耍,這真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d99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