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食品調查報告

食品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食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食品調查報告

食品調查報告1

一、前言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就食品消費而言,大學生有其自己的特點,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食品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食品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須,如果不合理應該怎麼改進。

二、調查背景

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對食品的要求日新月異,這也成為了我們更好地瞭解城院在校大學生購食品的情況。

三、調查目的

隨着人們對於健康的日漸重視,飲食是人們首先關注的,而零食作為一種被人們曾經當作不健康飲食的消費品,現在因為人們對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本次調查意在瞭解大學生的零食消費狀況和習慣。

四、調查內容

1、食品品牌包裝對大學生消費有什麼影響

2、選購食品的時候主要關心什麼

3、學生們經常在哪裏購買食品比較多

4、生主要購買什麼類型的食品

5、大學生對食品的價格的要求

五、調查方式和方法

研究類型:定量研究

上網查找大學生愛吃零食的有關資料。

發調查問卷,對被訪者面對面訪問收集第一手資料,所有被訪問者隨機產生。

整理、統計資料,瞭解大學生被周邊零食吸引的原因。

六、調查區域及對象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及教師

七、調查情況

我們於10月1日到7日之間,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0收回有效問卷36份。

八、數據統計分析

1、購買趨勢

大學生普遍都喜歡吃零食,是各種食品的高消費羣體。他們經常在學校小賣部或者去大超市購買各種食品。他們購買次數較多,購買批量一般。

2、購買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價格、質量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

3、購買地點

我們經常在學校小賣部或者去大超市購買各種食品,如樂購、沃爾瑪等等。

4、品牌廣告的影響

大學生是年輕的羣體,他們追求時尚。各種明星代言的食品深受大學生的信賴和喜歡。大品牌的食品容易使大學生接受,品牌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

5、購買食品類型

買包裝類食品比較多,男生比較喜歡肉類食物。女生則比較喜歡糖果類食品。

九、結論

本調查報告通過對抽樣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從頻率、方式、內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學生食品消費的基本狀況和表現出來的特徵。並分析了男生和女生在食品消費時考慮的因素和購買類型。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結果有以下幾點:

1、大學生普遍都喜歡吃零食,是各種食品的高消費羣體。他們經常在學校小賣部或者去大超市購買各種食品。

2、他們購買視屏的價格在3~4元的比較多,一元以下和4~6元也相對較多。

3、在購買食品時考慮的因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自主性,他們喜歡各種包裝可愛的食品

4、廣告和品牌對大學生購買食品的影響非常大。

食品調查報告2

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不僅使“食品安全”成為家喻户曉的一個社會熱點詞彙,人人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極大提升了廣大人民羣眾對食品安全的防範意識。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今的中國小生對食品安全是怎樣的一個認識呢?

縣食安委結合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的開展,組織監管工作人員展開了一次中學生食品安全知識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掌握他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程度和影響因素,獲取學校相關教育情況,為開展有針對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和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依據,也藉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縣有關監管工作人員對七裏營鎮中學100名高二學生進行了食品安全知識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100份。

根據統計問卷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情況:

(一)與家人、同學或是朋友經常談論有關食品安全問題佔21%,由於頻發食品安全事件才開始談論的佔32%,只是偶爾會聊上幾句的佔45%;從課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佔6%,由網絡電視廣播瞭解到佔67%,閲讀報刊雜誌佔22%;對食品安全的專用名詞如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的瞭解佔19%,HACCP(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佔4%;認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識很高的佔6%,一般佔75%,比較差佔xx%。

情況分析:中學生當中關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範意識不強,對食品安全相關專用名詞81%的人不知道,他們所瞭解的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大部分來自網絡電視廣播,説明對中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匱乏。目前學生對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識主要來源於網絡、電視和家長,通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

(二)該校高中部學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學生選擇在校外小餐館或流動攤點吃飯,其中81%的覺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種多,37%的是因為學校食堂不衞生。

情況分析:學生絕大部分認為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卻很少有關注食品是否衞生、安全,説明消費安全意識不強。

(三)購買食品看廠家、品牌、產地的佔57%,看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佔92%;只有xx%的從來沒有買到過不安全的食品,7%的經常買到,79%的有過但很少;買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佔3.5%,自認倒黴佔55.8%。

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購買食品有基本常識,但買到不安全食品卻很少有人知道向相關部門舉報,大部分選擇自認倒黴,不知道維權,説明相關職能部門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

(四)大部分學生擔心地溝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潔、食品中違規使用添加劑,少部分擔心散裝食品衞生及轉基因食品;大部分認為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問題較嚴重,呈惡化趨勢,需加強治理,認為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消費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識、對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嚴加懲罰各佔三分之一。

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對散裝食品的質量比較疏忽,對轉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説明對散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81%的學生不知道QS是什麼,更不知道國家有對散裝速凍食品等十類食品必須加帖QS標誌的要求。對搞好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還是依靠政府監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識不強。

二、措施與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統計結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與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教育從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關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不僅成年人要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孩子們更要從國小習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建議一方面在學校利用黑板報、校園廣播、趣味文體活動等形式宣傳食品相關法律法規、衞生知識、消費常識;另一方面,開設食品安全課堂,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系統學習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到餐飲服務各環節簡單的食品安全知識及法律法規;再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定期走上課堂,開展消費維權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維權意識,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關部門舉報,發現價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費者協會舉報。

(二)加大檢查力度。相對來講學生消費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相關職能部門要盡職盡責,加強日常監管。一是對學校食堂及學校周邊的餐飲服務單位嚴格監管。從從業人員健康、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環境衞生、食品進貨檢驗和索票索證制度及執行情況、原料儲存、餐具清潔等各項內容進行重點檢查,嚴格監管。二是對校園裏面及周邊超市、小攤販嚴格監管。相關職能部門相互溝通配合,不斷整治規範學校周邊的食品攤販的經營,開展聯合執法,對學校周邊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飲店進行專項整治,對銷售假冒偽劣、過期變質的食品經營者依法進行查處,取締學校周邊的流動攤販,淨化校園及周邊消費環境,以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三)強化輿論導向。對於孩子們來説媒體宣傳很關鍵,他們瞭解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從電視或網絡上,購買零食看廣告的多,所以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應該採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建議媒體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力度,大量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學生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聞報道,激發他們參與食品安全宣傳的熱情。

社會廣泛關注,各部門加強監督宣傳,全力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調查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大多數家長都很少給我們買零食,學校的老師、校長也經常告誡我們要少吃街攤的垃圾食品。我就奇怪了:零食那麼好吃,可是大人們為什麼卻説這是“垃圾”呢?因此,我決定對此進行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閲有關垃圾食品的書籍,上網查資料,閲讀報刊。

2、去超市採訪小朋友,瞭解他們買零食用去了多少錢。

3、瞭解零食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網絡





十大垃圾食品





十大垃圾食品分別指油炸食品,罐頭類食品,醃製食品,加工的肉類食品,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奶油製品,方便麪,燒烤類食品,冷凍甜點,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超市內採訪小朋友





買零食的費用





小朋友跟我説,他們每天都會吃零食,每週都用自己的零花錢買。我統計了一下,家裏富裕的每週用20~50元左右,稍差的都用5~10元左右。





網絡、報刊





零食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十大垃圾食品大多都有洋快餐的三高三低(高熱量,高鈉,高脂肪;低纖維,低維生素,低礦物質),鈉鹽或糖類含量過高,含致癌物質等特點,長期食用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四、結論

1、十大垃圾食品要少吃,最好不吃。一定要遠離果凍、薯片、火腿腸、方便麪和派,以免吃上了癮。

2、一星期平均每人吃掉零食用20元,看起來,並非是個誇張的大數目,但是,如果按照全班、全校、全鎮、全市、全省、全國、全世界這樣一步一步地來計算,這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3、吃零食容易發胖,虛弱,而且還沒有營養。厲害了,還會得癌症。

啊,原來吃零食這麼可怕呀,為了讓生活更長久,更美好,我真得戒戒了。我在此奉勸大家:要少吃垃圾食品,儘量不要吃,不然就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買零食的錢還不如去捐贈給那些貧困兒童呢,那樣,多美好呀!

食品調查報告4

企業人員培訓、體檢情況:我廠所有和生產相關的人員均參加了體檢,取得食品從業許可證書(健康證),並定期參加企業組織的食品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食品技術知識培訓,並備有員工培訓記錄。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着。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後,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上講並不是説你病了然後予以治療,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説“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我想應該莫過於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長壽。食品業和醫學在不斷進步着,於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譽為“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瞭解程度,並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一、社會調查

1、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隨機人羣的調查發現,約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麼功效;約62%的人對功能性食品不是很瞭解,對其功效不認可,覺得效果不明顯,同時對功能性食品的鑑別也缺乏相應的知識;只有23%的人瞭解功能性食品,瞭解其功效,並且知曉很多種類的功能性食品和國內外大品牌。以下為部分被調查者的問卷分析結果。

大學生:對於功能性食品不瞭解;其效果不明顯,開始有作用,後來就沒感覺;對於功能性食品不信賴;從廣告等媒體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歲的男士:多少了解一點,不是很明白;其功能應是抗疲勞;用過腦白金,效果不錯;價格有點偏高,應有適當下調,仍需改進,要適合長期服用。

30-40歲的阿姨:不太瞭解,也不用;孩子用過清華同方的產品,家人用過海藻類的產品,使用過對腸胃有幫助的產品;看過產品説明書和廣告,但是仍然覺得對功能性食品的常識不瞭解。

30歲左右的知識分子:瞭解一點;功能性食品應補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質;用過如安利、完美等產品;覺得是無聊的消費;鑑定要有國家體系認證、説明、用法。

六七十歲的老人:瞭解;認為功能性食品純屬吵作;用過如深海魚油、螺旋藻、天然維E;不看宣傳;廣告要務實,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廣告,要看療效。

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鬆、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對於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於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範,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誇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羣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於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2、調查建議

(1)儘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範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網上查找資料,瞭解“三無食品”、“垃圾食品”的含義,食品添加劑的種類、“膨化食品”、“洋快餐”等危害着人們的健康。

(3)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4)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5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二、功能性食品

1、定義及分類

我局對照本部門職責與《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要求,對我縣20xx年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進行了自檢自查。現將自檢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1)據國際生命科學學院對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義,將其定義為: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一種或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適當的營養作用,還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改善人體健康狀況及降低患病風險的作用。“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功能”的解釋是:當以正常的日攝入量食用某種食品時,只有有證據證明它有益於人體健康,或者以有效攝入量攝入某種食品時,其有益作用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食本站能被稱為功能性食品。

(2)分類: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羣(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髮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禦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種功能性食品(特種保健食品)着眼於某些特殊消費羣(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祕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健康與醫療”問題。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稱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質,即功能因子。已確定的活性物質主要包括9大類,具體品種有上百種。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纖維、抗腫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內能性甜味料(劑):包括功能性單糖、功能性低聚糖、多遠糖醇和強力甜味劑。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膽鹼等。

(4)自由基清除劑:包括非酶類清除劑和酶類清除劑等。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

進一步規範學校商店經營行為。對學校校門口無衞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的違規經營小攤點,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堅決取締。同時,教育廣大學生不吃零食,不吃“三無”食品,養成良好的食品衞生習慣。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鍺、鉻、鐵、銅和鋅等。

(7)肽與蛋白質: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壓肽、促進鈣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等。

(9)其他活性物質:如二十八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脂、調節血糖、調節血壓、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腸道菌羣,潤腸通便,保護胃黏膜)、改善骨質疏鬆、促進排鉛、抗突變、抗腫瘤、抗疲勞、提高應激能力、清咽潤喉、保護化學性肝損傷、減肥、美容、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營養性貧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學習記憶力、增進智力、促進生長髮育、改善視力、耐缺氧作用、抗輻射等。

4、市場上常見的功能性食品

對有關人員的處罰力度不夠,是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主要問題。因此,一旦發現假冒、有毒食品,要嚴懲,讓他們沒辦法,也沒有膽量再從事假冒偽劣或製作有毒食品活動。集公司根據上級領導的整體安排,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一是深入開展普法教育,通過召開安全生產會議等形式,宣傳和學習《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二是豐富宣傳活動形式,通過組織職工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參加消防安全演練及氯氣泄露演練,並利用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宣傳各種安全知識、及安全法規。使廣大員工深入瞭解安全,廣泛重視安全,極大提高了全員安全生產意識。

自開發功能食品以來,各國各企業熱衷研究的課題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腫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專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專用食品、老年護髮食品和護膚食品等。

現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針對其作用而生產p銷售。常見的有補充微量元素、補血、補鈣等。

5、目前存在的問題

(1)總體問題

a、產品結構不合理。現有22類功能性保健食品,無論從審批數還是實際生產情況看,產品結構都很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b、企業分佈不平衡。北京等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的總數約佔全國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説明我國保健食品企業的地域分佈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國保健食品企業全年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僅佔銷售收入的1、55%;而廣告宣傳費平均佔銷售收入的6、54%,由於科技投入少,所以技術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產品就很少。

(2)企業問題

a、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廣告用語明顯帶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廣告中還以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和組織的名義,為產品的功效做證明,違反了《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誤導了消費者。《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名義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添加違禁藥品比較突出的情況包括:在生產調節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藥;在生產減肥保健品時添加興奮類藥物;在生產抗疲勞保健品時混入“偉哥成分”;在生產改善睡眠保健品時添加安定;在生產“增高”類保健品時摻進激素;在生產免疫調節保健品時添加一些中樞食慾抑制劑。

c、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d、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問題率禁不止。

食品調查報告5

尊敬的XX領導:

調查目的:體察民情,瞭解人們的社會生活情況,關注民眾身體情況。

調查形式:通過走訪各大小超市,對個超市的部分商品仔細調查。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調查時間:20xx-01-10——20xx-01-12

調查地點:常德市個大小超市(家潤多、沃爾瑪)

調查人:柳詩穎

前言

很高興自己能有這次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這樣的實踐,我真正學習到了社會經驗,它為我積累了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它為我今後步入社會打下了牢實的根基。 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繫於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踐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動手收穫勞動成果的樂趣。在實踐中成才,在調查中成長,並有效的對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進行調查,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一、調查數據

這個寒假我走訪了常德部分的大小超市,在各個大小超市做一名小小調查員。一共做了三天的社會實踐調查。下面是我在這三天內所做的調查數據。

二、數據分析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超市裏面的食品也不都是安全的,大家應該謹慎選擇食品。根據數據可以看出醃製類食品最是不安全了,研製類食品在醃製的過程中,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大量吃醃製類食品會導致人體維生素C的缺乏。長期實用醃製類食品容易引起各種疾病。醃製的酸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和鈣,食用後會被大量吸收,在腸道內形成草酸鈣不易被排出體外,草酸鈣會結晶沉積在泌尿系統,形成結石。

醃菜如醃製不好,會直接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胺。此外,醃製類食品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可與肉中的二級胺合成亞硝酸胺,導致胃癌。香腸、醃製火腿為了髮色、增香、防腐等需要,人為加入亞硝酸鹽,也增加了產生亞硝酸胺的可能性,所以要控制攝取。

 三、安全購買食品的注意事項

1、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2、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

3、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4、看產品標籤,注意區分認證標誌。

5、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豔、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6、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衞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衞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7、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8、購買肉製品、醃蠟製品最好到規範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遊商(無固定營業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9、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四、食品安全標準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籤、標識、説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衞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結束語

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通過社會實踐,讓我們大學生提前瞭解社會,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為將來真正走上社會提供寶貴的經驗和閲歷,也為將來從事任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所以我要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在此感謝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幫助過我的叔叔阿姨們,謝謝他們提供給我了暑期實踐的機會。

特此報告

XX

XXXX年XX月XX日

食品調查報告6

為了全面瞭解轄XX區內食品安全狀況及發展態勢,充分發揮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更好地監管餐飲服務行業,確保羣眾飲食安全,今年我對全市食品安全的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內容彙報如下:

一、 食品安全基本狀況

(1)食品安全監管狀況。

經過一年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我們分析研究轄區內食品安全形勢,針對發現的問題整體部署專項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的執法資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我們精心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和聯合檢查,規範整頓市場秩序,確保廣大羣眾飲食安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2)食品安全狀況

根據對市場調查瞭解,轄區內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隱患。蔬菜等農產品中殘留有毒有害物質;食品加工企業生產條件達不到國家要求,質量管理意識不強,產品不精不細,特別是熟食加工、豆製品加工燒餅饅頭等麪食品加工都為小作坊式生產,濫用食品添加劑,粗製濫造,衞生環境差;一些企業質量意識、誠信意識差,經銷過期變質食品和三無食品;餐飲業中大型企業和學校食堂基本能夠達到衞生標準,但一些小吃部、小飯店多數衞生環境差,餐具沒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櫃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餐飲食堂內衞生狀況較差、生熟不分,沒有必要的消毒設施;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的衞生狀況堪憂。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有特色的街頭小吃攤點和夜市大排檔日益增多,在我市約有上百户。絕大多數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食用油的購進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是一個病從口入的隱患。

(2)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明確劃分了各部門的具體監管職責,較好的解決了交叉監管,多頭監管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

(3)農民在種植上為了防治病蟲害、除草、促使農作物增產增收、農藥、化肥的使用率較高,許多蔬菜上殘留農藥,而小餐飲飯店只是進行簡單的清洗,許多農藥仍殘留於蔬菜上,為消費者飲食帶來很大的危害。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範文

(4)小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無證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檢測,衞生條件比較差,對所生產的產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隱患。

(5)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對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三、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針對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現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1)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統一協調,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監管職責,加大食品綜合監管力度。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使各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加強協作,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繼續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二是構建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濃烈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使廣大羣眾,特別是農村羣眾掌握鑑別假劣食品知識,瞭解食品監管的有關政策,把健康的消費觀念植根於羣眾心中,倡導消費者的綠色有機消費行為,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關愛生命和健康”的濃烈社會氛圍。

(4)加強對食品安全源頭監督管理,把監管關卡前移 。一是嚴格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登記審批,購進、銷售實行登記備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加強源頭污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飲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資格強制認證制度。對新辦經營企業發證時必須達標,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業逐步淘汰出局。

(5)進一步加大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實打假責任制。一是加大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樹立執法權威,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窩點,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不但要從經濟上對製假者處以重罰,增加其製假售假成本,而且對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按分工負責制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察督辦工作,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評考核。

食品調查報告7

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不僅使“食品安全”成為家喻户曉的一個社會熱點詞彙,人人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極大提升了廣大人民羣眾對食品安全的防範意識。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今的中國小生對食品安全是怎樣的一個認識呢?

縣食安委結合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的開展,組織監管工作人員展開了一次中學生食品安全知識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掌握他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程度和影響因素,獲取校園相關教育情況,為開展有針對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和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依據,也藉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縣有關監管工作人員對七裏營鎮中學100名高二學生進行了食品安全知識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100份。

根據統計問卷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情況:

(一)與家人、同學或是朋友經常談論有關食品安全問題佔21%,由於頻發食品安全事件才開始談論的佔32%,只是偶爾會聊上幾句的佔45%;從課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佔6%,由網絡電視廣播瞭解到佔67%,閲讀報刊雜誌佔22%;對食品安全的專用名詞如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的瞭解佔19%,HACCP(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佔4%;認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識很高的佔6%,一般佔75%,比較差佔14%。

情況分析:中學生當中關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範意識不強,對食品安全相關專用名詞81%的人不知道,他們所瞭解的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大部分來自網絡電視廣播,説明對中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匱乏。目前學生對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識主要來源於網絡、電視和家長,通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

(二)該校高中部學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學生選擇在校外小餐館或流動攤點吃飯,其中81%的覺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種多,37%的是因為校園食堂不衞生。

情況分析:學生絕大部分認為校園食堂飯菜不好吃,卻很少有關注食品是否衞生、安全,説明消費安全意識不強。

(三)購買食品看廠家、品牌、產地的佔57%,看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佔92%;只有14%的從來沒有買到過不安全的食品,7%的經常買到,79%的有過但很少;買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佔3。5%,自認倒黴佔55。8%。

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購買食品有基本常識,但買到不安全食品卻很少有人知道向相關部門舉報,大部分選擇自認倒黴,不知道維權,説明相關職能部門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

(四)大部分學生擔心地溝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潔、食品中違規使用添加劑,少部分擔心散裝食品衞生及轉基因食品;大部分認為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問題較嚴重,呈惡化趨勢,需加強治理,認為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消費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識、對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嚴加懲罰各佔三分之一。

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對散裝食品的質量比較疏忽,對轉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説明對散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81%的學生不知道QS是什麼,更不知道國家有對散裝速凍食品等十類食品必須加帖QS標誌的要求。對搞好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還是依靠政府監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識不強。

二、措施與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統計結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與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教育從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關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不僅成年人要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孩子們更要從國小習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建議一方面在校園利用黑板報、校園廣播、趣味文體活動等形式宣傳食品相關法律法規、衞生知識、消費常識;另一方面,開設食品安全課堂,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系統學習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到餐飲服務各環節簡單的食品安全知識及法律法規;再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定期走上課堂,開展消費維權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維權意識,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關部門舉報,發現價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費者協會舉報。

(二)加大檢查力度。相對來講學生消費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相關職能部門要盡職盡責,加強日常監管。一是對校園食堂及校園周邊的餐飲服務單位嚴格監管。從從業人員健康、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環境衞生、食品進貨檢驗和索票索證制度及執行情況、原料儲存、餐具清潔等各項內容進行重點檢查,嚴格監管。二是對校園裏面及周邊超市、小攤販嚴格監管。相關職能部門相互溝通配合,不斷整治規範校園周邊的食品攤販的經營,開展聯合執法,對校園周邊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飲店進行專項整治,對銷售假冒偽劣、過期變質的食品經營者依法進行查處,取締校園周邊的流動攤販,淨化校園及周邊消費環境,以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三)強化輿論導向。對於孩子們來説媒體宣傳很關鍵,他們瞭解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從電視或網絡上,購買零食看廣告的多,所以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應該採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建議媒體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力度,大量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學生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聞報道,激發他們參與食品安全宣傳的熱情。

社會廣泛關注,各部門加強監督宣傳,全力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調查報告8

一、調查的範圍和方法

走訪調查__家超市、__家食品店,_家食品批發市場,座談了解消費者___人。超市規模大的,消費者放心消費的信任度也好,從市區消費者消費看,食品的購買主要集中在xx、xx、xxx、xx四大超市,xx、xx、xx、xx等小型超市,人流量相對要少,通過調查瞭解,規模大也好,小也好,誰的商品好,誰的價格低,消費者就購買誰的。

二、連鎖超市食品安全的現狀。

調查發現,我市食品安全的環境還不是十分樂觀的,但與其他各種食品銷售通道尤其與農貿市場相比,連鎖超市還是食品零售環節最安全的通道。

(一)連鎖超市對食品安全管理一般都有較為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超市公司(店)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食品質量管理制度。調查各公司(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__個。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注重基礎建設的企業佔__%,建立加工安全制度的企業佔__%,強調環境因素的企業佔__%。食品衞生安全崗位責任健全的企業有__%。生產銷售食品安全責任制度比較規範的企業佔總數的__%。

連鎖超市(店)一般都有專職的或兼職的食品質量控制管理部門,獨立設置食品安全管理職能部門的佔_%,由其他部門兼管的佔__%。其中隸屬於採購部的佔__%,隸屬於營運部的佔__%,大多數的企業向連鎖公司(店)派出質量專員巡查。如xx超市、xx超市等就屬於此類狀況。

連鎖超市大多都有專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許多企業都能將食品安全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之中。調查結果顯示,在食品安全決策上有規劃,在管理體制上有責任、有制度,絕大多數企業把安全指標具體量化,並把這些量化指標作為考核的依據。

連鎖超市普遍推行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在食品安全管理的關鍵要素上,大型超市遵循了國家標準,小型超市參照大型超市的標準,個別小型超市的貨源來於大型超市。

(二)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的理念上和技術手段上均領先於其他渠道。在調查的超市企業中,大多數超市(店)都有指定的檢測部門,農貿市場設立了食用農產品檢測室,工商局對農貿市場殘留農藥問題設立流動檢測車。從大型超市(店)、農貿市場超市不斷加大對檢測設備的投入看,這一趨勢反映了_個特點:一是超市對食品安全檢測高度重視,開始全面設防;二是食品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超市在為政府把最後一道關;三是超市增設食品檢測設備已與促銷業績直接相關。

(三)消費者對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明顯領先於其他渠道。通過對我市超市發展最早、規模也最大的xx、xx、xx、xx等調查瞭解:

消費者目前購買生鮮食品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農貿市場,購買包裝食品的主要渠道是超市。

消費者去超市購買食品主要原因是安全衞生,其次是價格便宜和品種豐富。

消費者對農貿市場的食品的安全並不認同。消費者從農貿市場購買食品主要看重食品的新鮮和價格便宜,但消費者對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並不認同。

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正在增強,這也是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選擇超市的原因。

三、連鎖超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

組織結構尚需合理優化。

食品安全相關設施投入不足。超市公司對食品安全設施投入的意識相對要差,在門店食品安全設備的投入上嚴重不足,尤其是冷鏈設施和衞生用具及消毒洗液投入的不足。

加盟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不夠。

聯營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供應商向門店直送食品的質量監控存在缺陷。

食品安全質量控制的效果不夠穩定。

現場加工的食品原料質量控制存在隱患。

超市價格競爭導致採購部門片面壓低進價,導致食品質量下降。

超市對商品的保質期控制管理存在缺陷。

四、改善食品安全狀況的幾點建議

(一)對超市公司的建議。

設立獨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門。

加大食品安全相關設施的投入,大力推動零售商的第三方檢測。

加強對加盟店自採食品、超市聯營、招商部分及供應商向小超市(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加大食品品質控制中的管理執行力度。

加強超市自制食品的安全管理,自制食品的安全管理主要抓原材料控制、温度鏈控制、防交叉污染控制和保質期的控制。

加強超市食品保質期的控制。超市食品保質期的控制主要從收貨環節、食品儲存環節、商品陳列等環節強化管理,但建立食品的電子信息檔案更為重要。

超市公司應該建立自己農副產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對農產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超市公司應該積極參與農村經濟組織規模化和流通秩序化建設。

建立一整套食品安全明示制度,主動承擔起引導消費者安全消費、健康消費的社會責任。超市不僅有義務明示商品中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信息,還應該努力向消費者推薦衞生安全食品。

(二)對政府行政監管部門的建議。

行政監管部門應該分工明確,內部協調一致,努力消除存在的部門壁壘現象,杜絕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政出多門的現象。

加強食用農產品異地管理的協調。政府要引導農民自發組織鮮活水產品,糧油、;

(_)連鎖超市公司通過建設農產品基地,以開發自有品牌農產品形式的零售終端型組織;

(_)大型批發市場通過建設農產品基地,開發自有品牌農產品形式的批發配銷型組織,等等。

政府應該進一步提高執政能力,解決超市承擔的過多的不應該由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

完善食品信息公佈制度。

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建議政府直接投資建設中央級批發市場,或在中央級批發市場派出法定檢測機構,以改變目前批發市場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不具法律效力的尷尬現象。目前各地對批發市場採取“誰投資誰受益”的政策,在市場利益的驅使下,誰嚴格了農產品的檢驗標準,誰就將流失客户影響到收益,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檢驗標準是會被市場利益沖淡的。進入批發市場的農產品大多沒有標示和只進行散裝性的大包裝,因此在出現農產品安全的問題時無法進行追源性的控制。同時在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設立法定檢測機構,切實支持超市公司把好食品衞生安全的最後關卡。

連鎖超市的行業組織應對食品安全負有責任,應推行建立行業會員的食品安全保證公約制度、食品供應商檢測公示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促進超市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作為消費者購買食品的主渠道,超市所銷售食品的安全程度不僅關係到超市的經營管理和今後的發展方向,更直接關係到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超市食品的經營者在此發表《超市食品安全宣言》,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樹立消費者對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營造健康生活環境。

一、提供安全消費場所。把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納入管理體系,將經營理念定位在商品的品質、價格的公道、服務的優質上,在滿足食品安全、環境安全及服務需求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購物需求,讓消費者保持輕鬆購物的心情。從點滴做起,以人為本,為消費者營造衞生、安全、充足、寧靜、舒適、文明的購物環境,

二、嚴格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抓起,認真執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衞生法》及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嚴格遵守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超市食品衞生管理,保證超市食品衞生安全,不銷售不合格的產品。

三、倡導公平誠信。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記錄,按規定向消費者提供真實的超市食品消費信息,不用違規和虛假的手段向消費者推銷腐爛變質或過期食品。文明經商,公平交易,不誤導消費者,把誠信化為企業的自覺行動。

四、開展公平競爭。各連鎖超市公司之間開展公平、合理的競爭,以優質的產品和優良的服務取信於消費者。維護有序的競爭,抵制並反對以犧牲食品安全為代價進行的任何不正當的惡性競爭,促進超市食品安全的發展。

五、歡迎社會監督。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行業法規,接受社會、政府、協會的監督,做到誠信、自律為本,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衞生、營養的放心食品。虛心接受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依法及時解決與消費者發生的爭議和糾紛,自覺接受消費者的監督。

六、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知識普及活動。積極參與並熱心支持食品衞生科普宣傳,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員工的食品衞生知識水平。向消費者普及食品選購、儲藏和使用知識,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做出自己的努力。

七、開展食品安全論壇。食品行業協會,要組織食品企業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論壇,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共商大計,為從根本上解決“餐桌污染”問題獻計獻策。

食品調查報告9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315前夕,北京等40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與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共同發佈的《全國食品安全調查報告》顯示:四成多消費者不細看食品標籤及説明;79.46%的消費者表示對食品安全問題“遇到過,但較少”;六成多消費者遇到過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易辨識的情況;六成多消費者認為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最易出問題;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後選擇找商家要求退換或賠償的消費者佔比最高,同時仍有 19.91%的消費者“忍氣吞聲,自認倒黴”;六成多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實處持懷疑態度;七成多消費者認為只有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才能提高消費信心。

四成多消費者看標籤不仔細

調查發現,消費者在購買食品場所的選擇上,92.89%的消費者通常會在超市等大型購物場所購買食品,佔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費者會選擇便利店和農貿批發市場,還有三成多的消費者會選擇網店和食品零售店。同時,86.51%的消費者認為路邊早、夜市或小攤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佔比最高;其次是網店,有57.13%的消費者認為網店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相比較而言,超市等大型購物場所的食品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只有11.17%的消費者認為這裏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佔比最低。調查顯示,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路邊早夜市、小攤販及新興網店的食品安全檢查,使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

在被調查者的消費習慣上,調查顯示,44.37%的消費者在購買食品之前會查看包裝標籤及説明,但看得並不仔細;同時有1.53%的消費者根本不看。在“消費者關注食品包裝上的哪些信息”中,92.42%的消費者表示會關注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而有四成多的消費者卻不關注食品的生產廠家、廠址及產品成分等信息;還有六成左右的消費者不關注食品添加劑、貯存條件、規格、淨含量及食品安全標識等信息。這説明很多消費者還須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確保自身消費安全。

調查發現,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受品牌、價格的影響最大,分別有77.04%和76.77%的被調查者會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這要求企業在給消費者更多實惠的同時,要像愛護自己的羽毛一樣呵護品牌形象。另外,因為食品的特殊屬性,75.97%的被調查者表示食品的生產日期與保質期也是影響他們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近半消費者對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官方面並不敏感,六成多消費者沒受到產品成份、生產廠家的影響。這也提醒部分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還應多關注食品的色澤、外觀及產品成分、生產廠家等因素。

近八成消費者:偶爾遇到食品安全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79.46%的消費者表示對食品安全問題“遇到過,但較少”,另有14.96%的消費者則表示經常遇到,僅有 5.56% 的消費者表示還未遇到過此類問題。

在消費者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事項沒有顯著標註,不易辨識”佔比超過60%;“宣傳虛假或誇大”、“餐飲企業生產環境髒、亂、差,衞生不達標”和“標註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過了保質期還在銷售”三種情況的佔比均超五成;另有四成消費者遇到過食品摻假摻雜、腐敗變質、黴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情況;還有兩成多的消費者表示遇到過“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或致病性微生物超標”、“轉基因食品沒有按照規定顯著標示”及保健食品的標籤、説明書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沒有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等違法情況。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食品經營者的高度關注。

從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環節來看,65.47 %的消費者認為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最容易出現安全隱患,16.65% 的消費者則將原因歸咎於種植養殖環節;另外,分別有10.83%和7.01%的消費者認為餐飲消費環節和批發零售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這説明多數消費者對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是否安全、衞生非常擔憂,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對這一環節的監管以及處罰力度。

那麼,在遇到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之後,消費者會如何處理呢?調查顯示,選擇找商家要求退換或賠償的佔比最高,為56.70% ,向行政部門或消協投訴的,排在第二位,佔比17.81%;直接聯繫生產廠家的則較少,僅為4.29%。這就要求食品銷售者要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不要推諉責任,力爭將消費糾紛解決在這一環節;調查還發現,仍有 19.91%的消費者在遇到問題食品後,會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這就要求消費者要強化維權意識,勇於維權,不讓不法商家逍遙法外。

在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的總體看法方面,51.25%的消費者持悲觀態度,認為問題很多,並表示擔憂;33.07%的消費者則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表示“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還有15.62%的消費者更為積極樂觀,認為形勢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從消費者的態度看出,我國食品安全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令部分消費者非常擔憂,但相關部門改善現狀的努力,已使不少數消費者感受到了政府的決心。

從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來看,七成多的消費者認為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利慾薰心,而相關部門執法不嚴,監管力度不夠,以及對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懲罰力度不夠,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因;還有54.20% 的消費者將原因歸咎於自身,認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知識的欠缺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也導致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這就要求食品行業要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建設,監管部門也要嚴格執法,加大不法生產經營者的監管和懲處力度。

六成多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

20xx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那麼,廣大消費者對這一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武器瞭解程度如何呢?對於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最關心的又是什麼呢?調查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竟有63.41%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瞭解很少,甚至有12.50%的消費者完全不瞭解。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強新《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普及工作,擴大這一法律的社會認知度,使其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而對於新的《食品安全法》,73.41%的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是消費者的投訴能否得到及時處理,37.45% 的消費者關心從源頭到餐桌如何實現食品的全程監管,37.89%的消費者關心各部門能否狠抓落實,嚴格執法,讓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

對於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對不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這一舉措,消費者又是怎麼看呢?調查顯示,64.24%的消費者表示效果很難説,關鍵要看是否真正落實到位;30.88%的消費者表示非常好,可形成有效震懾;僅有4.89%的消費者持否定態度,表示這一舉措未必能起到預定效果。這顯示了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能否真正落實似乎信心不足,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對此,執法監管部門還應嚴格執法,避免法條形同虛設情況的出現。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呢?調查發現,選擇“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的最多,佔被調查者的74.88%;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生產經營”,佔比為71.09%。這也説明,消費者信心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執法監管部門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和生產經營者嚴格依法生產經營。

食品調查報告10

這周,本校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任務——進行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作為本校學生的我和三名同學在一天時間內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一、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市60名國小生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調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調查。一種是網絡調查(在爸爸的幫助下,製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羣發動調查)。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進繡山公園進行隨機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3人,佔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佔總人數的45%。一年級學生有15人,佔總人數的25%。二年級學生有7人,佔總人數的11.67%。三年級學生有3人,佔總人數的5%。四年級學生有11人,佔總人數的18.33%。五、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佔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數據可以看出我市國小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並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裏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並且男生多數在小店裏購買一些屬於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説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衞生的,這可以説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國小生並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裏我要提幾個建議:

1、 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 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 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於紙上,貼於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 同學們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是高的,不過請個別對食品安全意識較低的同學引起注意。

食品調查報告11

班級:16級食科三班

課題組成員:XXX

指導老師:陳XXX

摘要:隨着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及對食品認識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不再單單是提供新陳代謝和機體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而是更加關注食品在調節身體機能,促進身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但09年媒體曾曝出海口市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及其混雜。為了解現在海甸島功能性食品市場現狀我們做了如下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時間

20xx.10-20xx.11

2、調查地點和對象

海口市海甸島各藥店及保健品店。

3、調查方式

我們採用組員分組,分街,走訪各大小藥店和保健品店的方式調查。

4、組員分工

走訪調查,原始資料收集:全體組員

資料整理:全體組員

報告撰寫:XXX

PPT製作:XXX

二、調查結果

我們共走訪海甸島一路,二路,三路,五路,六路,人民路,和平路和海達路藥店17家,調查功能性食品品牌74個,包括安利紐崔萊、哈藥集團、太太、九芝堂、21金維他、碧生源、湯臣倍健、紐西萊特、椰馬、腦白金、黃金搭檔、千林、999、合生元,養生堂等等。同時還進入各大超市調查功能性食品,因數量較少,未計入總數目。

由統計的功能性食品來看,批號有兩種,衞食字和國食字,但是詢問的結果顯示,即便是藥店的工作人員也並不能準確説出兩者的區別聯繫,由此可見,大部分民眾對功能性食品的相關要求政策,並不清楚。衞食健字和國食健字是保健食品在不同時期分別由衞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產品批准文號,衞食健

字是國家衞生部20xx年前期的批准號,自20xx年國家成立了食品藥品管理監督局後,衞食健字號一律要重新審批轉為國食品健字號。根據20xx年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佈的《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中的第二章第二節第三十三條規定,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有效期為5年。國產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格式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格式為:國食健字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這種批號政策的過渡也造成民眾購買中的一些困惑,給人一種監管混亂的感覺。經過對所採集到的樣本的隨機取樣核實批號,在所採集的樣本中未發現假冒批號產品,總體來説海甸島的功能性食品基本都是經過國家批准生產上市的產品。

本次調查,我們共走訪藥店17家,超市8家以及保健品店若干,大部分大中型藥店都有功能性食品出售,一些小藥店沒有或只有少許功能性食品出售,保健品店,也有些許出售,總體來講,功能性食品大部分在藥店出售。超市只有猴頭菇餅乾等少許功能性食品出售。在海甸島,功能性食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為大中型藥品超市。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將功能性食品當多藥物來使用購買的誤區沒能糾正。根據在藥店隨機訪問消費者,基本所有消費者説不出功能性食品的定義,以及其與食品和藥品的區別,大部分民眾關於功能性食品方面的知識還是相當匱乏的。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羣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同時,還存在部分人將保健品當做藥品一樣對待,高估了保健品的功效。

現在購買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大多數人對保健食品的認識,選擇上都有錯誤或者不健全的理解,所以購買功能性食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保健品首先不是藥品,能調理生理功能,但是對治療疾病效果不大。可以用來進行輔助治療。國家對保健食品的功能規定有27種,包括:免疫調節、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改善記憶、改善視力、促進排鉛、清咽利喉、調節血壓、改善睡眠,促進泌乳、抗突變,抗疲勞、耐缺氧、抗輻射、減肥、促進生長髮育、改善骨質疏鬆、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美容、改善胃腸道功能。同時,在保健食品包裝標籤上不能含有或暗示具有治療作用。凡是超過上述27種保健功能範圍的宣傳都是違法的。

二..注意標誌和批號。衞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預包裝食品容器上(食品標籤)應有衞生部對這一食品的批准文號和衞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誌。國產保健食品為:衞食健字第號,或者國食健字第號,進口保健食品:衞進食健字第號。

三.保健食品的標籤除與普通食品應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外,還應註明適宜人羣,食用量及食用方法。

四.保健品不可以代替藥品。一種新藥品的面市,必須要有大量的臨牀試驗,並通過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批准;保健品沒有規定治療的作用,不需要經過臨牀驗證,僅僅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衞生指標,合格就可以上市銷售。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採集的樣本分析,功能性食品可分為兩類,日常功能性食品和特種功能性食品。其中受眾人羣最多的當屬老年人適用的功能性食品,包括營養補充,調節睡眠,調節機體,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等幾個方面。其次為女性用包括減肥,美白,營養素以及孕婦專用等。兒童用營養素,調節生長髮育方面也佔用一定比例。總體來説,從藥店的功能性食品專櫃數量反映出,功能性食品的主要消費受眾為老年人和孕婦。產品形式主要有口服液,沖劑,片劑,膠囊,酒茶等,產品原料國產功能性食品多為蜂蜜,枸杞等中草藥,其中蜂類產品使用範圍最廣。經統計,在所採的樣品中,所有產品都有標註:本產品不能代替藥品。總體來説較為規範,但部分產品用加粗明顯的標出,有些產品的字體較小,不易察覺。價格方面,功能性食品總體價格較高,單品價格基本都在百元以上,遠高於普通食品。而相對於藥品來講,功能性食品的研發週期,研發費用遠低於藥品,眾所周知一種新藥從研發到臨牀使用大致需要十幾年的時間(研製出來後為避免不良反應需要幾年時間改進,然後要在動物身上進行毒性試驗,再花5—7年用於臨牀觀察)、投入數十億美元,而功能性食品不必長週期的臨牀觀察,只要做毒理檢驗成本較低。但目前市場上功能性食品價格偏高,超出普通民眾承受範圍。同時調查中遭到了大部分藥店工作人員的阻攔,照片樣本採集都由組員偷拍獲取,對於我們關於店內功能性食品產品的詢問店員也表現的極為謹慎。

以上所述的是海甸島的功能性食品的情況,由人力,時間和資源的侷限性,我們未能獲得更加精確和有價值的資料數據,但是,由這可獲得的已知的資料也可窺見功能性食品整體的一些方面。

四、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和分析,我們對以上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打擊查處假冒現象,以及非法無證經營。

2.針對目前功能性食品批號有國食字和衞食字,監管混亂,政府應加快解決,使功能性食品批號統一,監管統一,也利於民眾辨識。

3.目前,大部分功能性食品存在誇大功能,以及民眾對功能性食品基本不瞭解的現象,針對此,建議,相關部門和高校,多多組織宣講活動,是普通民眾更科學的去認知和對待功能性食品,科學消費,合理食用。

食品調查報告12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着。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後,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上講並不是説你病了然後予以治療,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説“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我想應該莫過於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長壽。食品業和醫學在不斷進步着,於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譽為“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瞭解程度,並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一、社會調查

1、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隨機人羣的調查發現,約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麼功效;約62%的人對功能性食品不是很瞭解,對其功效不認可,覺得效果不明顯,同時對功能性食品的鑑別也缺乏相應的知識;只有23%的人瞭解功能性食品,瞭解其功效,並且知曉很多種類的功能性食品和國內外大品牌。以下為部分被調查者的問卷分析結果。

大學生:對於功能性食品不瞭解;其效果不明顯,開始有作用,後來就沒感覺;對於功能性食品不信賴;從廣告等媒體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歲的男士:多少了解一點,不是很明白;其功能應是抗疲勞;用過腦白金,效果不錯;價格有點偏高,應有適當下調,仍需改進,要適合長期服用。

30-40歲的阿姨:不太瞭解,也不用;孩子用過清華同方的產品,家人用過海藻類的產品,使用過對腸胃有幫助的產品;看過產品説明書和廣告,但是仍然覺得對功能性食品的常識不瞭解。

30歲左右的.知識分子:瞭解一點;功能性食品應補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質;用過如安利、完美等產品;覺得是無聊的消費;鑑定要有國家體系認證、説明、用法。

六七十歲的老人:瞭解;認為功能性食品純屬吵作;用過如深海魚油、螺旋藻、天然維E;不看宣傳;廣告要務實,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廣告,要看療效。

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鬆、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

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對於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於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範,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誇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羣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於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2、調查建議

(1)儘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範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二、功能性食品

1、定義及分類

(1)據國際生命科學學院對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義,將其定義為: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一種或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適當的營養作用,還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改善人體健康狀況及降低患病風險的作用。“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功能”的解釋是:當以正常的日攝入量食用某種食品時,只有有證據證明它有益於人體健康,或者以有效攝入量攝入某種食品時,其有益作用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食本站能被稱為功能性食品。

(2)分類: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羣(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髮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禦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種功能性食品(特種保健食品)着眼於某些特殊消費羣(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祕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健康與醫療”問題。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稱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質,即功能因子。

已確定的活性物質主要包括9大類,具體品種有上百種。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纖維、抗腫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內能性甜味料(劑):包括功能性單糖、功能性低聚糖、多遠糖醇和強力甜味劑。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膽鹼等。

(4)自由基清除劑:包括非酶類清除劑和酶類清除劑等。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鍺、鉻、鐵、銅和鋅等。

(7)肽與蛋白質: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壓肽、促進鈣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等。

(9)其他活性物質:如二十八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脂、調節血糖、調節血壓、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腸道菌羣,潤腸通便,保護胃黏膜)、改善骨質疏鬆、促進排鉛、抗突變、抗腫瘤、抗疲勞、提高應激能力、清咽潤喉、保護化學性肝損傷、減肥、美容、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營養性貧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學習記憶力、增進智力、促進生長髮育、改善視力、耐缺氧作用、抗輻射等。

4、市場上常見的功能性食品

自開發功能食品以來,各國各企業熱衷研究的課題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腫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專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專用食品、老年護髮食品和護膚食品等。

現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針對其作用而生產﹑銷售。常見的有補充微量元素、補血、補鈣等。

5、目前存在的問題

(1)總體問題

a、產品結構不合理。現有22類功能性保健食品,無論從審批數還是實際生產情況看,產品結構都很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b、企業分佈不平衡。北京等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的總數約佔全國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説明我國保健食品企業的地域分佈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國保健食品企業全年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僅佔銷售收入的1、55%;而廣告宣傳費平均佔銷售收入的6、54%,由於科技投入少,所以技術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產品就很少。

(2)企業問題

a、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廣告用語明顯帶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廣告中還以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和組織的名義,為產品的功效做證明,違反了《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誤導了消費者。《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名義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添加違禁藥品比較突出的情況包括:在生產調節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藥;在生產減肥保健品時添加興奮類藥物;在生產抗疲勞保健品時混入“成分”;在生產改善睡眠保健品時添加安定;在生產“增高”類保健品時摻進激素;在生產免疫調節保健品時添加一些中樞食慾抑制劑。

c、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d、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問題率禁不止。

(3)法規需進一步完善

需儘快加強對生產條件的審批,設立複查制度,對新功能的審批進行規範,對轉讓產品進行限制。

(4)消費者的誤區

許多消費者把功能性食品當成藥品。其實功能性食品不是藥品,其區別主要體現在:

a、藥品是用來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療為目的,它重在調節機體內環境平衡與生理節律,增強機體的防禦功能,達到保健康復的目的。

b、功能性食品要達到現代毒理學上的基本無毒或無毒水平,在正常攝入範圍內不能帶來任何毒副作用。而作為藥品,則允許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c、功能性食品無需醫生處方,沒有劑量的限制,可按機體的正常需求自由攝取。

三、發展功能性食品的措施

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是一個有着巨大潛力的市場,高速增長的國民經濟是保健食品業發展的基礎,中國經濟發展中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是保健食品發展的特殊機會,因此規範保健食品市場迫在眉睫。

1、加緊進行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力爭取得好成果

(1)與工商部門聯手整治廣告宣傳;

(2)開展保健食品標籤、説明書自查自糾;

(3)進行保健食品質量抽查;

(4)組織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重新審查。

2、完善保健食品審批工作

(1)利用衞生部網絡,徵求意見;

(2)審批過程和情況,能上網的儘量上網公開;

(3)建立檢驗機構“問責”制;

(4)完善毒理和功能評價程序,加強對保健食品功能與功效成分的研究。

3、儘快出台新版《保健食品管理辦法》

(1)省級初審內容的調整;

(2)申報單位生產條件的審查;

(3)設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有效期;

(4)檢驗機構認定和責任的規定;

食品調查報告13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着。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後,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上講並不是説你病了然後予以治療,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説“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我想應該莫過於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長壽,於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譽為“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瞭解程度,並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一、社會調查

1.調查結果及分析:

(1)調查結果:

1)對功能性食品概念的瞭解:54%的人對其有所瞭解;27%的人對其根本不瞭解;19%的人對其比較瞭解;

2)對市場上現有的產品的認識:羣眾不太清楚什麼樣的產品屬於功能性食品,受廣告宣傳的影響很大;

3)對功能性食品效果的認可度:57%的人其對身體有作用,但效果不大;20%的人認為益處很大;21%的人不清楚是否有用;沒有人否定其效果;

4)對功能性食品的適用範圍的認識:11%的人認為適用於兒童;1%的人認為適用於青少年;54%的人認為適用於中老年人;17%的人認為適用於處於傷病孕哺等特殊階段的人;31%的人認為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人;

5)對功能性食品形式的好惡情況:31%的人覺得片劑膠囊形式更易被接受;39%的人覺得沖劑顆粒形式更易被接受;21%的人覺得液狀膏狀形式更易被接受;11%的人提出了其他形式,如飲料、糕點形式;

6)瞭解功能性食品的渠道:9%的人不知道功能性食品;30%的人通過他人宣傳介紹瞭解;54%的人通過報刊雜誌網絡等形式的媒體廣告瞭解;10%的人通過社區活動或醫生推薦瞭解;6%的人通過其他形式瞭解;

7)對功能性食品的功能的看重點:63%的人看重其平衡人體機能的功能,如改善睡眠質量、提高記憶力等;33%的人看重其預防並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的功能,如心腦血管疾病等;24%的人看重其促進排除體內毒素、美容煥膚的功能;37%的人看重其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改善體質的功能;4%的人看重其其他的功能,如增強體質等;

8)影響人們對功能性食品選擇的因素:23%的人選擇了品牌包裝;36%的人選擇了成分;56%的人選擇了價格;59%的人選擇了功效;13%的人選擇了廣告;10%的人選擇了購買渠道;24%的人選擇了服務態度;4%的人先選擇了其他方面;

9)羣眾傾向於去哪裏購買功能性食品:31%的人傾向於去超市;40%的人傾向於去保健品直營店;1%的人選擇網絡郵政電話等訂購;50%的人選擇了藥店;3%的人選擇了其他地點,如社區服務站等;

10)羣眾對功能性食品能否代替藥品的認識:1%的人選擇了能代替;96%的人選擇了不能代替;29%的人選擇了不清楚。

(2)分析:

1)大多數人對功能性食品有一定的認識,但不是很清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只有少數人比較瞭解功能性食品;

2)很多人對功能性食品的認識受廣告宣傳的影響很大;

3)對於功能性食品的作用的認可度較高;

4)對於功能性食品的適用人羣認識不準確;

5)較看重功能性食品的改善身體機能的作用;

6)功效和價格是影響羣眾購買功能性食品的主要因素;

7)更多的人更傾向於去藥店購買功能性食品,而不是超市或保健品直營店

8)大多數人知道功能性食品不能代替藥品。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鬆、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對於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於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範,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誇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羣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於其普及有很大的阻力。

2.調查建議:

(1)儘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範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二、功能性食品

1.定義及分類

(1)據國際生命科學學院對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義,將其定義為:是指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2)分類:

根據消費對象分類:

1)日常功能性食品;

2)特種功能性食品。

根據科技含量進行分類:

1)第一代產品(強化食品);

2)第二代產品(初級產品);

3)第三代產品(高級產品)。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稱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質,即功能因子。已確定的活性物質主要包括9大類,具體品種有上百種。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纖維、抗腫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內能性甜味料(劑):包括功能性單糖、功能性低聚糖、多遠糖醇和強力甜味劑。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膽鹼等。

(4)自由基清除劑:包括非酶類清除劑和酶類清除劑等。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鍺、鉻、鐵、銅和鋅等。

(7)肽與蛋白質: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壓肽、促進鈣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等。

(9)其他活性物質:如二十八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營養和感官享受兩大功能外,還具有調節生理活動的第三大功能,她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1)增強免疫力;

2)延緩衰老;

3)輔助降血脂;

4)輔助降血糖;

5)抗氧化;

6)輔助改善記憶;

7)緩解視疲勞;

8)促進排鉛;

9)清咽;

10)輔助降血壓;

11)改善睡眠;

12)緩解體力疲勞;

13)促進泌乳;

14)提高缺氧耐受力;

15)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

16)減肥;

17)改善生長髮育;

18)增加骨密度;

19)改善營養性貧血;

20)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

21)卻痤瘡;

22)卻黃褐斑;

23)改善皮膚水分;

24)改善皮膚油份;

25)調節腸道菌羣;

26)促進消化;

27)通便;

28)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

4.功能性食品的發展近況:

食品產業界應該有針對性地為那些不同需求的人們設計開發出豐富多樣的功能食品,幫助他們平衡膳食、改善健康狀況,為他們提供更多防病抗病、延緩衰老的食品。1995年在新加坡召開的國際東西方健康食品會議上,專家們把除了有感官和營養功能以外尚具有某些生理活性和一定的防病抗病功效的食品定義為功能食品(FunctionalF00d)。近年來,全球工業食品年增長率約2.27 %。而功能食品年增長率高達2O%左右,預計20xx年全球各類功能食品銷售額可能達到617億美元。由此可見,功能食品無愧為世界食品工業新的增長點,功能性食品配料也成為國內外竟相開發的熱點。日本是世界上較早開發和推廣功能食品的國家之一,資料顯示,20xx年的市場規模總計約11370億日元(其中,特定專用保健食品6770億日元,營養功能食品800億日元,健康輔助食品3800億日元)。日本用於特定專用保健食品的功能性配料的調節目標主要是腸道功能、血脂、血壓、血糖、骨骼健康、牙齒健康。20xx年,歐洲功能食品銷售額達到38.88億歐元(不含營養強化食品)。據報道,歐洲功能食品的構成為:運動員食品和能量食品42% ,添加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補充劑的食品19% ;改善腸道和消化功能的食品18% ;補鈣食品1O %;降脂食品2 %;其他9 %。針對“三高症”患者,歐洲曾經大量使用低熱量配料和脂肪、食糖替代品作為食品配料,近年來卻更加註重原料的天然性、植物性,推出了許多功能性的植物提取物,如大豆異黃酮、番茄紅素、葉黃素等作為功能食品的配料,添加到功能食品中。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是困擾美國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也是美國功能食品開發的重點目標。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營養品市場出現了許多膳食補充劑,如複合維生素、大豆磷脂、深海魚油等,其中功能食品就是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了有促進健康作用的成分(如膳食補充劑)的食品。後來,各種減肥食品和具有調節血脂等功能的食品應運而生。近年來,美國市場流行“低碳”食品(低碳水化合物)、無糖糖果和無糖食品等,其中的“低碳”食品不含營養性糖類,而含有不可消化吸收的纖維素和不產生脂肪的糖醇,這類食品既能滿足口感和飽腹感,又不會增加體重,達到減肥的目的;植物甾醇及其酯類、植物甾烷醇及其酯類、大豆異黃酮、各種抗疲勞和抗衰老的抗氧化劑等也成為生產功能食品用的功能性配料。

5.目前存在的問題

(1)總體問題

a.產品結構不合理。現有22類功能性保健食品,無論從審批數還是實際生產情況看,產品結構都很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b.企業分佈不平衡。北京等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的總數約佔全國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説明我國保健食品企業的地域分佈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國保健食品企業全年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僅佔銷售收入的1.55%;而廣告宣傳費平均佔銷售收入的6.54%,由於科技投入少,所以技術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產品就很少。

(2)企業問題

a.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廣告用語明顯帶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廣告中還以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和組織的名義,為產品的功效做證明,違反了《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誤導了消費者。《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名義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添加違禁藥品比較突出的情況包括:在生產調節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藥;在生產減肥保健品時添加興奮類藥物;在生產抗疲勞保健品時混入“偉哥成分”;在生產改善睡眠保健品時添加安定;在生產“增高”類保健品時摻進激素;在生產免疫調節保健品時添加一些中樞食慾抑制劑。

c.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d.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問題率禁不止。

e.過度包裝:當前,很多功能性食品包裝存在嚴重的過度包裝問題。幾片常見中草藥,裏三層外三層地封裝,配上精緻的玻璃樽或陶瓷器皿,印上精美的燙金字樣,頓時成為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的天價含片!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它們與正常的食品包裝的要求背道而馳,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f.大部分不標副作用:對於產品的不適應人羣應要求有專門標註,比如褪黑素產品,應標“抑鬱人羣、兒童禁服”等。市面上大部分功能性食品均未有標明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另外香港消委會曾收集了一百九十二種較受歡迎的中國大陸生產的功能性食品,資料包括冬蟲夏草膠囊、首烏片、田七粉、靈芝膠囊、靈芝孢子、銀杏丸和魚油丸等,消委會分析其中八十種食品的商標,發現當中大部分均沒有標明禁忌及副作用,消費者服用時存在一定危險。如果產品中的含量對孕婦有害,孕婦誤服了便會對胎兒造成危害。

g.假冒偽劣“功能性食品”造成安全問題後果嚴重:假冒偽劣“功能性食品”的例子很多。20xx年廣西南寧市抽查8個功能性食品中只有一個合格,其它均是一般普通食品冒充。山西平陸華瑞靈芝廠,其“祥瑞靈芝王”全部是用玉米、大麥加工成的米粉。南京“九代清源”乾脆盜用諾貝爾獎得主名義,宣傳該功能性食品能治療的乙肝,有患者花幾千元買來十幾瓶,服完多瓶不見效,再找其辦事處,已人去樓空。國家監督管理難度大,沒有嚴格的監管制度:目前,我國對功能性食品管理的重點是對功能性食品配方的審批,確保產品配方無毒,功能真實。截止20xx年底,經衞生部批准的功能性食品3148個,其中90%以上功能性食品屬第二代產品,功能因子不明確,作用機理不清楚,一旦造假難以鑑別,跟產品監督管理帶來較大困難。功能性食品行業魚龍混雜的狀況一直為人垢病。目前,功能性食品行業存在低水平重複、科研水平不高等問題HACCP是用於食品安全、衞生質量方面控制的認證體系,在國際食品行業已被廣泛推行,而在我國功能性食品行業,這方面的認證工作卻一直沒有很規範地開展起來。食品衞生行業標準更新較慢,而功能性食品的檢驗也完全按照食品標準進行。需儘快加強對生產條件的審批,設立複查制度,對新功能的審批進行規範,對轉讓產品進行限制。

(3)消費者的誤區:許多消費者把功能性食品當成藥品。其實功能性食品不是藥品,其區別主要體現在:

a.藥品是用來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療為目的,它重在調節機體內環境平衡與生理節律,增強機體的防禦功能,達到保健康復的目的。

b.功能性食品要達到現代毒理學上的基本無毒或無毒水平,在正常攝入範圍內不能帶來任何毒副作用。而作為藥品,則允許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c.功能性食品無需醫生處方,沒有劑量的限制,可按機體的正常需求自由攝取。

三、解決我國當前功能性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面對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我國已經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並採取了多項措施來保障食品的安全。目前已形成了全國上下重視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並取得了許多階段性成果。從整體上看,我國的功能性食品安全狀況有很大的改進,但要進一步解決我國的功能性食品安全問題,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應從三方面着手加強對全民的宣傳教育:一是對全民進行功能性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利用一切媒體宣傳功能性食品安全科普知識;二是加強

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使國民珍愛我們的環境,使每一個人在辦每一件事時,都要從保護我們的環境出發;三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誠信、公德的宣傳教育,形成誠實、誠信的社會氛圍,只有全民素質提高了,功能性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2、完善與功能性食品安全相關的法規和標準。提高功能性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水平研究並提出既符合WTO有關原則,又適應我國國情的功能性食品安全技術法規、標準,制訂配套性、系統性、先進性、實用性均較強的質量標準和相關技術標準,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步伐,全面提升國家的功能性食品安全的標準化水平。還要不斷提高國家功能性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為國家功能性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3、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打擊製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加強功能性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對涉及功能性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和打擊力度,健全市場管理和功能性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功能性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功能性食品的強制返回制度,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安全的功能性食品。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要經常對功能性食品實行監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數和覆蓋面。對製假、售假不法行為,從嚴、從重予以打擊,造成一種高壓態勢,使不法分子不敢鋌而走險。

4、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功能性食品行業協會,對從業者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推進誠信建設,培養自律精神。協會要定期組織會員學習,組織會員互相檢查、參觀、評議,相互監督。行業協會還應通過各種途徑(國外使館、貿易機構、媒體等)廣泛收集國外資料,尤其是貿易對象國和地區的行業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疫標準、環保要求,及時提供給相關企業和政府,研究對策,幫助企業解決因“綠色壁壘”引起的貿易糾紛,維護企業正當的權益。

5、提高檢測技術和能力。為保障功能性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無論是源頭管理、市場準入、產品抽檢、進出口把關等都要有相應的檢測手段。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檢測工作,質檢機構一方面要加強硬件建設,不斷充實新的儀器設備,配備先進的測試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檢測人員,不但精於檢測工作,瞭解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還要了解當前功能性食品的製假動態,善於從產品的外觀捕捉到產品的違禁添加物,為產品質量監督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尋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6、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吸納國際先進的功能性食品安全管理經驗。積極採用國際標準。我國已加入WTO,為排除技術壁壘對我國食品出口的阻礙,保障功能性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功能性食品的安全管理與國際接軌勢在必行,必須按照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要注重引進與創新並舉,結合我國的國情,借鑑AOAC、CAC、FAO、WHO等先進標準,開展標準技術創新研究,為保證功能性食品安全和為政府部門制定符合我國利益的進出口監督檢驗策略和措施提供技術支撐。要培養一批懂專業、外語好、能在標準化領域進行國際交流的高級人才,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的活動,為建立能與國際水平接軌的質量標準體系打下基礎。

7、建立功能性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功能性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建立和完善功能性食品監測系統,堅持重點監控與系統監控結合,監測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功能性食品生產、消費、貿易狀況。利用功能性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分析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功能性食品生產、供給、分配和貿易等環節安全動態。功能性食品作為一種維護身體健康的食品,其安全性更為重要。加入WT0後,隨着農產品進口關税降低和市場開放度擴大,國外高質量的食品對我國食品市場的衝擊將越來越大,質量低劣的食品特別是安全性差的食品根本無法參與國際競爭。面對未來,我們一定要加強功能性食品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確保功能性食品走健康發展之路。

四、根據目前中國功能性食品產業的現狀和特點.擬對我國功能性食品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① 加大產業政策的支持力度 規範市場管理,加強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鼓勵科技創新.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

② 加強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技交流,加快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競爭力i

③ 着力攻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 逐步建立和完善功能食品研發平台;

④ 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學理論,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其有機結合,加強中草藥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功能食品體系

⑤ 研究功能因子的構效、量效關係及其作用機理以及從天然產物中尋找新的功能因子,發展第三代功能食品,提高我國功能性食品的科技含量;

⑥ 注重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應用,加強生產工藝的研究,努力生產安全、穩定和有效的功能性食品。

食品調查報告14

日前,上海商情信息中心、進口商專委會聯合發佈了《20xx進口食品行業調研報告》。報告對百餘家食品進口流通企業進行了重點調查,對企業關注的進口食品產地、品類、渠道等作出分析。

產地成標籤:澳大利亞、新西蘭受追捧

結果顯示,對於進口食品產地,企業對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關注度分別為58.2%、43.0%;在消費者調查中,兩國受關注度同樣為最高,分別為13%、10%。進口食品在我國的品牌力尚未建立,產地是消費者最看重的標籤之一。主打有機、健康為特點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產品深受消費者的追捧。值得注意的是,20xx年6月,中澳兩國簽署了自貿協定,目前超過85%的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產品享受零關税。20xx年,零關税比例將升至93%,協定完全展開後將達到95%;20xx年4月,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第一輪升級談判在北京舉行。中新自貿協定是中國同發達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的啟動也為中新兩國經貿合作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另一方面,歐美產品因為執行嚴格的產品標準,其安全性也深受企業信賴,歐美國家的關注度均在35%左右。

進口葡萄酒一枝獨秀

在細分品類中, 45.6%的企業認為進口葡萄酒前景更明朗,在排名中領先優勢明顯;消費者對其也有15%的關注度。有數據顯示,從20xx年開始,法國、西班牙、智利等進入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進口量與進口額都在提高。國民消費能力逐漸提升,對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增長,且在旅遊的帶動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葡萄酒的飲用習慣也開始深入人心,推動了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中澳自貿協定明確體現,高達20%的葡萄酒關税將在4年內削減至零關税。僅20xx年,進口瓶裝葡萄酒共進口4.8億升,即約6.4億瓶,較20xx年上升22% 。總體價值22億美元,上升17%,約合3.42美元/瓶。另外,散裝葡萄酒進口量為1.4億升,起泡酒為0.12億升。

為何進口葡萄酒這麼受國人追捧?首先,原汁釀造的高品質保障,大部分進口葡萄酒保持了原始的葡萄酒風味。其次,國外有大批環境條件優越的專業酒莊,從苗木培育、種植、釀造、銷售到葡萄酒文化推廣的產業鏈發展完善。最後,國外葡萄酒釀造歷史悠久,發展至今每個葡萄酒都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品牌打出各自的特色。

便利店渠道異軍突起

在渠道關注度中,全家從電商的圍攻中脱穎而出,達77.2%,緊隨其後的是京東、天貓、一號店,企業關注度分別為69.6%、67.1%、62.0%;華潤ole、city'super、G-super、D.I.G.等精品超市的受關注程度也都超過45%。便利渠道大受歡迎並非偶然,一是國內零售渠道競爭已趨於飽和,便利渠道成為行業新通路;二是進口食品已非昔日高端奢侈品,已成為消費者購物籃中日常消費,且向便利包裝發展。

在上海,便利店密集,諸多社區便利店,滿足了一些居民日常的進口商品的需求。而商務樓便利店,則更多地針對一些商務白領的日常需求:中午的白領午餐、平時零食還有一些日常生活需求。因此,這也導致了很多進口商品商,紛紛將目光聚集到了便利渠道。

除便利店以外,精品超市的發展也令人矚目。一種被稱為“RHR”的業態,即“零售內置餐廳”(retail host restaurant)正在逆襲全球傳統商業模式,上海已成為它的試驗田,包括宜家“家居+餐廳”模式、無印良品“雜貨+餐廳”模式、LV、GUCCI“奢侈品+餐廳”模式、全家“便利店+餐廳”。對於零售業,這種現購現食的業態被稱為“精品超市3.0”,使高端食品的體驗性得到了增強,其便利性也廣受消費者歡迎,很多消費者已習慣在精品超市購買家庭食品。

品質性、犒勞性質消費

從20xx年開始,進口食品市場增長迅速。根據上海海關數據顯示,20xx年,上海關區進口食品累計金額達1626.85億元,同比增長15.6%,而20xx年僅增長0.6%。20xx年1-5月,進口食品累計金額為747.51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速進一步明顯。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進口食品的最大市場之一,來自世界143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品種在5萬-6萬種左右,品牌超過15000個以上。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20xx年中國將成為最大進口食品消費國,市場規模將達到4800億元。進口食品消費,已從之前的禮品和炫耀性質消費,發展到到個人的品質性、犒勞性質消費。

食品調查報告15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和上海進口商專業委員會聯合發佈《20xx進口食品行業調研報告》。報告對百餘家食品進口流通企業進行了重點調查,對企業關注的進口食品產地、品類、渠道等作出分析。

報告顯示,在進口食品在我國的品牌力尚未完全建立之際,產地成為消費者最看重的標籤。對於進口食品產地,進口企業對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關注度分別為58.2%、43.0%,主打有機、健康為特點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產品深受消費者的追捧。值得注意的是,20xx年6月,中澳兩國簽署了自貿協定,目前超過85%的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產品享受零關税。20xx年,零關税比例將升至93%,協定完全展開後將達到95%;20xx年4月,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第一輪升級談判在北京舉行。中新自貿協定是中國同發達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的啟動也為中新兩國經貿合作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另一方面,歐美產品因為執行嚴格的產品標準,其安全性也深受企業信賴,歐美國家的關注度均在35%左右。

在細分品類中,45.6%的企業認為進口葡萄酒前景明朗,在排名中領先優勢明顯。有數據顯示,從20xx年開始,法國、西班牙、智利等進入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進口量與進口額都在提高。國民消費能力逐漸提升,對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增長,且在旅遊的帶動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葡萄酒的飲用習慣也開始深入人心,推動了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中澳自貿協定明確體現,高達20%的葡萄酒關税將在4年內削減至零關税。僅20xx年,進口瓶裝葡萄酒共進口4.8億升,即約6.4億瓶,較20xx年上升22%。總體價值22億美元,上升17%,約合3.42美元/瓶。另外,散裝葡萄酒進口量為1.4億升,起泡酒為0.12億升。

乳製品及生鮮食品的關注度均超過30%,是企業關注程度最接近葡萄酒的大熱品類。在國內消費升級趨勢中,健康優質的乳製品、進口生鮮在國內擁有眾多粉絲,前景可期。6月,中國和美國FDA達成了諒解備忘錄,這表明在短期內可能有200多家美國奶製品出口商進入中國市場,這也將大大激發國內食品進口流通企業的熱情。另一份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廣東、上海和江蘇是進口生鮮消費者最多的省份,其中最受歡迎的進口海鮮品類,包括阿根廷紅蝦,南美白蝦、巨型淡水蝦、進口三文魚、鮑魚和鱘魚等;熱銷的進口水果包括太平洋東岸的智利車釐子,新西蘭獼猴桃和美國新奇士橙等。烏拉圭牛腩、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牛肉等也很受歡迎。

在渠道關注度中,全家從電商的圍攻中脱穎而出,達77.2%,緊隨其後的是京東、天貓、一號店,企業關注度分別為69.6%、67.1%、62.0%;華潤ole、city'super、G-super、D.I.G.等精品超市的受關注程度也都超過45%。便利渠道大受歡迎並非偶然,一是國內零售渠道競爭已趨於飽和,便利渠道成為行業新通路;二是進口食品已非昔日高端奢侈品,已成為消費者購物籃中日常消費,且向便利包裝發展。

在上海,便利店密集,諸多社區便利店,滿足了一些居民日常的進口商品的需求。而商務樓便利店,則更多地針對一些商務a的日常需求:中午的白領午餐、平時零食還有一些日常生活需求。因此,這也導致了很多進口商品商,紛紛將目光聚集到了便利渠道。

從20xx年開始,進口食品市場增長迅速。根據上海海關數據顯示,20xx年,上海關區進口食品累計金額達1626.85億元,同比增長15.6%,而20xx年僅增長0.6%。

20xx年1-5月,進口食品累計金額為747.51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速進一步明顯。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進口食品的最大市場之一,來自世界143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品種在5萬-6萬種左右,品牌超過15000個以上。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20xx年中國將成為最大進口食品消費國,市場規模將達到4800億元。進口食品消費,已從之前的禮品和炫耀性質消費,發展到到個人的品質性、犒勞性質消費。

目前,上海已經成立了上海糖煙酒茶商業行業協會進口商專業委員會,專委會將推進國際食品產銷對接平台建立,推動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建設。

標籤: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y2n1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