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集合14篇)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集合1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集合14篇)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

一、課程設計指導思想與理念

貫徹新課程要求,尊重、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設良好師生互動的課堂。在教學資料的選取,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理解生活,熱愛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讓學生深刻體會政治原來政治課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得如此緊密,它就是在講我們的生活,讓學生樂學、易學,愛上政治課。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1、《傳統文化的繼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題內容。本框題分為三個目:(一)傳統文化面面觀,(二)傳統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別分析什麼是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認識傳統文化的特點和雙重作用;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2、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本框題地位:我們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形成的,而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善於繼承吸取傳統中精華的東西才能更好的發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看的得更遠。所以如果我們不理解繼承,不理解繼承的意義,那也不能準備把握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可以説這一框是學好下一框和下一課的鋪墊,本框對整單元甚至整個文化生活的學習都非常重要。

三、學情分析

1、在“韓流”、“日潮”等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瞭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通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

2、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瞭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3、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體驗,感受中形成、歸納知識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

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嘗試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通過對“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作用”,以及“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的分析,嘗試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通過豐富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 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並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五、教學重點、難點

文化的雙重作用;辯證看待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六、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探究法、討論法、引導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

2、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這兩首詩。

3、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5、學會藉助插圖理解古詩裏包含的意思。

6、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教學難點: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揭題《蟬》。(板書詩題:蟬)。

2、師介紹作者: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蟬》。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説説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蟬的“近景圖”和蟬鳴幽思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蟬》大意。(指名説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垂緌: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嘴上的吸管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2、流響:傳出的響聲。

3、疏桐:高大的梧桐樹。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説一説這首詩的意思嗎?書生試着交流。

4、帶着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詠螢》是虞世南的另一首詠物詩。

2、學生試讀《詠螢》。

3、集體誦讀《詠螢》。

4、引導學生理解難解詞語及詩的含義。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3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任務驅動

(一)導入活動

1.同學們,通過學習17課,我們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自由發言)

(如果學生答不全,教師可以提示:在我們學校 “文化走廊”裏你看到過了什麼?──那裏還有許多中華歷史名人,如莊子、孟子,國小語文綜合學習《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2.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都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但是,這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出示課件: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打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二)確定專題

1.出示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 一段話,自己讀一讀吧!

2.你想不想成為一位研究祖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內容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閲歷談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機打出相應的文字內容。)

3.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布藝、草藝、泥塑等歸為民間工藝;將戲劇、國畫、書法等歸為民族藝術。

4.全班討論填寫下表:活動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小組專題研究內容

(1)民間工藝

(2)民族藝術

(3)古詩文賞析

(4)風俗風情

(5)神話傳説

(6)飲食文化

(7)備註

(備註説明:除以上六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它方面,為此設置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

「階段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 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 兩個環節。]

第二階段:確定方案,調查研究

(一)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專題小組

(2)討論、撰寫專題實施方案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 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下表。

附:

小組專題調查研究實施方案

研 究 課 題

組 長

小組成員及分工

研 究 時 間

獲取資料的途徑

[階段設計意圖:教師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第三階段:根據方案,調查研究。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國小語文教案《國小語文綜合學習《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階段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為最後的成果展示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解決問題,彙報結果

(一)小組彙報交流

1.小組彙報研究的專題。下面先請各小組負責人舉起標誌牌,大聲宣讀一下你們組研究的專題。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把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

哪個小組首當其衝來展示你們的調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資料、圖片、照片、錄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問工藝組的製作展示:現場剪紙,製作布藝及泥塑,贈送個人作品等。

民族藝術組的表演展示:現場演唱一段曲目,現場畫一幅圖畫,現場表演一段評書等等。

詩詞賞析組的誦讀展示:配樂詩朗誦,詩詞表演,對詩等等。

民俗風情組的話題展示:“祖國河山一日遊”和“趣談傳統節日”。

神話故事組的趣味展示:我來演,你來猜!

中華美食組的多方位展示:報菜名、現場贈送中華小吃等。

(教師鼓勵學生別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3.同學們,聽了這個專家組的彙報,你們有什麼感受或疑問嗎?能不能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教師予以點撥、引導,提示學生未研究到的“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還專門製作了主題網頁,同學們可以登陸我校的同站查詢,將你們蒐集到的資料鏈接到網站上,我們就可以在網上繼續交流,歡迎你們發佈最新信息。(嘗試利用網絡的優勢,通過主題網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

5.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最佳表演獎,最新創意獎,同心協力獎等。

(二)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幫助鏈接。)

2.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階段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通過説一説、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第五階段:繼續延伸,後續活動

(一)教師點撥

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你可以欣賞到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 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出示課件:在已打開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充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三)教師小結

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裏,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階段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4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指導課前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中國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瞭解文化的繼承性;利用課堂時間讓個別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並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2、方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傳統文化面面觀

(導入)張岱年老先生的話引出課題——傳統文化的繼承

(多媒體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設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陶瓷)什麼瓷?——青花瓷

也許我們許多同學對青花瓷並不熟悉,但這種傳統藝術品卻與我們古老的文明的國度有着不解之緣,產於唐代,成熟於元朝,盛行於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間達到巔峯,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幾百年間,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傳,青花瓷不但沒有灰飛煙滅,卻因其珍貴而成為收藏家們的摯愛,因其繪畫裝飾清秀素雅而成為中國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選,更因其間藴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而讓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周杰倫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觀眾,歌中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國風分外動人,加上週董含糊的哼唱,一種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歌,在這之前,請大家留意:歌詞中有哪些詞彙傳神地描繪出傳世青花瓷的風采?——

(多媒體播放)《青花瓷》

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討論。

師:提問並歸納總結。“素胚”“天青色”“仕女圖”“牡丹”“潑墨山水畫”等藴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彙描摹了傳世青花瓷的風采,周杰倫的唱腔柔情而古樸,略帶江南戲曲的雛形,絕妙填詞配復古音樂,構成了一首佳作。綜觀周董的歌,幾乎每一首都在演繹着傳統——民俗、古建築、傳統樂器以及影響着中國人幾千年的“孝”都有所體現。

一言以概之,從周杰倫的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而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繼承性……

2、傳統文化在今天

(過渡)接下來我們再運用上述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1)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當週杰倫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而是一個歌唱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年輕人,一個用傳統去演繹現代、創造經典的歌手,一個黑眼睛、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的認同感,我們通過歌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明顯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民族風。這就是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的體現。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歌詞中傳達出的“孝”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本,古代人們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認為只有對長輩的絕對服從才是“孝”。而現代我們提倡的“孝”,則是周杰倫在歌詞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即在長輩與晚輩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當然還有關愛和陪伴。

設問:從“孝”的演變,我們可看出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也就是説,“孝”這種中華傳統思想在世代相傳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徵――即尊敬長輩,但具體內涵卻因時而變――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級思想,順應社會生活,強調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與孝順。

(3)作用的雙重性

通過以上對“孝”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着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作用。(過渡)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展示)歷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特色

一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張藝謀)08奧運會開幕式之困惑

設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繼承,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學生:思考,出謀獻策。

師:總結歸納。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繼承,做到“移風易俗,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依據

本框題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內容。

二、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框題分為三個目: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二)傳統文化在今天,

(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析什麼是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內容與現實聯繫非常密切,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瞭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通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

同時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瞭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感悟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善於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通過豐富的圖片,音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並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紹興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和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傳統文化的在今天的特點,辯證看待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傳統文化作用的雙重性。

【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時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利用電子教學課件進行直觀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

【課前準備】

(一)學生學習準備:蒐集有關中秋節、四合院、京劇和大同思想的由來及特點,關於《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是財富還是包袱》辯題有關資料的蒐集。

(二)教師教學準備:電子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感受身邊文化

教師設疑: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稽山中學是一所有着深厚歷史文化底藴的學校,她的前身是紹興府學宮,投醪河環抱着校園,那麼有哪個同學能解釋一下“投醪河”的來歷。(來自越王句踐投醪出征的故事)

學生回答。

教師引出學校的校訓為“卧薪嚐膽”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思想,與越王句踐投醪出征有關。進一步引出學校所在的紹興市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歷史文化和山水風光為特色的`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00年文化積澱和2500年建城歷史,文物資源極其豐富;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眾多的名人勝蹟,使紹興成為特色鮮明的旅遊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羣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着課本遊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遊,向同學們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那麼大家會把紹興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介紹給同學們。當然了,要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主要通過哪些形式繼承。

【設計意圖】

導入從同學們所處的環境入手,引導同學們回味生活,關注生活世界。從本地資源入手,讓學生容易接受,感覺親切,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導入中所用的“卧薪嚐膽”典故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一、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教師:請同學們瀏覽書本,瞭解傳統文化的概念及繼承的四種形式。

學生看書。

教師講解:那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統稱為傳統文化。(創設情境)剛才講到今天有一羣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着課本遊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遊,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接下來分四組分別以傳統習俗遊、傳統建築遊、傳統文藝遊、傳統思想遊為主題設計一條旅遊路線,並講出設計理由。要求每組推薦一位同學發言。

學生分四組進行討論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進行適當補充)

第一組學生代表發言。

傳統習俗遊線路---魯迅故里、咸亨酒店。

傳統習俗是在一定社會羣體中約定俗成或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祝福”是紹興的傳統習俗,它始於元朝,每逢舊曆臘月除夕前夕,紹興城鄉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請“祝福菩薩”。後由於年深月久,竟演變為一年一度的習俗了。魯迅筆下曾經有描述,魯迅故里作為浙江省首次確立的14個傳統節日保護示範地之一,在周家老台門“德壽堂”有向遊客表演《祝福》裏的情景,表演者準備好福禮香燭。福禮包括雞、豬肉、魚、鵝、牛肉或羊肉五牲福禮,及粽子、年糕、茶、酒、鹽、豆腐乾和燉熟的禽血。然後依次行四拜四叩頭之禮。儀式完成後,一起喝散福酒、吃散福年糕,同時魯迅故里還進行紹興傳統婚禮的表演。

第二組學生代表發言

傳統建築遊----八字橋、書聖故里、倉橋直街歷史街區。

建築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紹興傳統民居,色彩以黑、白、灰為基調,和諧淡雅。倉橋直街、書聖故里的民居、老台門、河埠頭就展示了古城歷史文化積澱,而八字橋則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城市樑橋(有文字標記的)。這些都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獨特魅力,在世界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併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教師可出示上述建築圖片,以增強直觀性)

第三組學生代表發言

傳統文藝遊線路:柯巖——蘭亭

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劇、紹劇、蓮花落是紹興的傳統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魯迅筆下的社戲每天都在紹興柯巖風景區內的古戲台上上演,遊客能夠欣賞到各種流派的越劇唱段,而在蘭亭風景區欣賞王羲之書寫的行書《蘭亭序》更是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教師播放一段越劇視頻,讓學生獲得藝術的薰陶,或可介紹越劇的由來)

第四組學生代表發言

感受傳統思想遊線路:大禹陵——府山越王台

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在我們現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響,大禹陵中我們能感受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吃苦耐勞、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府山越王台上,更能感受到2500多年前,越王勾踐率領子民卧薪嚐膽、發憤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成就霸業的壯舉。(此環節為後面分析傳統文化特徵之相對穩定性做好了鋪墊,教師可出示相關圖片)

【設計意圖】

讓學生更充分的參與課堂,真正當課堂的主體。從生活觀察、體驗中來感受文化的繼承性。同時通過對家鄉傳統文化資源的展示,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由於地方文化與共性文化知識之間的統一性,學生對理論性文化知識更易產生認同感和對接認知趨勢,在文化的薰陶中提升了人文素養。

二、學習探究,擴展知識技能

教師:通過對紹興地方傳統文化的感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含義及其傳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1、傳統文化的含義及其傳承方式

師生一起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小結。

傳統習俗;

傳統建築;

傳統文藝;

傳統思想。

含義:

在一定社會羣體中約定俗成或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建築被成為凝固的藝術;

文學藝術,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

影響:

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

在世界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有悠久的歷史。藴藏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

地位:

傳統文化的基礎形式之一;

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設疑提問)上述我們提到的這些傳統文化,有些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為什麼歷經滄桑仍舊可以保留至今呢?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2、傳統文化的特徵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請學生結合前面交流的內容分析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一特點。

教師歸納:無論是紹興的傳統習俗——祝福,越劇、紹劇、蓮花落等傳統曲藝,還是獨具一格的江南水鄉建築和行雲流水般的《蘭亭序》,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古越情和濃濃的中國風。“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因為傳統的節日激起了無限的鄉情,海峽兩岸會引起兩岸同胞最大的“鄉愁”,就因為在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湧動着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

(請學生看書繼續迴歸書本知識,落實知識目標)傳統文化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教師設問:今天,紹興市委、市政府提出紹興人民要弘揚此“膽劍精神”,請學生講述“膽劍精神”的由來及內涵。

學生根據前面的分組探究內容回答

教師歸納:“膽劍精神”是紹興歷史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2500多年前,越王勾踐在古越大地上卧薪嚐膽、發憤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成就霸業。此後,以"硬骨頭"精神和"韌的戰鬥"精神為內涵的"膽劍精神"在紹興代代相傳。而今,"卧薪嚐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的新時期"膽劍精神"更是成為紹興城市精神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當然,從新時期膽劍精神的內涵可以看出,它繼承了卧薪嚐膽、發憤圖強的基本特徵,同時也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課本中所提到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諧理念”在今天的一脈相承也説明了這一特徵。(教師簡單講解書本舉例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諧”理念,迴歸書本)

【設計意圖】

通過對紹興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從中歸納出基本的知識點,上升到理性認識,既能落實知識能力目標,同時又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有説服力,增強可信度。

三、思維碰撞,形成理念

(過渡)同學們都知道,紹興建城近2500年,越國、晉朝、吳越王、南宋、明末先後五次在此建都。在全盛時的宋代,紹興府山上共有72處樓台亭閣。而現存的只有越王台、越王殿、南宋古柏等文物景點十餘處,為重現古越遺風,xxxx年底,府山越王城保護工程這一市區投資規模最大的古城保護項目動工實施。但是在此項目實施之前,也有很多人認為還原越王城要拆遷很多户居民,浪費太多土地資源,還要花這麼多錢,真是勞民傷財。面對着前人們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的傳統文化,我們該怎麼對待它們?我們要繼承,還是否定拋棄它們呢?(引導學生結合紹興傳統文化思考書本43頁兩個觀點,並進行辯論)

觀點一:傳統文化是財富

它架起了我們前進的階梯,維持着我們的社會秩序,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所。如果沒有傳統文化,我們的生活將失去精神家園。

傳統文化,我們的生活將失去精神家園。

觀點二:傳統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鉗制着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控制着我們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制約着我們的價值取向。

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傳統文化是財富”,反方觀點“傳統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組討論,準備辯論的事例和觀點。選出4位學生進行現場辯論,在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場外的提示。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進一步生成知識。

3、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1)傳統文化的作用

教師: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明確了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也要因時而變,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

(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如“卧薪嚐膽”精神,“和諧理念”等,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無為、天神化”,和古代社會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設計意圖】

通過辯論,促使思維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更全面、客觀的看問題,學會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四、學生踐行,迴歸生活

【作業設計】

為落實新課程生活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體驗中生成、在體驗生成中提高,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作業,要同學們能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投影:請在課堂探討的基礎上,為紹興某旅行社設計一條紹興傳統文化經典遊線路,線路要求涵蓋傳統文化繼承的四種形式,並配好解説詞。

(課堂總結)(引導學生自主歸納)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傳統文化的含義、形式、特點以及對待傳統文化在今天的重要影響和作用,我們需要重點把握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五、教學反思:

課堂的設計理念是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的,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在知識的介紹和重點突破這兩點都教給學生去完成,注重通過在課堂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由於教學內容是講述傳統文化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理解和運用,本節課把重點放在情感目標上,重點引導學生認同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認清傳統文化的現狀,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事實證明,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學生有很多方面的觀點可以進行發現,再加上有些觀點從學生的口中表達出來會更有感染力和説服力,這樣也可以更好的達到情感價值觀目標。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③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⑤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討論交流

①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②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觀摩評選

①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②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蒐集的`資料。

③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蒐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集體評議

①各組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裏?

②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總結、頒獎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③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⑤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創設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發佈會。

②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發佈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a.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b.“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當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成果發佈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總結頒獎

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裏的人聽。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

(2)能主動參與交際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

A、儘量組織語言,大膽地與同學交流了解到的傳統文化;

B、培養專心傾聽,適當補充,積極提問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師)收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圖片或實物,製作簡單課件。

(生)在實踐活動中與夥伴一起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收集相關資料並歸類整理,準備向大家展示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各位同學,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一直流傳到今天。同學們,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資料。

(設計意圖:以最簡潔的導入,使學生馬上進入互動交流中,節省時間,為下面學生間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時間)

二、小組交流,推薦導遊。

生活中。

4、推舉心目中的最佳導遊,説出理由來。推舉者和被推舉者進行互動。

5、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播放有關傳統文化的圖片、音像資料,再次給學生以視覺和心靈的震撼,並舉例説明傳統文化並不古老,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勉勵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推舉心目中的最佳導遊時,再次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經典選文,背誦經典章句。

2.藉助註釋和大意理解選文意思,用心體會儒家的仁愛思想。

3.生活中做到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仁愛共濟,立己達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一則故事《吳枯贈衣》。

關枯是東漢人,年輕時在家多的水邊一邊放豬,一邊讀書,生潔很貧困。後來他做了膠東地區的長官,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仁愛清廉。

有一次,負責收税的下屬孫性,偷偷地多放了百姓一點兒錢,給父親天了一件新衣柔。孫性的父親知道衣我的來歷後,把他確寫了一頓:“吳長官是多麼好的'一個人,色你怎麼忍心瞞着他幹這種事?”然後通着兒子去自首。孫性又羞憾又害怕,最後還是拿統着衣術去自首了。在辦公大變裏,吳枯看到孫性侷促不安的樣子,就讓身邊的人都退交下,然後説:“現在沒有別人了,有什麼事,就告訴我吧。”化孫性支支香香地把事情講了一遍。吳粘聽完,嚴肅地説:“你私自收錢,應當嚴厲處河!”孫性一聽,嚇得“撲通”魂倒在地。吳枯見狀,語氣支得温和起來,説道:項“你現在能知錯就改,難能可責,以後千萬別再犯這種錯誤了!你應該感謝你父親,也李代我謝謝他老人家。”書隨後,吳枯拿出自己的錢,連同那件衣震交給孫性,囑咐道:“把這些錢退給老百姓。這件衣服,就以我的名義送給你的父親吧。”孫性被吳枯的仁息感動了,以後再也未犯其他過錯。

學生討論之後,讓他們對照課本,熟讀文本所選經典章句,看是否與剛才討論的問題相契合。

二、走進經典

1.學生反覆誦讀,根據註釋和大意硫通文意。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問題。

2.學生針對章句理解提出問題,老師與學生共同解決。

3.結合社會現象,針對文本,學生各打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

4.給出與文本有關聯的其他段落,對比分析: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0

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傳統文化是財富”,反方觀點“傳統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組討論,準備辯論的事例和觀點。選出4位學生進行現場辯論,在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場外的提示。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進一步生成知識。

1.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師: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明確了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也要因時而變,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

2.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 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如“卧薪嚐膽”精神,“和諧理念”等,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無為、天神化”,和古代社會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促使思維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更全面、客觀的看問題,學會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3.學生踐行,迴歸生活

【作業設計】為落實新課程生活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體驗中生成、在體驗生成中提高,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作業,要同學們能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投影:請在課堂探討的基礎上,為紹興某旅行社設計一條紹興傳統文化經典遊線路,線路要求涵蓋傳統文化繼承的四種形式,並配好解説詞。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1

要求回放: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蒐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它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寫完後,大家交流交流,選出寫出得好的裝訂成一本習作集。

要求分析:

1、國小語文課標明確:國小三年級的作文是習作,既不是成人的寫作,更不是文學創作,而是一種書面表達的練習。只要求國小生"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因此,這節習作指導課只是把上節課(口語交際)中瞭解到的有關“生活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寫下來,這是對學生綜合性學習成果的一種展示方式,也是檢查學生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描述的訓練過程,是對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的檢驗和昇華。

2、學習段式,作文時注意做到表達清楚,描寫具體,還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寫出自己的感想。

習作範圍:

1、學會把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寫下來。

2、可以寫本次活動過程。

教學目標:

1、學會把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

2、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介紹一個傳統文化。

3、把學生的.習作裝訂成冊,讓學生有成就感,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

課前準備:

1、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2、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手抄報等)展示出來。

3、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準備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4、中國傳統文化調查表。

教學難點以及對策:

1、第一個難點是要解決寫什麼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綜合課時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讓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明白,這次寫作範圍很廣,可以介紹一個文化傳統,一個風俗習慣,一處人文景觀,一個古建築,一種民間工藝,一個戲曲,甚至於活動的過程可以寫,同學們活動中的表現也可以寫。只要是你感興趣的,都可以寫下來。

2、第二個難點是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學生通過綜合課的學習,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點簡單的瞭解,但沒有頭緒,在腦海裏是一團亂麻,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材料組織起來,整理好,形成文字寫下來。

3、本次習作訓練的難點還在於它的綜合性,在於如何體現着一個學生的認識能力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難點?我想,應該結合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來進行,在前面幾篇課文的教學中,提前滲透,有意識地指導。如在講《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學會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介紹一座橋,介紹一幅畫。在進讀《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如何把一件歷史故事介紹清楚。

教學過程:

一、再現傳統文化,體會寫什麼。

1、回憶上節課口語交際內容。

你知道哪些中華傳統文化?舉例説説。

2、你最喜歡我國的哪個傳統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紹哪個?

(1)、學生展示,老師小結。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

一個神話故事、一處古建築、一種民間工藝、一種戲曲、一幅名畫、一個節日、一個傳説、一個吉祥物、一個習俗、一個少數民族……[1] [2]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背誦《題畫蘭》和《庭竹》這兩首詩。

2、對照解析理解詩句的基本意思。

3、藉助插圖並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

4、領悟詩人的情懷,學習古人那種在生活中不隨波逐流,堅持操守、卓爾獨立的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背誦《題畫蘭》和《庭竹》這兩首詩。對照解析理解詩句的基本意思。

教學難點:藉助插圖並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領悟詩人的情懷,學習古人那種在生活中不隨波逐流,堅持操守、卓爾獨立的品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有誰認識、知道蘭花,能不能跟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2、揭題《題蘭花》。(板書詩題:題蘭花)。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題蘭花》。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説説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山巔蘭草之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題蘭花》大意。(指名説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貞:堅定,有節操。

2、抱:持守;奉。

3、芳:花卉。詩中的羣芳泛指開在塵世間的花。

4、事:動詞,做。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説一説這首詩的意思嗎?學生試着交流。

4、帶着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庭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一首讚美竹子的詩。

2、學生試讀《庭竹》。

3、集體誦讀《庭竹》。

師:現在你能試着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含義嗎?學生試着解釋

4、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含義。

《庭竹》大意:經過清晨朝露的洗滌,竹節像塗了鉛粉,泛出了銀白的光。挺拔修長,似青玉般的竹枝在和煦的風中輕輕的搖曳着,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修竹就像是一位有才德的君子,無論把它種植在哪裏,都不會不適宜的。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

設計理念:

1、對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進行成果展示。

2、檢驗學生課外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收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是祖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學習了一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同時還了解了古代建築藝術的代表趙州橋、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清明上河圖》。通過學習,我們對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已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那麼,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哪些呢?前幾天老師已經佈置同學們在課外合作收集有關材料了,有些小組收集得還不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組先彙報展示的內容:

(1)、民間工藝;

(2)、風俗習慣;

(3)、神話故事;

(4)、書法繪畫;

(5)、古詩賞析;

(6)飲食文化

2、請各合作小組上台展示。

教師提示:

(1)、有實物的話要出示實物,讓大家充分了解。

(2)、小組成員要確定誰先介紹,誰補充。

(3)、如果台下同學有疑問,要儘量回答。

(4)、還要介紹你們小組是如何完成任務的.。

3、全班評價。哪一組展示得?

三、總結成果。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啊!在這一座寶庫中,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等着我們去發現和認識呢。希望以後同學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觀察。那麼,通過這一次活動,你對祖國的傳統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認識?有了哪些收穫呢?請寫下來吧。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7課

德育目標:

1、讓學生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能力目標:

1、讓學生了解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準備階段的主動性,探究性;學習階段的進取精神和獨特體驗。

教學時間:

兩個階段:資料準備收集階段和課堂教學彙報階段

教學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收集資料階段(確定方案,調查研究)

1、導入活動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自由發言)

(如果學生答不全,教師可以提示:在我們學校樓道和校園裏你看到過了什麼?──那裏還有許多中華歷史名人,如莊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都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但是,這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出示課件: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打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2、確定專題

(1)、出示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 一段話,自己讀一讀吧!

(2)、師:你想不想成為一位研究祖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內容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閲歷談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機打出相應的文字內容。)

(3)、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布藝、草藝、泥塑等歸為民間工藝;將戲劇、國畫、書法等歸為民族藝術。

3.全班討論填寫下表:活動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小組專題研究內容

(1)民間工藝 (2)民族藝術 (3)古詩文賞析 (4)風俗風情

(5)神話傳説 (6)飲食文化 (7)備註(備註説明:除以上六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它方面,為此設置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 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 兩個環節。

4、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專題小組

5、討論、撰寫專題實施方案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 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下表。

附:

小組專題調查研究實施方案

研 究 課 題:

組 長:

小組成員及分工:

研 究 時 間:

獲取資料的途徑: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教師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彙報階段

1、小組彙報交流

(1)、小組彙報研究的專題。下面先請各小組組長大聲宣讀一下你們組研究的'專題。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把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

師:哪個小組首當其衝來展示你們的調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資料、圖片、照片、錄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問工藝組的製作展示:現場剪紙,製作布藝及泥塑,贈送個人作品等。

民族藝術組的表演展示:現場演唱一段曲目,現場畫一幅圖畫,現場表演一段評書等等。

詩詞賞析組的誦讀展示:配樂詩朗誦,詩詞表演,對詩等等。

民俗風情組的話題展示:“祖國河山一日遊”和“趣談傳統節日”。

神話故事組的趣味展示:我來講,你來猜!(講一個故事,來猜其中的神話人物)

中華美食組的多方位展示:報菜名、現場展示圖片等。

(教師鼓勵學生別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3)、同學們,聽了這個小組的彙報,你們有什麼感受或疑問嗎?能不能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教師予以點撥、引導,提示學生未研究到的“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我瀏覽了許多主題網頁,準備了一些資料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同時也歡迎將你們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師準備一些如古詩詞、書法大家的作品、神話傳説和美食的圖片等資源。

(嘗試利用網絡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

(5)、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最佳表現獎,最新創意獎,同心協力獎等。

2、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

(2)、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通過説一説、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繼續延伸,促進提高

(1)、 教師點撥

師: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你可以欣賞到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你可以去“白家講壇”去認識一下氣度不凡的英雄人物等。總之,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 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出示課件:在已打開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

(2)、拓展探究

師: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充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3、教師小結

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裏,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jr7l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