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7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7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這一,中國的文化自古至今都是聞名於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而如今呢?中國的文化是否還是那樣的堅固?被中國人好好的堅守着,保存着,愛護着?對此,我們只好問自己,對自己的態度畫上問號,我們是否為了中國文化而從我做起了呢?我不敢相信,是否因為我“小小的無知和失誤”,而使本國的文化落到了真正的深淵,落到了不知“何去何從”的境遇。我們都應該慨歎,都應該為之思索,為之擔心。世事變遷無常,中國的文化需要我們來發揚,繼承,創新,否則中國的文化將會頹廢,面臨真正的危機。

中國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風格也引人驚歎,豐富而有內涵的中國文化已是改變不了的現實。面對它,我們只有繼續發展,努力做到更好,中國的文化才不會被奸詐之國所竊去,才不會被人所拋棄。發揚、繼承中國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保留了文化,就意味着保留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靈魂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是多麼的重要,因此,中國不能沒有。沒有了文化,中國還講什麼文明的發展,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中,不能不發展,不前進,為此中國必須堅持中國的文化。

許多外國人盯上了中國文化,我們不能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見這塊肉被外國人搶去,我們要做出鬥爭,與之奮鬥,守住我們應有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明確中國文化何去何從——來自中國,去自中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在中國的民間,有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剪紙。

今天來到竹君園,當聽説要剪“囍”字時,我的心裏真是又忐忑又興奮!心想:終於能夠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剪紙了!心中不由得多了些期待!

剪紙終於開始啦!老師首先拿來了一張紅色的紙,讓我們對摺再對摺,我學着老師的樣子,認認真真地折着。然後老師又向我們展示了幾張“囍”字的圖案,讓我們模仿着畫下來,沒等老師説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照葫蘆畫瓢,一邊畫,一邊不安地想:我能畫好嗎?但我仍然專心致志地畫着。終於畫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但是還要將陰影部分剪下來呀!我可不能得意忘形了呀!於是我拿起紙,心中似乎壓了一塊大石頭,一步一步地剪着意外的是,彷彿每剪一次心中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突然,“咔嚓”一聲,我一不小心剪到了陰影部分以外的地方。這怎麼辦吶?會不會影響最後的美觀呢?會不會……此刻的'我心可真是亂如麻。這時我腦子裏飛快地轉出一個念頭:只要把它擴大一下不就可以了嗎?心裏豁然開朗起來,我繼續小心翼翼地剪着,不一會兒就剪好了。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我龜縮在桌子底下,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展開了!乍一看,真的就是一個大大的囍字,我迫不及待地給老師看。老師仔細端詳了一下,忽然笑着説:“你剪錯了!……”頓時,我像一個泄了氣的氣球一樣,沒勁了!滿心的期待彷彿一下子落空了!不過這時我心中又有一個聲音響起:即使剪錯了,也不要灰心!是啊,雖然我剪錯了,但我感受到了剪紙的樂趣,這不就是這次剪紙課的意義嗎?

我不禁感歎:一把剪刀和一張紙,經過一雙靈巧的手,卻可以變成美麗的“囍”字。剪紙藝術,真不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呀!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糖畫兒”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食糖工藝美術,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糖畫兒就使用糖來作畫。這幅畫可以觀賞,也可以食用,作畫方式也很簡單,一個小火爐,一把不大的鐵勺,一塊一尺的光滑石板,作畫的原料是一些融化的糖稀。

我第一次見到“糖畫兒”時是在時代廣場。那天,廣場一角圍滿了人,我擠了進去,看見一位老爺爺在用糖稀畫畫,我感到十分新奇,他正在畫一條從水裏躍起的鯽魚,他正以非常熟練的手法勾勒出魚的輪廓,然後迅速把它拿起來,輕輕地在魚嘴兩側抖了兩下,魚嘴上立刻生出兩條細長的魚須。呵,太像了!這哪裏是一幅畫呀!簡直是一條躍出水面的活鯽魚!

我喜歡看“糖畫兒”,喜歡吃糖畫兒,更想學會做糖畫兒,讓這門文化手藝傳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有中國結,中國書法,京劇臉譜等,不過我最喜歡品茶。我先説一説有關西湖龍井茶的故事吧。

在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四次去龍井茶區視察,品嚐龍井茶,讚不絕口,並將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從此,龍

井茶名聲大振,揚名天下。

所以我把家裏的龍井茶拿出來,準備泡上一杯,品嚐一下。剛拿出來的茶葉是深綠色的,扁扁的,脆脆的。我把茶葉放進一

個透明的杯子裏,再讓媽媽幫我倒上九十度左右的開水。倒進去以後,茶葉幾乎都浮了上去,只有幾片茶葉豎在杯底。搖一下杯子

,茶葉好像都在跳舞。此時龍井茶的顏色變成了淺綠色。媽媽説品茶就像品味人生。我想嚐嚐人生的味道,就迫不及待地喝了第一

口,有點苦澀,但帶點清香,這大概就是人生的苦味吧;緊接着,我喝了第二口,這次味道比較淡,還略帶些甜味。真是苦盡甘來

啊!我想這大概就是人生中的甜味吧;第三次喝就沒什麼味道了,和白開水差不多,但是清香還在其中。

我喜歡品茶,更喜歡茶文化,由此我更愛我的家鄉,龍井茶也是杭州人的貢獻吧!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糖畫嗎?

我瞭解到糖畫在中國歷史非常悠久,相傳最早起源於明代,這項甜蜜的技藝已經傳承了五百年。

糖一般用紅、白糖加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温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用來作畫。

我請糖畫藝人畫了兩種動物。一是鳳凰,鳳凰是最難畫的,而他所用的工具僅僅是一勺、一鏟,他用小圓勺舀起銅鍋中的糖稀,以手腕的力量帶動勺子,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平台上,速度飛快,隨着糖液縷縷灑下,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一個栩栩如生的鳳凰便呈現在我的面前。

我又請這位民間藝人為我畫了一隻猴子,因為我非常喜歡猴子。糖畫還喚起了媽媽的回憶。媽媽説:“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種糖,現在難得看到,真的很懷念童年時的美好。”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中華傳統文化——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點,橫,豎,撇,捺,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寫一手中國字。小時候吧,用鉛筆寫字,我不是班級中寫字好的。

那是我經常抱怨:這可惡的漢字這麼難寫。長大一些覺的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況且用上了鋼筆,字歪的不那麼厲害,也就不那麼討厭了。現在,我愛漢字,雖然我的字仍舊歪歪扭扭不好看,雖然老師已經讓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舊喜歡用鋼筆,因為鋼筆可以練字。漢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早晨起來讀着課文,我愛課本上的漢字。中午,打開練習冊,做着題,我愛練習冊上的漢字。晚上,打開電視,我愛電視上的漢字。

整整一天,我都愛漢字!追遂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8000多年的歷史。至於漢字的個數,沒有人細細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古代的調查中看出問題。從秦朝的《倉頡》、《博學》開始,一共有3300字。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

漢字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多少蜕變啊!我愛漢字。因為它飄逸,它整齊。我愛漢字。因為它輕盈,它歡快。我愛漢字。因為它就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因為它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的恥辱,更要感謝祖先為我們創造了漢字。做一箇中國人寫一手中國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戲劇藝術。世界歷史上有三種最古老的戲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前兩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國戲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國戲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

西方強調摹仿的藝術理論,造成了西方戲劇的寫實觀念。他們認為戲劇就是要創造生活幻覺,亦即舞台上所表現的生活和現實生活形態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國古代強調神似的藝術理論則造成了中國戲曲的寫意觀念。戲曲舞台上所表現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形態是不同的,它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的提煉、加工、誇張、變態和美化,是變其形而傳其神、寫其意。比如在空間的處理上,中國戲曲不像西方戲劇那樣運用佈景,按照生活的樣子確定空間。戲曲一般不用佈景,舞台上代表什麼空間,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隨意而定,自由變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書房,但劇中人一轉身,舞台就可以變為花園,甚至可以變成千裏之遙的另一地點。由此可見,戲曲舞台的空間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寫意性地虛擬出來的。這樣,戲曲就可以自由靈活而又連貫流暢地表現無限廣闊、瞬息萬變的空間,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現極其豐富複雜的生活事件。這是我國戲曲的獨特創造。

中國戲曲的情節有時也是寫意性的,如二將相半幾個回合,便可表示千軍萬馬的一次複雜的戰鬥,甚至只要吹奏一個曲牌一場宴會便已結束。

在表演方面,戲曲中有許多虛擬的動作,如《攜帶玉鐲》中孫玉姣趕雞餵雞,穿針引線,舞台上既無雞,又無針線,但卻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漁殺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划船的感覺。難怪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表演此劇讚不絕口呢!戲曲表演中有許多程式化動作,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將的起駕上馬比現實生活要複雜得多,而小旦上馬只要腳尖一點即可,又十分簡單。至於那色彩斑斕的臉譜當然更是寫意的了。

舉手,一投足,都具有鮮明的節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目光相遇,“咍”的一聲小鑼,就賦予這種生活中很微小的動作以鮮明的節奏,顯得格外突出。戲曲演員的唸誦、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動作,都有設計的技巧,處處講究形式美。可以説,中國戲曲把我國古代一切技藝和文學的精華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和典型代表。對此,看慣了中國戲曲的中國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國家的戲劇一對比,就可以看出它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onmv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