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演講稿(15篇)

傳統文化演講稿(15篇)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演講稿(15篇)

傳統文化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不久前,有一則傳言:一批諾貝爾獎得主一起開會,會議結束時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汲取孔子的智慧。聽到這裏,我樂了,再往下聽:但是,經過多位學者反覆核查,這個會議最終並沒有宣言,沒有提到孔子,甚至沒有提到中國。回想起剛才自己的樂,我思考了很多。

中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他卻擁有着五千多年深厚淵博的文化積澱。朝代衍替,文化一聲一聲強有力的脈搏,像從容不迫的鼓點,從過去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未來,該是一條怎樣的路?

中國傳統文化,做好真實的自己,像例子中,我們有時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反過來一想,何必呢?文化成長在特定的歷史,人文,環境背景中,別人無法理解,但那適合我們。就像黃河水不可能餵養出萊茵河的人民。中華文化不必那麼着急的關注自己對世界的影響,時間會給出文化智慧的答案。因為文化也是優勝劣汰的,中華文化能夠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必然有其優勢所在,所以我們應該正視文化,還原真實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做修養的自己。當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許多極具中華特色的象徵正一點點淡出人們的視線,褪去它本來樸素的光環。政治經濟的全球化使我們不得不接受器物的變化,但是,文化不應該走向全球化!如果文化都“全球化”了,那麼,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又從何而來?中華文化的獨特和無可替代,使我們更應該珍惜它。這種珍惜並非來自他人的認可,而是來自每個華夏兒女發自內心的尊重!

中國傳統文化,做發展的自己,我們不僅要保護傳統文化,珍惜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更應該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潮流,以積極的心態接納學習洋文化,再綜合使其成為中國特色文化。畢竟中國文化還年輕,還需要經過許多磨難和歷練,但是,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就好。況且還有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在支持着我們呢。

《道德經》説:“道可道,非常道。”換個斷句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可見,中華文化早已深諳輿論之理。那麼,中華文化,做好自己,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潮中,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總會成為別人接受和學習的楷模,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傳統文化演講稿2

孝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古人云:“德以孝為先”。一個人如果能孝順,就會有一顆善良善良的心。有了這種善良的心,他可以造福很多人。

在家裏,父母打電話給我們,要一聽到就接,不要慢下來。父母想讓我們做一件事,我們就要迅速行動,不要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當父母想讓我們學好,教好我們的時候。

一定要恭敬而不是隨便,才能聽到心裏的話。當我們犯錯時,父母會責備我們。我們應該服從並承擔錯誤。我們不應該違抗他們,讓他們難過。

作為孩子,要注意冬天父母是否穿暖和的衣服,住在暖和的地方。夏天,考慮父母是否覺得涼爽。每天早上起牀,一定要去看望父母,問問身體好不好;晚上回來也一定要問候父母。出門的時候,告訴父母去哪裏。回家一定要見見父母,讓他們安心。日常生活和作息都有一定的秩序,做的事情不是隨便改變的。

雖然事情很小,但不要不告訴父母就做決定。如果你武斷地做事,會損害你作為孩子的責任。西雖小,但不要偷偷藏在父母背後。父母心裏一定很難過。

父母愛什麼,孩子就要盡力準備

完整,父母討厭,應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肯定會給父母帶來悲傷,我們的性格也就沒了.孝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孝為萬德之首”。如果一個人能孝順,他就會有善良

一顆善良的心,有了這顆善良的心,可以造福很多人。

在家裏,父母打電話給我們,要一聽到就接,不要慢下來。父母想讓我們做一件事,我們就要迅速行動,不要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當父母想讓我們學好,教好我們的時候,一定要恭敬而不是隨便,才能聽到心裏的話。當我們犯錯時,父母會責備我們。我們應該服從並承擔錯誤。我們不應該違抗他們,讓他們難過。

作為孩子,要注意冬天父母是否穿暖和的衣服,住在暖和的地方。夏天,考慮父母是否覺得涼爽。每天早上起牀,一定要去看望父母,問問身體好不好;晚上回來也一定要問候父母。出門的時候,告訴父母去哪裏。回家一定要見見父母,讓他們安心。日常生活和作息都有一定的秩序,做的事情不是隨便改變的。

雖然事情很小,但不要不告訴父母就做決定。如果你武斷地做事,會損害你作為孩子的責任。西雖小,但不要偷偷藏在父母背後。父母心裏一定很難過。

父母愛什麼,孩子就要盡力準備

完整,父母討厭,應該小心排除。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會給父母帶來悲傷。如果我們的性格缺失了,我們的父母會覺得丟臉,丟臉。

父母照顧孩子,孩子孝順父母,這是很自然的。這樣的孝順有哪些困難?如果父母恨我們,但能用心做孝順,那是值得稱讚的。湯姆

人們總是認為,只有在父母為孩子付出了一些東西之後,孩子才應該有孝順父母的義務。這和菜市場討價還價有什麼區別?

父母犯了錯,一定要勸孩子改正,勸的時候千萬不能板着臉。

表達自己的聲音,表情温和開朗,説話温柔平和。如果父母不接受我們的建議,就等父母開心了再説。如果父母仍然固執地拒絕傾聽,有孝心的人就不能忍受父母

被抓到委屈,甚至放聲大哭,求父母改變,即使被父母打,也沒有怨言。當父母生病時,他們必須品嚐好湯,無論是太冷還是太熱。無論白天黑夜,都要服侍父母,不要離父母太遠。父母病重的時候,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孩子可以陪伴,可以照顧日常生活的時候,這才是父母最感到温暖和滿足的。當我們的父母去世時,我們作為孩子,

你能因為忙於事業或者沒有時間而放棄這個機會嗎?

父母不幸去世,必須守喪三年。在喪期,他們常常因為思念父母而哭泣,居住的地方也變得簡樸,放棄了喝酒吃肉的享受。辦理父母喪事要按照禮儀,不能馬虎,祭祀要真誠。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對待去世前的父母一樣尊重。

為什麼要這麼做?孔子説:“孩子出生三年才離開父母的懷抱。他們可以自己走路吃飯,讓父母稍微鬆一口氣,成為孩子。"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在三年喪期,我們不能一直想念父母,愛他們?“我們健在父母離我們最近,給我們最重的關愛,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人父母的禮儀。

只有把孝道當作一件大事,用心經營,才能站在天地之間。孝順不一定讓我們家有錢有勢,也不一定有花園別墅住。然而,孝道可以構建自然和諧

秩序,讓我們生活在和平愉悦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是堡壘下的基石。越孝順,家庭越有保障。讓我們用孝心讓家庭堅不可摧。

《弟子規》這些規則看似老生常談,但如果認真執行,會給父母帶來歡樂。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比擬的。現在能在家裏培養出這麼好的禮貌,以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傳統文化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是否有人還記得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否有人還記得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否有人還記得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在這庸俗氾濫的娛樂文化的衝擊下,我們日益麻木被動。有沒有人記得他們歷經滄桑寫下的悲壯詞句,流傳千載。

她,如一道清風吹入我的心靈。那一道清婉哀傷的身影寫下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千古佳句。但如今,有誰還臨窗吟唱這哀婉的詩句。人手抱着的言情武俠小説,代替了這流傳千古的句子。

我們坐在這輛文化的列車上,經歷了物種進化的時期,炎黃髮展的歷史;西周的崛起;秦的覆滅;唐的繁榮;清的滅亡;新中國的成立;再到這現代科技氾濫的今天。

在這科技迅猛的社會裏,文化相互撞擊,人們開始嚮往西方文明,開始熱心於這西方文明的開放,而忘卻了這傳承文化中的魅力。

我們認為,傳承和發揚我國深厚的文化,有利於民族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們在面對西方文明的美文化時不能忘卻祖國的文化精華。

這樣一個小小的窗口,我們時刻遵守着傳統文化的某些理念,情感追求和古代聖賢一脈相通,在那裏可以找到中華民族的“根”,提高自信與自尊。

在這萬千世界的娛樂文化中,我們要時刻想到文化的美好。

同學們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傳統文化和漢語言一脈的優美,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語言能力。

也可以學會理解和探索新的文化。

請不要忘記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演講稿4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

20世紀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君主專制成為了歷史,新思想廣泛傳播,文言文變成了白話文。那麼誰還會寫詩呢?

而今,中國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似乎已漸漸被遺忘,鄉村悄悄地消失了,高樓大廈似雨後春筍般崛起。誰還記得千年前的禮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的國學儒家文化?誰還記得詩呢?

有人説,現在的孩子個個會背《唐詩三百首》怎麼能説不記得詩呢?我想問,孩子會背,他們是自願的嗎?他們又有多少人會寫呢?孩子們會背可大人們會嗎?那麼誰能説我們沒有遺忘詩呢?

我們有多少年沒有聽説出了詩人?不是外國詩,不是冰心、艾青等人的小詩,而是我們曾口口相傳的古詩詞。大家都誇外國的詩自由隨心,寫出來痛快,舒服,不似古詩詞有那麼多的規矩,七言,五言,長調,小令,押韻。麻煩還古板,讓現代社會中説普通話的我們根本讀不懂,理解不了。可是,我們本不該這樣的。外國詩自有它的優點,但古詩詞也是十分優秀的!句式的整齊令詩歌充滿氣勢,韻腳的諧調使詩歌讓人回味無窮,它同樣也能飽含情感,它同樣可以自由舒暢。誰又能説傳承了多年的古詩詞會比他國差?

中國詩歌的情感是豐富的。李白《將進酒》開篇即為驚天長歎,破空而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抒發自己的一腔熱血,大志在胸。柳永寫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真可謂敢愛敢恨的大丈夫也!精忠報國的岳飛感歎過:“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教導我們時光飛逝,應發奮向上,不要辜負青春的大好年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關心百姓疾苦的愛國文人的形象。在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中看到他的豪邁,樂觀。在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看到他關心天下百姓,不惜犧牲自我的愛民精神。抗金英雄辛棄疾,其詞道出了滿腔憂憤,一世絕望:“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他的一片忠心讓人動容,只可惜壯志難酬!這麼多優秀的詩篇,怎能不流傳萬世,名揚千古呢?那麼我們怎能讓如此佳作在我們這一代斷了傳承呢?

我們自小讀詩誦詞,卻只機械地讀,木偶似的背,忘了我們因何而讀!詩詞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養,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文明。

每首詩詞都是一個故事,每個文人的詩詞都自成一個世界,我們怎能不被吸引,陶醉其中?

讓我們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在喧囂的人世間,靜靜地體會詩詞的魅力;讓我們擁有一顆誠摯的詩心,用心去熱愛,靜靜地行走在這平平仄仄之中……

傳統文化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之針尖上的中國。

作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去了解,去宣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在當今忙忙碌碌快節奏的社會上,很難再有人去關注中華的傳統文化。人們也很難再去徜徉在歷史的海洋中淡淡淺品中華文化的醇香。前幾天,我們去了首都博物館,感受到了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隨之也尤為震撼。

刺繡,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起源於黃帝時代。那時,古人為了美麗,是將顏色塗在身上,稱“彰身”;再進一步刺在身上,稱“文身”;後來就畫在衣服上,再發展成繡在服裝上。刺繡這一藝術文化便由此而來。

刺繡因此能夠得到中華子孫世代的認可,它一定有它的奧妙之處——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講刺繡的益處吧!在人們刺繡的同時,能使人心靜如水,得到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目的。可惜,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沉浸於忙忙碌碌的上班與學習中,卻忘了刺繡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因此,我們要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因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的中國母親。

這些刺繡呢,很早就出現在我國,透繡、紙繡、平金繡等繡的種類更是在明朝就已出現。從這就能簡單地看出中華人民擁有聰慧的頭腦與靈敏的雙手,這些傳統項目更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繡成安向春園裏,引得黃鶯下柳條。”唐代詩人胡令能就吟過這樣一首詩。名為《詠繡障》。此詩描繪出了刺繡的豔麗與逼真,連黃鸝都不由自主被吸引了過來。

外國人來到中國,總會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體會異域的風土人情。自然,各種刺繡也被列入到了國家級保護文物。生長在如此一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怎能不引以為自豪呢?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地方。我們要先自己多學習,多瞭解,並且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離去世界的舞台。因為它使我們中國人凝聚,使我們中國人團結!我們要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朋友!

傳統文化演講稿6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傳統文化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作為華夏子民,我們的經濟發展受到眾人矚目的同時,而中華出色的文化卻在悄然流逝,我們該喜還是該憂?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後中國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門的打開確實帶來了各路的先進思想,活躍和激盪了國人的觀念。也正是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新舊文化的矛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比較,這些問題與變化都不可避免的湧來。許多人不會握毛筆,不懂茶文化,沒見過八仙桌,這些傳統文化正離中國人越來越遠,它已經成為了沉痛的事實。

雖然傳統文化不盡是好的,難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華是遠遠超過流毒的,不然中國文明怎麼會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藴涵着中國文化的悠久傳統卻是被當做了工具,對其只是唯物求功而忽視了其本身的價值。功利的衡量標準必將帶來精神生活的貧瘠。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領域帶來了一系列變革。單單拿電視來説,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而這種便利在總體上是推進了文化,還是損害了文化呢?在書籍閲讀的時代中,文字只是我們進入出色文化的媒介,我們在文字中徜徉與思考。而在電子設備日普遍的今天,文化與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人們不再需要進行思考與理解,電視上的一類節目甚至忌諱思考,因為這會影響觀看。在電視上的一切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文化不同程度的轉變成娛樂,而這樣,原本意義上的文化卻也蕩然無存了。

不可否認,在娛樂至上的環境中,各種嚴肅的文化精神都不被嚴肅地看待,這無可聲辯地表明,文化在漸漸衰退。不僅如此,中國出色的文化傳統也岌岌可危。面對外來的文化,中國文化似乎也被人們丟棄在遺忘的角落,外國文化有其特色與優點無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國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大學語文不及格無所謂,但英語過不了四級卻拿不到畢業證書,制度的畸形也反映出流傳千古的文化越來越不被重視。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應該保持其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原來的基礎上使其更多樣化,是多種文化交相融合,而不僅追求功用。

傳統文化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弘中化傳統文化,展名校學子風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八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梁啟超先生早就説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着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羣、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漢字是一種肉眼可見、內涵深刻的傳統文化。漢字無疑是一種傳統文化,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隨着世紀的變遷,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也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漢字的結構複雜多變,一筆一劃,變幻無常,説明了一切生物的奧祕和生活的美好。不同形狀的漢字就像蝴蝶,散發着生命的氣息和文化的魅力,給我們視覺美的滿足感。

漢字,在作者手中,成為一章,串成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藉助漢字,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表達我們的抱負。為文字説話,為文學寫作,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特色文化的長河,流入深海,慢慢地沉澱在海底。久而久之。積累越來越高越來越豐富。

漢字承載着我們的情感、理想和追求,反映着現實生活中的美和醜。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真情流露明顯。有人説書有自己的金屋,書有自己的顏如玉。為此,人們堅守承諾,泡在書堆裏,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每天和漢字打交道,互相交流。情緒波動隨着作者情緒的變化而變化,一個接一個,跌宕起伏,結束後依然揮之不去。

漢字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像土地離不開開水的養分一樣。沒有水,土地就會乾涸。漢字,從我們閲讀和閲讀的那一刻起,我們看着它,寫着它,伴隨着它成長,變老,死去。但是,它經受住了時間的磨礪和洗滌,變得不朽。歷經滄桑,依舊風格不變,名聲不朽,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與民族同興亡,與人民同存。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肩負起繼承和發揚漢字的責任

化的重擔,決不允許漢字被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

傳統文化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五千年。中國人以中國文化為榮,外國人來中國是因為嚮往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春晚的一首歌《中國範兒》唱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從真曹禮的篆書手法方面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文化。笙笛吹出中國的音樂文化,梅、蘭、竹、菊繪漢字,唐詩宋詞唱出中國風,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如今,中國正逐步走上世界舞台,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有了這個,中國人的地位就提高了。我們的文化遺產將引領全世界,以此為榮,為我們的祖國歌唱。

中國人的眉毛一天比一天高,而這背後,中國文化也越來越明顯。

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中國兒女,孕育了文明文明的中華民族。我們為你的中國文化鼓掌。作為一對有着如此悠久文化歷史的中國兒女,他們感受到了無盡的財富。中國是一個日益強大的國家,因為它有燦爛的中國文化。這是一種真正的禮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高尚品格,作為中國人的後代,瞭解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傳統文化演講稿11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動力。而從小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民族精神。今天偉大變革和新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堅忍不拔,不畏艱難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民族精神,使古老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我們,所要做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命運同祖國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中華民族很早就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遙遙數千年前。上至皇親國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農工商都深受等級森嚴封建禮教制度束縛。那麼傳統文化禮儀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古代三綱五常、三從四得、九禮等等都從不同角度闡述着社會各個階層交流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封建思想有極大弊端。繁瑣條條框框呆板禁錮着人們思想。扼殺着人們相往自由、追求浪漫靈魂。當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們稱訟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師重教、孝敬父母、檢點行為等。新時期道德關念大抵也是數千年來約定俗成形成結果。正確、全面審視文化魅力就是在於看功大於過、還是利大於弊。縱貫中國古代歷史就是壓迫與被壓迫交替、演變、進化。較為嚴格上下級關係違揹着人人生而平等意念。甚至能註定世世代代為奴為婢命運。他們處於金字塔底層行使着受壓迫被奴役權利。顯然這種現象從總體上來説不利於國民整體素質提升。卻大大抑制社會向前發展。對於這些不利於時代特色文化只有捨棄在歷史長河之中。而對於一些精要之處則要吸取併為社會生活服務,譬如孔融讓梨、緹縈救父、香九齡温席等一些婦儒皆知、傳承至今歷史典故都是值得發揚廣大。糟粕文化就該塵封在史料中,畢竟它們在歷史舞台上留下過“美”痕跡。提供價值依據參考、熟讀歷史考實錄無疑是通曉古今、知道興衰最好方式!精華是要繼承而糟粕也不是要徹底遺棄!遺棄方式有多種,其一、存而不用,明曉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淨盡。兩種不同處理方式,竊以為後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來講萬物興衰存無都是有規律.全盤否定與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糟粕東西知而不為是最好辦法!難道不正是由於在舊基礎上才推出新麼?不能正面面對自己民族歷史民族算不上是優等會民族,忘記糟粕有時也等同於凌空而建空中樓閣。糟粕難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鑄輝煌基石麼!糟粕、精華、落後、進步這不正是一個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標誌嗎!

綜上所述包括處理方式在內一切行動能力都有其變通餘地!理智保留、盲目捨棄給人來相差萬里感覺!理智者、理性也。權衡利弊。發覆推敲結果讓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數典忘祖。不計後果行為難以服眾!

傳統文化演講稿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因為我們中國最著名的經典之一——茶,所以中國有很濃厚的茶文化。中國地廣物博,所以我們的茶的種類也是必須很多的,下頭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名茶吧!

第一種名茶:西湖龍井。這種茶居中國茶之冠,生產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僅僅西湖美,這種茶更美。西湖龍井有四百年的歷史了。龍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後香氣清高持久,喝後令人回味無窮。

第二種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它產於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的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條條纖細,捲曲成螺,穿着一層茸毛,泡後清香芬芳。第三種名茶:安溪鐵觀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間。如果想得一壺好的鐵觀音,就必須經過曬青、涼青、做青(搖青一攤置)、炒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這些名茶讓茶文化誕生,茶文化是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完美環境、領略等多種品茶過程。茶文化不僅僅是中國的經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國家影響也很大,每年都有很多的外國遊客到中國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齊來品茶,大家會彼此更瞭解並且成為好朋友。

我們有那麼好的茶文化是因為有勤勞智慧的中國人,這些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機智的人。所以我們中國也是四大禮貌古國之一。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更加要好好學習,繼續傳承併發揚中國的優秀文化。

傳統文化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傳統。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川劇中的變臉。變臉藝術以其獨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20xx年春節,一吃過晚飯,我就興沖沖的打開電視。我為什麼這麼激動呢,你們不知道吧。因為爸爸告訴我,今天的電視節目中有我最喜歡的變臉。

表演變臉的人一上台,台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變臉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腳套長靴。一臉的油彩,像面具一樣。變臉開始了。只見變臉人拿黑色的斗篷臉前面迅速一晃,瞬間,他就由藍色的竇爾敦變成了黑色的猛張飛;緊接着,他伸開五指,臉上一摸,這黑張飛又變成了紅臉的關公,威風凜凜。接下來,他一聲大吼,一個鯉魚打挺,又變成了白臉的曹操。然後,變臉人一個猛踢右腳,他的臉又變成了一張五彩的臉,再一猛踢左腳變成了一張沒有油彩的臉,再一猛踢右腳又變回了那張五彩的臉。台上精彩紛呈,台下喝彩聲、鼓掌聲經久不息,電視外的我也連連拍手叫好。

川劇變臉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會喜歡的。如果你想看變臉,就一定不要錯過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喲!

傳統文化演講稿14

老師們,同學們!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我深知文化這個概念太大,太深。所以,我從一個小角度去闡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

我先列舉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俗語。

我們常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又説三個和尚沒水吃;我們常説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還説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我們常説錢不是萬能的,但還説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們常説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還説百無一用是書生;我們常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也説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這些俗語不乏辯證思想,但因其極端性和相斥性會導致我們國人耿直卻又圓滑,坦誠卻又世故,講實惠卻又勢利眼,尚禮儀卻又少公德,美節儉卻又喜排場,燒香算命卻又缺宗教,知足常樂卻又夢想一夜暴富。我想這些模糊文化的長期侵襲,正是我們人生困惑、迷茫、矛盾、缺乏幸福感、不知所措甚至精神分裂的根源之一。對於我們學生來説,不管你是90後還是00後,不管你接受多少現代或西方教育,中國的文化基因已經滲透在你的血液裏,你不可避免的會染上你父輩的精神傷寒。那麼我們提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幫我們現代人逐本追源,讓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好的傳統文化去預防或治療我們的心裏迷茫症,去彌補信仰的缺失,去讓我們中國人更有歸屬感,最起碼能讓別人在人堆裏一眼就能分清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上週六是國家公祭日,我想這不僅僅是個政治事件,更是個文化事件。它是向國人宣告我們受的屈辱,更向世界宣告那個時代的一去不復返!文化要傳承先需要反省、批判,先承認我們的苦,我們的虧,我們的弱才能真正樹立起文化自覺與自信,才能選擇傳統文化的正宗去指導我們、小、影響我們,起碼能讓我們抓住傳統文化的主流去指導我們的人生。

傳統文化演講稿1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大寶庫,裏面有許許多多的“寶藏”,其中我最喜歡的“寶藏”就是書法。

書法的類型很多,有硬筆書法、軟筆書法;按字形又可分為草書、隸書、行書、楷書等;按字體分又分為宋體、仿宋體、美術體等。

剛學書法,不用説,當然是先學習寫硬筆楷書啦。我是在今年暑假才開始學書法的。剛開始學的時候,感覺筆一向在我手裏亂動,捉不穩它。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我就能捉穩筆了。

這時,爸爸媽媽告訴我:硬筆楷書要到達三點要求,那就是勻稱、方正、運筆。並對我千叮嚀萬囑咐,必須要對照字帖認真地寫,可是我就是不聽,由自我心裏想着寫。結果,寫出來的字就像幾隻蚯蚓連在一齊,很難看。這時候,我才想起爸爸媽媽的話,於是就照着字帖認真寫起來,每一天晚上寫完作業都要練一個小時,果然,我的書法提高很大。

俗話説:“鐵不磨,不成針,玉不琢,不成器。”今後,我要更加努力的練習硬筆、軟筆書法,把字寫得更好看。

標籤: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m6e7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