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的傳統節日作文[大全8篇]

實用的傳統節日作文[大全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節日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傳統節日作文[大全8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它有着悠久的源頭。

古代,農曆八月中旬,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答謝神祗的護佑,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有的`擺放水果、糕點祭月,有的載歌載舞,喜迎佳節。古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遊月宮”等系列神話,它們給月宮掛上絢麗的光環和浪漫色彩。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成為中國固有的節日。

到了現代,中秋節依然傳承下來,我們會在中秋當晚一家人圍在一起賞月,品賞月餅,寓意團團圓圓,幸福快樂。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每一個節日都有各自的慶祝方式,如春節長輩給壓歲錢其、端午節包粽子吃、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每一個節日都讓人如此幸福快樂。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大家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大家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着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唐詩宋詞、三字經、剪紙等。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有很多,有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中秋節等。我們今天就來説説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

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它的來歷有三個:1.東方;2.玉皇大帝;3.漢武帝。今天我們就説玉皇大帝的那種來歷,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有一隻神鳥,有一天神箭手把玉皇大帝的神鳥給射死了,玉皇大帝很生氣,説在正月十五那天,拿天火燒死凡人,玉皇大帝的女兒元宵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她聽到就去凡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凡人,説在正月十五那天玉皇大帝要放天火燒死你們,你們一定要準備好鞭炮和燈籠、篝火,那天我會帶着天兵天將來這裏,玉皇大帝看了就會以為凡人都被燒死了,你們就會得救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天兵天將來了,凡人們家家放鞭炮,掛燈籠、篝火把,玉皇大帝以為凡人都被燒死了,人們得救了,從此以後到了正月十五人們都放鞭炮,還做了一些點心,點心的名字叫湯圓也叫元宵。這就是元宵節的`由來。

以前每過元宵節,我跟我的家人們,也放鞭炮、放孔明燈、猜燈謎、吃元宵,那時我還不知道元宵節的來歷,但過得也很快樂。

我愛中國的傳統節日,最喜歡的節日就是元宵節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旁,它無處不在,今天我要來尋找春天。

今天上午,我來到花園,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把我引進了花叢中。我看到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金黃的菜花。在暖暖的春風中花枝招展,爭奇鬥豔,山林中,竹林蒼翠,樹木茂盛,時而聽到鳥兒清脆地啼叫,路邊許多不知名的野花好奇地探出頭來,像在歡迎我們地到來。好一幅春天的美景啊!

我仔細得看了又看,發現菜花的生命才很頑強,有些人會感到吃驚,那平日裏最不引人注目的菜花,居然生命力會這麼頑強?因為菜花如果連根拔起了,枝葉就枯萎了,但是花還是不會死,花朵還依然可以開放,而且開放得鮮豔美麗,真是令人佩服。

走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紫荊花的地盤,人人都知道紫荊花是紫色的,可是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有幾株紫荊花是粉紅色的',為什麼呢?媽媽告訴我,因為紫荊花一開始的時候,顏色很鮮豔,過了幾天,顏色就漸漸淡下去,變成粉紅色。

再往裏走,又是另一種風景,一行行的杜鵑包含苞欲放,那可愛的花骨兒正用力地推開沉重的大衣,就好象蛋裏的小雞急着想出來,來為我們提供美麗的環境和新鮮的空氣。

啊!春天你是多麼的美麗,你是多麼的優雅,我想讓春天永駐人間。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是,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衝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傳統文化,把文明積澱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鬱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元芳,你怎麼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醫治心靈創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於中國沉澱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着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傳統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傳統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悦本無可非議。但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卻是一個不好的徵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於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並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傳統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一起去掃墓。

我們先來到了爺爺的墓前,灑點酒到墳墓前,奶奶説了聲:“老頭子,你要保佑你的孫子和孫女,喝點酒吧!”接着,我們把臘肉、豆腐、小魚乾……放在墓碑前。然後,奶奶跟“爺爺”説了句話,我們淚水直流。接着,我們給爺爺插了根蠟燭就走了。

走的時候,我聽到陣陣哭聲,像極了媽媽的`聲音又覺得不像。我驀然回頭,發現奶奶和媽媽淚流滿面。

我也忍不住了,灑下了那傷心的淚花,嚎啕大哭起來。那雨也下得更大了,似乎也在為爺爺哀悼。我們在回家的路上一言不發。

啊!清明節,你的掃墓活動為什麼令我們如此傷心。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説起粽子,它不

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説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説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m7w2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