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熱)元宵節的風俗作文6篇

(熱)元宵節的風俗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風俗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元宵節的風俗作文6篇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1

在元宵節前一天的晚上就開始。晚上八點整,“老爺”出廟,十幾個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爺”的後面跟着。“老爺”身高一米,長四分米,寬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帶着紅色的鬥風,在四個人架的轎子上,真是威風十足。當“老爺”經過時,家家户户都會放鞭炮。當架“老爺”的人要換時,先要把鞭炮放響。然後在換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換一次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會有人送來飯。

通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也有點了解了吧。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做你的`導遊,為你服務,讓你親身體驗一下。

家鄉有許許多多的風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點整,一起放鞭炮;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端午節全家一起吃飯,一起划龍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家鄉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強,就走過去摸了一摸“老爺”的頭和臉。誰知,被爺爺看見了,接着我就被爺爺拉到“老爺”前兩米處,然後,爺爺讓我跪在地上,向“老爺”請罪。請完罪後,爺爺訓斥了我:“老爺”,是神,不能亂摸、亂碰。”聽完爺爺的話後,我轉身往後看,看了“老爺”一眼,心裏想:“老爺”真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架“老爺”的這種風俗民情表面上是一個快樂的活動,但實質裏卻是一個嚴肅、認真的民俗。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2

吃元宵是元宵節的一個特點,也是元宵節的飲食風俗。

元宵俗名湯圓。傳説起源於春秋末期。唐代稱為“面繭”、“圓不落泥”。宋代稱為“圓子”、“糰子”。

元宵的種類很多,餡有多種多樣,有香、辣、甜、酸、鹹五種。其中甜餡有豆沙、芝麻、棗泥、百果、花生、杏仁、山楂等等;另有酸菜、肉丁、火腿丁、蝦米、豆乾、茼蒿等做餡的。做法有“包湯圓”、“搖元宵”兩種。熟食方法有煮、炸和蒸三種。每當元宵節來臨,各地都有元宵、湯圓食品,更增加了節日的`氣氛。吃元宵的目的是祈求家庭團圓,追求親情的凝聚力。元宵的作用,本為節日食品,但是又為敬神之物,後來又取其外形圓,而有“團團圓圓”之意。台灣民謠曰:“吃了湯圓,好團圓。”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3

元宵節,是一個古老而又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年都會舉行猜燈謎的活動。我們的學校為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也舉行了一次有趣的猜燈謎活動。

中午,李教師説:“所有人帶上自己製作的燈籠,去操場集合!”我們以為活動要開始了,便一窩蜂地湧向飯櫃,拿起自己的燈籠就往操場上跑,趕緊去掛燈籠。可是,李教師只是讓我們把燈籠放操場上,就讓我們回來了。我們有些喪氣,活動什麼時候開始啊,我們都等不及了!

沒過一會兒,李教師來教室説:“所有同學出來排隊!”剛走到操場,忽然眼前一亮,所有的燈籠排成了一個方陣,被線連了起來,清風拂去,燈籠隨風舞動,好象一條絢麗的彩虹。

隨着參觀時間的.結束,猜燈謎活動正式啟動。我與好朋友錢景行同行,我們立刻就鎖定了目標:你吃一半,我吃整個,我們將有用的信息拼在一起,發現要用“你”字的一半和“我”字來拼,於是,我們默默的在心裏拼字:先用“爾”和“我”拼,咦,有這個字嗎?再見。“亻”和“我”拼,是俄字!我們立刻跑到申屠教師那兒,大聲報出了答案,順利得到了第一個燈籠!

經過一番猜謎,我成功得到了三隻燈籠,戰績還不錯哦。

通過這次活動,即讓我們感受到猜謎活動的樂趣,又讓我們瞭解了中國的文化,真好玩!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4

農曆一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一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一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一月十五日,此後每年一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一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一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一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一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5

在人來人往得街頭,她飽受風霜。路人得鄙視,生活得壓迫,卻未奪走她那顆善良得心。——題記

那條路,連着那個美麗得回憶……在那個喜慶得早晨,我站在冷颼颼得街頭等車。半小時過去啦,一輛公交車也沒有,我開始後悔起來。想起鍋裏那些可愛得湯圓,我不覺咽啦幾口唾沫。抬頭看看老天爺,他是一臉得苦悶。顯然,他也餓啦……終於,我直奔小吃部。

不久,我便坐在那,狼吞虎嚥地享受我得早餐。街上得人可真多啊!雖然寒風凜冽,可就是擋不住人們心底得喜悦。人們拎着大包小包得食品在我眼前穿梭者,臉上都掛着甜甜得微笑,有得人怕自己得狗被踩到,索性抱着寵物們走。街上濃烈得氣氛,深深得感染啦我,我不覺看呆啦……

忽然,背後有人戳啦我一下,我猛得一回頭,心裏不由一怔。只見她彎着腰,手顫抖地端着飯碗。街上得人很多,可是她碗裏只有那麼丁點。這一回,我再也逃不掉我得良心,把錢遞進啦她得碗裏。她仍望着我,我瞬時間明白啦什麼,臉頓時蒼白……

我不敢預測她要做什麼,我呆坐在那兒,想逃,逃不掉啦。

突然,他乾裂得嘴脣微微動啦一下,説:“小姑娘,注意點,衣服露出來啦。”她很平靜,可是我得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啦。心底有一種莫名得温暖,眼淚瞬間像音符跳出啦眼眶……驀地,等我回過神來,他已經走啦,他像一陣風,匆匆來過,卻不留下一絲痕跡。

而我,卻呆坐那好久,好久……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6

傳統節日中,元宵節地位舉足輕重,一過正月十五年就過完啦!所以人們要在辛苦勞作之前抓住這個機會再熱鬧一番,同時也意味着一年中美好的開端。

無數文人墨客也為它留下了美好的詩篇。所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時過境遷,許多風俗早已留在歷史的畫卷裏,而人們對它的重視卻絲毫未減!

在我的家鄉濮陽,每年元宵這一天人們吃完熱騰騰的湯圓或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以後就會陸續走上“羣星璀璨”的街頭,走進廣場走進公園,遠遠就會看見有小商小販的小燈籠、音樂魚、等各種聲樂玩具,。

小孩子們拿上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樂開了花。遊人如織宛若白晝的廣場裏,各種造型的燈展栩栩如生,有的清一色人物造型,如孫悟空、豬八戒。有的是各種鮮花的造型,最受歡迎的`當數大型開一合的荷花燈為節日增添許多喜慶氣氛。有的一律是個動物造型的花燈,像丹頂鶴、熊貓、小鹿,那可是孩子們的最愛。

有的小攤位前也搞起了活動。太逗了,猜中了燈籠上的字謎便會得到一個相應的東東,若是猜不中也沒關係,攤主會送你一些諸如竹竹蜻蜓、生肖手鍊之類的東西。

做糖人的小攤子也異常火爆,各種生肖造型栩栩如生,吃到嘴裏又甜又粘,有時候看着這麼可愛的唐人甚至不忍心吃了……

今年的氣氛不是往年紅火,大家都緊閉家門,守着家裏的這份《小團圓》小温馨。用手機微信給親人報聲平安道聲祝福就算過節啦!一些可敬的人們堅守在一羣的一線。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也在堅守着各個崗位的一線。在這裏我也想説一聲。叔叔阿姨你們辛苦啦!你們致敬!

這個月圓夜讓我們對着月亮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讓我們都懷着堅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期許,共渡難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gg2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