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集錦(7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集錦(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集錦(7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像熱愛晶瑩剔透的冰山一樣熱愛着鋼琴,我像熱愛絢麗燦爛的彩虹一樣熱愛着鋼琴。每當我坦然地坐在鋼琴前,深情地撫摩它的時候,我總會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當我坐在鋼琴前,往事如雲清晰地在我眼前飄過,一幅幅畫面至今仍令我心潮澎湃。它就是陪伴我走過童年的好朋友,五年間它就一直陪伴我,度過了我五味果一般的童年生活,令我歡喜令我憂……

剛開始學鋼琴不到一年的時間,我進步很快,老師希望我去參加比賽,並徵得了我父母的同意。畢竟是初次參加鋼琴比賽,而且別的參賽選手至少也學了兩年。我又是被排在第二個上場的選手,當我從前台側面一眼看到台下前排的老師和我的父母親時,心裏十分緊張。老師用微笑的表情和肯定的眼神暗示我一定能成功,父母用幸運的手勢鼓勵我,終於使我戰勝了膽怯和自卑。輪到我演出時,開始彈奏得很不錯,後來卻忘記了樂譜,以至於無緣獲獎。但我並不為此而感到惋惜,因為成功的意義在於它的過程而並非結果,而且這次失敗也鍛鍊了我。

比賽剛剛結束後不久,我就參加了考試,而且一下子考了三級。正是因為我從上次的比賽中汲取了教訓,所以考級格外成功,得到優秀……這種榮譽是極少數人才擁有的!我為自己的一舉成功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這也為我後來的鋼琴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年後,我考了九級。很多鋼琴老師都相當驚異於我的成功!而且這三年間還經歷了“非典”和我滑冰手腕受傷的三個月的養傷階段。當時我手腕脱臼,心裏十分着急,但是也無能為力。令人驚訝的是我九級考試成功通過。一年後,我又報考了十級。這更是令人讚歎不已。“從來都沒見過不到五年考十級的中國小生。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別人如是説。

當我坐在鋼琴前,我的思緒又回到現實中,我不禁感慨萬千。為了鋼琴,我犧牲了本應盡情玩耍的.孩童時光,但正是這人生的“黃金期”鑄就了我今天的輝煌!

當我坐在鋼琴前,我彈起,心境如皎潔的明月般清純;我彈起,心中如大海一樣波濤洶湧;我彈起,心間的旋律忽而又歡快起來……幾次考級在我的人生中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我在今後的人生舞台的展示中多了幾分經驗與成熟,也讓我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坐在鋼琴前,我會再次生動有力地奏響那生命的讚歌,讓生活充滿七彩的陽光!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拜年是春節的時候一個傳統的節目,大年七年級我跟着老媽去拜年了。

當汽車停在李阿姨家門口時,我一眼就看到她家寬闊的大門上貼着一幅紅紅的春聯。大門兩側還高高地掛着紅彤彤的大燈籠。還沒進屋,我就感受到了春節濃濃的節日氣氛。老媽知道我是一個嘴巴不甜的孩子,敲門之前特意叮囑我:孩子,見到叔叔阿姨你可要主動問好哦!好的!我爽快地答應了。趁着老媽摁門鈴時,我暗暗地在心裏準備着新年祝福語。沒想到的是,當李阿姨打開門後,我的心就像被貓抓了一下,縮了回去,剛到嘴邊的話被嚇得無影無蹤,張大着嘴巴停在了半空中。這時,老媽着急地碰了碰我的手,好象在提醒我:快點説呀,快點説呀!老媽越着急我越説不出來,最糟糕的'是我竟然緊張得把準備好的祝福語給忘了。説什麼好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下又該讓老媽失望了。

一想起這件事,我心裏就會有種羞羞的感覺,就會想着什麼時候自己能夠變大方呀。它將成為我成長過程中一顆難忘的星。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古國。這個古國,曾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在他們身後留下了一批批的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就連許多國際友人都忍不住遠渡重洋,一睹這個古國的風采。

但是,隨着時代的更新,新世紀的到來。這些傳統文化又漸漸被人遺忘了,只有小部分人還追隨着她。

不知從何時起,傳統文化被人看作了“老土”的代表。人們都開始追求所謂的“時尚”了。在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大學生。他們去吃飯非要去吃西餐,而不願去品嚐中國美食;他們不去聽中國傳統戲曲音樂,而非要去聽一些怪歌;他們不去參觀中國的文化古蹟,而不遠萬里去國外度假……更可悲的是,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開設的外國餐廳比中國餐廳還多。我們可是中國人呀!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時尚”嗎?追求時尚是一個年輕人的正常表現。但難道為這些就要與傳統“脱節”嗎?有的年輕人甚至説出了這樣的話:“那些傳統文化太老土了,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説一點勁也沒有。那不是我們該關注的,關注那些的都是些老人!”我十分不解,難道熱愛傳統文化就是老土嗎?難道非要把自己打扮的怪兮兮才叫時尚嗎?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總有一天,這些曾經屬於我們的傳統就會消失的!

在這裏,我們也要感謝一些人。是他們一直在堅持熱愛着我們的傳統文化,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做着貢獻,默默保護着我們的傳統文化。如果不是他們,這些文化説不定已經消失了!

你看,那些平凡的老人。在公園一招一式的練着太極拳。隨着緩慢的音樂慢慢出手,他們是那樣認真、投入。寧靜之中又不失堅毅,讓人看了也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這才是中國的傳統,柔慢又堅定不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嗎!可為何現在,只有小部分人在追隨她?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難道我們真的忍心讓她消失嗎?

時代在變,生活也在變,人們所追求的事物也在變。這種變化固然是可以的,在生活中添進一些新的元素也是好的'。但是我們在追求新事物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舊的,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讓我們在生活中,多關心、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她能夠永遠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能夠永生;讓我們這個古國的歷史在將來看去依舊是一副美麗的畫卷;讓我們文明古國,傳統之國的名聲能夠保留下去,讓文化在新與舊的境界裏交融、昇華,不要讓她中途斷裂,成為一座空架!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悦;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説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春節到了,爸爸在家門口已經把春聯貼好了。“盛世龍騰賀新年,闔家幸福喜開顏”醒目的金字紅底對聯,傳遞的是喜慶與祝福!爸爸看着貼好的對聯喜笑盈腮。回到房子裏面,母親微笑着説“我們包餃子吧。”

爸爸和麪,母親洗完菜後切餡、拌餡。該擀餃子皮了,只見爸爸很熟練地拿起擀麪杖,左手輕輕地挪動着餃子皮,右手輕重有致地擀着皮兒,不一會一打餃子皮很快擀好了。我以前沒包過幾次餃子,我拿起一個餃子皮,攤在手心裏,用筷子夾了一小團肉餡放在上面。然後一折一捏,滿以為一個餃子包成了,沒有料到,那餡偏偏不聽使喚,像個頑皮的.小孩,老往外鑽,弄得我滿手都是,黏糊糊的。

第一個餃子沒有包成功!我不甘心,繼續包第二個餃子,結果包得歪歪扭扭,像一個個醉漢躺在那兒,難看極了!再看母親包的餃子鼓溜溜的,像圓圓的兵乓球一樣厚實。我問:“母親怎樣才能包出好看的餃子?”母親笑着説:“你看——”只見母親拿起餃子皮放在左手上攤平。然後右手用筷子夾起一些餡,放在餃子皮上,兩手合起稍一用勁,鬆開手,一個鼓溜溜的餃子包好了。我學着母親的樣子,將餃子皮攤放在左手上,右手夾一些餡放在餃子皮上也雙手合起一用力,鬆開一看,餃子餡都從餃子皮中擠了出來。反覆試了好多次,我才包出鼓溜溜的餃子。

吃着熱乎乎的餃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訴説着自己的心願和理想,聽母親講春節的來歷,屋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無處不顯示出春節的熱鬧與喜慶。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這天但就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一樣的節日裏,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着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僅就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就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就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

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就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就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説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就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泉城濟南有一條最繁華的街巷芙蓉街,我的家就在這裏。在巷子的深處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店透着一種神祕,別看它不起眼但卻大有深意

一天,媽媽滿心歡喜的穿了一件新裙子讓我看,可我不管怎麼看都覺得這件衣服怪怪的,和平時穿的有點兒不太一樣。明明是短袖的裙子,領子卻高的把整個脖子都包裹住了,裙子雖然長到腳踝,可兩邊開着的叉高到大腿,我滿臉疑惑的看着媽媽。但媽媽卻是一副很喜歡的樣子:這叫旗袍,可不是普通的衣服,它是中國的國粹。旗袍好奇怪的名字,為什麼把這件奇怪的衣服稱之國粹呢?媽媽衝我笑了笑説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咦?這不就是那家我十分好奇又從來沒進去過的店鋪嗎?玉謙旗袍店幾個大字很是醒目,兩側的楹聯門前聖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數百年,不僅道出了它已有百年多的.歷史,同時還告訴了人們它的方位。一進門,更是被滿屋子各式各樣的旗袍吸引住了,模特身上穿的,牆上面掛的、展示櫃裏擺放的,琳琅滿目竟沒有一件是重樣的,有種瞬間穿越了的感覺。一位身穿中式服裝的老者熱情接待了我們,他就是玉謙旗袍店現任的店長於仁謙出身旗袍世家,今年已經60多歲了,他的先輩從清代開始就從事旗袍服裝,到他這裏已經是第五代了。瞭解我的來意後,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絕的講起他和旗袍的淵源。

我是上世紀30年代,跟隨父輩來的芙蓉街。每天看着父親擺弄製作旗袍耳濡目染逐漸也喜歡上了做旗袍這門手藝,70年代初,開始正式學做旗袍的。可是,上世紀50年代之後,由於歷史的侷限,匾曾被摘過很多年。為了生存被迫接受些送貨上門的活計,只不過那些年人們訂做的多是些便裝、中山服。1966至1976年間,旗袍更是被視作封建物品而遠離人們的生活,在那種艱難情況下始終沒有放棄對旗袍製作工藝的研究,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這種漂亮的服飾才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所以,玉謙旗袍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

老人家説他的旗袍全部是純手工的,所以製作講究鑲邊、滾邊、嵌邊、巖條、盤扣、貼花、繡花、手繪八大工藝,這些年來,他秉承了八大製作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不斷創新求發展。量體裁衣是玉謙旗袍的最大特色。為了儘可能讓訂做的旗袍合身合體,他把測量尺寸從早先的20多個,擴展到40多個。如今他創立的經緯立量法,需要測量60多個尺寸。他説:中國的傳統服裝,特別是旗袍,是真正的個性服裝,可謂‘千人千衣’。因而,每件旗袍需要測量60多個尺寸:身長、袖長、胸圍、袖口、腰節、開衩、總肩這種細緻的測量,等於繪製了一幅精準的人體比例圖。他還形容説:我的眼睛好似照相機、攝像機,大腦則好似計算器,如此這般,裁剪起來才能運轉自如,製作出來的衣服才能合體合身。為了讓旗袍既傳統又新潮,他還借鑑國外新潮款式,將歐式晚禮服的設計,運用到旗袍的設計中,從而使得製作出的旗袍,格調更加高雅,款式更為新穎。對此不無自豪地説,這些年來,先後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加拿大、荷蘭等四五十個國家的留學生和國際友人,做過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裝。更值得驕傲的是,他還為國內外著名影星、著名主持人,做過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裝,為玉謙旗袍贏得了極好的聲譽。

歷經百年多的玉謙旗袍,至今仍然是手工製作,準確地説,主要是由老人家獨自制作完成。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有志青年能傳承他的這門手藝,到上海、北京、廣州等主戰場去開拓市場。一説到這裏老人家忍不住連連歎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動腦子,也容易浮躁,沒幾個願意耐心跟我學手藝的,也曾經招收過一些徒弟,但後來都走了,畢竟手工製作服裝還是很累的。只要一個人能堅持三年,那他就能成功了,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人能吃得了這個苦。曾經有一個很好的學徒,在他快要成功,我準備讓他去闖市場的時候,他卻放棄了,進入了一家現代服飾公司。我現在就希望有個不需要文化程度有多高,但能勤勞吃苦的徒弟耐心跟我學,這就夠了,我一定不能讓這門祖傳的手藝流失。淡泊名利,一心想着匠心傳承這就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手藝師傅的良苦用心。

正是靠着這份執着和堅持20xx年10月,玉謙旗袍被列入濟南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5月,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xx年3月,被認定為山東老字號。現在它已經成為泉城濟南的名片,代表着濟南的符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gdl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