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哪些問題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哪些問題

當下,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國學熱。但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人仍然是一知半解,存在不少認識問題。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對古代文明的發展程度認識不足。春秋戰國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歷史時期,人們常用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的軸心時代理論予以描述。但是,這一理論沒有關注中國文化在諸子時代以前的漫長髮展,沒有注意中國許多思想家何以那樣尊崇古代先王。事實上,學術研究與考古材料一再證實,堯舜以來中國文明有着漫長的發展歷程,有較高的發展水準。百家爭鳴是對歷史文化的繼承、總結與反思,諸子思想的形成有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看不清中國文明的綿延之路,就容易妄自菲薄,就很難理解傳統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第二,對經學典籍的價值認識不夠。經學是訓解或闡釋儒家經典,這是中國獨有的學問。儒家經典以六經(或五經)為核心,及於孔子及其後學遺説,包含着深沉的價值觀念與民族精神。國學像一棵生命之樹,只有區分主次,知其本末,才能培育澆灌,生生不息。弘揚儒學而棄經不讀,無異於捨本逐末。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都去讀經,但如果你是搞這方面研究的,卻不能不注重這一環節。現在社會上所謂的讀經班,大多形似而神不似,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經。

此外,在對儒家經典等文獻的認識上也存在問題。例如,不明古書傳流的.一般規律,不能動態觀察古書的形成過程,造成對古書的很多誤解;不能整體把握學術源流,顛倒了一些同類文獻的先後順序,甚至誤判學派屬性;不能理解各學術派別之間的縱橫關係,簡單化地進行學派判斷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對古代文獻的利用和闡發。

第三,對博大精深的孔子儒學莫名其妙。孔子儒學是在繼承基礎上的文化創造,它思索人性與人的價值,胸懷天下而關注蒼生,思維恢宏卻包藴精微。只有對孔子的儒學思想體系有全面、綜合的理解,才能把握大體,在道術的意義上理解中國精神中國氣質。

 第四,疑古思潮的消極影響依然存在。疑古思潮本為衞道而生,甲午戰爭後卻換成了反古的面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學術上的疑古過勇以釜底抽薪的方式,除了讓人感到古籍幾乎無書不偽無書可讀,更使得虛無主義盛行,造成上古文化的一片空白。

學術研究的進展,尤其地下早期文獻的不斷問世,一次次揭示了疑古思潮的偏頗,學者們一次次呼籲重寫思想史。不過,疑古思潮的負面影響極其深刻,消除這種影響尚需時日。

第五,尚未走出近代落後捱打的陰影。文化影響力的升降浮沉,密切聯結着國力的變化。先秦時期,儒家主張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帶有明顯的德性色彩。在帝制時代,儒學適應專制政治與皇權至上的需要,逐漸強化了君權、父權和夫權,染上威權色彩。近代中國落後捱打、極盡屈辱,不少人遷怒於傳統文化,強化或放大了對傳統文化負面影響的認識。於是,20世紀的中國形成了反傳統的傳統,似乎中華民族要擺脱苦難,就必須與中華文化決裂。

這是一種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恐慌性反應。而現在,已經到了找回文化自信的時候了,當務之急就是要全面梳理、合理揚棄。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o5m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