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工作總結 >

國中語文課改反思與總結

國中語文課改反思與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語文課改反思與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國中語文課改反思與總結

在中學語文新課改已經進行幾年的情況下,我們也同步在教育教學中積極的探索。我們既取得了經驗和效果,也走了不少彎路。如: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至於在一段時間裏課堂上活動雖然很多,形式也豐富多彩,熱鬧是熱鬧了,可是熱鬧過後留下的卻微乎甚微各種各樣的活動及其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並闡述為何選擇這些內容的原因,不管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課堂的“標準答案”,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讚揚和認可。甚至有時,教師還會被學生的某些與課堂毫不不相關的觀點牽着走,進入了盲目討論的誤區,而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字詞標點、句子段落的具體分析,文學創作手法及規律的講解在語文課堂上漸漸隱退了。一段時間後學生在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數不勝數,他們甚至分不清什麼叫表達方式,什麼叫寫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結構與順序有什麼區別,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閲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一、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

2、“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説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於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於學生。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課堂教學注意問題

1、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穫。2、教法。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或在枝節問題上爭論不休;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3、師生關係。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後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4、課堂教學避免誤區(1)、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閲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之,瞭解大意即可。(2)、不能將語文閲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三、課堂教學建議

1、把預習、導讀、複習、練習都納入課堂。教師指引,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則畫龍點睛地突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與指導和解決,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把握重點,易化難點,激發疑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可以讓師生始終聚焦於教材,同時也節省了大量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時間,以便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閲讀。

2、要把握好課堂討論。在近幾年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常見“你覺得哪裏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裏令你最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提得很好,但我們在設計這些環節時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得到什麼?是對寫作手法的瞭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麼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漫無目的的提問,隨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勞動。因此,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此外教師面對學生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

3、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是建立在瞭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基礎之上的,這些基礎,只是反覆朗讀或空泛地評價朗讀的好壞都是無效勞動。多問幾個“這裏應該怎樣讀”,“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讀”,“為什麼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這些就是我在語文新課改中的淺顯感悟。我們發現,實行課改並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脱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鑽研新課程標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結合實踐,不斷地反思、更新、突破,這樣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標籤: 語文課 反思 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gongzuo/mowoqw.html