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信用體系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1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規範、有序、有效的企業信用體系,構建以誠信文化為核心、以信用制度為載體、以信用記錄為依託、以信用監管為手段的企業信用催生、成長和維護系統。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範、有序和不搞重複建設的原則,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為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準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具體為完善六個體系

(一)企業信用標準體系

信用標準(creditstandard)是指當採取賒銷手段銷貨的企業對客户授信時,對客户資信情況進行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壞帳損失比率作為制定標準的依據。國際通行的”四等十級制”評級等級,具體等級分為:aaa,aa,a,bbb,bb,b,ccc,cc,c,d。從”aa”到”ccc”等級間的每一級別可以用”+”或”-”號來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級內的相對高低。如aaa級的含義就是“信用極好”,表示企業的信用程度高、債務風險小。該類企業具有優秀的.信用記錄,經營狀況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經營與發展的影響極小。企業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對客户信用申請的批准與否,是企業制訂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環。

(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企業徵信是指在對企業、債券發行者、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的主體的信用記錄、經營水平、財務狀況,所處外部環境等諸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償債能力及其可償債程度)所作的綜合評價。企業徵信在形式上表現為一種對履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綜合分析和測定,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務。在我國,隨着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信用關係日趨複雜,由此產生的信用風險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日益深遠。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將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保障體系,及時揭示和預警信用風險,才能為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企業信用信息傳播體系

互聯網是目前最好的傳播平台。其優勢是傳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時更新以及查閲檢索方便等。其次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從企業信用體系的長遠建設和發展來看,應該及早着手建立全區聯網甚至全國聯網的企業信用狀況諮詢系統,以方便廣大用户對於信用信息的消費需求。

(四)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

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應該是一個層級結構。應該成立企業信用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企業信用自身、企業信用服務體系、企業信用網絡平台建設等。同時由各級企業主管部門建立相應的信用信息採集鑑別和傳播機制,實現企業信息的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傳播和全方位供給。大型企業內部必須設立信用管理崗位,以協調本企業信用管理事務。

  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形成信用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

2.法治化原則。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要在國家有關法律的規範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賦予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根據實際制訂符合地區實況的與信用建設相關法規條例,推動企業信用狀況在法治化軌道上逐步改善。

3.系統性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第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需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第二,需要從信用標準、信用評價、信用信息交換、信用信息消費以及信用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2

為了落實好市政府轉發市工商局《關於實施誠信企業建設的意見(試行)》,最近我們受領導指派對杭州市工商局開展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考察。

一、杭州市工商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及主要經驗

19xx年,杭州市工商局與有關部門配合,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圍繞打造“信用杭州”的戰略目標,開展了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一)開展誠信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推進全社會的信用進程。

1、開展爭創“誠信民營(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户”活動。20xx年7月,由市委宣傳部、市工商局、市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市個協共同組織開展了爭創“誠信民營(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户”活動和杭州市“百家誠信示範企業、百家誠信個體工商户”認定活動,予以發證和授牌,並在市級有關媒體進行公告。

2、推動全市企業“守合同、重信用”活動。一是充分利用媒體、網絡等載體,大力宣傳企業誠信經營的意義。二是對全市1357家“守重”企業上門走訪,指導督促企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三是開展法規的宣傳、培訓工作,全市工商機關分別舉辦了合同培訓班71期,參加培訓20xx人次,印製學習資料三千餘冊。

3、廣泛宣傳企業信用建設工程。以“政府推動、羣眾參與、社會關心、道德規範、輿論監督”為基本工作思路,促進企業信用建設。20xx年6月,市工商局在杭廣電台開播的“行風熱線”欄目,以“信用工程”建設為題,以杭廣電台熱線為互動平台,進行宣傳,回答羣眾提出的問題,聽取羣眾建議。

(二)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徵集、評估、公示、監管機制,完善管理體系。

1、深化組織制度建設,加強工作調研。市工商局成立了企業信用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下設辦公室,制定了《杭州市工商局企業信用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工作目標,就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工作機制、開展信息徵集、強化信用監管、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等做出具體的部署。20xx年,市工商局牽頭完成了《提升企業信用的對策與思路》的調研報告。

2、以完善企業“經濟户口”制度為重點,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一是制訂並實施《市工商系統企業信用工作職責和信息錄入、修改、刪除操作規範》,明確了系統內各部門開展企業信用信息徵集的職責和任務,規範了信用信息的錄入、管理等制度,形成了以各業務處室、分局、工商所為單位的信息錄入機制。二是加強各職能部門聯動。20xx年實現工商、國税、地税、質監四部門聯網,開通了企業基礎信息交換。截止到20xx年底,杭州市工商局徵集錄入了全市所有的12萬餘家各類內資企業、外資企業以及24萬餘家個體工商户的信用信息,包括登記時的基礎數據、企業經營數據、資產數據、借貸信用記錄、工商日常巡查時的情況記錄,以及企業自行申報的信用資料和相關職能部門提供的企業信用情況。

3、完善評估體系,實行信用反饋,推行信用公示。杭州市工商局在充分調研和積累大量數據的基礎上,建立了企業信用信息評價數據模型和指標體系,邀請了專家、學者進行了多次評估,同時多方面徵求企業意見,結合地方實際進行修改完善。20xx年,以企業“經濟户口”數據庫為基礎,隨機選擇了600家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估的試運行。20xx年對整個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加以修改完善。一是將全市所有12萬餘家各類企業納入評價範圍;二是將企業信用監管評價分為AAA、AA、A 、B、 C、D四等六級。分別表示信用優良、信用良好、信用穩定、信用波動、信用低下和信用破產;三是將評定結果向企業反饋,徵得企業同意後向社會公佈;四是利用新聞媒體和網絡將AAA級企業及D級企業進行公示。20xx年12月,杭州市工商局對全市的12萬餘家企業進行了企業信用等級評價,126家企業被評為AAA級,依法對8079家未按規定申報年檢、名存實亡、查無下落,或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企業做出了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並列入信用破產“黑名單”。召開了省市新聞媒體和AAA級企業代表參加的情況通報會,在杭州日報和市工商局紅盾信息網上進行公示。全國各大媒體也進行了後續報道。

4、確立監管目標,強化分類監管。一是以信用監管評價等級為導向,將信用監管評價結果所自動生成的監管意見作為各業務部門、工商所的監管目標。二是實行“頻率監管”制度,針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採取不同程度的監管措施。

5、落實獎懲機制,抓好信用培育。對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工商部門實行跨年度檢查、企業年檢免審、優先推薦為“守合同、重信用單位”、“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扶持企業創省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等,賦予企業信用資產;對信用等級低的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在單項榮譽授予中實行信用等級一票否決。

(三)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企業信用監管實質上是一個對企業信用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評估、發佈、運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平台來進行。杭州市是全國4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工商局是全市企業信用建設牽頭單位,其信息中心及互聯網平台是政府信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府將信息化建設列入建設投資計劃, 由市財政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支持。杭州市工商局計算機網絡管理由局信息中心負責,現有8人,全部是計算機專業人員。17個分局、96個工商所全部聯網。幾年來在計算機系統和網絡建設投資近4000萬元。現在的軟件系統包括了工商系統所有的日常工作的辦公自動化,可以實現網上進行開業、變更、註銷登記及年檢。

二、對我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制定總體規劃,逐年分步實施。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由於我市工作起步晚,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已經很大。我們的起點要高,步伐要快,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企業信用體系。

20xx年為起步建設階段。制定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內部分工,建立責任制;做好數據的積累,制定數據徵集辦法,制定企業信用信息評價標準;開發企業信用評價軟件,建立互聯網平台。

20xx年要初步建成企業信用體系。結合市工商局辦公樓建設,完善工商內部網絡和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實現工商內部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共享;在充分徵集企業信用數據的基礎上,對企業信用進行評估;實現企業信用監管(如市場巡查)的計算機指令化;在互聯網上公佈企業基本信息和部分信用信息,供社會公眾查詢。

20xx——20xx年建成比較完善的企業信用體系。完成內外結合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建設,實現與相關部門的網絡互聯,實現企業信用信息收集的經常化、制度化;建立科學的企業信用信息評價系統,實現企業信用信息的動態管理;開展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深入開展誠信企業創建活動。

(二)本着內外有別、先內後外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和企業信用信息的公示、運用,以及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1、要完善工商內部網絡,在現有企業登記數據的基礎上,完善企業信息數據庫,整合各類企業信息,實現工商內部的信息共享。評定企業信用等級,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

2、在互聯網上建設承德紅盾信息網,將企業基本信息、企業信用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在網上公示。在企業信用信息不夠全面、充分,企業信用評估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不公示評價結果,做為監管依據。

3、由政府組織建設“誠信承德網”,作為承德市企業信用信息運行的平台。將“紅盾信息網”與“誠信承德網”對接。實現政府各部門的資源互通,信息共享。在充分徵集、整合各類企業信用信息,並且對企業信用評估體系進行充分的論證、試用、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對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評定結果在“誠信承德網”上進行公示。逐步將企業信用信息的徵集、整合、評價、公示等職責移交企業信用協會。

(三)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內部合力。

成立市工商局企業信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責任。市場合同科(或成立專門辦公室)負責總體協調和組織工作,企業科、企業分局、個體科、外資科、商標廣告科、公平交易管理科、個私協、消協、市場分局等相關科室,本着誰產出,誰管理,誰錄入,誰審核的原則,負責本科室的企業信用信息的錄入、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負責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建設,搭建局域網及互聯網平台等技術工作;法規科負責研究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及發佈的法律問題。

(四)把企業信用信息工程(計算機軟硬件、互聯網平台建設)列入政府年度投資建設計劃,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五)開展誠信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一是繼續開展好“守合同、重信用”活動。二是開展誠信企業建設活動。年底前要完成全市1000户企業的試點工作。三是充分發揮個體私營協會的作用,引導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積極參與誠信建設活動。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3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規範、有序、有效的企業信用體系,構建以誠信文化為核心、以信用制度為載體、以信用記錄為依託、以信用監管為手段的企業信用催生、成長和維護系統。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範、有序和不搞重複建設的原則,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為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準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具體為完善六個體系

(一)企業信用標準體系

信用標準(creditstandard)是指當採取賒銷手段銷貨的企業對客户授信時,對客户資信情況進行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壞帳損失比率作為制定標準的依據。國際通行的”四等十級制”評級等級,具體等級分為:aaa,aa,a,bbb,bb,b,ccc,cc,c,d。從”aa”到”ccc”等級間的每一級別可以用”+”或”-”號來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級內的相對高低。如aaa級的含義就是“信用極好”,表示企業的信用程度高、債務風險小。該類企業具有優秀的信用記錄,經營狀況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經營與發展的影響極小。企業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對客户信用申請的批准與否,是企業制訂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環。

(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企業徵信是指在對企業、債券發行者、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的主體的信用記錄、經營水平、財務狀況,所處外部環境等諸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償債能力及其可償債程度)所作的綜合評價。企業徵信在形式上表現為一種對履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綜合分析和測定,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務。在我國,隨着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信用關係日趨複雜,由此產生的信用風險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日益深遠。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將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保障體系,及時揭示和預警信用風險,才能為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企業信用信息傳播體系

互聯網是目前的傳播平台。其優勢是傳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時更新以及查閲檢索方便等。其次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從企業信用體系的長遠建設和發展來看,應該及早着手建立全區聯網甚至全國聯網的企業信用狀況諮詢系統,以方便廣大用户對於信用信息的消費需求。

(四)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

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應該是一個層級結構。應該成立企業信用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企業信用自身、企業信用服務體系、企業信用網絡平台建設等。同時由各級企業主管部門建立相應的信用信息採集鑑別和傳播機制,實現企業信息的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傳播和全方位供給。大型企業內部必須設立信用管理崗位,以協調本企業信用管理事務。

  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形成信用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

2.法治化原則。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要在國家有關法律的規範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賦予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根據實際制訂符合地區實況的與信用建設相關法規條例,推動企業信用狀況在法治化軌道上逐步改善。

3.系統性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第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需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第二,需要從信用標準、信用評價、信用信息交換、信用信息消費以及信用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

4.“三公”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尤其是信用評價環節一定要貫徹公正原則,防止由於某種經濟利益而扭曲評價結果;在信用市場監管和對失信行為的處罰方面要堅定貫徹公平、公開原則,以推動企業信用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

1.誠信文化建設。企業信用建設的根本環節是對誠信文化的傳承發揚。這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必須着眼長遠,把誠實守信作為做人、辦企業的基本準則,不斷培育信用文化,讓誠實守信成為企業的核心文化。

2.法律法規建設。法治的完善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是現階段企業信用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信用機制建設的必然選擇。

3.信用評價標準的建立。評判一個企業是否誠信,誠信度又如何,這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從實踐來看,一個企業未來是否誠信,我們很難準確判斷。但我們可以通過考察其過去的歷史信用記錄,量化其誠信度。因此,建立信用評價標準的目的是通過考察企業的歷史信用記錄來對企業將來的信用行為進行預判。

4.信息平台建設。對於企業信用信息的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通過暢通的信息系統來了解企業信用狀況,並作出是否能夠履約、履約的能力如何的判斷。因此,只有把企業信用狀況統一集中到同一能夠方便查閲的信息平台上,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5.管理、監督、服務體系建設。監管和服務,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必要條件和保障。企業信用標準需要企業的行業主管部門主持並會同行業協會來制訂;信用評價的實施都需要市場中介機構去完成;企業信用建設的全過程都需要政府、中介機構、自律組織、企業員工、消費者、利益相關者和廣大公眾的監督。

6.構建信用促成維護機制。如果沒有“守信者受保障、失信者受懲罰”的機制,企業信用建設將是蒼白的、空洞的説教。因此,企業信用建設中,必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改變“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受損”的現狀,形成信用資產保全機制,提高信用資產的收益;形成信用風險控制機制,增大失信者應承擔的風險和責任。

7.培養信用意識和信用能力。提高企業素質,增強企業的法治意識和履約能力,這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出發點。

8.打造良好的企業信用環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包括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公眾信用三大塊,三方面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要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就必須提高政府的信用意識和信用能力;提高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和信用能力。政府信用包括執法效率、執法公正、執法能力等;公眾信用又含蓋公眾的基本素質、知情權的保障程度、正義感和維護正義的能力等。

企業信用體系報告4

xx年xx月國務院部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體系建設被空前重視,迫切需要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普遍性並相對規範的信用建設的新路子,新模式。xx年,重慶市政府將社會信用分為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三大塊,並率先啟動了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牽頭責任交給了市工商局。近幾年,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重慶市工商局積極創新實踐,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工商牽頭,各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對於當前國務院和其他地方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具有借鑑意義。

一、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體系建設平台

xx年,重慶市工商局爭取市政府投資36.9萬元,依託已經形成了三級聯網的工商業務系統,開發並建成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徵信系統。該系統橫向上,依託政府電子政務網,分別以市工商局、區縣工商局為中心,與市級部門或區縣部門相連;縱向上,依託工商業務系統,實現工商三級聯網;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技術上實現全市範圍內的信息徵集和共享。

(二)建成龐大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記、執法業務數據位基礎,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信息徵集目錄,採用FTP方式、電子表格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向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公用企事業單位常態化徵集整合信息,形成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截止今年7月底,聯合徵信系統已徵集來自63個市級單位和40個區縣的企業信用信息1890萬條,其中工商以外部門的信息佔55.5%。

(三)建立多種信息公開渠道

在市政府電子政務外網,政府部門可直接訪問聯合徵信系統,根據權限,查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個區縣工商局,設立對外查詢服務窗口,社會公眾可提交企業信用信息查詢申請,免費查詢相關企業信用信息狀況,獲取信用證明;在互聯網,社會公眾可訪問重慶企業信用網,免費查詢企業身份信息。

(四)建立廣泛的信用制約機制

在市監察局和發改委的支持下,xx年開展企業信用信息區縣公共資源交易、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中應用試點,對存在不良記錄的投標企業,給予制約;xx年,與經濟信息委共同主導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數據庫,推動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單信息在項目審批、行政許可、税費減免等各項業務工作中的應用;此外,主動宣傳企業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門、司法機關以及公共事務管理部門業務工作中的促進作用,税務、人社、法院等部門先後將信息應用到開展税費清查、社保查補、勞動用工清理等社會管理活動中,兩江新區等經濟開發區、各級政府應用到招商引資活動中,銀行應用到信貸業務工作中;倡導市場交易主體查詢對方身份、信用狀況,有效防範交易風險。

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非常明顯的成效:一是社會信用意識大大增強,近兩年企業信用網、聯合徵信系統內網訪問量以及信用證明出具量每年呈幾何數上升;二是區縣公共資源交易、工程建設等開展企業誠信信息應用試點領域的經濟秩序明顯改善,串標圍標現象明顯減少;三是社會管理程度明顯增強,僅xx年,市地税局在股權轉讓環節税費清查中查補增收税費48 6萬元,人社局企業參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債務糾紛、農民工工資等社會問題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慶做法的啟示

(一)建立強大的信息徵集系統是信用體系建設的前提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重慶市工商局利用現有的三級聯網的業務系統資源,和掌握的龐大的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和行政執法信息,打造的.重慶市聯合徵信系統,成為重慶市開展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載體。

(二)建立部門徵信聯動工作機制是關鍵

信用體系建設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建立信息徵集、披露,解決信息不對稱,通過對信息的使用,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我國的信用信息分佈在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或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各個部門或系統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規定,信息開放非常有限。如檢察院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住建部的施工企業的數據庫,人民銀行的信貸數據庫,都嚴禁對本系統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門信息封閉加強信息徵集整合,必須建立暢通徵信聯動工作機制。

(三)暢通的公開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礎

暢通的公開渠道是保證信息資源公開共享得以發揮作用的基礎。從重慶的實踐來看,多種公開渠道催生了社會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慶市工商局還將藉助強大的互聯網,延伸聯合徵信系統的網絡觸角,進一步促進信息資源在全社會的公開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業務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腳點

將的信息應用到具體的業務工作中,建立 “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失信懲戒機制,是信用體系建設的落腳點,也是信用信息資源發揮社會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徑。從重慶的實踐來看,信息使用可以應用在“公共資源交易、國家優惠政策享受審批、政府公共事務管理活動、招商引資、行政許可以及政府日常監督管理”活動中,並通過“量化評分、一票否決、信用評級、信用產品”等方式來實現。

(五)制度建設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重慶市工商局爭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公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信息徵集、公開共享的工作規範,爭取將企業信用信息應用寫入市政府的《重慶市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區縣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監督管理辦法》等業務規範性文件中,明確了國有資金投資工程招投標、食品藥品安全等眾多行業和領域開展企業誠信信息應用,爭取市紀委監察局和市發改委的支持,將信息徵集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息應用分別納入市政府、紀檢監察的工作督察範圍,從制度上保證了“信息徵集、信息披露、信息應用”工作的順利推行。

三、工作建議

(一)依託工商登記系統,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徵集系統和信息資源數據庫

當前,工商系統已經建立國家工商總局、省級局、地市局、區縣局、工商所五級聯網系統,掌握着龐大的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和行政執法信息資源,税務、社保等其他部門在業務工作中對工商信息資源有着很大的依賴性,在建立全國徵信平台的建設上有着其他部門無可比擬的優勢。建議工商總局爭取工作主動,取得國務院支持,依託工商登記系統,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徵集系統和國家信用信息資源庫,在省級及省級以下,以工商局為中心,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省級信息資源分庫,彙集到國家工商總局信息資源庫,形成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資源庫。並以互聯網為依託,反饋到政府機關、司法機關、公共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實現信息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公開共享。

(二)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標準

開展工作調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體系建設徵集系統和信用信息庫建設情況,制定信用信息徵集系統技術標準、數據接口標準,根據需求建立科學的信用信息徵集目錄、指標體系,實現全國信用體系建設一盤棋。

(三)建立暢通的聯合徵信工作機制

在當前我國部門信息公開有限的前提下,應通過一系列的制度約束,形成暢通的聯合徵信工作機制,以促進部門間信用信息資源的徵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的國家立法立法進程,將公共服務部門提供信用信息義務納入法律範疇;二是將信息徵集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管理,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進行有效的評估,並開展督察。

(四)強力推行信用信息在開展社會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一是爭取國務院以文件等形式強制規定政府部門在公共事務管理活動中使用信息資源庫,並綜合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對失信行為給予制約,形成跨部門的“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失信懲戒聯動機制;二是推動信用報告、信用評級等信用產品的研發,推行信用產品在各項業務工作中的使用;三是以信用評價為基礎,推行行業信用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kjee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