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還是對發言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大江東去,怒浪淘沙。歷史的沙礫淘盡,留下來的便是如珍珠般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在新時代,我們要做的便是將這枚珍珠傳承並磨亮令他顯出如星辰的燦爛光芒,也令傳統文化微霜的鬢角喚出青絲。

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傳統方式必不可少。

有人或許會問,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方法是否過時?我認為,傳統方法在今時也能煥發出生機,就如泰山,時間並未削減它的神韻,反而增添了它的巍峨。“詩詞的女兒”葉嘉瑩先生,在困頓之時把心交給詩詞,將青絲碾成白雪,一代代對學生言傳身教。最終桃李滿天下,並且許多人做出了成效,在古典詩詞上,又誰不敬畏葉先生的所作所為?又如餘秋雨先生,恪守古書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將所見所聞於自己所學有機結合,終成一代文學大家。又有誰能説餘先生身上體現的不是那一道道中華文脈?傳承傳統文化的傳統方法是槳,為前行提供動力。

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現代科技同樣重要。

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勢必能令傳統文化在現代視角來被髮掘,湧出更多先人的智慧結晶。例如最近大火的.《典籍裏的中國》,介紹了中國傳統典籍背後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與袁隆平的跨時空談話。兩位不同時代的國士抒發着同樣對民計民生的擔憂與奮鬥,這又怎麼不能令我們品鑑出先人智慧的精妙、胸懷的博大,從爾愈加重視中華傳統典籍?現代科技手段是帆,為航行加足馬力。

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定要求我們以人為本。化為己用,心有自信。因為只有意志堅定,心中充滿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的生機才能愈加勃發。例如,近年來文創產品大火,背後的原因不正是人們對自己的文化充滿熱愛。更不用説現在的“漢服熱”,青年男女身着漢服穿梭於大街小巷時,他們心中定會湧起自己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自信是舵引領航行的方向。

步入新時代,文化古蹟保護建設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已經被我們強烈地吸收、繼承、發揚。所以,要緊握傳統文化的槳,扯滿現代科技的帆,把好文化自信的舵。這樣我們才能不遺餘力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到達文化的光輝彼岸;盛文化也會白鬢變青絲,綻放新顏。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數幹年來,在一代代的傳承與接繼下,中華傳統文化的明燈從未熄減;再觀今日,這瑩瑩燈盞已然遞至你我手中,成為一份新時代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認為,傳燈經典,我們仍應循前人之路,以所具創新之手,托起中華文化的光亮。

循舊時路,不改中華文化昔日顏。

傳中華傳統文化,自要守住文化本真;而對於傳統方式的繼承,無疑可使傳統文化行走於最適宜其原本形態的道路上,留存那份韻與味。“最美女國士”葉嘉瑩先生正是以傳統方式守護着國風,她讓我們見識到傳統的美與莊重,讓我們見識到中國人的深沉與從容;而如今,對於國學經典的誦讀成為中國小教育的一部分這一現象,也體現了中華文化正以其千年來有條不紊的步履邁向今天。傳承經典,我們不能打亂傳統自己的`步調,而應順勢跟上其足跡,方得謂“傳”與“承”。

以創新手,粧點中華文化新篇章。

但這種跟從並非因循守舊、一成不變;洪流之下,我們更應將時代的變化恰然融入傳統,方能讓中華傳統文化在今天的華夏土地上更深地生根,綻出新的花朵。故宮文創的走紅,正是一次新陳融會,以新表古的成功嘗試;《唐宮夜宴》演出的廣受好評,愈表明中華文化如今姿態已與時代有了更甚的契合。嫦娥、玉兔、墨子、天宮……我們以過去的名字呼喚着航天的將來,《典籍裏的中國》《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我們在一方銀幕中窺見了千年湖光山色。正是在這種秉古與創新和鳴,傳承與翻新的結合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將會永為中華民族汲取文化自信的泉源,在時代的懷抱當中生生不息,得到更好、更久的傳承。

面對中華文化,我們應存起古韻,譜其新章。一根遊絲,串聯中華上下五千;一曲《國風》,響徹神州天地間。莫忘回首向來路,也應新唱《楊柳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既要做到順其古風之遺,又要令其歷久彌新。

“獨寐寤言,永矢弗諼”,在傳統與創新相濟的明天,相信我們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循舊時路,傳燈中華文化;用創新手,為其注入新生。相信中華傳統文化之流風餘韻將會永葆生機。

我的發言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在今天的交流會上與同學們分享我的見解。在我看來,文化傳承,既要踏實守傳統,又要大膽勇創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沉澱,在21世紀的今天,仍能煥發生機與活力,離不開代代學者的苦讀研究,也離不開各個時代的創新融合。

我們要用傳統的方式傳承文化。

相比創新,傳統的方式無疑更能還原文化底藴。那麼何為“傳統的方式”呢?在我看來,即誦讀、寫作等樸實常見的方式。我們欣賞葉嘉瑩先生對傳統文化苦心鑽研、用心傳授的毅力;我們讚美故宮文物修復者日復一日、再現經典的決心。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重是常人無法比及的。這種情懷根植於心、沸騰於血,使傳統文化在今天也散發着永不褪色的魅力。作為高中生的`我們,雖然沒有他們那樣深厚的文化內涵,但也能懷着對文化的景仰,通過每天的誦讀與寫作,步步積累,用時間與耐心打磨傳統文化這顆珍珠,讓它繼續大放光彩。

我們也要用創新的方式傳承文化。

相比傳統,創新的方式無疑更具有新時代特徵。對“三星堆遺址”的介紹與宣傳,有人寫文報道,有人用剪輯軟件為面具製作“角色歌”。在大家看來,兩者相比,哪種方式更吸引人呢?當然是後者。剪紙也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結晶之一。古有手藝人代代相傳,使其躍然於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今有設計師將其與現代元素相融合,設計出了以剪紙藝術為主題的立體展覽館,在上海世博會亮相,令人歎為觀止。創新並不意味着改變傳統文化的原有韻味,而是通過更新鮮的科技產物讓更多青年人重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或許這也能成為浮躁社會中讓人重回踏實穩重的關鍵要素。

同學們,傳承方式多元多彩。生在新時代,作為新青年,我們既要踏實守傳統,為傳統文化揩去歷史的塵埃;又要大膽敢創新,為傳統文化鍍上新時代的光澤。兩者相得,方可益彰。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稿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七十年風雲激盪,四十年沉澱博發,我國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如今的新時代煥發出強大生命活力,是世界文化奼紫嫣紅的一抹亮色。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以,今天的交流會,我發言的題目是:以傳統傳承經典,用科技吸取“精華”。

以傳統傳承經典,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放光彩。

眾所周知,傳統的方法,可以是葉嘉瑩先生般的作詩,吟詩,研究古典文學等等方式。我們雖然生活在電子產品湧入日常生活的境遇之下,但仍應捧起詩書,翻開記錄歷史的文學著作,靜下心來品讀。鍾嗣源,十六七歲時就在古寺中做道士,只為全身投入保護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寂寂長夜,寒院深深,幽幽的青燈,她懷抱一顆熱忱之心整理古卷,為文化之火添柴。台灣的道禾書院,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變為生活,書法,古琴,茶道都是學生的必修課。道禾書院謙卑地地探究教育的本質,守着中華文化的根。雖然我們沒法像鍾嗣源一樣在古寺中,為了傳承傳統文化發光發熱。也無法像道禾書院一樣留白而成長。但我們可以與詩書為友,讓我們的青春與書香氣墨香為伴。用老祖宗的方法傳承經典,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流傳。以傳統傳承經典,相得益彰,文化之火永不熄。

用科技吸取“精華”,為傳統文化增色添彩。

新科技手段逐步進入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大部隊中。有了新科技的`加入,我們可以方差地在隨時隨地聽書,看文學鑑賞,在“娛樂”中記錄並獲取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舌尖上的中國》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尋找獨特富有中華傳統的飲食文化,他們用鏡頭記錄春捲的做法,挖藕人在泥地裏的辛苦,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這些都讓我們廣泛瞭解中華傳統文化,豐富自己。不僅如此《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中詩人的月光,都捭卻歷史的風塵,應用科技手段將文化與我們相融,將傳統與我們拉進,把雋永展示在新時代的我們面前。科技的力量應用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使得傳統方式多姿多彩,有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豈不美哉?

古有持卷吟詩書,今有聽書借抒懷;古有燈下研詩詞,今有燈光析文意;古有口授心傳,吟誦涵詠,今有科技助力,身臨古境。當今新時代,既有傳統方式傳承經典,又有創新科技手段吸取文化精華,所有“古有古用”皆可為我們所用。葉嘉瑩是我們“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她和眾多偉大的人將“傳統文化”之燈傳到了新時代,而文化之火,需要我們青少年,全民共同讓它更加閃亮。

泱泱華夏,點點燈火,點亮全國!讓我們共同以傳統和科技的多種方式,做一朵朵翻湧的浪花,湧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浪潮中吧。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w9dl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